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 了解选举,就不了解台湾。在台湾,选举可以让夫妻反目兄弟阋墙父子成仇,也可以让非亲非故的人互相伤害,前段时间,一位牙医与顾客在政治上发生歧见,竟故意磨损其牙齿。另一方面,人们对选举充满正面的热情,台当局比较注重保障民众选举权和自由表达政见的权利。在台湾,人们可以举着代表任何政治立场的旗帜招摇过市,也可以主张自己喜欢的“主义”,譬如共产主义。
在台湾,选举可怕,也正常,它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对大陆民众而言完全陌生的词,台湾民众却耳熟能详。
自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选举从地方到“中央”逐级实现,特别是经过多次“总统大选”的试炼,台湾选举已较为成熟。台湾政党多如牛毛,但已大致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小党无从染指的局面。这两大党被称为蓝营与绿营。蓝营指的是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认同“一个中国”的政党组成的阵营,又叫泛蓝,因为其最大势力国民党党旗主色为蓝色。所谓绿营,指的是民进党、“台联党”等主张“台独”的政党组成的阵营,又称泛绿,因为其最大政党民进党党旗主色为绿色。在台湾,以颜色代表政治立场的阵营不止两个,譬如“泛紫联盟”,又名公平正义联盟,以象征弱势的紫色为代表色。不过在台湾,“第三势力”在选举上始终不成气候。
政党分蓝绿,版图也分蓝绿,台湾选举中有一个“浊水溪魔咒”。浊水溪是台湾第一大河,是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蓝绿势力分界点。南部是绿营的票仓,蓝营长期存在“跨不过浊水溪”的困难。2005年,国民党的黄敏惠当选嘉义市长,稍稍冲淡了魔咒,但蓝北绿南的大格局始终难以撼动。
黄敏惠无疑是蓝营大功臣。她能立下大功,似乎也与另一个魔咒有关。嘉义人常说只有女生才能当嘉义市长。因为旧市政府位于垂杨路,导致嘉义市阴盛阳衰,所有民选市长(9任)都是女性。
选举中常见两个词,坐轿和抬轿。坐轿的是参选人,抬轿的是辅选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参选人胜选,辅助者可分一杯羹。在一次次选举中,政客们的势力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各种大老和地方派系。在地方选举中,派系力量甚至超过政党。譬如以前的高雄县基本上由红、白、黑三大派系主导资源。
台湾民意代表及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多要求参选人户籍在所参选县市(如县市长)或选区(如区域“立委”和议员),并在当地居住满4个月,而台湾民众可以自由迁徙,故而造就了一种特别的参选方式——空降参选。朱立伦是桃园县人,担任过两届桃园县长,未做完任期就跑去干“行政院副院长”,之后又把户籍迁到台北县(即今新北市),他在当地并无雄厚势力,属于“空降”,但成功当选首任新北市长。
在由两大党推荐的参选人之外,还有独立的参选人。譬如,杨秋兴选高雄市长,便是退出民进党之后以无党籍参选人身份参选。
独立参选人选“总统”的门槛很高,必须获得有资格的政党推荐(该政党于最近任何一次“总统”或“立委”选举所推荐参选人得票数之和达有效票总和5%以上),或获得一定数量民众的连署支持(连署人数达到上次“立委”选举人数的1.5%)。譬如,李敖没有入党,但他2000年获得了新党的推荐,出选“总统”。
台湾选举中有很多效应
最常见的有三种:
1 所谓“弃保效应”,是指某政党或参选人担忧同质的其他政党参选人瓜分选票,喊出“弃保”口号,希望选民将选票集中在有机会胜出的参选人身上。譬如,无党籍的杨秋兴和国民党的黄昭顺都无法对抗民进党的陈菊,上次高雄市长选举中,操作“弃黄保杨”或“弃杨保黄”的声音很响,不过结果证明,弃谁保谁都无效。
2 所谓“西瓜效应”,就是“西瓜偎大边”,指基于自身利益,向局势有利一方倒戈。在“西瓜效应”作用下,容易出现某个阵营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的情况。蔡英文担任民进党主席后,已经低迷到底的民进党绝地反扑,在县市长和“五都”选举以及多次“立委”补选中连战连捷。
3 物极必反,台湾选举中还存在“钟摆效应”。大败的阵营往往较易在下一次选举中收复失地,因为选民可能在下次选举中把选票投给他。就如钟摆向左摆后便会向右摆。说白了,选民不想看到“一党独大”。
既然前途捏在选民手里,各种参选人当然要使劲拉票。最常见的是在夜市或热闹场合扫街、拜票,一只只手握过去,生人变熟人,让人不好意思不投票。参选人也常出现在庙会和红白喜事等场合,大说选民爱听的闽南话、客家话,显得草根性十足,得民心者得选票。此外,还可以深耕基层,像是马英九学起走遍309镇的宋楚瑜,直捣绿色大本营去long stay(长住),在民众家里吃住劳作,体验民瘼,自也是捞选票的必杀之技。
参选人作秀时,能获得“冻蒜”(闽南话,当选)的祝福,也可能会被“呛声”(找茬),不过重点是,出来走一走,便有曝光率,便有选票。为此,参选人常常作秀过头,来个激情一跪,骗来选票无数,是选举中常见的情形。
选举少不了“桩脚”。桩脚是连接政治人物和选民的中介,一般是农会总干事、宗亲会理事长、村长、里长、庙会管理委员会总干事等,甚至黑道分子。换言之,桩脚是依靠自己的人脉替参选人催票的人。在造势场合,桩脚频现,包车请选民旅游的是他们,出面“买票”的也是他们。所以桩脚总与贿选有扯不清的关系。有趣的是,造势时,参选人往往会招待选民吃炒米线,炒米线也代表一个界限,如果参选人提供的“招待”超过一碗炒米线的价值,可能就会涉及贿选。(台当局法务部门规定,赠送超过30元新台币的物品,即视为贿选。)如,魏雪卿2009年参选桃园县议员时送给两位选民各2瓶市价150元新台币的酱油,被依贿选罪判刑3年2个月。
多年来,台湾选举被批评为“恶质选举”,互相抹黑最重要,政见反而不重要。选还是不选?选民有三个选择:在两个烂苹果里选个好点的;选党不选人,认准颜色,“含泪投票”;骂一句“歹戏拖棚”(没人爱看的戏码,偏偏要演下去),不出来投票。
但,苹果有多烂,只有选过才知道,不是么?
在台湾,选举可怕,也正常,它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对大陆民众而言完全陌生的词,台湾民众却耳熟能详。
自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选举从地方到“中央”逐级实现,特别是经过多次“总统大选”的试炼,台湾选举已较为成熟。台湾政党多如牛毛,但已大致形成了两党轮流执政、小党无从染指的局面。这两大党被称为蓝营与绿营。蓝营指的是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等认同“一个中国”的政党组成的阵营,又叫泛蓝,因为其最大势力国民党党旗主色为蓝色。所谓绿营,指的是民进党、“台联党”等主张“台独”的政党组成的阵营,又称泛绿,因为其最大政党民进党党旗主色为绿色。在台湾,以颜色代表政治立场的阵营不止两个,譬如“泛紫联盟”,又名公平正义联盟,以象征弱势的紫色为代表色。不过在台湾,“第三势力”在选举上始终不成气候。
政党分蓝绿,版图也分蓝绿,台湾选举中有一个“浊水溪魔咒”。浊水溪是台湾第一大河,是南北地理分界线,也是蓝绿势力分界点。南部是绿营的票仓,蓝营长期存在“跨不过浊水溪”的困难。2005年,国民党的黄敏惠当选嘉义市长,稍稍冲淡了魔咒,但蓝北绿南的大格局始终难以撼动。
黄敏惠无疑是蓝营大功臣。她能立下大功,似乎也与另一个魔咒有关。嘉义人常说只有女生才能当嘉义市长。因为旧市政府位于垂杨路,导致嘉义市阴盛阳衰,所有民选市长(9任)都是女性。
选举中常见两个词,坐轿和抬轿。坐轿的是参选人,抬轿的是辅选人,“一朝天子一朝臣”,参选人胜选,辅助者可分一杯羹。在一次次选举中,政客们的势力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各种大老和地方派系。在地方选举中,派系力量甚至超过政党。譬如以前的高雄县基本上由红、白、黑三大派系主导资源。
台湾民意代表及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多要求参选人户籍在所参选县市(如县市长)或选区(如区域“立委”和议员),并在当地居住满4个月,而台湾民众可以自由迁徙,故而造就了一种特别的参选方式——空降参选。朱立伦是桃园县人,担任过两届桃园县长,未做完任期就跑去干“行政院副院长”,之后又把户籍迁到台北县(即今新北市),他在当地并无雄厚势力,属于“空降”,但成功当选首任新北市长。
在由两大党推荐的参选人之外,还有独立的参选人。譬如,杨秋兴选高雄市长,便是退出民进党之后以无党籍参选人身份参选。
独立参选人选“总统”的门槛很高,必须获得有资格的政党推荐(该政党于最近任何一次“总统”或“立委”选举所推荐参选人得票数之和达有效票总和5%以上),或获得一定数量民众的连署支持(连署人数达到上次“立委”选举人数的1.5%)。譬如,李敖没有入党,但他2000年获得了新党的推荐,出选“总统”。
台湾选举中有很多效应
最常见的有三种:
1 所谓“弃保效应”,是指某政党或参选人担忧同质的其他政党参选人瓜分选票,喊出“弃保”口号,希望选民将选票集中在有机会胜出的参选人身上。譬如,无党籍的杨秋兴和国民党的黄昭顺都无法对抗民进党的陈菊,上次高雄市长选举中,操作“弃黄保杨”或“弃杨保黄”的声音很响,不过结果证明,弃谁保谁都无效。
2 所谓“西瓜效应”,就是“西瓜偎大边”,指基于自身利益,向局势有利一方倒戈。在“西瓜效应”作用下,容易出现某个阵营一赢再赢或一输再输的情况。蔡英文担任民进党主席后,已经低迷到底的民进党绝地反扑,在县市长和“五都”选举以及多次“立委”补选中连战连捷。
3 物极必反,台湾选举中还存在“钟摆效应”。大败的阵营往往较易在下一次选举中收复失地,因为选民可能在下次选举中把选票投给他。就如钟摆向左摆后便会向右摆。说白了,选民不想看到“一党独大”。
既然前途捏在选民手里,各种参选人当然要使劲拉票。最常见的是在夜市或热闹场合扫街、拜票,一只只手握过去,生人变熟人,让人不好意思不投票。参选人也常出现在庙会和红白喜事等场合,大说选民爱听的闽南话、客家话,显得草根性十足,得民心者得选票。此外,还可以深耕基层,像是马英九学起走遍309镇的宋楚瑜,直捣绿色大本营去long stay(长住),在民众家里吃住劳作,体验民瘼,自也是捞选票的必杀之技。
参选人作秀时,能获得“冻蒜”(闽南话,当选)的祝福,也可能会被“呛声”(找茬),不过重点是,出来走一走,便有曝光率,便有选票。为此,参选人常常作秀过头,来个激情一跪,骗来选票无数,是选举中常见的情形。
选举少不了“桩脚”。桩脚是连接政治人物和选民的中介,一般是农会总干事、宗亲会理事长、村长、里长、庙会管理委员会总干事等,甚至黑道分子。换言之,桩脚是依靠自己的人脉替参选人催票的人。在造势场合,桩脚频现,包车请选民旅游的是他们,出面“买票”的也是他们。所以桩脚总与贿选有扯不清的关系。有趣的是,造势时,参选人往往会招待选民吃炒米线,炒米线也代表一个界限,如果参选人提供的“招待”超过一碗炒米线的价值,可能就会涉及贿选。(台当局法务部门规定,赠送超过30元新台币的物品,即视为贿选。)如,魏雪卿2009年参选桃园县议员时送给两位选民各2瓶市价150元新台币的酱油,被依贿选罪判刑3年2个月。
多年来,台湾选举被批评为“恶质选举”,互相抹黑最重要,政见反而不重要。选还是不选?选民有三个选择:在两个烂苹果里选个好点的;选党不选人,认准颜色,“含泪投票”;骂一句“歹戏拖棚”(没人爱看的戏码,偏偏要演下去),不出来投票。
但,苹果有多烂,只有选过才知道,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