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古诗赏与练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咏物诗:由物到志显理趣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在这首小诗中,作者所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咏物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准确把握意象。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明月、夕阳、流水、落花、鸿雁、松梅、竹菊、梧桐、芭蕉、鹧鸪鸟、寒蝉、莲、杜鹃鸟、短笛、柳、梅、西风、牡丹、荷花、兰草、秋风、丁香、鸳鸯、浮云、芳草、杜鹃乌、羌笛、流水、落木、荷花、兰草等。对这些常用意象要有一定的敏感程度。
  常见意象由于经常在一定的情景氛围中出现,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情感表达模式。如:芳草喻離恨,水喻愁绪,梅象征高洁,羌笛奏凄切之音,杜鹃啼声充满乡愁乡思,梧桐大多表凄苦之言,蝉指餐风饮露的雅士高人,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望云思友,见月怀人,凡此种种,见物知象,见象生情。
  2、要懂得物虽为一,情各有别的道理。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吟咏成章,再加上各人的处境、性格、思想等的差异,因此虽同咏一物,而主题大多各异。
  3、要懂得物虽各异,情亦无别的道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岁寒三友”之说。松、竹、梅虽则各异,但它们凌霜傲雪的风格却毫无二致。因此,不同的诗人在咏不同之物时,所表达的主题有时是一样的。
  4、要懂得使所咏之物达到形神俱似的最佳境界的方法。咏物诗要达到形似比较容易,而要达到神似就比较难了。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弄清楚诗人描写意象所用的手法、技巧。
  
  [答题指津]
  (1)梅花(或“白梅”);耐寒、高洁、芬芳、报春。
  (2)衬托,以冰雪林衬梅之坚毅耐寒;对比,将白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托物言志(或“象征”),借梅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全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步骤: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效果、作用。)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孤山
  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写景诗:由景到情察胸臆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写景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把握诗歌的形象及其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像,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人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答题指津]
  (1)分别是“明”“出”。“明”字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出”字写出了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阳光照耀下“碧峰”秀出,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答拟人、化静为动亦可。)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尾联描写的农人耕作忙给前面所绘的自然画面平添了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自然+人文)。照应了“新晴野望”这一诗题,正因为“新晴”所以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回答“图景”时要概括,而不是简单的翻译;回答“好处”时要考虑到内容和形式两方面。)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睛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捻(niǎn):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参考答案]
  (1)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叙事诗:由事及情辨情感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怎样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系”和“啼”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析。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叙事诗(即事感怀事),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弄清诗人感慨的事由。这类诗往往因某一事由而发感慨,所以鉴赏这类作品,必须了解诗人感慨的事由。例如同是怀乡思亲:杜甫的《月夜》(今夜郡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是在战乱离散、月夜冷清的情景中思念妻子;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的景况中痛悼故国。诗人抒发感慨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抒发的感情和采用的笔法也不一样。
  2.“事”与“怀”结合。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的故园情思是由一曲《折杨柳》引发的,先写笛声满城飞扬,再写故园之思深浓,“事”与“怀”结合紧密、自然熨帖。这类诗歌,叙事是为了抒怀,抒怀是在叙事的基础上的升华,二者之间是紧密结合的。
  3.体味诗人所抒之“怀”的深挚感人。特别是思乡、念亲、怀友、离别之佳作,其情必感人至深,绝不矫情造作。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四十多年后,两位历尽沧桑的老朋友叉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时间跨度四十多年。“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凄凉之感,尽在其中。
  
  [答题指津]
  (1)采用拟人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注意“怎样”一手法一结合诗句解说一作用、效果)
  (2)“系”字采用拟人手法,抓住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想像出其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不舍之情。(答题思路:审清题干,注意“分别”→手法→结合诗句解说→作用、效果)
  
  [小试身手]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像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边塞诗:由时代到个人揣抱负
  
  [例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指导]
  这是一首边塞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把握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大有帮助。以唐宋代边塞诗为例:“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盛唐之音何等豪迈,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多了些凄伤。到了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诗句中更多流露出的是报国无门、归家无望的哀痛。
  2.要熟悉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常见意象从用品看,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有碛、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等;从景物看,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羌笛、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景物的特点主要是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等;感情特点多为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等。
  3.掌握边塞诗常见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4.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中,有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出征士兵的乡愁,有家中妻子的离恨,有塞外生活的艰辛,有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塞外绝域的奇异风光……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时,要能够区别每首诗作思想内容上的细微差别。同时,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 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5.要体会边塞诗不同的艺术风格。边塞诗风格,有的豪迈旷达,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答题指津]
  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步骤:手法+结合具体诗句解说+效果、作用。另外,即便是只问手法及作用没问情感也应答出情感;即便是只问情感是什么也应先答出手法及效果再答情感。问题变体可能为“写作上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等,都要按以上答题规范进行操作。)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范仲淹作此诗时正在西北地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永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上片通过________描写,写出了西北边塞的荒蛮、凄凉和边塞将士时刻御敌的情况。其中首句的“________”字统领上片,下片各句分叙这一特点。下片的“________”化用了李白的《静夜思》的诗句,创造了思乡不寐的意境。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景物(环境景物、塞外景物)异霜满地
  (2)主要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报国之志。(或表现了边塞将士思乡与报国的心情。)
  
  怀古诗:由古及今析讽意
  
  [例5]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注]①苏台,即姑苏台,吴王夫差寻欢作乐的地方。
  (1)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2)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指导]
  这是两首怀古诗,它与咏史诗合称咏史怀古诗,阅读这类诗歌时应注意:
  1.弄清相关史实,熟悉诗词中的典故,重视诗词后面的注释。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大家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的历史知识的宝藏。在阅读一首诗词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
  2.要体会意图,领悟感情。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怀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的报国无门,也就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怀古伤今:抒古今变化、昔盛今衰的感慨。
  ②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
  ③怀古伤己: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④理性反思:表達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独特的见解,启迪世人。
  3.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手法。咏史怀古类诗歌,或借景抒怀,或议论点评,或正面对比,或侧面烘托,景史情结合。具体操作中可能会运用到比喻、夸张、对比、渲染等手法。
  
  [答题指津]
  (1)前者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尾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上,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乐景写哀景;后者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比较类题目要注意选好一个比较的点,再结合具体内容展开论述。)
  (2)通过越宫、姑苏台的昔盛今衰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答这类题一般程序是,通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单纯写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小试身手]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白鹭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鹤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交待“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实战演练
  一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吴宫怀古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
  ②香径、长洲:采香径、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诗人所见吴宫景象有什么特点?诗人认为夫差亡国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冷雨入寒窗。
  “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历来被称为传神之笔,试分析这句妙在何处?哪个词最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二、吴宫景象特点是残败凄凉。夫差亡国的根本原因是骄奢淫逸,而不应归罪于西施。作者对吴王骄奢淫逸终至亡国持批判态度,同时也借此讽喻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三、此句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震惊情状;“惊”字传神而又富有内涵,表现出了诗人与白居易情意的深厚。
其他文献
长句变短句    [例题展示]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解题技巧]  长句是指修饰成分多、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句子,而短句则是指修饰成分少、结构简单的句子。长句变短句有
期刊
病句辨析题中,含有并列成分的句子各成分之间关系复杂,容易产生语病。在辨析过程中,仔细审读句中易致病部位——并列成分,往往能快速准确地找出症因,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并列成分导致的常见语病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语序不当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若随意改动,便会产生语序不当的毛病。句中若有几处并列,还需
期刊
有时候我们感觉痛苦,不是因为获得太少,而是因为拥有太多。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我赖以生存,却又常常会忘了它的存在。  ——题记    我容易感冒,妈妈经常提醒我加衣裳。生病时,妈妈总勒令吃药。妈妈很爱唠叨,我有点烦她。这次妈妈去北京出差,已经走了四天了,而我有点轻微感冒。  晚上我在房间写作文,正写得顺手,突然停了电。我起身去找蜡烛,才走几步就踢翻了椅子,摸索着又走了几步,头一下撞在门框上。黑暗中
期刊
积累实词,意在运用,解答分辨实词词义这类试题常用的方法是:把给出的义项带入相关的句子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为正确答案。实际上这里要求考生具备的是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例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国之常患也。
期刊
有一种期待,无须望梅止渴,却心旷神怡;有一种梦想,不见海市蜃楼,却精神抖擞;有一种执著,无关坚强信念,却斗志昂扬;有一种承诺,不用快马加鞭,却勇往直前。   它没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亦没有“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潇洒,更没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气干云,却能令你失败时展露微笑,黯然神伤时勃然奋发。  对,它就是——激情!  人生需要激情。有了激情,斗志才会高昂,潜能才会爆发!有
期刊
《高考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中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明确要求。纵观1992~2007年的高考试卷,连续十五年的高考都考查了成语的运用。这就提醒着我们复习中不得不重视它,研究它。面对浩如烟海的成语,要想学好,既要练真功,还须运用技巧,善于巧学。笔者结合十多年高考的实例,归纳了成语复习中应注意的十个方面,以期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把握关键语素    有许多成语,其构成
期刊
由《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社和《语数外学习》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考科学备考名师论坛”语文组会议共举行了一天半。会议的内容是两位语文专家分别解读考纲和复习策略,讲解专题突破,省招生杂志社的一位专家讲析近年的招生形势和高考走势,并且提到了新课改下老师们应该怎样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大会还安排了参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演讲。专家们的讲解精彩独到,让参会教师获益多多。  作为一名参会者,我有很多感悟,下面主要
期刊
[意境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①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②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③,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②时世,当代。俭,通“险”,怪异。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  (1)请概括出本诗所塑造的贫女的形象特点。  (2)
期刊
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翻译为主观试题,一般呈现2到3个小题,赋分10分,每道题都有3到4个采分点。如2007年湖北卷文言翻译题“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的评分细则:  满分4分。“扶疏”“时”“哺”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扶疏”可译为“茂盛”“繁茂”“茂密”等。“时”可译为“常常”“时常”“时时”“不时”等。“哺”可译为“给……吃”“让……吃”等。  在译出大意方面
期刊
体验“爱”与“恨”  ■王能光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人向感情的高峰攀登,可以中途休息;从怨恨的险坡往下走,就难得留步了。(巴尔扎克《高老头》)  读了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把你的感受、领悟或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记录下来,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引擎  一、 写作本题,首先得明确材料的含义  什么叫“向感情的高峰攀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