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生成把握得好是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让课堂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张扬着生命的活力。能自如地把握动态生成,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因为即使我们在课前作多么充分的预设,也难免会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教师如何从容应对,使课堂临时生成的难得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演绎一个个朱、曾预约的精彩?下面先从几个现象说起。
现象一:脱离生活,活动受阻
案例一:《我长大了》教学片段
当“比比谁的手儿最灵巧”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引入“关心家人”这个环节。(师载上眼镜。拿看针和线,表演老奶奶穿不进针线的样子,那惟妙惟肖的场景逗得同学们开心大笑。)
师:谁愿意来帮帮我这位老奶奶呀?
生纷纷举手:我愿意!我愿意!
(师随机请一男生到台前示范穿针,可是信心十足的他怎么也穿不进针线,显得很着急,越急越穿不进。)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帮他?
生:我来。
师:你穿过针线吗?
生:没有。
师:那你觉得穿针线应注意什么?
生:线头对准针眼,要有耐心。
师:是的,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线头不能有分叉。(师拿出剪刀剪去一小段线,让第一个男生对准针眼再次尝试,可是依旧穿不进。)
师有点儿急了:谁上来试试?(接连请了两名女生上台演示,可是都不能成功地把线穿进小小的针眼中。)
最后,师简单小结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分析与应对:透过现象,直指本质
从表面看,这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扣得很紧,可教学效果为什么会不理想呢?就在于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生活,课前没有充分了解活动的主体——独生子女很少穿针线的这一事实,使活动与生活的距离貌近实远,课中又缺乏应变的机智,导致整个环节草草收场。当好几位学生穿不进针线,可以透过现象,直切本质:“为什么会穿不进针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务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如何?”等等,避免尴尬的同时还能借机进行劳动教育和尊老爱老教育,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现象二:崇拜偶像,童言无忌
案例二:《为自己喝彩》教学片段
教师先以想当中队长却信心不足的小珊为例,着重介绍了她在毛老师和爸爸的帮助和鼓励下,明白要干大事必须先从小事做起的道理,首先确立了当上小队长的第一目标,接着列出面对的困难及应对的计划,成功营造了一个“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良好氛围,随即趁热打铁追问
学生有什么梦想。
生1:我的梦想是当一个歌星。
师意外地:噢!你为什么想当歌星?你觉得当歌星好吗?
生:(羡慕地)当然好了,当歌星有钱、有车又有人追,可风光呢!
师:你最喜欢哪个名星?
生:(崇拜地)周杰伦!周杰伦的每首歌我都会唱!
师: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星的!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刘亦菲(刘翔、姚明)
显然,这些都不是老师“口袋”中的答案。教师焦急地等待一个合意答案的出现……终于在第五个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得到了一个“正确”的回答:“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老师如释重负,马上给予肯定,紧接着便让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梦想写下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努力的计划,
分析与应对:顺势而为,点石成金
在流行文化无孔不人的今天,学生崇拜明星偶像应该不能箅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了。据报道,新初中版《新理念英语》将姚明、杨利伟、刘德华等公众人物图片选人教材;上海将曾被齐秦、动力火车、周杰伦等多位港台歌手演唱的歌曲《蜗牛》,收入《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尽管如此,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宣称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明星,我们还是感到些许的意外。上述案例中,面对这个难得的资源,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作出否定,于是,我们看到了该位教师近乎程式的鼓励性引导——“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星的”,随即戛然而止与学生的对话,岂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学生之间仿佛受到“启发”与“传染”,耳熟能详的名星一个个粉墨登场……匆匆等到一个合意的答案后,教师稍加肯定,马上转入下个环节的活动。在我看来,教师对这个即时生成资源的引导与利用是不到位的。首先,可以让该生说说有钱了会怎么用?借机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价值引导。其次,可以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手,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深刻体验众多明星成名背后付出的艰辛,鼓励学生不怕吃苦。勇对挑战,并拟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如此,就是动态生成的教育,就是化废为宝、点石成金的教育。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认为绝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法宝”。教师只有从加强学习、借鉴与自觉反思两方面人手,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的预设能力,从而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同时在预设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认真倾听、捕捉与收集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各类信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推动课堂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演绎一个个难忘的精彩瞬间。
责任编辑 丁洪刚
现象一:脱离生活,活动受阻
案例一:《我长大了》教学片段
当“比比谁的手儿最灵巧”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引入“关心家人”这个环节。(师载上眼镜。拿看针和线,表演老奶奶穿不进针线的样子,那惟妙惟肖的场景逗得同学们开心大笑。)
师:谁愿意来帮帮我这位老奶奶呀?
生纷纷举手:我愿意!我愿意!
(师随机请一男生到台前示范穿针,可是信心十足的他怎么也穿不进针线,显得很着急,越急越穿不进。)
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帮帮他?
生:我来。
师:你穿过针线吗?
生:没有。
师:那你觉得穿针线应注意什么?
生:线头对准针眼,要有耐心。
师:是的,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线头不能有分叉。(师拿出剪刀剪去一小段线,让第一个男生对准针眼再次尝试,可是依旧穿不进。)
师有点儿急了:谁上来试试?(接连请了两名女生上台演示,可是都不能成功地把线穿进小小的针眼中。)
最后,师简单小结后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分析与应对:透过现象,直指本质
从表面看,这个教学环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扣得很紧,可教学效果为什么会不理想呢?就在于教师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生活,课前没有充分了解活动的主体——独生子女很少穿针线的这一事实,使活动与生活的距离貌近实远,课中又缺乏应变的机智,导致整个环节草草收场。当好几位学生穿不进针线,可以透过现象,直切本质:“为什么会穿不进针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务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如何?”等等,避免尴尬的同时还能借机进行劳动教育和尊老爱老教育,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现象二:崇拜偶像,童言无忌
案例二:《为自己喝彩》教学片段
教师先以想当中队长却信心不足的小珊为例,着重介绍了她在毛老师和爸爸的帮助和鼓励下,明白要干大事必须先从小事做起的道理,首先确立了当上小队长的第一目标,接着列出面对的困难及应对的计划,成功营造了一个“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良好氛围,随即趁热打铁追问
学生有什么梦想。
生1:我的梦想是当一个歌星。
师意外地:噢!你为什么想当歌星?你觉得当歌星好吗?
生:(羡慕地)当然好了,当歌星有钱、有车又有人追,可风光呢!
师:你最喜欢哪个名星?
生:(崇拜地)周杰伦!周杰伦的每首歌我都会唱!
师:了不起!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星的!其他同学呢?
生:我喜欢刘亦菲(刘翔、姚明)
显然,这些都不是老师“口袋”中的答案。教师焦急地等待一个合意答案的出现……终于在第五个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得到了一个“正确”的回答:“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老师如释重负,马上给予肯定,紧接着便让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梦想写下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努力的计划,
分析与应对:顺势而为,点石成金
在流行文化无孔不人的今天,学生崇拜明星偶像应该不能箅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了。据报道,新初中版《新理念英语》将姚明、杨利伟、刘德华等公众人物图片选人教材;上海将曾被齐秦、动力火车、周杰伦等多位港台歌手演唱的歌曲《蜗牛》,收入《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尽管如此,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在课堂上公然宣称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明星,我们还是感到些许的意外。上述案例中,面对这个难得的资源,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不能简单地作出否定,于是,我们看到了该位教师近乎程式的鼓励性引导——“老师相信你今后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歌星的”,随即戛然而止与学生的对话,岂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学生之间仿佛受到“启发”与“传染”,耳熟能详的名星一个个粉墨登场……匆匆等到一个合意的答案后,教师稍加肯定,马上转入下个环节的活动。在我看来,教师对这个即时生成资源的引导与利用是不到位的。首先,可以让该生说说有钱了会怎么用?借机对学生的人生观进行价值引导。其次,可以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手,通过一些事例让学生深刻体验众多明星成名背后付出的艰辛,鼓励学生不怕吃苦。勇对挑战,并拟出相应的行动计划。如此,就是动态生成的教育,就是化废为宝、点石成金的教育。
“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语)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我认为绝没有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法宝”。教师只有从加强学习、借鉴与自觉反思两方面人手,不断加强自身教学的预设能力,从而为课堂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同时在预设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认真倾听、捕捉与收集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不断涌现出的各种各类信息,以学定教,因势利导,推动课堂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演绎一个个难忘的精彩瞬间。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