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演绎大明风度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式家具作为世界设计艺苑之奇葩,广受瞩目。即使在追求时尚生活,各种流派纷纷登场,各类新潮更迭不已的今天,也无法冲谈人们对明式家具的眷顾之情。前些年国内一位著名的油画家以明式南宫帽椅为原形,画了一组取名“大明风度”半抽象的系列画,在这个名称启发下,就形成了笔者心中品评明式家具的新观念。
  应该说仿明家具仍是我国硬木家具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限商机。从设计层面上来说: 今天的“仿明家具”有三种含义:一是如法炮制,材质、工艺、款式完全仿照明式家具,复制新古董;二是如前清仿明一样,运用明式家具的构件、元素,根据今天的使用功能、尺度、材质,重新制作新明式家具;三是根据明式家具的优点和内在特质,创造出新的形制款式,让人一瞥惊鸿,从全新的形式感中,体会到明式家具的意蕴,领略到东方设计的深刻内涵。
  本文试从家具设计业内人士多年来潜心探索的事例,从设计角度,来分析仿明家具的得失和前景。
  有人说明式家具如“唐诗宋词”,在顶峰之巅。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确实在望先人之项背,如面前横有无法逾越的大山。但是,尽管我们在一派成熟的艺术瑰宝前显得如此渺小,然而每一代设计师都不应放弃努力超越的意识。
  明式家具如同戏剧艺术一样,在设计语言上有较大的程式化倾向,可以说“罗锅线”、“霸王枨”、“马蹄足”等,如同京剧的“二黄导板”、“西皮流水”一样,有腔有调,有板有眼,左右着明式家具的风格演绎。同时,受建筑“营造法”直接影响,明式家具部件搭配特定的有程式:如脚档内必有壶门或罗锅枨、矮老;受力档之下必有牙条、牙板、插角;亮格必带有栏杆、望板;台面下多有束腰、弦纹、禹门洞;曲木构架,必有“S”型往来之势,使力度柔中有刚,左右开张,动中求静等等,同书法中追求的外方内圆,一横三折、欲折先顿等形式如同一辙,体现了汉族文化中对形式感的共同追求。而许多构件在仿明家具中被省略、退化了,代之粗大的雕花或僵直的机械榫接构件,这就是仿明家具演变至今的事实。
  前些年许多宾馆仿明家具中有较多的实例。如餐椅,多由南宫帽椅的演化而成,也有用梳背椅与圈椅合成的办公椅,或将双圈卡子花置于椅背上,还有将椅背顶的罗锅线仿为三折,或将南宫帽椅的靠背做成官帽椅的宽边搭脑,也有将南宫帽椅的靠背扶手放在马蹄杌凳身上等等(见图一、二、三)。另外许多仿明椅的脚枨多抬高了,扶牙条、壶门、插角,甚至脚枨仿西式椅做成“工字档”。
  归纳起来,是把明式椅靠的构件特征,靠背形线继承了下来,而牙条壶门等都一概省了。但是,如果这样来演绎明式家具,不仅停留在仿明家具的第二阶段上——“形似”,而且有些仿明家具把重要构件:如罗锅枨、牙条等省略了,如同把楷书改成了黑体美术字。笔者认为,要复兴明式家具,有些构件是不能省略的,需要认真加以利用和改良,从而能达到完美的意境。
  怎样来创造出新的形式而“神似”明式,这是设计师应当追求的更高境界。下面将举一些实例与同行共同探讨:
   绮丽典雅、重塑构件
  例一是笔者收集的民国变体罗锅枨红木花几(图四),比例适度、形式简素,几腿间的枨是由明式罗锅枨变化而来的见清红木杌凳(图五),应该说这类拼接的枨,在力学上讲是不科学的,远不及罗锅枨受力稳定,但从形式上来看,它都构成了一种书法的空灵感,如欧柳的楷书,形式绮丽而典雅,很好地继承了明式风格。而且花几腿的断面采用了凹纹,一改明式常用的圆梗或竹片混圆梗,使纤瘦的花几增添了一份凝重。
   豪气之韵、不改东方
   例二是现代丹麦设计师设计的圈椅(图六)和台湾设计师设计的躺椅(注:见《当代设计17》)(图七),前者是曲木圈椅扶手用了一个“Y”形倚板支撑,很有力度,渐细的腿也很清秀耐看,如悬针竖笔。后者搭脑与扶手一木连做出;圆梗排列化作“S” 形椅靠,并出头于搭脑扶手之上,是对梳背椅的直圆梗作了改良;实木坐面上软包垫代替了传统的藤面;脚枨用了华丽的“圆包圆”罗锅枨。整个形制,非常爽朗、舒展大度。三根一头细的圆脚颇有现代感,如一方阳纹篆章,而无改大明风度,这是一个很好范例。应该说同是对明式家具的风格演绎,后者的东方情趣明显高于前者。因为后者更具有国人追求的儒道风范。一种飘逸的神韵扑面而来。
  形制逆反、开拓新款
  例三是笔者设计的“四平式”带壶门连托泥花几(图十),用新鸡翅木制成,此几四腿纤细,壶门突显,托泥也增加“上抛牙”的形式,比较清丽秾华,自诩为仿魏碑硬朗之风。一般来说无束腰的家具是不带壶门的,但笔者有意将壶门造型刻在牙板上,一则是想突破旧制,二则是在极少构件的款式上,来体现“明式”特征,而且这也不是无据可寻的,《明式家具真赏》中“明紫檀四平式大画桌”(图八),其腿间雕花,恰巧是一个很好的壶门造型,可见壶门造型自上古用于床腿间牙板以来,就深深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之中,在家具许多部位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并被人接受。开拓新款必然要创造出新的构件,但是这类构件应该是体现明式之精髓,让人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借形达意、崇尚隐喻
  例四是笔者设计制作的新鸡翅木板式书卷足书架,这一造型是从板式炕几和石刻书卷脚踏(图九)衍化而成。高度适宜,形态疏朗,三块厚板为框架,搁板参照“梳背椅”做法细条排列,愈显空灵虚渺,倘若用厚板作搁板,就无法衬托出三块厚板的淳厚稳重,伏地板作托泥状和立板下端的书卷纹相得益彰,使原来笨重的厚板书架感觉轻盈一些,同时带书卷形的书架也隐喻了东方书斋的儒雅之风,这类横细竖粗的形式,是笔者刻意追求“颜筋”淳厚稳健的书风。
  旧坛新酒、意在笔先
  家具毕竟不是纯艺术品,而是日用品,在现代社会中更是一类工业产品。所以仿明家具求出路在形制上应该有新的突破,审美上应该顺应潮流,工艺上更应该适合今天的机械化加工。所以,我们必须注意到,仿明家具在追求旧的形制,使用明式家具的特殊构件时,应赋予家具新的内涵。即工艺、材质、审美时尚。
  比如,同机模加工成卡子花,用滚刀加工曲折适度的罗锅枨、霸王枨、马蹄脚或车床加工由粗渐细的“悬针腿”都是可以使“大明风度”得以延展的元素。但是如果仿明家具忽略了明式家具的微妙曲线、膨节、内委圆角、局部精雕等,与书法艺术异曲同工修饰符号,“大明风度”将荡然无存。
  对于仿明家具的探讨,是业内人士不息的话题。从寒冷的北欧到炎热的东南亚,多少设计师经年累月,白发穷首,在寻求演绎大明风度的密码。笔者在唏嘘之间,在此浅谈一点揣摩明式家具的体会,也只是一孔之见,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教。
  
图7 图8
图1 图3
图2 图5
图6 图4
图10 图9
其他文献
因为引用西方古典素描,特别是对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学院派与苏俄素描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的全面引入,今天考虑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感染力,成为院体教学的一贯的导向。在国画教学中,每一类画种的灵活运用,前瞻性的技法分析与理论扩展是我们中国画院体教学中不可忽视的。  时代性是当代艺术潮流中响亮的词汇,以古为新,或拆解原有意识构造和重新组合传统,或干脆抛开传统思维观念走进现代,将自身融入另一个更宽泛的艺术层面当中等
期刊
引言    作为晚明的画坛领袖,“南北宗论”的倡导者,董其昌以其南宗水墨文人画一路风格,影响海内,从者如云。一时以王维为祖师,以董、巨为标准图式的水墨渲淡的山水画风格成为文人画派的明显标志。然而,任何人都有其多面性,董其昌在水墨之余所作的没骨重彩画,以一种重构历史的方式出现,通过特定的传播方式,并经过多次的重构,对于清代以后画坛,尤其对于近代画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近代画坛在西风东渐和中西绘画交
期刊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也不尽然。但对于书法家潘振元先生,他为人之大度谦和,待友之坦荡真诚,审美之高雅脱俗,学识之渊博精到,无不在他的书作中一气而贯,融会表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书品即人品。他的作品,是他人格品德作用于书法艺术点线张弛变化的写照,是他坦荡正直心胸的自然流露,也是他淡然处世、潇洒人生观的真实心声。读其作即可知其人。这点朋友之间早有定论,而我却在
期刊
编者按:今年适值翁同龢逝世百年,全国各大书画期刊几乎忘却了这位风云一时的书法大家,特发此专稿,以示纪念。本文所发翁氏书作均由常熟博物馆提供。     翁同龢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一生,与许多风云变幻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同时,这位清廷重臣、两朝帝师还赢得许多“天下第一”的美誉。青年时代,二十七岁便殿试一甲第一,“状元及第”。晚年在维新运动中,他积极支持变法,被推尊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期刊
篆刻非小道,是华夏传统文化的精萃之一。随着近年来如火如荼的书法大展,一批批新人脱颖而出,值得称道的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最有影响力的“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在此展中能获奖者更是凤毛麟角,可谓浪尖上的人物了。淮阴吴自标可算是其中的一位。  说到吴自标,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他在八届全国展上获奖的那批小古玺印,它们是那样的安然怡静,温文尔雅,且古韵绵亘,令人于偌大的展厅流连忘返,从此也让人记下了吴自标这
期刊
朱培尔1962年生于江苏无锡。现任《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评委、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南京印社副社长等。曾主持编辑当代最具权威的《中国书法》杂志近60期。主持或参与《二十世纪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全集》、《中国大百科全书·书法篆刻卷》等大型系列出版物的论文撰写与编辑工作。曾被评为中国十大青年书法篆刻家。    朱培尔为人坦诚、大气、爽直,他答应
期刊
1907年的春天,毕加索在巴黎人类博物馆看到线条隐晦、形体奔放的黑人木雕,大受启发,于是创作了《静物与骷髅》、《披纱的裸女》等名作,掀开了立体主义绘画的新篇章。其实,在毕加索之前的马蒂斯早已从民间的艺术中看到了精髓,非洲的雕像、教堂的壁画乃至质朴的陶罐和剪纸都成为他创作的触媒。民间艺术得到大师们的青睐,就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形象鲜活、鲜明,造型生动且意味深长。它蓬勃的生命精神让一切矫饰之作黯然失色。八
期刊
本刊讯2005年8月9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一号展厅,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程及画展隆重开幕。尽管同一天,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法国、美国、韩国和上海其他4个展览,而程及的水彩画展却成为当日中国美术馆最耀眼的展览。人们在参观展览以后,连连发出惊叹。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大为说:“程及是当代卓越的水彩画大师,他把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意蕴和天人合一的感悟方式融合到以色彩造型为
期刊
中国画在骨子里属于一种老人艺术。这并非指天文年轮,而是指寓诸笔端的沧桑感。中国画对意境的苛求,注定了从艺者只有在漫长的岁月历炼后才有挥洒自如的底蕴。天才可以用早熟的代价捷足先登,庸才可以用先声夺人的奇怪哗众取宠,而人才只有在荜路蓝缕的艺海跋涉中泊近那种沉郁而空灵的境界。  卢高健先生经年的艺术探索表明,在告别弩拔弓张的激情之后,他的作品洗尽铅华,始而在温润的笔墨中倾注人性的体验。儿时燕子矶头临风长
期刊
问起苏州人,一般都知道谭以文。  一个书家的作品,连同他的名字走进了寻常百姓的心里。不少苏州人以居室中挂上谭以文的书法为荣。苏州的大街小巷,旅游胜地,谭以文书法亦随处可见。谭以文的书法成为了苏州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谭以文的书法能让文化眼界颇高的苏州人首肯,笔者以为谭以文书法的雄强宏大和沉着痛快,恰好是骨子里柔软的苏州人所缺少的,这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的互补,并由此折射出苏州人的文化心态。  谭以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