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教学要有序、求真、灵活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字、词、句、段、篇是阅读教学认知体系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统编本教材中字词的编排关注生活、识用相连;注重能力,多元发展;传承文化,丰厚底蕴。基于此,我们在字词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遵循学生的年段特点——词语教学追求“序”
  词语教学的“序”指词语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细读课标中每一学段词语教学目标,发现各有侧重:低年级重点在“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中年级要求“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高年级要求“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词义”—“词的表达作用”—“词性和内涵”,序列性非常明确,并非相同的教学流程所能达到。词语教学的“序”还指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的系列性及滚动递进性。如同样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二年级学生刚接触,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三年级则要联系上下文自主找出能说明这个词语意思的句子,然后再理解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到了四年级不但要了解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还要学会根据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中有一个小泡泡: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我这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
  师: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从前,这里只
  有——
  生:一棵树。
  师:树上只有——
  生:一个鸟窝。
  师:鸟窝里只有——
  生:一只喜鹊。
  师:除了这棵树,还有其他树吗?
  生:没有。
  师:除了这个鸟窝,还有其他鸟窝吗?
  生:没有。
  师:除了这只喜鹊,还有其他喜鹊吗?
  生:没有。
  师:是啊,“只有”,就是唯一一个,没有
  其他。
  师:只有一棵树,没有其他的树陪伴他,我们说——
  生:树很孤单。
  师:只有一只喜鹊,没有其他的喜鹊陪伴他,我们说——
  生:喜鹊很孤单。
  师:现在,如果你看到这棵小树这么孤
  单,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小树小树,你不要难过,我来陪伴你吧。
  师:喜鹊喜鹊,你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一个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喜鹊喜鹊,你一定很孤单吧。
  师:是啊,他们都很孤单。这个“孤”字,古时候指的就是没有父母的孩子。
  生:怪不得“孤”是子字旁。
  师:孩子没有父母很——
  生:孤单。
  师:树和喜鹊没有朋友也很——
  生:孤单。
  师:你能读出他们的孤单吗?
  “孤单”是一种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有这样的生活体验,但又无法完全表达清楚。联系上文“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中的“只有”一词来帮助学生理解“孤单”,再采用情境说话,让学生走进树和喜鹊的内心,小朋友很快就体会到了这种感觉,自然对“孤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词语教学就应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年龄由浅入深地推进,而在推进的过程中每一项方法又都是承接学生原有基础和已经学过的方法,使得学生的理解方法逐步增多,逐步拓宽,似滚雪球般的越学越深入、越学越灵活。词语宝库厚实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更扎实、丰满。
  二、尊重学生的原有体验—— 词语教学追求“真”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尊重学生的原有体验,也是词语教学中“本位”理念的具体体现。如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这句话中,“九牛二虎之力”和“挪动一点点”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原有经验还无法通过这两个词的张力感受到小毛虫
  的“笨拙”。于是,我做了这样的
  处理:
  师:(出示“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再加两只老虎,你猜猜,力气有多大?
  生:很大很大 。
  师:那这么大的力气一起用,
  可以做成哪些事情?
  生:可以推动火车。
  生:可以挖掉一座山。
  生:可以拔河,可以踢球,可以……
  师:那小毛虫用了九牛二虎
  之力做了什么?
  生:挪动了一点点。
  师:“一点点”是多远?
  生:从一片叶子到另一片叶
  子上。
  师:我们在座位上挪一下看
  看,需要多少力气?
  生:不费力气就能做到。
  师:是啊,“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一点点”,老师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小毛虫挪得很艰难。
  师:那你能读出它的艰难吗?
  (生读)
  生:小毛虫身体一点也不灵
  活,很笨拙。
  师:你能读出小毛虫的笨拙吗?
  (生读)
  依托学生原有的经验,加强
  了對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想象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加在一起能做成什么事,又让学生体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能做成
  什么,再与“挪动一点点”对比,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明白小毛虫的“笨拙”。
  三、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词语教学追求“活”
  在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园地”中有这样一道题:
  其意图就是告诉我们,识字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归类识字,拓宽识字思维空间,让识字“活”起来。集中、归类识字,既符合汉字的造字规律,也符合学生识字的规律,我在教学《对韵歌》“云对风,雨对雪”一句中的“云”就采用了这样的归类识字法:
  师:你们看,她穿上了白衣服,我们叫它——
  生:白云。
  师:如果它穿上黑衣服呢?我们叫它什么?
  生:黑云。
  师:“黑云翻墨未遮山”,可以这么叫。还能叫它什么——
  生:乌云。
  师:对了,我们看到乌云,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师:如果它穿上了彩色的衣服呢,你们想叫它什么——
  生:彩云。
  生:也可以叫朝霞。
  师:可以的,早上的彩云叫朝霞,晚上的彩云叫——
  生:晚霞。
  师:看来云真是个百变魔术师。
  学生认识了“云”这个字后,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而识得白云、黑云、乌云、彩云、朝霞、晚霞这么一串生字新词。这些识字方法将教材本身的特点,每个生字本身的特点,学生识字的特点,恰到好处地融在一起,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归类识字,真正让词语学习“活”了起来了。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育海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童年应该有诗的陪伴,这些主张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共鸣,儿童诗成为小学生诵读的重要内容,各地还涌现出不少小诗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了解一点儿童诗创作的规律,掌握赏析儿童诗的角度与方法。为此,笔者采访了著名儿童诗诗人王立春女士。  “用儿童诗表达对大自然及生命的艺术见解”  周益民:你是怎么爱上写诗的?  王立春: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方面,自认字开始,我就开始了文
教学改革走过了长长的历程以后,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喧嚣以后,逐渐寻找到了衡量学生成长的标准所在,逐渐回归到了学生的真成长上。那么,怎样的成长才是学习给予学生的“真”成长呢?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也不仅仅是某项或者某些学科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思维力有关,所以,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成了当下教学最重要的追求。  什么是思维
教学目标:  1.归类识记四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工、厂”两个生字,并能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职业。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养成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2.拓展积累6组熟字构成的新词。会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风》,激发学生朗读积累古诗的兴趣。  3.读通、读顺《春节童谣》,了解春节风俗,体会过年的快乐。参照课本中贺卡的书写格式,尝试写一句
目前,各个学段都将整本书阅读研究作为一个重点领域在不断探索。整本书内容涉猎广泛,其中,以绘本、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样式表现的个人成长类故事受到许多读者尤其是小学生的青睐。为什么喜欢阅读这类故事?原来,个人成长类故事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通过曲折的故事,讲述主人公“破茧成蝶”成长的历程,反映积极向上的人文主题。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成长的烦恼,他们通过阅读,在潜意识中希望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书信的基本作用,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写一封信。  2.能运用反串和追问的方法发现习  作中常见的问题,通过添补语句把信写得更温暖,更具体。  3.学写信封,能运用书信与亲友交  流,感受传统书信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信,因生活而写  一、一本书,知晓信的用途  1.出示古体汉字,了解书信。  (链接《“信”字演变》,了解中国信。)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
“今天轮到你发圈啦!”组长把本子递给了小万。小万欢天喜地地接过来,宝贝儿似的把本子收进书包里。  发圈?对!发朋友圈呀,我们三(3)班自创的发朋友圈活动,可受学生和家长欢迎啦,且让我慢慢道来。  “朋友圈”诞生记  微信朋友圈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全民的追捧。上至白发老者,下至时尚青年都热衷于发朋友圈,一日三餐、旅游风景、万千思绪……都可晒出来。由此我想到:班上的学生三年级了,习作已经起步,也许我们
阅读《作文七巧》,源于两点:一是已经读过王鼎钧先生的“作文四书”之《作文十九问》和《文学种子》;二是喜欢王先生的随性与平白。作家谈如何写作,相比大学教授谈写作少了些教条与理性,多了份恬淡与随性。  《作文七巧》一书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谈作文技巧的书,很容易陷入技术主义,但此书却并不程式化。这七种写作技巧,便是七处独特的风景,它们构成幽静的林荫大道;而那些洒脱
贾老师一向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一生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一直重视阅读课中的字词教学。其关于字词教学的很多理念和做法对一线教师正确认识字词教学有很大帮助,对扭转当前轻视字词教学的课堂现状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借贾老师的经典课例《爸爸的老师》一课中的字词教学,来一起重温、学习。  师:课文里的几个字词会念吗?(出示,生读。)  数学家 学问 任溶溶 猜中 新鲜 鞠躬  师:字会念了,意思明白吗?
前不久,到我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参加校本教研,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一起听小学语文课——教师为四年级的学生导读《长袜子皮皮》。学生在教师下发的片段材料中认识到皮皮的可爱、力气大、行为古怪、想法奇特、富有正义感……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幽默、夸张,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提出了“她为什么叫皮皮?她的袜子到底有多长?她为什么一个人住?爸爸妈妈去哪儿了?”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告诉他们:若你真的想知道得更多,就去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多音字“啦”,理解“船舱、船篷、蓑衣、摇橹”等词语。  2.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翠鸟外形的美丽及捕鱼动作的敏捷,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利用作者观察翠鸟的方法来观察身  边的事物,并记录观察所得。  教学过程:  一、导读揭题,激发观察兴趣  1.“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单元,我们将跟随两位作家去领略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