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与词汇学习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kerqw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词汇量,就好比建造一幢高楼需要大量的砖瓦等建筑材料一样。英语的任何一种技能都少不了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离开词汇,语言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语言学家威尔金斯曾指出学习词汇的重要性:“没有语法,人们可以表达的事情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习外语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之后,能否突破词汇关,是其学习成败的关键。因此,外语教学应该重视扩充词汇量。换言之,词汇教学应在外语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无疑,不断扩充词汇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技能和领会技能。阅读理解,听力训练,实际使用语言输出信息,也要求措辞准确;用英语写作,从事翻译工作,更有词义的推敲问题;阅读一篇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因英语造诣不同而欣赏深度各异。显而易见,不论是用英语进行读、写、译,还是进行交际,都要求掌握大量的词汇,并对词汇的词性、语义、句法结构及其运用等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就词的语义而言,大多数学生认为它在英语学习中最为简单,只要将一个单词与一个汉语意思相对应即可,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语言学家G.Leech在其《语义学》一书中把语义划分为七种不同类型,即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语体意义(stylistic meaning),感情意义(affective meaning),联想意义(reflected meaning),搭配意义(collective meaning)和主题意义(thematic meaning)。可见,只掌握英语单词唯一的汉语释义是远远不够的,这样有可能在实际应用中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以dog一词为例,该词的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在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中就截然不同。在中国,人们总是用“狗”来形容所厌恶的人,往往带有贬义,如:丧家犬、狼心狗肺等。而英美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却相反,他们把狗视为宠物、人之良友,这是因为他们喜爱狗的某些品质,如:“忠诚、可靠、勇敢、聪明”。与狗相关的习语也应运而生,如:a lucky dog(幸运儿),hot dog(热狗)work like a dog(拼命地工作)等,这些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语运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寓意非常深刻。
  在词汇教学中,词的语体及词的语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有些词适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有些词则用于较随便的场合。尤金.奈达尔在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一书中,论及语言的社会功能时谈到:“In most languages there are quite distinct levels or registers,including ritual,formal,informal,casual,and intimate speech. For example,at an elaborate banquet a butler might very well invite the guests to enter the dining room by saying ‘The guests may now proceed to the banquet hall.’In one’s own home,however,a host is much more likely to say to distinguished guests. ‘May I suggest that we all find our places at the table?’ But at a gathering of close friends a person is likely to say, ‘Come !Let’s eat!’ and at a picnic a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 might be,’Come and get it”(1)同是表达“请坐,用餐”这一概念,作者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见,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在给出同义词时,应就同义词的语体及其语用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它们的内在区别,正确用词。
  在上述例子中,与dog有关的常用表达法,如:a lucky dog,hot dog,work like a dog与表达“请坐,用餐”的常用表达形式,如:find one’s place at the table;Come! Let’s eat;Come and get it和Soup’s on!等都属于英语习语。
  在Idioms and ldiomaticity(《习语与习语特征》)一书中,著名语言学家费尔南多在描述人们的喜悦(joy) 心情时,用了walk on air ,go mad/wild with joy ,fall head over heels in love,in the/one’s seventh heaven , be on cloud nine , one’s heart leaps up ,be over the moon等习语,而表述悲伤(grief)时则用了以下习语:be reduced to tears , dissolve to tears , a lump in the throat ,in a black/blue mood , feel let down , sinking feeling , down in the dumps , feel low , one’s heart aches。(2)这些比喻形象、生动、贴切,寓意非常深刻。
  还有大家熟悉的duck一词,在与dead , sitting和lame三个形容词搭配使用时,构成了三个常用英语习语:a dead duck , a sitting duck和a lame duck。a dead duck意指“完全失败或处境绝望的人”(any person who is completely defeated or in a hopeless situation);a sitting duck 表示“易击中的目标”(an easy target);而a lame duck“跛鸭”则暗指“破产的股票投机商或商人”(a stock-jobber or dealer who will not , or cannot , pay his losses)。   可见,现代英语词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仅包括几十万个以至上百万个单词,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语(idioms)。正如英国学者赛德尔1978年全面修订麦克莫迪的专著《英语习语及用法》时所说,“习语不是英语中可用可不用的个别部分,而是组成英语一般词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英语习语种类繁多,陆国强先生在A Modern English Lexicology一书中将其分为五类,即:动词性习语(idioms verbal in nature)、名词性习语(idioms nominal in nature)、形容词性习语(idioms adjectival in nature)、副词性习语(idioms adverbial in nature)和谚语(proverbs)。这五类习语中,第一类习语和第二类习语,即动词性习语和名词性习语在英语习语中数量众多,如:make it(成功), fall back on(求助于), spill the beans (不慎泄密),miss the boat(坐失良机),cold shoulder(冷淡),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危险敌人),brain drain(人才外流)等。我们认为,该分类法比较容易为中国学生所接受。
  英语以习语丰富而著称,反之,英语习语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语言,是该语言中的精华。英国语言学家科林斯在《英语成语汇集》的序言中论述道:“in standard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today , idiom is an established , universal and essential element that , used with care , ornaments and enriches the language”。习语的语言精练、内容丰富、意境深远,使用时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习语不仅充分展示出英语语言内在的无穷表现魅力,而且深刻反映了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英语习语历来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众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倍感头疼的难点之一。因此,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准确理解习语的语义及用法,掌握英语习语的学习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提出几种常见的方法。
  第一节 英汉、英英对比法
  1. 英汉对比法
  比较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方面的异同以引起对各自特点的注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英语和汉语在词汇,特别是习语方面存在着如下对应关系:
  1) 完全对应
  所谓完全对应是指两种语言中有一部分习语不仅具有相同的语义,而且在表达方式与结构上也极为相似。这类对应关系最容易理解,从字面意义上即可一目了然。这种对应关系也可称为单平面体系,即两种语言在一个平面上相通对应。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
  Cry wolf
  “狼来了”(发送假情报)
  Steering according to the wind
  看风使舵
  With seven mouths and eight tongues
  七嘴八舌
  The taste is no better than chewed tallow.
  味同嚼蜡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
  树大招风
  None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有些习语甚至在借用对象或喻体上都与汉语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Pour oil on the flame
  火上加油
  然而,巧合、借用的毕竟是少数;既能表现相似的意象和内涵意义,其用法又大体相同的习语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语言,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岂能完全对应之?再例如compare notes(字面意义为“对笔记”)作为一个习语使用时,表示“相互交换意见或感受(to tell one’s experiences and opinions of something;(of two people)to tell these to one another)”.例句:Judy and I have been comparing notes on her dissertation. (我和朱迪在交换对她的学位论文的意见)。在理解eat one’s words时,决不能将其与汉语“食言”等同起来,该习语的意思是“收回说过的话;对说过的话表示歉意(to take back what one has said; say that one is sorry for having said something)”。
  2)部分对应
  部分对应是指习语所表现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只是局部处在一个平面上,但更多的局部却处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平面上。多数学习者往往因对英语习语的这种多平面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从而导致理解的错误,误用和滥用英语习语,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败。试以black sheep(害群之马)为例,英汉两种语言仅在所表达的概念这个局部上相通,而在另外两个局部上却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英语民族是用“黑色的羊”来表示汉语民族“害群之马”这个概念的,即喻体不一样,本体隐含,不出现。类似的还有:   as silent as the graves
  守口如瓶
  as strong as a horse
  健壮如牛
  以上习语虽然在表达方式上与汉语相似,但借用的对象和喻体却不同。又如:汉语中的“雨后春笋”,在英语中却用spring up like mushroom来表达,这是因英国由于气候关系不产竹子,多的却是蘑菇遍地。再则,bamboo一词在英语中是外来语,所以英国人无法在大脑中形成这样的意象,用竹子来做比喻。又如:“多如牛毛”,英语却用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来表达,这是英国盛产黑莓使然。
  3) 缺乏对应
  在两种语言的词汇中存在着大量不对应的关系,习语亦然。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差异引起的不对应;(2)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不对应;(3)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引起的不对应;(4)由于客观事物认识的不同引起的不对应。
  先说第一种情况。众所周知,语言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具体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英汉两种语言由于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有的事物和现象,你有我无,反之亦然。这必然会表现在语言的词汇中,特别是习惯表达上。例如,英国人喜欢谈论天气,一见面总要寒暄几句有关天气的话,才进入主题。因此,诸如“Lovely weather, isn’t it?”就成为一句客套话,特别是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这句话最为保险,不易得罪人,有点类似于汉语用“你吃了没有?”与人打招呼。汉语中有许多有关“吃饭”的习惯表达法,如“要饭的”、“饭桶”、“吃闲饭”、“吃大锅饭”、“抢饭碗”、“砸饭碗”,等等,在英语中就找不到恰如其分的对应习语,即便有,也很勉强。
  按谭载喜所言,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问题还涉及到特定语言、特定文化中的人或物。例如,汉语中常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姜太公钓鱼”,若硬译过去,英美人就会觉得莫名奇妙。西施和姜太公为何许人也?这就是因人物而造成的缺乏对应。反之,英语中的许多人物,如Shylock, Hamlet等,你若不知其中的典故,不了解它们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就无法理解下面的话:“Many took to gambling and got in over their heads, borrowing from shylocks to pay their debts.”“夏洛克”在此句话中成了“高利贷者”的代名词。Hamlet without the prince of Denmark是“没有主角的戏;没有中心人物的活动;丢掉本质的东西”,哈姆雷特为莎士比亚悲剧剧名和该剧主人公,没有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这个主角,这出剧也便失去了全部意义。该习语后来喻指,每当主要负责人缺席时,或缺少实质性的东西时,某项活动就无法开展或失去了全部意义。
  如句子,“…a chess Olympiad without the Russians would be rather like Hamlet without the prince of Denmark.(……奥林匹克国际象棋没有俄国人参加犹如一场没有主角的戏)。”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尚且如此,那么,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就更勿庸说缺乏对应了。事实上,英汉两种习语在语义和结构上处于完全对应于部分对应关系是相对的,而缺乏对应则是绝对的。汉语中与“红”相关的惯用说法很多,但在英语中都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
  红人 a favorite with sb.in power
  红榜 honour roll
  红利 bonus;extra dividend
  红尘 the world of mortals
  红路灯 traffic light/signal
  红运 good luck
  红光满面 one’s faceglowingwithhealth
  对比和比较两种事物的异同并不难,追究和探明它们何以有此异同就不那么容易了,而这恰恰是对比研究的最终目的。(1)
  通过英汉对比法学习英语习语,可使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厚的底蕴,了解习语的起源及其生产的原因,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所学习语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做到得心应手地运用习语。
  2. 英英对比法
  英语中有些习语虽然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在意义上却有所不同,有的甚至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大相径庭。对于这些形式相近而意义不同的习语,就需要英英对比法,认真比较,清楚记忆,熟练掌握。例如,最典型莫过于习语中是否用冠词,名词究竟是用单数还是复数了:
  Out of question 毫无疑问
  Out of the question 不可能
  burn one’s boats/bridges 自绝退路;破釜沉舟
  burn one’s fingers 由于愚蠢的行为而吃苦头
  the last words 遗言
  the last word 遗言;最后结论;最新式样
  give one’s mind to sth. 专心致志于某事
  give sb. a piece of one’s mind 痛斥某人
  let one’s hair down 不拘礼节;态度随便
  keep one’s hair on 不发火
  此外,在记忆短语动词的过程中,还可以采取对比或比较小品词的异同,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比或比较小品词既可以是横向的,也可以是纵向的;带有同一个小品词的短语动词之间的对比或比较就是纵向的;而带有不同的小品词的短语动词之间的比较就是横向的。在此无庸赘言。
  参考书目:
  1、吕叔湘为《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题词,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扉页。
  2、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
  3、 靳梅琳:《社会语言与英语学习》,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夲文从分析以往人才观各自的缺陷出发,提出人才的实质就是四个字,即 稀缺和有用,并归结出人才的公式是:“稀缺十有用=人才”。 不仅对“稀缺”和“有用”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而且提出了按照这一人才观,如何培养人才的一些新的思路,愿与大家-起探索 讨论。  关键词 :人才观 人才 稀缺 有用  关于什么叫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哪些人能称为人才?是几十年来学朮界-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的问题
期刊
目前许多技工学校的校园网络主要由三部分子网络组成,分别是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用于给学生自学和娱乐的公用计算机网络及教师办公用的计算机网络。如何维护好校园网络的安全是许多网络管理员头痛的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网络管理经验就如何做好校园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危害校园网安全的因素。  1、构成校园网的各种硬件因素。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传输介质、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工作站等硬件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了适应医学教育改革中医疗卫生战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医学伦理学走进了医学教育的殿堂。全国各医学院校已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然而,每年毕业生人数相当于医学院校五倍的中等卫生学校却起步较晚,还有相当一部分中等卫生学校还没有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即使已开了本课程的中等卫生学校,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等卫生学校在校学生年龄偏小,思想单纯,抓好中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各门学科的知识逐渐趋于交叉和融合,这给高校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传统的个人单独作战的教学方式不再适应此变化,要求向强调集体智慧的团队协作教学方式转变,使得高校教学团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学团队中领导行为是影响团队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对高校教学团队领导行为与团队效能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便更好的促进高校教学团队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团队
期刊
摘 要: 本文本着为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实践服务,为师生的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教学实践活动服务,以课堂生成为指向,以实现新课改的初中英语教学目标为宗旨,结合自己多年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对语音教法、语法教法、阅读教法、简笔画教法进行了全面阐释,力争做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 新课改 英语 教学法  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发展中的多边缘、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学科教法。英语学
期刊
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是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所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可被定义为老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关键还是要学生有自我学习意识,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培养,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的参
期刊
长期以来,初中政治课教学处在僵化的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样的课堂教学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却听得枯燥无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犹如一潭死水,教学效果甚微。那么,如何扭转这种状况呢?我在近几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努力转变着自己的角色,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学中利用了愉快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
期刊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期。语言是思维发展的工具,幼儿教育应该科学运用语言教育这一特殊的工具,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相对于一般思维来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变通性。它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表达力。  那么,在语言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幼儿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意识,行为是他控的,
期刊
摘 要:教师讲课怎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如何;教什么要懂什么,但懂什么不等于就会教什么;要把课讲好,教师必须有讲课才能;备课在前,讲课在后,备课时呕心血下功夫,讲课才可能成功;增长讲课才能的办法,就是努力掌握讲课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讲课实践。  关键词:讲课 教学质量 教课的要求 讲课才能  教师讲课怎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如何。但是要把课讲好很不容易。因为其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琢磨,有很多技巧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藏区“9+3”学生在心理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际适应能力三方面现状的分析,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特点与学院教学实施的有利条件,初步探讨了在藏区“9+3”学生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藏区“9+3”学生;行动导向教学;可行性  1.藏区“9+3”学生现状  我校于2009 年接收了101 名藏区“9+3”学生。因地域或民族的差异,使得藏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