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对话 与心灵交流 与文化碰撞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视点
  一、厚积薄发——收集资料,预习反馈,促进互动与交流
  上课前,教师与学生都应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预习反馈环节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做到厚积薄发;从学生层面看,学生提前预习,对于课上的内容就不会感到陌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预习量不应过大或者过于精细,否则会让学生产生压力。
  预习反馈环节,可以采取小组竞答的方式,使教学气氛热烈起来,学生也更积极活跃。当然,生态课堂的目标是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起点。那些没来得及查找资料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一些书中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会在书中认真寻找,并能根据教师适时的引导及时思考。
  二、浓墨重彩——创设情境,小组学习,激发兴趣与共鸣
  教师不仅仅要有课前准备,更要善于创设情境,采取多元互动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分享与交流探究结果。
  在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多姿多彩的门》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段“门的旅程”,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组内成员以相互合作、交流的方式去经历门的中国和异国之旅。在这段旅程中,学生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旅程让学生似乎观赏到一幅历史长卷。
  欣赏之后,笔者在黑板上悬挂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四扇门的图画,请小组研究:“你最喜欢哪一扇门?为什么?”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师生总结:造型、材质、装饰和色彩是鉴赏门的秘密武器;接着,出示“挑战书”:“古代的门和现代的门有什么不同?谁能用这四种秘密武器来分析?”于是,学生们根据门的四个特点分组进行了讨论,并且再次以小组的形式做出了精彩的汇报。
  三、深入浅出——挖掘内涵,自主小结,学会理解与表达
  在欣赏评述课上,学生要习得学习方法,思考并学会表达学习内容中最深层次的东西,譬如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作品想要阐述的内在,什么是作者心灵流淌的情感。
  1.理解作品,提升内涵。
  继续以《多姿多彩的门》为例。课中,当笔者引导学生走进门的中国之旅后,插入了天安门的图片。通过欣赏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成立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反映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后,在门的异国之旅中,笔者直接出示法国凯旋门的图片,学生都能自主对凯旋门进行文化内涵的总结归纳;随后师生共同提炼了这样一句话:门不仅具有造型、材质、装饰、色彩美,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还有可能是用高超的艺术造诣表达历史的沿革或人性的光辉,又或是对生命的寄托。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下更多的苦功,才能让学生学会使用有效的方法欣赏、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丰富自我的文化艺术修养。
  2.学会表达,评述作品。
  美术欣赏中,教师所做的是呈现、启发,更要让学生内化知识,学会欣赏艺术。欣赏评述课中“评述”就是最好的体现。例如,在五年级《肖像艺术》一课里,笔者首先和学生一同欣赏了画家曾鲸创作的《张卿子画像》,小组在预习反馈环节交流了这幅作品的绘画形式等;根据学生的反馈,师生共同在小组学习单上写下了绘画形式、表现手法、作者情感、作品内涵等,分发给每个小组;然后在后面的雕塑《白求恩》、油画《青年女歌手》等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了交流,自主习得,并推荐小组代表作为“肖像鉴赏家”,分别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评论。
  四、百花齐放——多元评价,拓展延伸,创新形式与内容
  笔者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习情感的多元化评价。
  在四年级《生活与艺术中的花》一课中,笔者为四个组分别画上了花园,谁准备了预习资料或者在积极回答问题,可为花园添上一朵美丽的花,并写上自己的名字;下课时根据鲜花数评比出谁是个人冠军,哪个组是集体冠军。这节课上完后,黑板上开满了各式各样茂密的花,这何尝不是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花进行了艺术性的再创造呢?
  2.学习形式的多元化评价。
  例如《人民艺术家——齐白石》一课,不妨让学生临摹一下齐白石的画,也试着感受一下《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意境和创意,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齐白石的艺术特点。这些形式,就是欣赏的辅助手段。而对这些形式多元化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情感的建构。
  教师让学生在生态课堂中发现美、感受美、学习美和创造了美,在与艺术的亲密对话中,与心灵的真诚交流中,与文化的和谐交融中,学生也会体验到审美带来的快乐,从而在这种美好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审美素质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五里墩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了,大批冷战战士纷纷奉命退役。服役二十五年之久的美国中央情报局上校军官基思带着对美国政府的失望和厌恶离开了华盛顿,回到他的家久——大俄亥俄的小城斯潘塞,那儿,有他钟爱一生的女人安妮。安妮的丈夫克利夫是斯潘塞城的警长。这个色厉内荏的恶棍一面把安妮当个囚徒似的成天派人监视着,一面又在外面鬼混,二十五年来,安妮没有尝过幸福的滋昧。爱的激情使再度重逢的基思与安妮再也无法分开。但是基思和克利夫两人,
“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优化”中第二课时的内容。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烙饼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本节内容,学生对“烙饼问题”是陌生的,而且“烙3个饼”
散文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很多散文中,由于作者没有直白地把这种思想(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学生理解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类文本,教师有意识地引入作者的生平,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笔者以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为例具体分析。  《一棵小桃树》是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通过对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的描述,赞颂了小桃树与命运顽
人声的掌声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片花瓣,人生的掌声犹如远方的灯塔,引领着我们挂云帆,济沧海。掌声是真挚的,是友好的,更是热情的。  我有幸在家长会中做学生代表发言,眼看就要轮到我上台演讲了,我的心里异常的紧张,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手心里直冒汗,两腿发抖得更厉害。终于,轮到我了。我抱着瑟瑟颤抖的双腿走到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的家长等着听我的演讲。我更加紧张,在台上呆呆地望着台下那一张张
在明珠璀璨的中国文学宝库中,《三国演义》是耀眼的一颗。对于这样一部有长度、有深度的作品,名著导读课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纵观全书,它蕴含着讲信义、建功业等思想,对学生有思想导向作用,同时它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方式也堪称经典。基于此,教学时我抓住关羽、诸葛亮,曹操三人,借助一衬、二品、三整合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名著中认识人物的个性并感受古白话的韵味。  识三国人之性  没有教师的有效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掷一掷》教学为例,探讨提高“综合与实践”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掷一掷》一课是在学生对排列组合、统计、可能性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设计的一个综合与实践活
“三探五段”教学模式中,“五段”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教师准确把握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让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初中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为例,具体介绍“五段”的操作方法。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包括定标和定向两个方面。“定标”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一节实验课的三维目标并将其转换成探究性“问题串”;“定向”指教师以“问题串”引导
郑渊洁,1955年出生于河北一个军官家庭。其父原籍山西浮山。其母原籍浙江绍兴。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中医。在北京长大。小学肄业。[1]  1970年至1976年服兵役在空军航空兵维修歼6战机。退役后当过工人。[1]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是他笔下文学形象。《皮皮鲁总动员》(由105本书构成)是郑渊洁在图书市场销售的系列丛书。[5-6]  1993年获选首届北京十
仙桃市仙源学校对“语文主题学习”的探索已近4年。一路走来,语文教师在“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中,已将阅读的根深深地扎进课堂,扎进教室,整个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味。  2016年6月,小学部王锦蓉校长带领部分骨干教师到武穴市实验小学参加“语文主题学习”研讨会,此时,笔者初识“语文主题学习”,知道了什么是课外阅读课内化,也理解了怎样进行大量阅读。  次年春季,学校正式启动“语文主题学习”研究与实
【编者按】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育德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湖北省黄州中学博省教育创新团队着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学各学科中的实践研究”,结合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本期,我们以地理和政治学科为例,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根植于学科教学之中,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培育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