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丽丝.莱辛《好恐怖分子》中的女性意识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性意识是女性批评的一个重要内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其小说《好恐怖分子》中塑造了一个缺乏女性意识的女主人公形象。通过梳理莱辛女性意识建构的过程,笔者发现莱辛在小说中对女性缺乏自我意识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并抨击了女性对父权制厌女症的迷恋以及在情感上对厌女男性的依赖。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好恐怖分子》 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因其作品的女性独特视角和批判怀疑精神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莱辛出版于1985年的小说《好恐怖分子》曾提名英国布克图书奖,并获得W·H·史密斯文学奖和意大利蒙塔罗奖,被评论家称作其“真正重返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一部小说”。纵观莱辛的作品,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前后一贯的脉络,那就是当代政治和女性这两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莱辛关注的焦点,并构成了莱辛作品的基本主题和核心内容。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珍·皮克林(Jean Pickering)在其文章中也提到:“《好恐怖分子》沿袭了莱辛以往熟悉的主题:左翼政治、英国阶级结构、家庭性质以及男人和女人的关系。”鉴于国外评论家多集中于研究该小说中的政治主题,而国内对该小说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入手,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讨该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二 缺乏女性意识的女主人公
  何谓“女性意识”?众所周知,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一直处于被动,隶属男性的地位,代表软弱与受虐。从弗洛伊德开始至今,女性一直被定义为“他者”。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换言之,也就是女性能够自觉地意识并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在莱辛的众多作品中,读者可以看到:缺乏女性意识的女性在情感上都依赖于男性,无法进行自我审视,正确定义自己的生活意义以及社会价值。小说多处都使读者处于女主人公爱丽丝的意识当中,感受她对身边的人物以及处境的看法。在莱辛早期的多数作品中,探讨的都是激进的现代女性角色,如:玛莎·奎斯特,安娜·沃尔夫。通过这些角色,莱辛似乎想证明:女性只要能从繁琐的家务活中挣脱出来,从事自己的职业,就能够得到解放。但是《好恐怖分子》中的爱丽丝又将读者带回到有关传统生活的陈旧话题当中。
  在小说中,尽管爱丽丝拥有大学学历,可是她宁愿靠政府的补助和父母的钱过活也不愿去工作。爱丽丝与同性恋男友贾斯帕维持了15年的无性恋情,在情感上极度依赖他,在私占屋内被动接受了男权社会里传统家庭女性的角色。爱丽丝自从童年发现了父母的性亲密后,就深深地压抑了自己的性意识,拒绝接受任何形式的性的存在。找一个同性恋作男友正好可以使自己免去来自性方面的任何威胁,这也正是使她得以与贾斯帕维持15年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爱丽丝的心目中这就是快乐的婚姻,并对此非常满足,反而对其他人的有性恋情充满了反感与憎恶。莱辛书中的男性人物通常具有若即若离、不负责任的性格特点,而《好恐怖分子》中爱丽丝的男友贾斯帕达则到了极致:他不仅是一个同性恋者,而且经常神经过敏充满了暴力,为人也不诚实,甚至会从爱丽丝那里偷钱。此外,他也缺乏活动能力,还妄自尊大,性格极度情绪化,言行冷酷,在家务事上从来不愿花费丁点力气,整天就是与同性恋者寻欢作乐。贾斯帕的同性恋形象,影射了他在各项社会活动中的无能,代表了社会上父权制厌女症的现象。书中的其他人物都不断地劝说爱丽丝放弃这样一个极难相处的男人,可是爱丽丝仍然执迷不悟地爱上了他,她认为贾斯帕需要自己,自己是他唯一的希望。处于这样一种无性恋情中,爱丽丝还患得患失,害怕男友离开自己。爱丽丝对男人具有的这种忠诚与依赖,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所具有的特点——宛如“家庭天使”,是缺乏女性意识的表现。
  虽然爱丽丝有时也渴望得到男友来自于性别差异上的关心与照顾,但是男友对她极其冷漠,不闻不问;而且无耻地利用她,以求从她那里得到经济与生活上的资助,并从中获得一种虐待般的快感。爱丽丝并未认识到自我在男性社会中受到的压迫与不公平的待遇,反而被男友好高骛远的政治追求所吸引,对其不仅一味迁就,而且盲目跟从,让男友每天在外忙“政治活动”,而自己则在家中做个快乐的家庭主妇,最终男友还是离开了她。在43号私占屋内,男人是支配者,女人是“他者”。爱丽丝没有能力对男权社会提出挑战,对男友的所作所为不仅要接受,而且还得迎合。因此,爱丽丝这一女性形象成为了莱辛就女性缺乏自我意识这一现象进行批判的焦点。
  三 莱辛对缺乏女性意识的批判
  纵观莱辛的作品,可以发现莱辛在两性关系中女性意识建构的过程。在莱辛的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中,她就已经接受了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女性自虐症的观点。女主人公玛丽缺乏女性意识,因受到的教育有限,从而缺乏自我分析能力。她无法定义自己的价值,丈夫视她为自己的附属品。当玛丽意识到的自己的处境将永远无法改变以后,她在绝望中崩溃,最终在与黑人男仆的两性关系中使自己走向毁灭。莱辛曾经用女性的“受虐狂”来定义这种现象,即:女性愿意为获得爱情而忍受痛苦,甚至走向毁灭。在莱辛的另一部代表作《金色笔记》中,莱辛的女性意识有所发展。女主人公安娜·沃尔夫虽然受过高等教育,拥有一份体面的职业,过着独立的生活,是个“自由女性”,但是在情感上仍然受困于男性。好在最后安娜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受虐倾向,并从对男性情感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苏非主义所宣扬的“个体自身的超越”影响,莱辛意识到对男性在情感上的依赖很容易使女性变成波伏娃所说的“客体”、“他者”,女性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种被客体化的危险,并有意识地拒绝这种命运。女性只有取得精神上的独立,具有女性意识,她们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首先,在小说《好恐怖分子》中,莱辛猛烈抨击了女性对父权制厌女症的迷恋,以及在情感上对厌女男性的依赖现象。凯瑟琳·罗杰斯(Katharine M. Rogers)认为:“厌女症代表父权统治者的心情,希望女性能够顺从男性”。《好恐怖分子》中的爱丽丝身处一种反常男女关系中。在与贾斯帕虚构的婚姻中,她也颇具受虐倾向。每次与贾斯帕争吵过后,爱丽丝总是担心这个男人会丢下自己睡到另一个房间去,她也知道自己一直深受着他的折磨,这个男人一直在压迫着自己。在一次整修房屋时,爱丽丝在无奈之中请求袖手旁观的贾斯帕给予帮助,可是贾斯帕置若罔闻。这种残忍的背叛让她气愤不已,她说:“我已经受够了,如果这点小事你都不能帮忙的话,那我走。”似乎爱丽丝的女性意识有所觉醒,她终于鼓足勇气要离开贾斯帕去寻求情感上的独立,但这仅是昙花一现。事后她在想:“威胁贾斯帕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要是他真的离开我了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正如女性主义者波伏娃所描述的:“男人认为自己可以没有女人,但是女人却不认为自己可以没有男人……他是主体,绝对的主体—她是客体”。可怜的爱丽丝在情感上仍然如此依赖贾斯帕,从而成为了“他者”。
  其次,莱辛运用讽刺手法对缺乏女性意识的女性进行了深刻地批判。爱丽丝不知道生活的真正意义之所在,不懂得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进行自我审视。她所做的一切,就是在模仿自己的母亲,做一个成天忙于家务琐事的传统家庭主妇。为了得到住在43号私占屋内其他人的认同,爱丽丝不得不顺应他们的意识形态。在43号私占屋内,女人几乎承担了所有的体力活以及传统的养育职能,并相互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很明显,男人对体力活所持有的态度映射出他们对女性的态度,即两者都被贬值。爱丽丝责怪其中一个政府办事人员像个婆婆妈妈的家庭主妇,但是当她自己回到家中清扫房子时,却觉得这是一件很严肃的工作。如果对家务置之不理,她甚至会感觉内疚。正如父权制社会中的许多家庭女性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你今天一整天都干了些什么?”爱丽丝总是用做家务来证实43号私占屋是属于自己的家,向社会证明她是无可非议的,并且向自己提供可以有效地、令人满意地处理物质性东西(如干净而又充满温馨的厨房,雪白的墙壁)的一种工作,一种活动。但这没有使她摆脱内在性,也几乎没有证实她的个性。因此,爱丽丝在家里的工作并没有给她带来自主性,她认为女人通过母性可以具体实现和男人平等的看法,纯属自欺欺人。
  再次,莱辛也批判了政治活动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珍妮特·金(Jeanette King)曾评论道:“……女人和体力劳动一样,都被边缘化,而男人们却在等候,谈论着政治。”爱丽丝通过屈从所谓的政治活动,成为了父权意识的共谋,这也势必使女性所从事的养育等实践活动遭遇贬值,从而也贬低了自身的技能与实力。性政治就是:女人不仅要接受而且还要迎合她们的从属地位。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看,莱辛通过刻画《好恐怖分子》中爱丽丝这样一个角色,尝试揭露女性处于社会边缘位置这一事实。在小说中,莱辛还描述了两个女人在阁楼屋顶干活的这样一个场景。当她们发现椽子上有一个鸟窝时,爱丽丝看到里面的鸟蛋被打碎了,竟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这不正是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或是阁楼上的疯女人形象吗?女性主义者特洛伊尔·莫伊(Troil Moi)在书中也提及:“从某种意义上说,疯女人通常代表作者的双重身份以及她自身的焦虑和愤怒”。爱丽丝与女性结盟,同时被父权秩序边缘化,因此也使自己处于无能为力的境地。莱辛以辛辣的讽刺直指男性殿堂中的女性,指出在男权社会中,由于女性缺乏自我意识,从而使自身更受压迫。
  四 结语
  虽然莱辛坚决否认自己是一位女权主义者,但是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视角洞察女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作品也流露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著名的女性主义研究者盖尔·格林(Gayle Greene)认为:“莱辛本人所具有的意识总是与其女性身份紧密相连:幸福的结局源于女性具有一定的权利,不幸的结局源于女性权利的缺失”。从小说《好恐怖分子》中女主人公的经历来看:只有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才可能拥有幸福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Beauvoir,Simone de.The Second Sex.London:Jonathan Cape,1953,xvi.
   [2] Greene,Gayle.Doris Lessing:The Poetics of Change.U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p.27.
   [3] Hom,Sharon k.& Xin Chunyin.English-Chinese Lexicon of Women and Law.Beijing:China Translation and Publishing Corporation,1995,p.61.
   [4] King,Jeannette.Modern Fiction:Doris Lessing.London:Edward Arnold Press,1989,p.101.
   [5] Lessing,Doris.The Good Terrorist.New York:Vintage Books,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1985,p.197-198.“Preface to The Golden Notebook”,A Small PersonalVoice:Essays,Reviews,Interviews.ed.Paul Schueter.New York:Vintage Books,A Division of Random House,1975,p.26.
   [6] Marowski,Daniel G.,ed.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vol.40.Detroit:Gale Research Company,1988,p311.
   [7] Moi,Toril.Sexual/Textual Politic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1985,p.60.
   [8] Pickering,Jean.Understanding Doris Lessing.Columbia: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p.185.
   [9] Rogers,Katharine M.The Troublesome Helpmate.A History of Misogyny in Literature. 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6,p.272.
   [10] Showalter,Elaine.A Literature of Their Own:British Women Novelists from Bronte to Lessing.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7,p.301.
   [11] Sprague,Claire.And Virginia Tiger.Critical Essays on Doris Lessing.Boston:Hall, 1986,p.69-99.
  
   作者简介:简剑芬,女,1975—,广东丰顺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茉莉花属于木犀科常绿灌木,叶色翠绿,终年不凋,夏、秋两季开花不断,色白如玉,有非常好闻的浓郁芳香,是北京家庭盆栽常见花卉。茉莉花属于热带植物,性喜阳光充足和温暖湿润的
春天,小麦还没有返青,乡间飘来一抹绿,他们来了!夏天,太阳刚一露头,身边吹过一阵风,他们来了!秋天,金色的田野里,葱绿的风景没褪色,他们来了!冬天,暖暖的年集上,孩子们咧嘴笑
杏仁鸡 取母鸡 1只,甜杏仁 45g,黄酒、精盐、白糖、胡椒粉、葱、生姜、鸡清汤各适量。先将母鸡宰杀,去毛洗净,去掉头颈,脊背开膛,去内脏后再洗净,葱切段、生姜切片。杏仁用开水稍泡,
“地下室人”是俄罗斯文学中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知识分子,他们领略过西方的“理性”启蒙,更看重俄罗斯传统的心智“信仰”。由于具备先验超拔的意识,并因此无人能够理解。尽
说到村上,我们其实说的是……确切地说,所谓村上春树,对我们其实并不存在——我们这些不足以应付村上日文原著作品的非日语系读者。先让我们从头开始,试图整理出村上春树这位
在新世纪,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外国文学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与此同时,外国文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在高等教
作为无家可归的民族的一员,卡夫卡在苦闷和彷徨中努力探寻心灵的避难所。然而由于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位生活中充满了背谬的作家并没有找寻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对《威尼斯商人》剧中人物的分析和人文解读历来是评论此剧的热点。然而此剧中重要的道具金币却鲜有人提及。金币不仅是在威尼斯和贝尔蒙两个城市间流通的货币,它还贯穿着全
行胜于言——用户对服务诉求,重在结果的有效程度,用户需要满意的服务,企业需要有效的劳动。随着工程机械市场发展,产能大幅提升已超出想象,工程机械产品技术的同质化导致服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芭巴拉少校》中,萧伯纳通过芭巴拉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绝对控制和支配。  关键词:对话 思想感情交锋 经济现实 变化  中图分类号:I106.3文献标识码:A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他的戏剧最突出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政治斗争,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