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验与记忆的问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fish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要求真实,但这种真实,却并不完全取材于真实世界。人脑是个奇妙的所在,任何事物进入,便会被人的主观意识进行处理、加工。心理学上对这一类的现象归结为人的潜意识行为,这是隐藏在人的正常行为之下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机制下,经验与记忆也扮演这不同的角色。
  【关键词】:真实;意识;经验;记忆
  在读完格非的《文学作品是经验的表达》这篇文章之后,又将之前读过的《隐身衣》重新温习了一遍,希冀着能有更深刻的体会,结果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过,文章中的某些描述与情节到时令人感触颇多,例如文中描写丁采臣听到《玄妙曲》后的感受就很玄妙,当然我感觉到玄妙也是在读过《文学作品是经验的表达》这篇文章之后。虽然我对音箱、胆机这类机器与音乐播放的频率、电压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但这并不影响我发表对音乐的独特感受。丁采臣说当他听到《玄妙曲》时,“感觉眼前笼罩着一篇迷雾,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到”。丁采臣不是一个发烧友,他单纯地凭借自己的感受去描绘那首曲子,这是基于记忆,很真实,也很脆弱。而这种真实,在现代这个信息化社会显得难能可贵。信息的迅速、集中让人们不再想从前那样纯粹的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于心中,这种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经验与记忆的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
  网络上有许多人写下了自己的旅行笔记,里面或多或少提供了一些个人的经验,这种经验对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来说是将经验主动呈现出来,呈现的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必深究。而对于那些未经历过那段时光的人来说则是在接收一种信息,接收一种可能会影响自身判断的经验,这种经验并不属于你,但在日后的生活中,你会自动利用这种经验去评判现实。大学的时光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假期的背包旅行,但至今仍能回忆起具体细节的只有凤凰,那是我们的第一次背包旅行,大部分记忆是窘迫的,慌张的,但这些记忆却一直成为我创作的素材,甚至将其美化,呈现出精致美丽的画面。按照格非先生的观点,我不能很明确的区分这到底是意愿记忆,还是非意愿记忆。首先,这是由我自身的切实经验转化而来的记忆,在我的记忆中,不存在沉睡的部分,每一个细节我都精准地回想着,重复着,当我将之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时,我弱化了暗色调的部分,强化了暖色调的部分,这是我自主的选择,可以说是有意为之。所以,不论是意愿记忆,还是非意愿记忆,都来源于你的经验,而非他人的经验。
  格非先生说,我们往往被伦理道德、理性思维所束缚,对于作家而言,则表现为只看得到理性与逻辑范围之内的东西,看不到那个圈圈外的风景。首先,我们来理解什么是理性与逻辑的范围。中学时老师给我们将二元一次方程时,利用一个简单的因式分解就将逻辑这个词深深刻在我的脑子里。以至于,到现在我所理解的逻辑就是遵循一定的步骤方法,求得最后精确的结果。将之用到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将其看作道德规范与社会秩序。在格非先生的文章中是以《金瓶梅》的出现为例,这里我就以最近出现的“道德绑架”一词来谈谈我的看法。“道德绑架”所针对的是普通民众在某些特定时期(天宅人祸发生时),不仅自己在第一时间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还苛刻地要求别人(例如明星等公众人物)也响应他们的号召的这种行为。但凡有人在那个时间段没有做出与他们或者说大部分群众所规定的道德标准之内的回应,铺天盖地的批判、谴责便接踵而至,仿佛自己是捍卫人间正道的勇士,必须将一切“恶势力”消灭掉,其实谁又知道大部分人在发完那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后是否依然张大嘴巴笑呵呵地过日子。我们说,人都生活在自我规划的由理性与道德伦理所围住的围城里,正如困住寡妇的高墙大院,他们要求寡妇终日以泪洗面,着黑衣,在黑暗与孤独中了此残生。请问,谁赋予他们这种权力,用道德的枷锁捆绑住一个人的一生。写作也一样,局限于理性与道德范围之内,看到的是设定好的生活,你去过这样的生活,这并不代表这样的生活给予你的经验就能成为你思考生活,思考生命的基础。你接纳这样的生活经验,并非出自真心,或者说接纳了也没有对你造成任何影响,因为你并没有踏出那个圈子,你过的适合普罗大众一样的被隐藏的生活,你要冲破那道藩篱,撕开理性与道德的面具,看到最真实的生活面目。
  另一个是关于“沉睡的经验”和“被理性照亮的经验”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我写文章时,不论是小说或是诗歌,会在不知不觉中将情景设定为儿时乡下的老屋前,老屋前有一片空地,空地上种着葡萄树,葡萄树下是儿时的我与家人在一起的画面。我会下意识地抹去小学时期被罚留堂时那黑漆漆的课桌下哭泣的自己。以至于到现在,我对小学的学习时光没有过多的记忆,大部分都停留在空地前、水塘边、树下,这些记忆被过滤,被理性思维整合成我独有的经验,我的素材,源源不断给予我创作的动力,这应该就是格非先生在文中所提到的被理性照亮的经验。
  曾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名为《温暖的尸体》,讲述的是关于人类感染病毒后变为丧尸,只有小部分人幸免,而其中一名独特的丧尸爱上一个人类女孩,由此而逐渐复活的故事。情节很老套,但重要的是电影中丧尸复活的缘由。那个独特的丧尸还残存着一点点关于他生前的记忆,记得他的名字是以“R”开头, 凭借这一点,他那沉寂的心脏在爱情的催动下慢慢恢复跳动。而大部分的丧尸的复活则是因为一张两个恋人牵手相互对视的照片,他们看到这张照片,脑中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随着这些画面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他们的心脏也渐渐跳动起来。最终,所有的丧尸转变成了人类。故事很老套,但其中展现的观点却很独特鲜明。那些破碎的画面是一种沉睡的经验,之前随着丧尸肉体的死亡而被埋葬,当他们再一次看到相同的画面,这种经验被激活,并慢慢拼凑完整,最终成为促使他们复活的重要力量。这种经验原本存在,因为某种原因被隐藏起来,让人们以为自己未曾有过那样的体会。这里就要提出一个问题,“被理性照亮的经验”与“沉睡的经验”是否同源同宗,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两者都源于自身的生活,前者经过自身的净化、选择,后者有待激发。两者无论是呈现出来,还是隐藏起来,都首先储存在你的记忆中。呈现与隐藏,这必须从个人出发。以我的经历来看,往往会在写小说或散文是大块地呈现经验,而在创作诗歌时,则尽力隐藏经验。且不论我是否真的拥有经验,或者说这种经验是否是由我亲身获得,就创作而言,呈现经验与隐藏经验对我而言重点在于技巧的运用与情感的灌注。前文说到,我习惯于将文本的场景设定为儿时的家,在小说中,我会尽量还原那个场景,着重描述,重点突出这种儿时经验带给我的感受,并引导思考关于生活的一切。而在诗歌中,我只会选取一两个画面,并将之变形为诗歌中承载具体情感的意象,着重与将这种意象转化为普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而并不是有我的经验而来的具体的事物。其实,无论呈现与隐藏,那份经验总是由你的记忆而来,记忆的选择要依照具体的情况而定。
  关于经验与记忆的问题,追根溯源,都是人的自我意识对现有事实的一个挑选与再加工,这一点,在文学创作上尤其明显,而这也正是形成作家不同风格的一个关键要素。
  参考文献:
  [1] 格非:《隐身衣》,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第6页。
  [2] 格非:《文学作品是经验的表达》,文学报,2015年。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长征作为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大转折点,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战略转移继而为革命胜利保留了火种,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我们在继承和弘扬这一光荣传统的同时,也应该用当代文化视野对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反思,为弘扬与回归长征精神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长征精神;传统文化;当代意义  1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音乐事业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古筝演奏是古筝艺术的核心内容,音乐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存在它的具体演奏实践之中,是以音调的形式将音乐思想和情感传达给大家听。由此可知,古筝演奏对音乐作品的真实呈现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古筝表演和音乐美学原则进行分析探究,为音乐表演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展现古筝表演作品的
期刊
【摘要】:英语和汉语相比,英语名词使用频率高,具有静态优势,而汉语动词使用频率高,具有动态优势。通过对汉译英译文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验证英语的静态优势及汉语的动态优势,而认识到这一规律可以反过来为翻译和翻译研究所用。文章将通过对沈从文所著的《边城》汉译英版本的分析探讨在汉译英的过程中的动静转换。  【关键词】:静态;动态;英汉对比;翻译  引言  对不同语言进行比较是学习的重要途径。许余
期刊
【摘要】:听力理解困难在形式上受制于语音识别,在内容上受限于思维定势,在观念上受困于文化排斥,突破此三个瓶颈,一是要深入情境,挖掘语言脚本传达的个性化特质,二是要绕出母语思维误区,强化独立英语思维,三是树立文化认同感,从思想上情感上接受对象国的主流文化。  【关键词】:听力理解;语音;思维;文化  “语言学习主要是一种模仿行为,就像儿童学习母语一样,什么都要模仿……观察儿童的言语发展过程可知,听说
期刊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自古至今,奔腾不息,没有一个波澜不是生命的跃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可以说,语文教学充满着生命的因素,它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生命教育和语文阅读教学的融合,不仅体现了未来课程多元化的趋势,更使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有了有力的凭借,语文
期刊
【摘要】:四川灯戏是发源于四川的东北地区,在经过劳动人民长期的工作和劳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传统小戏,也是集合了人们的心血和艺术结晶的文化精髓。在忙碌是生产,闲暇时演出,很多为业余性质。由于农村和地区经济条件和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对舞台和一些设备的要求并不高。甚至可以在一些小场地演出,三到五人即可。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小戏,并不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本文使人们对灯戏的艺术特征,发展前景和现状有了一个全面的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可以为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语文学科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情况,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厌学症,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语文课程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就难以达成。  想要了解农村语文厌学问题的真实情况,就要深入农村教育第一线,对农村初中生语文厌学问题进行研究。  (一)外部原因  1.社会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在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同时,人们也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对城市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对若干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解,分析产生的原因,最终给出相应对策研究。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第一章 引言  (一)前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
期刊
【摘要】:《社会学概论》课程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几乎是所有高校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师要从新课导入、教学环节设计、重难点把握、激趣的教学语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的教学情景创设等多方面精心筹划与安排,来提高《社会学概论》教学实效性。本文以笔者所授《社会学概论》中的“社会分层”这一节内容为例,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帮助其
期刊
【摘要】:加拿大CBE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模式。这种职业职业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根据岗位工作能力开发课程,使学生具有今后从事某种职业的所要求的综合能力。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适合职业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CBE;教学模式;启示  一、CBE教学模式的研究整体研究情  在中国知网网站搜索CBE教学模式共有12768条文献。从数据量来分析近年来的研究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