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师的“魔力”语言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onne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用心去雕塑每一位学生。14年斗转星移,14载杏坛春秋,世事已变化。不变的是一如既往对“爱”的追求,坚守的是对热爱教育、热爱孩子的初心。操场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运动;节日里,我和同学们一起排节目;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参与;比赛中,我和同学们一齐呐喊助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教师耐心、细致地研读,用充满魔力的“师爱”开启孩子的的美好童年。
  一、爱源于尊重,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
  作家郑渊洁说过:“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营养,不是知识,而是尊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尊重的愿望,成人如此,孩子亦如此。尊重如同一把金钥匙,它可以破译任何心锁的密码,打开学生的心门。
  女孩叶,有大脑炎后遗症,手关节和腿关节已经变形,手握笔、提书包都有困难,走路总是一瘸一拐的,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父母为了方便她上学,就安排司机开车接送。她总是执拗地背着书包,挤公交车去学校。
  见过她的领导和老师,总要叮嘱我多照顾照顾她。我何尝不想接受领导的建议,接纳同事的提醒,但当我看到她为同学捡拾起掉在地上的学具,眼睛里洋溢的是满足;看到她欣赏自己一颗颗彩色责任心,脸上充盈的是无尽的欣喜;看到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表情绽放的是开心的笑容……我一次次的狠下心来,让她去做。尽管做起来艰难,但是与“别人一样”,是一个残疾孩子发自心底的渴求,我不能用“自以为是”的爱心,摧残其自尊,抑制其“同等相待”的渴求,破坏其独立生活的勇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于女孩叶细细想来,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没有什么特别的帮助。只是清晰的听到了她内心深处的呼唤,顺承了她发自心底的渴求,点燃她向往“平等”的希望之光,让她享受着被理解、受尊重后的丝丝温暖与甜蜜。
  二、爱源于赏识,促进孩子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用爱赏识每个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别样的师爱中享受一样的幸福。
  刚刚接手新的班级,我便迎来了从教生涯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大闹天宫”。小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因为语文考试变的十分焦虑,在教室里旋风般的从后排冲到了讲台,沿途同学的学具被风卷残云的扔了一地。然后他就像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样无所顾忌地拍打着黑板并叫嚷着“我考不好语文。”“我今天要大闹一场。”“我要跳楼。”……完全无法控制自己,我上前试图劝阻但很快败下阵。
  之前只是久闻大名知道两年来一直是妈妈陪他上完语文、数学课。知道他的病情状态,但没想到会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后来在他妈妈的沟通后,我慢慢了解了这个孩子。发现他注意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记忆力十分好;对数字十分敏感;情商低于同龄人(表现为理解能力弱,与人沟通能力差);性格胆小(不闹脾气时)。摸清了他的脉,我开始着手制定针对他的“1+X”计划。
  “1+1”赏识从朋友开始。我们从他喜欢的“神奇四侠”“丁丁历险记”到“天文地理”“电脑技术”无所不谈。并对他的喜好大加赞赏,与他一起向妈妈争取使用电脑时间。
  “1+2”责任担当获赏识。为了让他能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我将每天的擦黑板、窗台的任务交给他和另外两名同学。每周我们班得到卫生红旗了,我都会当着全班感谢他和另外两位同学为班级所做的事情。
  “1+3”家校合力助发展。我和他的父母每周保持5-6次的沟通,帮妈妈调整焦虑急躁的心理,帮爸爸找到合理地沟通方式,帮他学会如何与亲人交往。
  接下来当然还有“1+4”的学习小组,“1+6”的值日小组……最终形成“1+x”的共同赏识行动。
  1.他闹脾气时全班50人一起采取冷处理(视而不见),冷静后大家一起表扬他能够控制情绪,从最初的10分钟到5分钟,再到几秒钟。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同学的鼓励。
  2.我还和其他老师商量他感兴趣的课也试着让他上一上,从最初的语数到现在的全天上课,留下了每一位任课教师的体贴与包容。学校领导也经常在他进校时,放学时对他的不吝于称赞。
  3.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全校庆祝、外出观看音乐剧、班级各种集体活动,我都会邀请他妈妈带他一起参加。他慢慢觉得自己是班级的一员了,也少了许多对同学的恶作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充分理解、赏识着小烨的与众不同,让他在别样的师爱中享受一样的幸福。
  小烨曾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刘老师是一个说话干脆利落的人。我喜欢听她讲话,她的声音清脆悦耳,而且绝不啰嗦,让人听起来感觉特痛快。不像我妈妈,一句话来回唠叨个没完没了。……刘老师还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说罚几遍就罚几遍,……老师奖励起来也很大方,只要你有好表现,她也一定看在眼里。她很公正,我从心底尊敬她。
  作为刘老师的学生,我非常幸运。永远记得三年级开学典礼前,她亲手为我系上我盼望已久的紅领巾,那一刻她的手是那么温暖,目光是那么温柔,我的心中比吃了蜜还甜。
  人们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远。而我想说,是像小烨这样一个个独一无二的孩子们成就了我,使我的教育人生中增添了一双赏识的眼睛。我运用这双眼睛认真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赏识他们并抓住各种契机,为学生们搭设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积极参加了唱歌、跳舞、弹琴、绘画、朗诵、小品表演、足球等社团,孩子们各尽其才,经常承担各种文艺演出、各项比赛任务,甚至代表学校参加区里比赛,为班级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三、爱源于放手,引导学生自主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主张“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将各项班级日常工作细化,承包给个人,专责管理,从而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大好局面。   我在班级实行“分级管理制”。
  一级:值日班长。每个同学负责一天的早读、纪律、卫生、午自习、课间等日常管理工作。
  二级:正副小组长。分管各组的学习和纪律卫生。
  三级:科代表。负责各学科的学习情况,扶助任课老师的工作。如:收、发作业本,开关电脑等工作。
  四级:职责长。如“节能标兵”“桌椅元帅”“门窗卫士”“安全使者”“图书总长”等,负责班内各项专门工作。
  通过分级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无一疏漏,无一死角。
  在班级管理中,我更愿意做一个欣赏者,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使其在自由的发展中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班会活动、墙报和教室布置工作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是参谋而已。去年的庆六一活动,我忙于其他活动一时忘记了,孩子们却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从布置教室开始,到几人一组准备节目,每个同学都纷纷为班级出谋献策。而且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画,有的演,有的写,有的贴,有的负责主持。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成了真正的小主人,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六一”联欢会。
  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在“主动”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
  四、爱源于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确立自信”是我在班级评价中提出的口号。
  (一)日常评价,让孩子获得快乐
  我采用 “争彩心”、“欢乐的小脚丫”、“雏鹰争章”等有趣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发展小目标写在上面,定期公示,时刻提醒自己为着目标努力前进,并最终收获成功的喜悦,让一个个成熟的红苹果、一个个欢乐的小脚丫、一枚枚奖章成为同学们成长的见证。我在班内设计了“责任少年我争先”的评比栏,我用“争彩心”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给孩子“责任花”,每五颗“责任花”可以换一个彩色的“责任心”,贴在评比栏上,形成学生日常表现评价结果。在攀登英语的课堂上我激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每次获胜的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脚丫”,见证小组的每一次努力。
  (二)入队评价,让孩子充满动力
  结合“一年级入队活动”遵循从小、从严、从细、从长的养成教育方法,我着力培养学生三大习惯,选择了九个方面的习惯内容细化要求制成了《入队手册》,努力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人的少先队员。其中生活习惯包括:自我服务、自我劳作、身心健康;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课后巩固、读书习惯;做人习惯包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这本册子从队前教育开始成为孩子们每天行动的准则,每天达到一项就可以获得一个印章,如此累计到入队时就根据所获得的印章评选出合格的少先队员。入队后,我继续利用这本册子,激励孩子们为期末获得优秀少先队员而努力,使孩子們有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
  (三)联合评价,见证每一次成长
  我借助班级微信群为孩子建立了成长档案专区,记录每个孩子精彩的瞬间,用每一次的赞扬与家长的认同引导孩子前行。并与科任教师、家长携手利用微信群做好沟通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就是一曲爱的奉献。三尺讲台,半亩方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未来的岁月中,我将继续行在“爱”的路上,乐享教育人生。
其他文献
摘要:考虑到人际关系对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以北京市某所中学的294名初中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编制的同伴、亲子依恋问卷(IPPA)和Pianta编制的师生关系问卷,对初中生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初中生的同伴关系和教师关系得分相对理想;同伴关系总分显著高于亲子关系,突出表现在被试与父母沟通维度得分较低,疏离维度得分较高;母子依恋水平略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求助者的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得出其“求关注”、“讨好”以及“无常性”的特点,进而通过“积极关注”和“共情”的手段来对他进行辅导,收到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关键词:看见;共情;成因;辅导  一、基本信息  姓名:维维  年龄:10岁  性别:男  年级:小学中段  二、求助者的表现  维维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这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习问题。其实在学习
期刊
案例背景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是: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平等相处,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以他是弱势中的一员而一成不变地看待他,忽视他。  案例描述  多动症儿童对外界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失去敏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心不在焉,小动作多,
期刊
一、理论概述  记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其中所谓的性格,说的就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又是对孩子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培养,产生自信心的结果。由此可见,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智力和其他各方面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實践中我发现,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大有人在。其实这也是一种病态,而身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准确的找到病源,采取有效的方
期刊
一、求助者的基本信息  姓名:明明  性别:男  年龄:8岁  年级:小学低学段  二、求助者的问题表现  学习问题:注意力涣散,考试焦虑,学习焦虑。  情绪问题:易激动,经常控制不住地大笑,管不住自己的情绪。  行为问题:总是爱追别人,动手打别人,而且力气很大,但自己认为是和别人玩。  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他总是爱追着别人打,班里很多同学都怕他,很少有人主动和他玩。  心理成长问题:心理自卑,认为
期刊
摘要:求助者皮皮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频繁吸吮手指,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老师向家长详细了解情况,并结合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问题并充分理解孩子,要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和心理需求。经过一学期持续不断的关注,家长和老师的紧密配合,皮皮吸吮手指的次数明显减少,并且能自信地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玩耍了。  关键词:焦虑;接纳;情绪;心理需求  第一章 求助者的信息  皮皮 男孩 6岁 一年级
期刊
教育的全部秘诀是爱,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让我深深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活生生的富有个性的集体;工作时间的特殊性——在我看来生命不息、教育不止;工作方法的特殊性——不是力量与速度的对抗,而是心与心的碰撞。我觉得教师做的就是播洒爱的工作,同时,还要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成长。  一、情况分析  有一天课间,我们班的张翔悄悄过来找我,趴在我的耳边轻声对我说:“高老
期刊
摘要:本文是一例小学生因为妈妈的缺位,爸爸的偏执导致的行为、人际和学习出现问题的案例。老师通过营造温暖的、接纳的、包容的班级氛围,给予妈妈般的关注和照顾,促使妞妞建立与老师内心的连接;同时积极与家长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其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后她在学校和家庭双方的努力下,走出了自己的世界,愿意和老师亲近,并且交上了朋友,成绩也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沟通;包容;接纳;关注  一、
期刊
摘要:学习动机是引起、维持和推动中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进行培养与激发,令人不容乐观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着或者越来越弱、或者过强,教师需要更多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方法。ARCS动机设计模式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的,这一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即注意、切身性、自信和满
期刊
摘要: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植树问题中创设情境为例,作者在设计的四稿不同情境中感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首因效应;教学;创设情境  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