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礼仪修养之于城市文明形象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十分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人,是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文明要素之一。构建城市的文明是构建“合谐社会”的理性选择,是“和谐社会”在当今城市的缩影。中国传统的“天一合一”思想是人与城市关系的最突出和集中的体现。城市中人的礼仪修养关系着城市文明的进程,是城市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是城市和谐有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市民礼仪修养的意义和重要性,试图寻找到一条城市向着理性美好方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市民;城市;文明;和谐;礼仪修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全球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迅猛,高科技的现代生活方式让人们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和城市平行生活,甚至是一种陌生人的生活形态,城市物质高度发达和人对生活环境的不满意形成强列反差。更多的人开始反思城市对于人生命的意义,所以我们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反之,人对于城市我们又能作什么可以“人的生活让城市更美好”,当“重见美好蓝天”成了人类奢侈的梦想,我们也似乎一直在寻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城市在不断追求和探索更佳生活方式的历史,是人与城市一直孜孜以求寻找和谐统一的相处之道的历程。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城市是为了生活更好。”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只是生活更美好的下限,生活更美好的上限其实是一个我们都不知道的变量值,而在这个变量值中,可能最关键的是它关乎于人的重要性。
  一、城市的文明范式的探讨
  “范式”一词,是由美国科学家哲学家库恩用来表明某一时期、某一科学“共同体”所公认的研究对象的概念框架、理论方法及其可仿效的科学范例与模式。“城市范式”指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影响,在人类城市发展史上所出现的具的不同城市价值取向、城市形态与功能特征的城市模式[1]。
  (一)文明范式下的城市形象。人类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城市一直在围绕着某一个中心或是某一种意识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每一个城市都想突出其“稀缺性”,挖掘自身的特点,对城市范式的界定让城市从自然和人文及经济的多重角度中划定了自己的特色,也在其中努力寻找着最佳的城市形象力。从“农业范式”到“工业范式”到“生态范式”再到“文明范式”,这是一条城市在曲折艰难中一直探寻的一条城市与人合谐共处,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天人合一”的理想社会模式。全新的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协调进化的优化范型,是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人“天地一体、万物同源、生态文明、道法自然”的古老文明观的适时释放[2]。当今更多的城市都在以这样的生态文明模式来构建着城市的架构,很难想像,一个城市没有基本的文明程度,它如何能以一个良好的载体来承载万物并维持它的良好运转,我想这是今天更多的城市选择文明的范型的重要原因所在。
  城市的形象也就在这种合谐文明观中不断的被诠释。一个城市的形象应该涵盖的内容是很多的,诸如城市实力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市民的形象,景观的形象等。徐苏林教授认为“城市形象是真、善、美高度统一的艺术综合体,是城市本质的自然流露,是城市历史的长期沉淀。”江曼琦学者认为,“城市形象是城市独有的文化、城市精神、城市性质、城市的区位和城市底蕴的综合反映,是城市重要的无形资产,体现着城市的价值。”[3]综上所述,无论是真善美的城市形象还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的体现,我们都可以发现城市形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无形的城市魅力,而这种魅力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以人为载体所构建的城市精神家园。
  (二)文明范式下的城市文明。首先文明范式倡导的是人与城市在一种最合谐共生共赢的形式下不断的得以延续和发展,城市的文明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满足人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人的生活品质,促进人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城市的文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和体现为与人的关系。
  其次城市文明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条件。在现代城市高度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不理智、不文明的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只是片面追求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整体效益,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资源几近耗竭、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进而使文明城市的构建遭到重创,城市发展后劲遭遇严重危机[4]。城市与人在这样的恶性关系和循环中迷失,当人们越来越关注高质量的生活,越来越清晰的看到城市环境改变着人的生活,越来越明确城市的文明影响着人的生活,我们不得不反思,这种影响的强大反作用力便是人的意识和行为投射在城市进程中进而产生深刻意义的巨大影响力。
  未来的城市是城市高度发展和城市激烈竞争的时代,城市文明将成为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和主旋律,城市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一个文明的群体,等价于一个文明的国家,因此城市文明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区位优势竞争,更是文明环境和人的素质的竞争。
  二、市民之礼仪修养
  人是城市要素中最重要的文明要素之一,只能先有了人的文明,才会有一座城市的文明。人的文明体现在人作为城市的主体,在感知这座城市时我们所给予的所有的精神世界,它是一座城市进步的灵魂,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人的文明主要体现在人的礼仪修养上。
  (一)“礼”的阐释。“礼”是中国的社会现象,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人的行为,从一个人对它的适应和掌握的程度,可以看出他的文明与教养的程度。礼对于个人而言,是一个人人生观、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和精神世界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讲,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社会习惯的反映。无论是古礼还是今礼,它都是我们这个城市和社会正常运行,朝着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强大约束力;无论是法制上礼还是人情上的礼,它都是调整社会中人的心態、明辨是非的有效手段。   礼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它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它强大的人文力量,它并不是单纯依靠一个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在漫长的教化过程中让人形成的一种敬畏之感,一种约定俗成的民心所向。在一个社会中,这样的礼仪思想一但形成,力量是无比强大和震撼的,礼仪的生生不息也就在这样的强大力量中一直得以延续。
  (二)“礼”在城市文明中的意义
  1、首先,“礼”是共识的,是大众以某种形式或意识固定下来的,所以“礼”的意义在与尊重和遵守。尊重和遵守开始让人重新认识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开始审视我们和城市给予了彼此何物。
  2、其次,“礼”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在相处中一种美好而持久的相处之道。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遵循之理最终得以回归便是一种美好而持久的合谐之美。
  3、最后,“礼”是规矩,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约束,礼的这层意义让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思维模式。”
  (三)城市的市民之“禮”。由于礼有共识、约束、规矩之义,因此,“礼”作为人们一种自觉的力量在建设文明城市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市民是一座城市的镜像,他全方位的折射出城市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尚,市民的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是城市的文明水平和道德标线,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市民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创造者,更是受益者。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城市物质文明、体制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精神文明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城市的文明体现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的整体素质和修养上。在一个城市中,市民的出行、乘车、购物、观赛、驾车等行为习惯,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的文明标识;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往往体现着城市的精神品质;市民对图书馆的需求,经济消费和艺术消费的习惯表现出城市的文明品味;市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决定着他们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城市的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风尚。这些鲜活的人的文明铸造着一座城市的灵魂,造就了一座城市的文明。
  三、礼仪之于城市形象塑造
  (一)礼约言行。中国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伴随着礼仪教育的一生,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于“不学礼,无以立”的教育,它已经成了评判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礼仪也是一种教养,它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约制和管教,我们要以温文尔雅的言谈,得体大方的举止,善于助人的情感来体现自身礼仪的程度和文明的素质。孔子云“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中国几千年的礼仪之说让今天的现代人或多或少的习惯于用“礼”来约束自己和评价别人。城市中的家庭、学校、单位这些个体都有其各自的礼教之说,学生礼仪、教师礼仪、公务员礼仪、商务礼仪,现代人用各种社会角色中应有的礼仪规范来体现自己的修养,这种约制的长期性和时效性能更好的让人形成一种养成习惯。
  因此,一个城市的文明必须依赖礼仪的约制和礼仪风尚的行成,依赖整个城市市民礼仪文明素质的整体提升,让人们在城市中不断的用礼仪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言行,以此推动城市文明之风的形成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礼治秩序。早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提出“礼治秩序”的思想,乡土中国的“礼治”强调的是传统的约束力,而城市中国的“礼治”又何尝不是中国人对礼的一种崇敬之感。
  摔倒的老人要不要搀扶,捡到的钱财要不要归还,人与人在城市中的相处模式,人对于你所生活的城市的情感等等,现代城市“礼治”的“治”虽然不是唯一,但可以说是在法治不到或不及的地方,我们所秉承的一个评价体系和处事原则,两者殊途同归,而这个体系和原则在中国人的心中,力量往往比被动的法治更为强大,更能规范人的言行,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礼治秩序是一个理想的城市风貌,是人们完全可以用一种公认的礼仪标准来行事处事。当然,这个理想风貌最终还是要依赖城市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城市文明的最细微之处往往不是在城市现代的高楼和干净的街道,是人们有序的过马路和市民每天所展现的微笑这些最小的细节上,这种理想秩序一定是“礼治”的结果,是人们主动和乐意遵守的。
  (三)礼促文明
  1、市民共同愿景的城市是“礼促文明”的核心。“愿景”是预见未来的美景,一个让市民有幸福感的城市和让市民形成共同愿景的城市是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所最终期盼的。只有当市民能够预见到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未来的美景,达到对城市的依赖感和认同感,市民才能愿意遵循礼仪,并用这种礼仪去促进整个城市的文明。
  2、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是“礼促文明”的保障。市民礼仪思想的形成和素质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它依赖于整个城市教育体制的完善、文化氛围的营造。学习型的城市就是学历上的教育和社会化的教育双重入手,市民能在各种学习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人人皆学,时时皆学,处处皆学”的学习氛围,只有当城市文化氛围浓厚,市民文化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的文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3、人文城市的建设是“礼促文明”的魅力。在当今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物质文明下,一个城市的灵魂和魅力便更多的体现在它的人文精神中,并且这种城市人文具有不可模拟性和复制性。礼促文明要求用人的素质和修养来促进城市文明,而人的素质和修养是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
  四、结语
  随着中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伴随着各领域文明公务、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等一系列活动的举行,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礼”的力量的强大。当良好的礼仪变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一个城市的文明之风便自然而然,城市形象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外观下,市民用细节体现的修养、用言行表现的文明才是一个城市最“豪华”最具魅力的城市形象。市民的礼仪修养与一个城市的城市形象相依相存,互利互动,人类进步和城市发展的历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的文明是城市文明最大和最具力量的文明,二者的良性循环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让城市更文明”的有力保障。我们期盼着未来城市能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幸福家园,人类也为这一目标用自身行动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鲍宗豪.人类城市化的理想范式[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9期
  [2]李兆清.生态文明:新文明观[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9期
  [3]李广斌,王勇,袁中金.城市特色与城市形象塑造[J].城市规划,2006年第30卷第2期
  [4]徐丽卿.论学习型城市与城市文明的关系[J].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3期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由此可知,依法治国并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上层建筑依靠经济基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有能力进行法治中国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在新常态下进行法治中国建设,这说明在接下来的国家日常工作中,将会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建设法治中国。  关键词:新常态;法治中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整体质量和发展速度。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人才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之间的竞争。在新时期,企业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拥有了先进的文化,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发展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本文分析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新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希望能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塑造时代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以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为基础,以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要求进一步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发展格局。而各级文化馆(站)正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馆(站);责任使命;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
期刊
Abstract: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people's increasing materials and cultural demands, which means a large number of excellent TV programs come out. The excellent progra
期刊
摘 要:地方高校图书馆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担负著“非遗”宣传、教育、保护、传承的文化使命。徐州唯一的地方高校——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确立了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了人才技术和地域优势,建立“淮海地区非遗数字资源库”、“淮海地区非遗网站”,以数字化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淮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珍”,实现了区域“非遗”资源共享,为“非遗”的科学研究和保护提供了信息资源服务。
期刊
摘 要:因《民事诉讼法》法律条文对人身保险合同纠纷的诉讼管辖权规定的不明确,导致人身保险合同的受益人向被保险人住所地法院提起诉讼后,保险公司以人身保险合同纠纷诉讼适用:“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提出管辖权异议。通过分析,笔者建议: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保险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关键词:诉讼管辖;人身保险合同;诉讼标的;保险标的物;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
期刊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内在的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与凝聚力,关系到整体青少年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已成长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文化馆又叫文化活动中心,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娱活动的场所,因此文化馆应该巧用自身的职能与作用,努力开展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课外活动,全力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文化認同感。  关键词:文化馆;传统文化;青少年;文化认同感;具体手段;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空客SIL00-028章节的用途、进入方式、使用时机以及如何依据该章节来判断故障信息的真假,以达到迅速、准确的对飞机故障做出评估的目的。  关键词:SIL;排故;故障信息;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2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十三年的飞机维修工作中,我发现很多飞机维修人员在排故时只去查看AMM、TSM、IPC等维修类手册,而对于类似SIL、S
期刊
摘 要:园林景象是城市化标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伴随着经济环保化建设的日益深化,人们已经将绿化环境当成了生活中的构成要件,因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也从背景后台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展示了人们对园林绿化的需求。而在长期的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观念中,由于城市的绿化和养护缺乏专业和规范化的护理,致使加强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已成为了当务之急。本文从园林绿化养护的内涵和重要性着手,依据养重于栽的原则,对绿化
期刊
摘 要:在企业发展中,职工教育培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渠道。当前,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职工整体素质跟企业的发展并不太协调。鉴于此,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重点从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对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前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症结、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策略,旨在提高职工的素质,促进企业的飞速地壮大发展。  关键词:职工教育素质;培训;发展;职工素质;  中图分类号:G7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