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徐艳茹,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南京大学法学硕士;胡海波,扬州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
  【摘要】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并不意味着禁止将同一事实在定罪量刑中多次使用,但禁止对同一犯罪事实做同一层次、同一角度、同一侧面的重复评价。因此,根据盗窃罪的相关司法解释,在江苏省,对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次盗窃,且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对之前的盗窃前科仅应作为入罪门槛进行评价,不能既作为入罪门槛又评价为累犯。
  【关键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定罪情节;量刑情节;累犯
  一、问题的提出:评价为累犯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人们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关于盗窃罪问题的规定一直存有争议。根据该规定,对于累犯,不需要达到盗窃数额10000元的巨大标准和60000元的特别巨大标准,只需分别达到7000元、50000元即可被认定为“属于有其他严重情节”、“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并分别得以提高一个量刑幅度。但按照高法解释,对累犯升一档量刑的前提是犯罪数额必须已经达到巨大和特别巨大的起点,累犯这一情节只能在已经达到的量刑档次里作为从重处罚的依据,而不能作为加重处罚的依据。江苏省高法的意见违背了高法关于盗窃罪的司法解释的精神,使得累犯这一情节在量刑时同时发挥了补充数额不足、提升量刑档次的双重作用,因而被普遍认为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2013年3月份以来,《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江苏省《关于执行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相继出台后。根据这两个规定,在江苏省,曾因盗窃受过刑事处罚的,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即可构成盗窃罪。但如果曾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次盗窃,且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人民币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对之前的盗窃前科是仅作为入罪门槛进行评价,还是既作为入罪门槛又评价为累犯,相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之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就存在不同的理解,人们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同一事实是否分别能在定罪、量刑中被多次评价和使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种,因此形成了两种观点。
  做出否定回答的形成了否定说,即认为同一犯罪构成事实在定罪时被评价了的话就不能在量刑时再次被评价。定罪情节在确定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时候已经使用过一次,如果在量刑的时候再次使用这一情节就是重复评价,因而应予禁止。[1]这是因为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的功能不同,不应将二者混淆。
  做出肯定回答的形成了肯定说,这其中又可分为完全肯定说和部分肯定说。前者认为所有的定罪情节都必然可以在量刑中再次使用。因为,定罪与量刑是刑事司法活动中两个前后相连、彼此衔接的阶段,定罪量刑是一对不可分离的过程。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和基础,无法定罪何谈量刑。同样在量刑时也难免考虑定罪时已经考虑过的犯罪主体、犯罪数额、犯罪手段和犯罪后果等因素。因此,不能因为某一情节是定罪情节,而在量刑时加以考虑,就说这是重复评价。[2]后者承认量刑情节与定罪情节存在部分重合和交叉,但仅承认重合交叉的部分可以同时作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使用。因为作为定罪情节时注重的是该事实的基本方面,作为量刑情节时,着眼于该情节的具体实施内容。[3]
  笔者认为,否定说过于简单、机械地看待和划分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将定罪和量刑两个环节完全对立起来,忽视了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完全肯定说也过于片面。部分肯定说虽有一定合理性,但没有具体指出在何种条件、意义或范围上某一事实可以同时作为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予以使用。
  笔者认为,要正确理解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涵义,必须认识到定罪根据和量刑根据之间存在区别。定罪的根据是犯罪构成事实,而量刑的根据既包括定罪情节,也包括量刑情节,因而,量刑根据具有两重性的特点。但这并不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因为同一事实两次被评价的目的并不相同,在定罪时被评价是为了确定行为性质,在量刑时再次被评价是为了确定量刑起点。
  综上,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并不禁止将同一事实在定罪量刑中多次使用,这是前提,但更进一步的是它禁止对同一事实做同一层次、同一角度、同一侧面的重复评价。我们应注意到在有些情况下,某些因素或事实在表面上看似受到了重复评价,但实质上每次评价的角度不同,因而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例如针对犯罪主体犯罪时为17周岁这一事实,在定罪时予以评价是从其已经达到刑事法定年龄的角度进行考虑从而得出可以入罪的结论,而在量刑时则从未满18周岁系未成年人角度进行评价得出可以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结论。虽然犯罪年龄为17周岁这一犯罪事实在定罪量刑时都予以了评价,但因为两次评价的角度、目的不尽相同,因此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三、结论
  根据新的法律规定,在江苏,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达2000元的才构成盗窃罪。行为人本次盗窃数额在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时,本不构成盗窃罪,但因存在五年内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盗窃前科,使其本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上升到刑事犯罪,因此,这里的“五年内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被作为定罪情节使用了。根据笔者之前对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内涵的分析,在量刑时虽不排斥将这一情节作为量刑起点使用,但如果根据这一情节将行为人评价为累犯从重处罚的话,则属于对同一犯罪事实做了同一层次、同一角度、同一侧面的评价,因而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因此,笔者认为,不应将“五年内曾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一情节再次评价为累犯。
  参考文献:
  [1]陈兴良.禁止重复评价研究[J].现代法学,1994(1).
  [2]赵秉志.刑法争议问题研究[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3]李洁.定罪量刑若干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1(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个人独资企业的数量日益增多。与此相伴,个人独资企业营业频繁转让,企业营业转让的纠纷诉诸法庭。在形形色色的案件中,或是债权人或是受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损害。如何保护债权人、受让人的权益,法律为我们提出一道艰难的选择题。顾此必将失彼,平衡相关主体的利益更为理性。以下笔者将由部分营业转移的概念入手,其后分析各个主体的相关利益,进而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个人独资企业;
期刊
【摘要】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送达方式之中,公告送达提供了解决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以其它方式无法送达难题的一种途径,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对公告送达制度规定的不完善为实际操作埋下了隐患。借专业实习之际遇,深入法院工作第一线,所以在单位商事案件为样本展开相关调查,呈民事诉讼中公告送达之现状,揭示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进而提出相关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民事诉讼;公告送
期刊
摘要:黑车运营目前是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非法营运车辆的存在为整个交通合法有效的营运管理带来许多困扰。“黑车”的出现并不是偶然,政府部门一味打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只有从制度上寻找原因才能找到合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政府管制;合法化;市场准入  中图分类号:D9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5-0038-02  作者简介:赵娴珺(1990
期刊
作者简介:吴泽艾(1986-),男,汉族,湖北宜昌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2011级博士。  【摘要】基于人与人之间的普遍差别而衍生的社会分化本有其毋庸置疑的合理性,但是历史和现实的长河却往往不是将其发挥到极致以致性别歧视、种族迫害等,便是矫枉过正地声称一切差别均已消除。自由主义的近代潮流衍生的特殊主义是现实政治纷争的一大课题,但是比其更隐晦而广泛的灾难却是发生在自称“社会流动性”可以消除一切阶级
期刊
摘要:理论的完善需要实践的注入,实践问题的解决亦需理论的帮助,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正幅度比以往任何刑法修正案以及单行刑法的修正幅度都大,体现了我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保护人权、保障民生等各方面的诉求,具有很多标志性意义。为了贯彻此刑法价值观,扒窃的定罪量刑应在此立法背景下实施。通过对西宁地区各个法院关于扒窃的调研,了解到扒窃罪的规制状况,以及相关定罪量刑的理由根据。通过这些
期刊
摘要:政府绩效评估是地方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各个地方的特殊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也面临着一些特殊问题,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应以地方的具体情况为本,建立适合本民族地区发展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本文旨在于通过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梳理,结合民族地区特殊的行政环境,探讨了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生创新项目《维稳视野下民族地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创新研究—以新疆为例》项目编号:2013SKX06-6。  作者简介:余坤,何海龙,格尔娜,郝丹玲,李镇宇,均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人文社科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向2011级、2012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一切工作都要走群众路线,公安工作也要走群众路线,少数民族地区公安机关在维稳中更要走群
期刊
【摘要】在西方世界的历史文化中,法律的发展总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不仅仅在法律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更是在经济、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为其打上了其深深的烙印。而由基督教产生的教会法,同罗马法、日耳曼法并称为欧洲中世界三大法律制度,在整个世界的法律制度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法律观点上,教会法为“法律至上”理念奠定了基础;在法律制度上,其宪政制度、刑事制度、婚姻家庭
期刊
本文系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法治问题研究”(课题编号HJSK2011-11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余正,男,汉族,四川通江人,海南科技职业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摘要】海南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是海南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分析如何通过整合海南省的农业资源,走规模化发展道路,
期刊
作者简介:张金明(1989-),男,汉族,山西忻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岳丰(1990-),女,汉族,山西长治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程序正义是法治社会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刑事诉讼一个重要理念,偏离程序正义会严重损害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影响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本文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程序正义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最后从思想、立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