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社会凝聚力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步履蹒跚,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欧洲正在危机中挣扎,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具有结构性缺陷的货币和经济联盟;美国正在从金融危机和大规模去杠杆化中慢慢恢复,但仍在经历缓慢增长、持续失业、收入分配状况恶化以及结构性挑战,仍然没有采取多少有效或坚决的政策行动。
  在主要新兴经济体中,中国的改革进程陷入停顿,等待秋天的领导人交接,各种利益目标和权力关系需要厘清;印度早已失去改革动力,正在经历经济放缓和投资者信心丧失。
  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相互交织、相互强化,并传向全球经济。为什么如此多的国家和地区,拿不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种思路将矛头指向“领导真空”,这是对欧洲的普遍看法。在其他地区,特别是美国,分化和丑陋的零和政治,被认为妨碍了有潜力的政治领袖诞生。但进一步分析,“领导真空”无非是一种借口。为什么在法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新政治领袖也不能带来变革?
  第二个解释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尽管我们需要果断行动,但经济条件的复杂性,以及在“什么才是正确的政策应对”方面的分歧,可能导致重大政策失误的风险。在此环境下,职业政治家和决策者会觉得少做即多得。
  第三个答案是,当下政策工具根本起不了作用。这种说法不无道理。经济去杠杆化需要时间,重塑可持续增长模式需要更多年。预期也许已经远远超越了现实基础,但速效药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在改善复苏速度和质量方面束手无策。
  既得利益者也在起作用。技术进步和全球市场力量产生了决定性的变化:收入向资本和收入分配的前20%人群集中,而中产阶级、失业者和年轻人往往利益受损。这一趋势的受益者积累了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维持现状。这凸显了在政策反应中,收入分配问题几乎不受关注或直接缺位。
  全球经济的快速变化,让很多人一下子无法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在这种复杂性面前,真实存在的政策分歧,会导致没完没了的争论和几乎无所作为,这也不足为奇。
  政府部门的技术官僚因素,必须时刻用民主问责制来平衡。在每个国家都有受过专门训练、拥有专长的人得到任用,以解决复杂技术问题。他们采取行动的自由,有时间界限和连任程序的约束,这两项限制决定了当选官员和公众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对他们可以问责。可能出现行动重重受限的局面(民粹主义),也可能出现无法问责的情况(专制独裁)。
  这其中所需要的平衡,可能因各地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许多中国观察者认为,从该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演进阶段出发,问责制需要加强。其他人则认为,西方民主存在相反的问题:过度狭隘、以政治立场为转移的利益,导致投资不足,以及当前和未来的机会与表现之间权衡失策。
  这就引出了关键性障碍:政府、商界、金融界和学术精英不受信任。对精英的信任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坏事,但大量民调顯示,精英的信誉正在快速降低,而这显然增加了公民的抵触情绪,不愿意把应对不确定的全球经济环境的领导权赋予他们。
  信任缺失的源头是多样的,其中包括分析失灵——央行、监管者、市场参与者、评级机构和经济学家,多没有在危机爆发前几年看到系统性风险上升,更不用说采取适当的正确行动了。但更重要的源头在于,人们怀疑精英们将自己的利益置于社会共同价值之上。
  毫无疑问,宣称领导层、制度、分析和政策工具不足以应对当前挑战,触及了真相的核心。但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这些价值和目标的崩溃——即社会凝聚力的弱化。重塑社会凝聚力,分析师、决策者、商界领袖和公民社会团体需要厘清原因,共担责任,并追求将成本公平分担的灵活方案。
  作者为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其他文献
全球化的目标是实现世界范围内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并建立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新体系。  与全球化的浪潮相适应,我国的开放政策从1978年开始,已经历34年的辉煌历程。1978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占GDP的13.67%, 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66%,是一个经济与贸易小国;而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55.23%, 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8.8%;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一;进口
期刊
中国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里程碑,它既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的成果为国际社会所认可,也标志着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与法治在中国市场的确立与发展。金融危机后,贸易转型又成为中国开放新阶段的核心议程之一,它主要包括贸易模式转型与贸易政策转型两个方面。    贸易模式转型  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了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并跃升为全球贸易的第一大国。但
期刊
随着中国所有制经济理论、政策和法律的变化,所有制结构已发生根本变化。1978年,除14万个体户从业人员,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目前,公有制经济占五分之二,非公有制经济占五分之三;国有经济占三分之一,非国有的民营经济占三分之二。与此相适应,国有、集体、私营等经济被赋予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已与过去有非常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制度的表述先后经历了四次变化:个体经济是补充;私营经济是补充;非
期刊
司法改革有年,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近几年的倒退却是不争的事实,起码“倒退论”在学界和司法界有很大的共识。倒退的原因当然是多元的,其首要原因在于司法改革的方向不明,在于对什么是“司法”这一有关司法改革的基础性概念认识不清。大凡要做好一件事,例如建造一座大楼,得先有个蓝图,这个蓝图从哪里来?从“理想的大楼”来。如果“理想的大楼”像个猪圈或者狗窝,则“大楼蓝图”必不佳,最后建成的当然就不会是高大精美
期刊
近期美国的干旱,似乎正在唤起人们对2008年粮食危机的恐惧记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粮食品种陡然炙手可热,粮价一路上扬,全球粮情突然趋紧,人们对爆发全球粮食危机的担忧也正在加大。  旱灾对世界粮食生产影响严重  由于拉尼娜天气自2011年9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年1月,使南美正值生长关键期的农作物遭受严重干旱影响,大豆等作物大幅减产。  据有关机构估计,与去年相比,今年南美大豆减产高达2200万吨,减产1
期刊
改革开放34年来,特别是加入WTO这11年来,依靠低成本的巨大优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伴随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多哈回合谈判山穷水尽,国内改革困顿迟缓,原有贸易模式已难持续,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之路步履蹒跚。  屋漏之时,夜雨不断。美国主导的TPP谈判(《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步步紧逼,中国决策智慧面临巨大挑战,是另起炉灶,还是
期刊
土地革命是中国现当代史中的压倒性政治话语。主流的叙事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在农村;农村阶级分化严重,土地占有差别悬殊,地主、富农阶级占有80%以上的土地,贫雇农阶层则几无立锥之地。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打倒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剥削,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解放了生产力,从而获得最广大的农民阶级的支持,从而获得了革命胜利。  近年来随着实证史学的发展,这一革命叙事受到动摇。研究者普遍发现,中国农
期刊
现代预算制度的建构和创新,要求我们建立规范和监督政府收支行为的法治型预算,而不是强化政府预算管理权力的管理型预算;建立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的公共服务型预算,而不是越权干预市场的建设调控型预算;建立保障公众预算知情权的公开透明型预算,而不是调整政府内部预算程序的封闭官方型预算。  应着眼于建立现代预算制度  当前预算法修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立法机关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最后的征求意见、文本修改和
期刊
多年前曾听一位朋友说,经济学这门学科作为舶来品,在翻译成中文时之所以被译为“经济学”,是因为国人将经济学视为“经世济民”之学说,但由于大唐盛世的皇帝取名时已用了“世民”两字,故剩下的“经济”两字就成了这门学科的名称。熟悉林毅夫的人都知道,尽管他是一位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闻名的经济学重镇芝加哥大学受过“黑板经济学”严格规范训练的经济学家,但在数十年的经济理论研究生涯中,在骨子里他始终认定经济学是一门
期刊
目前,中国经济受到欧洲债务危机引发的外贸锐减及国内需求增长放缓的双重影响,经济增长减速的风险要大于通胀的风险。央行为刺激经济增长连续降息,未来中国政府还可能有各项投资保增长的措施出台。如何让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发挥促进包容性增长,真正解决或缓解制约国计民生发展的瓶颈?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种更有成效、更具针对性的投资管理方式, 减少“粗放”式资源管理。  绩效式管理 (Results-based m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