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来源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leen35019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明白,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必须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而课程教材建设就是这样的关键领域。当前,需要持续加强课程教材建设。
  《意见》强调,为了有效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材建设,需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准则:其一,国家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和实施监测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办法;其二,省级教育部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并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其三,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其四,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其五,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其六,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此外,其七,还需完善義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看得出来,这里提出的各项准则要求是明晰的,不同部门的职责也是明确的。深入学习、贯彻、实施这些准则,可望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当然,这也是一种时代性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理应也必须承担起这一光荣的使命。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想简要地表达几点意思。
  关于课程建设。一是应深度考察、论证和切实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这里讲的课程体系建设包括两个维度。其一,义务教育各学段、各年级课程理应是一个有机的体系。课程的开设、课程的命名等都应在这一体系之中进行考量和确定。同时,这一课程体系也是开放性的,其需要也应该在一定的时期内基于更为合理的教育理念以及时代性的发展要求等予以必要的改革与创新。其二,课程建设在相关学科上,比如语文学科,可考虑、论证和实施必要的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课程群建设。无疑,这是可以有效摆脱或超越相对固化了的一本教科书“包打”学科育人“天下”的不良局面的。二是需高度重视和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教育在根本上是培养人的,但是,在原有教育模式包括课程模式下的具体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却往往是见不着“人”的,或者,也是少于见“人”的,很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与发展。重视、推进和强化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在内的相关课程的思政工作,是实现教育的“成人之美”的根本需要,也是其重要的具体体现。
  关于教材建设。教材是一种品质鲜明的文化形态,它理应是也必须是国家时代性先进文化的根本表达。加强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在内的各学科教材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确立科学的、先进的,突显时代性价值而又彰显民族文化价值取向的教材编写理念并付诸长期的实践。
其他文献
2020年的新冠疫情,倒逼学习空间走向“云端”,空中学习迅速崛起,学生宅家度过了漫长的线上学习时光。在“云端”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空间上处于“准分离”状态,教师在学习评价上处于一定程度的“缺位”状态。如何持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饱含对语文读写的热情,这是宅家学习需要突破的难点。而“空中读写教室”作为建立在完整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上的主动读写平台,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云端”学习的网络交互渠道,为其
期刊
文学批评是文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批评从文学实践出发,又反作用于文学实践。作为中学生,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再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带着审视的眼光去阅读文本,既能提高个人文学审美素养,又能培养独特的审美个性,从而建构丰富的学理体系。  一、文学批评对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一)教育目的观——培养公民意识  无论是早期神学的教育目的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还是后来个人
期刊
“低时耗、高效率”有效教学模式是基于一种从时间角度进行切入,综合考量教师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教学理念而衍生出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此种模式的运用不但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能减轻教师负担。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强调教与学的单向度运行,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难以相互影响,尽管它起到了传承文化的作用,但是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模式的弊端愈加突显。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期刊
自2016年9月,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始使用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新版语文教材,新教材中的一些变化受到广泛关注。练习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极大的影响,本文把统编初中七、八年级语文教材练习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关实践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练习系统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一、练习系统的内涵  练习系统也称作业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语文课程
期刊
作为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选入教材,《藤野先生》的文本主题解读历来存在分歧。主要的几种解读是:一,主要是写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其次也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二,主要表达对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赞扬和怀念,其次也写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三,要么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要么表现作者怀念藤野先生。[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参综合了几种看法,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一是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并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
期刊
毋庸讳言,“满堂问”是我们语文常态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一节课,教师提出的问题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课堂上,当学生疲于应对教师的诸多问题、被动思考教师事先预设好的所谓标准答案时,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就被严重挤压,这已与真实学习、深度学习渐行渐远了。其实,任何真实学习的发生都是基于问题导向,但前提是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具体而言,问题之间要呈现出层进性,要指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数量
期刊
【阅读导引】  节选内容选自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原名“Cuore”,译作“心”),是其耗时近十年完成的一部得到世界认可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小说。整本书共一百篇文章,包括主人公安利柯在一个学年中的日记、父母写的劝诫启发性文章以及老师指定抄诵的每月故事。小说以时间顺序分为十章,每一章再按照具体的日期划分成若干篇章,由这些日记和故事构成了一本洋溢着家国之爱、师生之情、家庭之爱与同学之谊等内
期刊
【教材分析】  一、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1]教师要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适应教育发展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期刊
旷古谪仙李太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无限深沉地吟唱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在教学中,有学生对此提出了质疑——“万古愁”是“白发三千丈”般的夸张吧,李太白也太能忽悠了吧?听闻此言,笔者意识到可能有少数学生仍游离于文本语言之外,没能够真正读懂作者李白在诗中流露出的万古愁。于是,笔者提醒学生——李白提出的“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愁在《将进酒》一诗中有何具体表现?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将进酒》,从文本语言中梳理出李白
期刊
统编教材课文按助读系统划分为“教读”“自读”两类,以2018年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为例,计有11篇教读课,13篇自读课。教读课实施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重心在何处,如何把握其方式、控制其深浅等,对此,课标并没有大致统一的标准,故而教师们各显神通或者说随心所欲授课。这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普遍低下,成为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沉疴宿疾。“教什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1]等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