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二级专业督导模式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et830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完善,高校两级教学督导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一种督管、督教、督学的三位一体两级督导管理模式。二级督导没有固定模式,存在分工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以专业内涵督导为主体的二级学院督导方式,明确二级督导在两级督导模式过程中的定位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二级督导;专业督导;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20-03
  教学督导是保证本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严格化的需要,是对本校的教学工作运行状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指导与评价的一种管理活动。教学督导过程就是实施督管、督教与督学的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教学督导为学校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各地高校也逐步成立了二级学院督导小组,全校基本构建了两级督导机制。由于二级督导出现的时间短,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大部分仍然是校级督导的重复工作。因此,需要加强交流、改进和完善,以形成校、院两级协调运作的教学督导体系。就目前情况来说,校级督导发展相对完善,其研究成果较多。[1,2]但是二级督导的相关研究明显不足,研究成果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督导的职能进行分工与定位,存在对二级督导的工作定位和职责、工作方法和理念不够清晰的问题。[3,4]
  为了进一步明晰二级督导工作,提高其在学校督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从专业建设角度和内涵提高的方面进行分析,强调教学督导中督教与督学的改革,提出了基于专业内涵的二级督导工作模式。模式的主题是专业督教和督学。
  一、教学督导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课程设置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受特定的理论和时代环境影响形成的。我国学者陈玉琨将其归结为三种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分别是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5]这三种课程价值取向对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模式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随着就业和市场需求,专业能力课程不断加强,社会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取代了知识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特别是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育成为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特征。应用型高校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也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得到改革和调整,为了有效地完成专业建设,专业督导组成员需要对专业和培养方案进行论证与分析,提出合理的课程与专业建设建议,合理调整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比例,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高等学校的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通过教学改革后,很多应用型高校将原来的课程设置分为模块式(专业能力培养)。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外,加强了专业课模块(有多个子模块),以及实践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各模块的比例会依据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目前专业实践课的比例逐步加大,职业能力培养成为重点。这些调整会不断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传统的以行政为主体的督导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此时,二级专业督导的重要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但是必须有效和明确定界二级督导的定位,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应用型大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课程取向更加注重专业教育,二级督导具有专业的优势,除了辅以行政督导以外,应将重点转移到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培养上。下面从目前二级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阐述专业内涵督导模式的建设。
  二、二级督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规范化进程,促使高校基本形成了校、院系两级督导模式。目前,两级督导的共性都是对所属院校和部门的教学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评价和指导,仅仅是二级督导(院系)的个性有所不同。从目前的文献来看。这种体制还有很多问题,[3,6]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第一,两级督导是以校级宏观督导为主,二级微观督导为辅的体制,但是存在二级督导的作用和定位不明显,效果不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级督导在实际工作职能划分上仍然存在模糊性,在开展工作时产生不可预期的效果,因为职责划分的不明确,导致二级督导工作往往没有形成总体规划,没有分析总结,多是为了应付校级督导检查而开展的日常工作,基本是校级督导的重复工作。较少关注本教学单位教学现状的督导和工作设想等。
  第二,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未能发挥二级督导的重要职能和作用。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是二级学院发展的方向,其目的是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二级督导微观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常规的督导工作,中心应该放在依据学生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提出合理的学科规划和培养方案。
  第三,督导专家的聘任原则问题。虽然原则上是校级督导以专职为主,二级督导以兼职为主。担任原则仅仅是能否全职的问题、教学经验是否丰富等等。其实,二级督导更需要专业丰富的对学科发展有独立见解的教师或实践和社会经验丰富的人员承担。督导专家不应该仅仅是校级督导的执行者,应该是校级督导的开发者,挖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更加注重督导工作中的教与学,即“导”。
  第四,虽然强调的校级督导的导管,二级督导的导学,其本质上还是常规的教学监督和检查工作。二级督导应该除了辅助校级督导工作以外,还应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的能力培养上,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需求的急需人才,为社会服务。“督导”既要强调“督”,又要注重“导”,督与导相辅相成。二级督导应该更加注重“导”。才能真正发挥“督、教、学”之间的作用。
  第五,二级督导未能体现其专业性。虽然二级督导是专业院系的督导体系,由于在督管、督教、督学的框架下,其主体未能脱离那种常规的行政性督导工作,即检查、评估等等。而对于专业特色的教学工作涉及得较少,其专业性体现得非常不足,二级督导的作用匮乏。
  三、专业为主导的二级督导模式   高校设置两级督导的目的是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因此两级督导在教学中的基本作用是一致的,即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对两级督导的建构不应该只考虑从人数、归属上进行划分,而应该侧重于他们的职能、作用等方面。
  校级督导的中心应放在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具有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咨询参谋的职能;从内容上看,具有督教、督学、督管的职能。二级督导侧重于专业内涵督导,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内涵督导工作。根据多年督导工作,笔者认为教育督导要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为前提,本着友好、合作、服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二级体系的督导模式。
  一是从专业课程设置出发,优化督导工作。督导工作都是在宏观上进行督管、督教、督学,微观上的具体实施。微观上的督导需要结合课程专业的发展进行调整,细化督导内涵,完成宏观督导不能达到的效果。所以,二级督导应该是专业内涵督导,应该根据课程建设进行督导。图1(a)给出了基于专业内涵的督导模式。校级督导从宏观上的全面的行政督导,进行常规的教学检查、评估和指导。同时进行公共课程以及少量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督导工作,二级督导的核心是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内涵督导,公共基础课的部分督导,两者协作与分工明显。图1(b)(c)利用三角型的覆盖方式,较好地勾画出了专业内涵的督导分配。两者分工明确,又相互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了两级督导的重要作用。二级内涵督导将在专业特色建设中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高督导人员素质,建立全方位的督导专家库。建立跨学科的校级督导专家,专业型的二级督导专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外聘社会兼职专家。督导专家一般是有教学一线或者离退休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其成员除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外,还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同时还应具备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较强的学习接受能力等。二级督导专家更强调的是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能够不断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在我们的建议中应该更加强调应用型学校的二级督导专家库的建设。除了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外,更加注重专家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改善督导方式,进一步完善校级的督教与督管、二级督导的督学与督教的融合。高校教学督导工作涵盖高校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具有监督检查、评价指导、咨询参谋的职能;从内容形式上看,就是督教、督学、督管的职能。督导的目的通过行政监督,督促教育部门教师、学生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贯彻执行政府关于教育的方针、政策和阶段性工作要求,促进各地教育工作效益和质量的提高,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督导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施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监管和指导。一般来讲,主要是形式上的督导,要实现内涵式督导,需要从教学的内容上进行督导,即前面说的专业督导工作。专业督导必须是本专业的督导专家执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专业督导一般必须是二级专业部门的督导专家完成,从而实现两级督导部门的分工与合作,有效实现二级督导的督管、督教与督学的分工与融合。
  四、二级专业督导的定位与实施
  两级督导模式全面实施行政督导和专业督导工作,是在校级督导的带领下进行的督导工作,二级督导可以在专业督导过程行使专业的优势,进行专业督导工作。实施过程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融合,是一种比较完善的两级督导模式。可以进一步明确二级督导的主要作用如下:
  第一,二级督导定位于本专业的专业教学督导。二级督导是在校级督导的指导下,以专业督导为主体,行政督导为辅的督导工作。校级和院级教学督导分工不同,侧重面不同。校级督导侧重“宏观”,主要集中在学校教学工作的“面”上,监控全校教学运行状态,实施制度化检查,掌握教学基本信息,对全校教学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提出咨询建议。二级督导侧重“微观”,集中在工作的“点”上,监控本专业的教师教学运行状态,对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进行指导,对院系教学管理和学科课程建设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
  第二,二级督导定位于督教、导学与促管。二级督导依据教学质量监控这一职能定位,其目的是保障和提高本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二级督导者长期处于专业相近的教学一线,比校级督导更加了解本学院存在的教学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更加可行,是校级督导难以比及的。其评价教学可以从专业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从而更深刻、具体、合理和更具有科学性,是校级教学督导无法替代的。二级督导可以将教学督导评价与青年教师导师制、教学研究相结合,由诊断性评价转化为发展性评价,让评价在教学研究的和谐气氛中进行,通过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被督导者更容易被身边那些教学阅历丰富、教学水平高的长者所同化,对提高被督导者的教学水平十分重要。
  第三,二级督导工作的重点应定位于青年教师培养。对于刚引进的青年教师,由于他们缺乏教学方法和技能技巧。从教学质量监控的角度说,是监控的重点;从提高教学质量的角度说,是提高的重点;从发展的角度说,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当前,更决定本专业发展的未来。所以二级督导必须把青年教师培养始终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第四,促进教学改革和教研工作。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有密切关系,通过教学评价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促进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研究。二级督导专家都是本院系兼职教师,有些人同时兼学院副主任或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团队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等职务,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师培养、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学风建设等统筹考虑,不断深化院系本科教育的研究工作,促进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教学督导形式上仍然是督教、督导与督学,在行政上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的管理、监督与评价,在专业上是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微观上的具体检查、评价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观察、监督和指导。依据提出的专业内涵的两级督导模式,二级督导过程分为行政督导过程和专业督导过程。   一是行政督导。以校级督导为主,二级督导为辅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日常的教学检查,也就是进行一些常规的教学文件和教学规范性的教学检查、监督与管理。如课堂教学质量、试卷质量、毕业论文实施过程、实验室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毕业生毕业就业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调研;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进行调查和指导等。常规性的检查督导工作量大,需要二级督导部门的配合,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督导工作的目的,起到真正的效果。在行政督导中,二级督导专家,更加了解本部门的教师和学生,具有更好的亲和力。可以通过校级督导的信息反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二是专业督导。专业需要依据图2进行分工与合成。很多公共课程涉及到全校的学生,应该由校级督导专家进行督管、检查和评估,实施对公共课程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监督与管理,学生学习情况的监督与反馈,二级督导专家仅仅对本院系的学生的公共课程进行辅助的督导工作。但是,专业课程的督导应该由二级学院的督导专家为主展开督导工作,在教学督导过程中,是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改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掌握能力,也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专业督导过程需要校级督导专家的行政指导。
  参考文献:
  [1]陈铁山,杨雪.论高校教学督导体系的整体构建[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18-120.
  [2]张爽.浅议高校教学督导工作[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0(970):82-84
  [3]刘文锦.浅论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二级教学督导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2,3(30):369-372.
  [4]崔皆凡,刘晓明,于冬梅.院级督导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4(228):56-58.
  [5]王根顺,路丽娜.课程价值取向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23(59).
  [6]彭彦霄.基础医学二级教学督导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47-48.
  (责任编辑:刘翠枝)
其他文献
摘要:为支撑本土自主产业的强劲发展,让高校本科毕业生进一步与实际工作接轨,建构主义与CDIO这两种新兴教育模式应运而热。通过以微博试验平台开辟的“新课堂”来介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以微机原理课程设计为例介绍CDIO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简要分析了建构主义与CDIO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建构主义是CDIO的理论基础,CDIO又是建构主义通向具体实践的桥梁,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融合。  关键词:建构
期刊
摘要:对于软件工程这类工程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高校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革新和改变,才能使其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其中的一些有效措施做了总结,希望对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
期刊
摘要:以当代军校教育质量观为指导,结合军队院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教学经验,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并从四个方面说明教员如何加强对课程的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分析了当代大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员队伍;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16-02  教学质量是院校教育的生命
期刊
摘要: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新时期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发展、公民实现个人价值仍然需要弘扬井冈山精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承和发展了原两校的优良办学传统,铸就了新大学精神,并将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守新大学精神,努力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井冈山精神;大学精神;一流水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
期刊
摘要:科技竞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强化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协作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关怀。通过建立耦合型创新基地,推广耦合型培训模式,组建大学生耦合型科研团队,强化耦合型师资队伍,构建跨专业科技竞赛的基础平台、培训交流平台、科研平台、智力平台,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学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地方本科院校分层次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是相违背的。立足于地方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层次分析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上呈现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期刊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强化自身执行力,坚持思想创新、行动创新、理论创新。以PDCA为视角,探讨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工作执行力。  关键词:PDCA理论;高校辅导员;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033-02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PLC课程中学生学习被动、实践内容更新慢、无法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弊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健全科学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现了理论学习、SRTP式实践训练和课外创新活动的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工程实际为主导,以掌握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SRTP式实践教学;PLC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根据“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方针,针对现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问题,提出“三个注重”的教改目标,即注重整体、注重通识、注重工程。在此指导下,充分结合电子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特点,开设面向工科大学生的通识型选修课“模块化电子系统设计”。通过一系列精心设置的模块演练和系统综合,帮助学生建立对电子系统的感性体验,领会系统视角与模块分解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学以致用,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的兴办是电力市场变革的产物,是经济与管理学院营销专业打造专业特色及提升竞争力的需要。在分析市场营销(电力方向)专业目前办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学生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管理等专业建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电力营销;就业;课程设置;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7-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