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符号视阈下的“蒙古马精神”解读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蒙古族的历史发展中,马与人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在蒙古族人民心中,马不仅是他们最忠诚的伙伴,更是他们的骄傲。蒙古马所代表的精神反映了蒙古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与民族性格,深刻地体现了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发扬蒙古马精神对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近些年来,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基于视觉符号理论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蒙古马精神”对“蒙古马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蒙古马精神;蒙古马艺术作品;视觉符号理论
  1 引言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内蒙古时说:“马年春节就要到了,我想到了蒙古马,蒙古马虽然没有国外名马那样的高大个头,但生命力强、耐力强、体魄健壮。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内蒙古日报,2014/1/27)。”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蒙古马精神”提出五周年,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蒙古马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激发更多的活力。2019年1月31日,“中国的蒙古马精神与蒙古马的中国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此次座谈会邀请相关领导、行业专家对于蒙古马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结合新时代中国精神分析了“蒙古马精神”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国马传媒,2019/2/2)。
  近日,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永远的蒙古马,与世界分享”为主题的第二屆中国马文化节暨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于8月18日晚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开幕,18日到25日,马博会共开启相关活动41项,包括各项赛事活动、演艺演出和主题活动等。
  蒙古马是世界最古老的马种之一,原产于蒙古高原,已被农业部确定为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与欧洲马种相比,蒙古马体形矮小,但它们却拥有最强的耐力,能够不间断地奔跑一天一夜,面对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它们也能很快地适应。蒙古族人民被蒙古马的这种精神深深影响。在牧民心中,蒙古马不仅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伙伴,更是他们精神品质的象征。而在当今时代,“蒙古马精神”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
  本文试图引入视觉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瑞士作家、语言学家、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现代语言学理论的奠基者)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所定义的能指和所指的立场出发,以妥木斯油画、阴山岩画以及蒙古马雕塑艺术作品图片为例,对其背后“蒙古马精神”的深刻意义内涵进行解读分析。在能指和所指的维度中,图片中事物色彩、线条及形体姿态等属于能指,它们诉诸视觉;而图片所显示的象征意义则为所指,诉诸背景和上下文。运用能指与所指二元论的分析,有助于全面理解蒙古马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蒙古马精神”的深刻意义内涵。
  2 理论背景
  2.1 符号与符号学
  什么是符号?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曾给符号下定义为:“符号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使我们想到在这个东西加诸感觉印象之外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符号是一种代表性的事物,它既是事物本身,同时又是代表对象。在学术领域,对于符号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人物分别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斯,他俩被并称为当代符号学的创始人。他们的代表性观点分别为“二元论”和“三元论”。索绪尔“二元论”的观点与奥古斯丁的观点一致,认为符号是一种关于能指和所指的关系,能指就是这一符号本身,而所指则是该符号的内在含义。皮尔斯的“三元论”认为,符号是由三项构成,分别为“代表项”、“对象”和“解释项”。“代表项”,即某种符号代表或呈现它本身。“对象”,即符号形体相对应的所指物。“解释项”是符号的使用者对符号从社会、语境、个人因素等方面作出的评价和反映。
  符号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20世纪初,其创始人就是索绪尔和皮尔斯。在欧洲,索绪尔提出了semiology这一概念,确立了符号学的学科地位。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他指出:语言学只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符号学发现的规律适用于语言学,语言学也因此获得它在人类知识领域里的确切位置。在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提出了semiotics这一概念。“照皮尔斯的观点,符号学时逻辑学与哲学的一个分支,有着和那引起相关的经验科学相同的观察基础,但它的目的在于找出由具有学习能力的生物所理解的指号的必然的特征。”按他指出: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符号有关,都可以用符号学的理论加以解释和研究。符号学既是一种文化哲学认识论,同时也是分析科学的一个分支。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观察事物就不再是实证主义的了,而是把一切表象都看作符号,并通过对符号结构、符号功能、符号意义和符号交流活动的具体分析,来探究隐含在文化表象后面的实质。
  2.2 视觉符号学理论
  视觉符号,顾名思义,就是它的能指是通过视觉感知的,而不是通过听觉、触觉或味觉。视觉符号包括静态的(绘画、雕塑等)和动态的(电影、电视、动画等)。构成视觉符号能指的最小单位包括:线条、形状、颜色、光线、强力、质地、明暗等。而构成视觉符号的的三要素是:认知要素、内容要素以及形式要素。认知要素是视觉符号的认知基础,是一个人所有知识和经验在大脑记忆中的关系总和。视觉符号本身并不会传递信息,只是为人们理解符号含义提供某种引导,根据过去获得的相关经验和知识,还原或建构视觉符号所表述的意义。内容要素指的是视觉符号传达的有关指涉对象的食物概念、事件内容等。形式要素则是指符号的视觉元素及结构的规则、表达事物的方式,传播者将视觉信息编码到符号这样一个可感知的形式中去,传达所要表达的信息。
  3 视觉符号视域下的“蒙古马精神”解读
  内蒙古一直以来就有养马、育马的优良传统,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称。蒙古马载着草原儿女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纵情驰骋,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自强不息。随着时代的发展,“蒙古马精神”已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各地发展的精神力量。为了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近些年来,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艺术作品也是层出不穷。因此,文章基于视觉符号的理论视角,依据索绪尔的符号二重性为分析模式,从能指与所指两个层面,对妥木斯油画、阴山岩画以及蒙古马雕塑艺术作品图片背后“蒙古马精神”的深刻意义内涵进行解读分析。   3.1 妥木斯油画作品背后的“蒙古马精神”
  妥木斯(1932——),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蒙古族,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美术界誉为“以他独有的画风,开创了内蒙古画派的先范”。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描绘牧区生活,通过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并向外界传达着传达了草原人民乐观进取的精神。马是最具有蒙古族文化内涵的符号,也是妥木斯最钟并向外界爱的表现内容和形式,占据了他作品的一大半,其中《长嘶》与《暴风雨中》最具代表性,目前被收藏于内蒙古美术馆。为此,本文以这两幅作品为例,对其背后“蒙古马精神”进行分析解读。
  如图1所示,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两匹灰白结合的骏马在红色的背景下昂首长嘶。这是妥木斯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所创作的的代表作品之一——《长嘶》。这幅作品包含了许多独特和丰富的视觉符号,如线条符号、色彩符号以及形体姿态符号等。从画面中我们能够看到,妥木斯先生在创作该幅作品时首先用略为夸张的笔法勾勒出了马的形体,并将其肌理骨骼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色彩运用上,妥木斯先生选用形成强烈对比的灰白色,绘出两匹白马振鬃长嘶、生动活泼的形象。在处理背景时,妥木斯先生以红色为整体背景,在此基础上,又将大量的黑色块和线条相结合,以此来衬托出与其颜色反差大的主体形象。以上所述均为该幅作品的能指层面分析。而对于其所指层面的分析,则有以下几点:首先,妥木斯先生以两匹白马为该作品主题,不难看出其在妥木斯先生心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妥木斯画集》里有这样一段记录,他说:“两匹白马的画有许多,比较大的像《长嘶》《两匹白马》《相依》《横》等。这题材的内在意思,大部分蒙古人都知道,那是象征民族精神的成吉思汗的两匹神马。”由此可见,妥木斯先生这幅作品中的两匹马代表的不仅是它们的具体形象,更是代表着一种民族精神,即蒙古族人民正直刚毅、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其次,在该幅作品中,妥木斯先生所描绘的两匹马都以沉静的、傲然挺立的姿态呈现,并将肌理、骨骼以及随风飘摆的白鬃尾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象征了蒙古马和蒙古族人民深沉内敛的性格和铁骨铮铮、坚韧不屈的精神。最后,从色彩符号方面分析,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每个民族喜爱、崇尚的颜色也都不同。对于蒙古族人民来说,白色是纯洁、高贵、吉祥的的象征,而红色是令人愉悦的颜色,象征着热情、胜利和幸福。该幅作品中,红色的背景,灰白色的马,在色彩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不仅突显出了这两匹蒙古白马的圣洁及其强健的体魄,也足以证明妥木斯先生对色彩的驾驭已不僅仅停留在写实的层面上了,而是已将色彩转化为一种情感的表达。
  如图2所示,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妥木斯先生创作的另一油画作品《暴风雨》。同样,该幅作品中也包含了许多的视觉符号。首先在色彩符号方面我们可以看到,该作品中的两匹骏马与背景呈现出相同的灰色调,但是却又在相同色调中呈现着一些不同之处。该作品整体色彩虽不张扬、艳丽,但沉稳又不失色彩关系,展现出一种水墨画的效果。仔细观察可以看出,妥木斯先生在描绘这幅作品的背景时,并没有用颜料将整个背景涂死,而是在一些地方将画布原有的颜色保留了下来,这样就使得整幅作品看上去比较有透气感,不会那么沉闷。其次,就形体姿态及线条符号而言,画面中的两匹骏马肌肉、骨骼线条明理清晰,长鬃飘飘欲舞,正迎着暴风雨中傲然挺立。从其所指层面出发,在色彩符号方面,妥木斯先生选用灰色调作为其背景,画面简洁沉稳,略有一丝伤感、却又不失宁静,被称作“妥木斯灰”的色调。该幅作品创作于1987年,时值“文革”结束不久。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人们终于有机会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开始对历史现实和进行批判和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油画也重新寻找自己的出路,呼唤现实主义思想和真实生活的回归。在这段期间,我们在在妥木斯先生的作品中已看不到像红色这样的高调色彩,而是开始呈现出一些灰色调色彩。因为他认识到“灰”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色调,而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世界,能够根据明度和色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这幅作品的创作不仅表达了妥木斯先生自己特殊的民族情怀,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形体姿态及线条符号方面分析,该幅作品中两匹骏马的形象,使得观众从中看到了草原人民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领悟到蒙古马和草原人民勇于面对挫折、坚强勇敢、乐观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3.2 阴山岩画背后的“蒙古马精神”
  内蒙古阴山岩画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丰富的岩画遗址之一,与其他绘画作品相比,其表现风格粗狂简约,随意自然,但却将远古北方游牧先民生活、驻猎的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出来,记录下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追溯人类发展历史,我们看到了这些为人惊叹的人类最初的视觉符号。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它们创作的动机以及想要传达的具体信息,但是通过这些史前视觉符号,我们发现这些原始符号的视觉表现与传达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表现物象的某些特征被放大夸张,而某些特征被省略概括。也就是说,原始先民已经掌握了发现事物特征,并将其以视觉符号的形式传达给外界的能力,从而开启了视觉文化的历程。马对于草原民族人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物,既是他们最得力的助手,也是他们最忠诚的战友。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许多刻画马形象的岩画,表达了在远古时期草原人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抗争的过程。刻画了许多马的形象因此,在内蒙古区域岩画中刻画有许多马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了草原民族不断为生存和发展进行抗争的过程。
  如下图(图3、4、5)所示,是一组夸张马形象岩画图片。这一类型的岩画多是将马赋予了某些神化的概念,刻画时夸张或者变形了马的躯干、四肢或者生殖器等其他部位,多以单独马形象呈现。在形体姿态符号方面,我们可以从图3看到,画中的这匹马头部微微向前倾,四肢则向后倾斜,仿佛在急速奔跑。仔细观察,与其瘦弱的躯干相比,其纤长的四肢显得十分夸张。然而其具有深刻的所指意义,即为了表现了蒙古马在快速奔跑的时候,腿部几乎达到只见其影不见其形的夸张程度,象征了蒙古马矫健坚毅、一往无前的形象以及蒙古族人民无所畏惧,奋勇向前的精神品质。从图4我们可以看到,这匹马前肢向前倾斜,后肢向后倾斜,仿佛在缓慢行走。它的躯干与图一中的马的躯干相比,看起来更加肥壮健硕,显得有点夸张,躯干的夸张就使得腿部变短。同样,它也有着深刻的所指意义,它象征着蒙古马和蒙古族人民强壮有力,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在图5中我们可以看到,画中的马相对比较瘦弱,其中一只后肢向后翘起,前肢与地面成九十直角,显然是在悠闲地驻足于原地。然而,它的生殖器却表现得十分明显,与整个身躯相比,显得过于夸张。而它所想要表达的所指意义则是象征了蒙古马强壮的体态形象以及阴山先民对于生育繁殖的一种崇拜情怀。   如图6所示,是一幅骑者形象图。同样就形体姿态符号方面而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位骑者正雙腿跨坐在马上,这匹马有着英姿而挺拔的躯干,矫健而超长的四肢,其中一只前肢正向前伸,显然是正在载着这位骑者向前缓慢行走。仔细观察,与这位骑者相比,这匹马显得十分高大雄伟,人明显是作为辅助作用出现的。那么,这幅画所表达的所指意义则是它不仅象征着蒙古马有着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同时也象征着蒙古族人民与蒙古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蒙古族人民对于马所带给他们的移动力的一种崇拜之情。
  3.3 雕塑作品背后的“蒙古马精神”
  关于马的艺术题材可谓琳琅满目,除了前文提到的油画作品和岩画作品外,雕塑作品也是最常见的艺术题材之一。文章选取了目前藏于内蒙古博物院的两件雕塑作品,以同样的分析方式对其背后的“蒙古马精神”进行解读分析。
  如图7所示,为元代的“陶鞍马及胡人俑”。雕塑中的人高26厘米,马高27厘米,该雕塑是元代鞍马艺术品中写实手法的翘楚。这件作品马高27厘米,人高26厘米。就形体姿态符号而言,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陶马与现实中的蒙古马一样,四肢粗短,体型矮小,身上配有马鞍,脚蹬紧贴于马的腹部。就形态表情而言,马首微微昂起,双目圆睁望向前方,头上的鬃毛根根分明。整体而言,该雕塑造型严谨,细节刻画十分细致精巧。而马旁边的陶人俑则为典型的北方胡人形象,只见他头戴圆帽,身着长袍,脚配长靴,腰上还束着宽宽的腰带,手正作持缰状,面露微笑,一边回首一边关切的凝视着爱马。从其所指层面分析,这样温暖和谐的一幅画面不仅表现出元代艺术匠人细致入微的细节观察力及高超的写实手法,而且象征了蒙古马忠诚友善、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以及其与蒙古游牧民族人民之间和谐默契的关系。
  如图8所示,是一件“盘踞式马纹金挂饰”。就整体造型而言,该挂饰为典型的鲜卑族金银器造型,通体呈金黄色,形象简洁却又十分生动。最为引人注意的是马的脸部特征和它的跪卧姿态。可以看出,雕刻师在雕刻时故意将马的脸部拉长,眼睛放大,使得这匹马看起来精神奕奕,活灵活现。与脸部形成对应的还有被同样故意拉长的马的颈部,使整个马的身体呈现极强的柔韧美感。骏马呈蹲卧状,前腿收于腹下,后腿支撑身体,整个造型呈俯首状。它象征着蒙古战马忠诚勇敢,为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 结语
  蒙古族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与蒙古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马对草原人民来说,蒙古马既是生产资料,也是最亲密的朋友。因此也就造就了草原人民尊马,崇马的思想观念。在他们心目当中,马永远是英雄形象,美好理想,吉祥如意及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实践的熔铸,“蒙古马精神”已融入自治区2500多万草原儿女之中,成为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重要精神和纽带。传播弘扬“蒙古马精神”,对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建设美好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基于视觉符号的理论视角,从能指与所指两个层面对蒙古马艺术作品图片背后所蕴含“蒙古马精神”进行解读分析,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蒙古马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蒙古马精神”的深刻意义内涵,而且对“蒙古马精神”的传播发展也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
  参考文献:
  [1] 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 Saussure Ferdinand de.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M].La Salle:Open Court,1989.
  [4] D.S.克拉克,孙伟平译.符号学的历史[J].湘潭师范学院农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5] 傅满义.文字的符号学分析与汉字的性质问题[J].长春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6] 安红昌.知识传播的符号学原理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7] 胡易容,赵毅衡.符号学—传媒学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 黄永红,申民,周苹.跨文化符号学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报社,2013.
  [9] 王改利.妥木斯先生油画作品中色彩与情感的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10] 王巍.阴山岩画中的符号化视觉表现[J].艺术研究,2015(04).
  [11] 赵媛.“蒙古马”造型艺术特征与民族文化表意[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8(03).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后进生”指的是“差生”。教育中,经常会有一群“后进生”,这是事实。如果父母、社会和教师共同负责,“后进生”也可以解决,可以避免。论文从“后进生”的概念、产生因素和解决策略初步进行研究。  关键词:后进生;产生原因;解决策略  1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的社会主义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否则“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的伟大梦想就难以实现。当代社会,我们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现阶段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多角度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现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创新,教师应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原有的一些教学方法属实应该创新。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举足轻重,高效的语文阅读教
期刊
摘要:随着5G技术在全球迅速发展,其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在三维数据可视化、虚拟交互、动画制作等方面出现的新趋势,为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发展与教学目标带来新的方向。三维动画是一门核心的课程,它广泛应用于动画制作的领域中,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三维动画创作教学中,一定要从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等方面进行。但是,目前在我国三维动画创作教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词汇内涵、文化习俗和价值体系三方面对母语文化的负迁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在英语教学中减少母语负迁移干扰的方法。  关键词:负迁移;词汇内涵;文化习俗;价值体系;英语教学  语言迁移是指学习者已经存在的语言(母语)知识影响二语(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现象。在语言学习者学习语言之前,他们就一直使用母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因而,他们对于母语的规则已经非常熟悉,又由于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共性,所以,在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是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完成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的特性,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思政工作,培育思想健康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师生关系  一线思想政治教师不难找到这样的案例:有些学习困难思维偏差情绪低落的学生突然转变了,他们思想上开始积极上进,愿意与家长、同学、老
期刊
摘要:无机材料工艺学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互动、现场观摩、多媒体课件、读书报告、课堂答辩、改进考核方式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无机材料工艺学;教学改革;教学研究  无机材料工艺学是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与珠宝学院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
期刊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普通传统的教学显然已无法满足当下对全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中学体育教育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十分重要。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摸索下对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模式; 培养发展;健康阳光体育  1 前言  当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对学生的衡量评判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德智体美劳是否全面发展十分必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相应的产生了一些改变,对于教育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契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就拿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实训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实训教学难以开展,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明显低下,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随之会出现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完全适
期刊
摘要: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选择有实际背景的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案例教学  1 引言  常微分方程是高校数学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解法、定性理论等。因为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时有倦怠。为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更主动的学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更多的案例来教学。  案例,就像一道应用题,在
期刊
摘要:表象训练法,又称为念动法,也就是运动员在大脑中对以前完成的正确行为动作进行一个回忆与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通过多次的表象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表象再现能力,可以是的运动员对正确动作的记忆更加清晰,利于放松心理,促进技术的掌握。近几年来,警务的执行能力不如从前,所掌握的技能与动作的规范也是参差不齐,部分民警虽然苦练,但是训练效果却任然是不尽人意;再则就是虽然在平时的训练中指标动作完成的规范,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