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波浩渺处,伞下执手,漫步于浪起的沙滩上,两相无语。往昔,山水隔不断厥词诗赋,今日,戛然止住了平仄韵律。着急的波濤,猜不出缘由,只是顾自跌宕。
  两手相扣,却没传感出应有温度,掠过的海风呢喃着,这人间四月并不暖。面朝大海,春宵瘦。我试着预放开那疏松的手,滑到指尖又被抓住,心的驱使,让我无力挣脱这不轻不重的力度,只是无声的默默跟随。
  似火的骄阳,因到来的小雨,降低了温暖,蓝天被蒙上厚厚的层雾,春风十里缩短了尺度。一袭画外的风咒,淡了香醇的浓烈。世间最远的不是距离,而是无法逃遁面对面的冷。杂陈的五味,浸满被凉风吹透的胸口,哪一味都没有突兀。是谁种下了阴霾,是谁把春光剪破?
  上万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这次擦肩,三生石上镌刻着前世的未了情。滚滚红尘,让我们奇迹般的相遇,在猝不及防时,喷出神奇的火种。你说是天意的遇见,我说是前世的冤家,你说今生依然还是。
  兰舟畅饮,一场痴醉,冲走了思恋的苦,离别的愁。今生能否携手天涯,已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已相互拥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短暂的相聚,未及赏花好,未及见月明,酒气尚未散尽,就到分离时分。艄公阵阵催声起,十里相送有别时,不得不再次乘渡远行。
  伫立在帆起的船头,回望那风中渐行渐远的身影,无言道出离别愁肠,只赋小诗一首,来表达内心的独白:
  执手烟波处/相看无语/风起的浪涛/卷着红尘/潮湿了大好时光
  兰舟乘渡/艄公催声起/多情总有伤别离/心落黄海深处
  今日畅饮痴醉/酒醒不知何处/雾霭阴得花儿悴/逐浪催人回
  面朝大海,风斜雨咒/厥词随风去/此去经年/望断天涯无归路
  经年累月,南飞鸿雁声声,空中锦书云云。三千里云和月,总有辩不清的是与非,争不完的分歧,亦冷亦热不定时,分分合合无限期。两个都有相同倔强个性的人,做事风格有差异,又岂能尽善尽美。
  我是前世一朵守在佛前的莲,因耐不住独坐云台的寂寞,贪念凡尘烟火,为遇见擦肩的那次回眸,来游历红尘,渡一场爱恨情仇的劫难。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每个人都是红尘的过客,谁又能陪走到终点,只能一切随缘。千帆过尽归为自然,情到深处化为平淡。能耐得住繁琐的躁动,守得住日常的平淡,把今生的情珍惜,把余生的路走好,才是真正的情归处。
  沧海桑田,人生漫漫,积攒着经年的光阴。当步履蹒跚,银发飘逸,他日兰舟再渡,是否别来无恙?!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一  穿一双手工布鞋,整个身心都沐浴着爱。鞋帮围裹着童年的欢乐,鞋底托举起稚嫩的希望。双脚踏进了布鞋,走到哪里,都忘记不了家乡的方向。  可制作一双布鞋,得需若干遍的工序。其中纳鞋底,最吃功夫,显本事。胡同口,柳树下,凡阴凉处,尽是大姑娘小媳妇儿。鞋底纳好了,细密均匀的针脚,就像白雪上面撒了芝麻籽;纳不好,鞋底就似长了霉点的棒子皮,乱糟糟又黑糊糊的。其实,这活计的孬好,麻线的质量也是关键。好的麻线
期刊
在没有进入沙漠之前,我对沙漠是没有想象的。心中自是有一些对沙漠的幻影,也仅仅是连成片的沙子,悠长起伏的沙丘,没有绿洲,只有无止尽在沙堆里行走的人。他们疲惫的如同一座古老的钟,沉重而冰冷。他们心中可能有长长的驼队和金黄的夕阳。夕阳的橙黄的光,让人在光线的挤压下,挑出剪影。沙的炙热,让剪影似乎也带起了一种近似橙黄颜色的温度。  沙漠里的草,在遇到时有些突兀,更重要的是还有些有毒的花,花朵明黄,娇小可爱
期刊
在我交往的诸多朋友之中,有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却为人低调平实,虽造诣非凡,却安贫乐道。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长孙马思猛就是一个不折不扣具有这种风骨的人。  说到马思猛老师,那是2011年8月10日,在国家京剧院“纪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云燕铭逝世周年追思座谈会”上,云阿姨是马老师继母。经伯翱兄当场介绍而有幸相识。  马老师话不多,但人非常和蔼可亲。他的爷爷马衡是著名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是西泠
期刊
一、河婆擂茶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揭西县河婆镇品尝了正宗的河婆擂茶。  对揭西县河婆镇这个名字,满怀期待又心生敬畏。在小时候常听老人们批评捣蛋的小孩子:“如果再不听话,就把你卖到河婆去!”听说以前的河婆非常贫穷、落后,小伙子很难讨到老婆,一般女孩子都不会嫁到那边去。在小时候的心里,河婆跟“巫婆”一样可怕!今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  从五华县城到揭西县河婆镇,不用两个钟头的
期刊
老王是我的恩师,按照世俗的惯例,我应当称他为王老师。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在私底下这样称呼他,这样正式的称呼带着一种官腔,如在正式场合尚可,但在私下还这样称呼,在我看来,则是对恩师极大的不敬。所以我在私下都称之为“老王”。  说起“老王”,人们往往浮想联翩,大多会联想到一些不太正经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老王”成了一种谐谑和调侃。但“老王”在我这里,绝没有一丝贬义和不敬,它只是表达了我对一个人的认知。
期刊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又是一年初夏,布谷鸟的叫声提醒人们“龙口夺食”该开始忙收麦子了。  如今每看到收麦子的时候,我思绪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场景。那时候我们农村的学校放“忙假”,就是在收麦子农忙的时候给学生放几天假,让回去参加夏收给家里做个帮手。今天看起来这个假很有必要,这其实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社会劳动实践活动。  麦子快熟的时候,大人们天天都要到地里看看,因为在这个时候麦子熟的
期刊
采朵梨花入行囊  江南的春风吹拂大地,熏得人醉。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密密匝匝的梨花汇成了一片茫茫的白色海洋,似乎是云朵从天空中坠落下来,碎落成一树树馥郁的白。  梨花在山间盛放,虬曲的梨树枝条上,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开放着,乳白色的花瓣中间衬着星星点点的黄色花蕊,如同白色天际之中散落些许黄色的星辰,美得惊心。放眼望去,似乎空中也飘着苏东坡“梨花淡白柳深青”那样轻盈淡雅的梨花,在空气中逸散出洁白的香气。
期刊
腊月的第一个节日,母亲总是十分讲究。她在前一天就准备好熬粥的食材,把糯米浸好,把赤豆、黑豆等一些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浸泡好,然后腊八那天很早就起来煮腊八粥。  记忆中,那天早上,喝了腊八粥去读书,身子暖呼呼的,更是甜在心里。  儿时,腊八粥里面能吃到一些豆類已经算不错了,有几年我甚至还吃到过一粒粒番薯丁,可想而知那个时代物资的匮乏。而不管怎么样,母亲总是把腊八粥煮得甜甜的,她说,吃得甜,生活会一年比一
期刊
潇潇暮雨,愁似柳絮,寒风徐徐,叶儿郁郁。  当涂东南,青山西麓。采石江边,他孤独地站在那里,任刺骨的雨水洗涤着他的身躯。他的身躯算不上威武,身不满七尺,脊背甚至有些佝偻,但他的目光像剑一样,“眸子炯然,哆如饿虎”,自有一番清风道骨,飘逸非凡。他,就这么站着,站着。突然,一滴泪水从他的眼角滑落,他哭了!他掩面而哭!此时此刻,所有的荣耀与尊严统统化为了乌有,所有的信仰与意志全部都崩溃了!他心灵的最后一
期刊
中山公园长廊的紫藤树,终于抽出新芽了,我的一颗心也终于释然了。  每次来到中山公园,我都要到长廊来看看这些紫藤树。四月初樱花盛开,家人拥簇在赏花的人群里,我一个人来到紫藤长廊,只见廊架上散乱着苍老的虬枝,光秃秃的,毫无生气。今年春来早,公园的樱花已经盛开两周了,这些紫藤依旧死气沉沉,我不免有些擔心了,不知道这些紫藤,今年能不能再活过来了,毕竟这些紫藤太老了。  这条长廊百米多长,两旁一根根的水泥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