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三道关” 抓实国企意识形态工作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t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多次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抓起来,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意识形态工作是国有企业中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其他文献
在北宋“乌台诗案”中,国子博士李宜之非任言官,却上疏弹劾苏轼所作《灵壁张氏园亭记》“显涉讥讽”,历来备受学者诟病。实际上,李宜之时任淮南东路提举常平官,负有监察地方官吏的职责,且《灵壁张氏园亭记》一文创作于淮南东路所辖之地宿州,李宜之弹劾苏轼有其制度依据,并非完全无端构衅。但是,李宜之认为《灵壁张氏园亭记》一文“显涉讥讽”则不足取信,是对文章主旨的误读与曲解。御史台审讯之时,苏轼也明言此文并无讥讽
期刊
目的1.了解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现状。(1)运用中文版患者对护士提供灵性照护的需求量表定量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得分现状,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灵性照护需求上的差异;(2)运用Kano分析模型定性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属性现状,并将其界定、排序、归类及优化分析。2.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灵性照护需求影响
学位
在阳明心学影响下,明代儒学思潮发生转向,以天理为本体的程朱理学开始退潮,而以情感为本体的苏氏蜀学受到空前关注。在此背景之下,李贽对苏轼的接受尤其值得重视。作为心学传人,李贽的“童心说”与王阳明的良知之说相去较远,而与苏轼的“情本论”比较接近。以此为基础,李贽对苏轼的文学思想进行了深入体认,并分别从本体论、目的论、风格论和发展论等角度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由于情理关系方面的差异,李贽在对苏轼文学思想
期刊
目的:1.探讨老年肺癌患者配偶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现状与影响因素,并探讨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与夫妻应对水平、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间的关系。2.结合量性研究结果与文献内容分析数据构建基于二元应对理论的老年肺癌患者配偶照顾者网络支持性照护服务方案,并初步验证其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于苏州市3所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的老年肺癌患者
学位
诗歌唱和成为元祐间苏轼与秘书省文人交游的重要手段,成为引人注目的诗歌现象。苏轼在元祐间与秘书省职官唱和之作数量较多,他们的唱和之作多出于交游、宴饮、雅集过程之中,基本不涉及时政国事,在新旧法之争、洛蜀党争激烈之元祐间,体现出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们的情感选择。苏轼与这些秘书省职官皆博学高才之士,他们的唱和之作是文人逞才斗艺的一种创作形式,力求诗意深邃、用字精巧、事典广博、用韵严谨、句式规范,体现出“
期刊
苏轼对词体的革新,不仅在词史上有着为词立法的首事之功,具体到山水词发展史上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在其词中,“山水”不仅逐渐走出陪衬与背景,具有了审美对象的意义,更与词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山水”的文化品格在词中得到明确显现,价值意蕴愈益丰厚。词境上,其词中的山水境界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物境”,而与词人生命实践、人格境界兼容互通,由诗性的艺术世界升华为涵容审美人生的天地境界。可以说,苏轼事实上
期刊
“苏门六君子”是北宋文坛很有意味的现象,他们遭际或同或异,无妨聚集苏轼门下,尚韩步苏,接受欧苏散文范式的影响,为文大体追求自然平易。从文体审视,其论说往往有家国之忧,求为世用而理明辞达;书信与序文以叙引论或论中兼有叙事,平和淡定;记文虽不乏好说理的特征,却因关乎人生,通脱超然,趣味各生。“苏门六君子”由此造就的散文风貌,尽管为苏轼的散文华章遮蔽,但在古代散文史上仍不乏自身的光彩。
期刊
<正>苏轼《答安师孟书》之“安师孟”,历来著述皆未详其人其事。《苏轼全集校注》云“生平及籍里未详”,推测他嘉祐八年(1063)进士及第,并断定此函是东坡在安氏登第后不久作于凤翔(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5366页)。其说甚善,然尚有可补充者。黄庭坚《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之八谓“长安安氏兄弟异财时”(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62页);
期刊
《庄子》一书作为庄子思想的凝结地,给予北宋文人苏轼精神上巨大的支持,使苏轼虽接连遭受人生变故,却还能保持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齐物论”使苏轼能够换一种角度看待万事万物,从而更加宠辱不惊;“安命论”则使苏轼化解了对人生中“必然性”的悲观认识,以哲理性的思想观照宇宙人生;“逍遥论”更是使苏轼超越现实中的得失进退,用审美的眼光来审视世间百态,实现了人生的艺术化。
期刊
苏轼苏辙兄弟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所作之哀祭文章亦有较高可比性。就祀祭对象而言,二苏有多个相同祀祭对象,然针对同一祀祭对象,二苏哀祭文章之面貌视角又往往相异。就艺术风格而言,东坡文善论议,汪洋浩博,一泻千里;颖滨文则多叙述,言浅意深,含蓄委婉。考究其由,主要有三:一是生长环境相同,性格明显不同;二是政治遭遇相似,处世为人迥异;三是东坡广结友朋,而颖滨后期经历更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