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竞争才能充分就业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媒体报道了50多名四川大学生进京当保姆的消息,报道此事的媒体评价说,大学生当保姆,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就业门道得以拓宽。
  类似这样能够证明“大学生择业观念发生变化”的例子,诸如“大学生竞争擦鞋匠”、“法学本科生卖肉”,也不时见诸媒体。大学生面对就业难,出现了“人才市场本科生明码标价月薪六百”,乃至“零工资就业”的现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真的已经如此充裕,不光薪酬低,连当保姆、擦鞋、卖肉这些简单劳动都要大学生来干了?
  果真如此,那可真是一个福音,因为握有知识的人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财富。彼得·德鲁克就说,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上没有贫穷的国家,只有无知的国家。”土地、劳力和资金,这些传统生产要素都已是第二位的了,人才的多寡,才是当代国家竞争力的标尺。
  事实却没有这么乐观。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显示,中国每百万人口中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的人数只相当于日本的9.3%、美国的11.2%;百万人口中的律师、医生,和从事金融、咨询等高端服务业的人数更是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渠道不畅,一方面社会对高级人才需求迫切,矛盾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6年版说,由于用人观念和制度安排欠缺,“仅2005年中国就有2500万人因不能‘人尽其才’而被无端消耗,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
  这个令人痛惜的局面,成因何在?用人制度落后是一个关键。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社会整体接纳能力上;难就难在用人机制上。刚刚公布的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在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中展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手段。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尽管各用人单位都制定有一套人事制度,都要求在用人招聘上公开公正透明。但任何条条框框,都有可能被人找到变通手段;道德说教也不会有长久的约束力。建立公正的用人机制,最终要依靠用人单位决策者选拔人才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往往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
  “周公吐哺”、“三顾茅庐”,历史上著名的招贤纳才故事往往发生在群雄逐鹿,天下木定的时代。曹操说得好,“受命(创业)及中兴之君”必定思贤若渴。比如他这个乱世英雄,要与群雄争天下,就要求“惟才是举”,顾不得“盗嫂受金”这些瑕疵。
  竞争条件下,最适合鉴别人才,唐太宗给臣属题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说明他懂得,一个人的真品格、真能力只能在大局未定、竞争激烈的危急时刻充分显露。
  到了天下一统承平日久的时代,人们听到的往往是兔死狗烹、奴才压倒人才的故事。这也很好理解:没有了外部竞争的压力,主事者与其容忍那些个性张扬的人才,不如挑选谄媚伏贴的庸才,安置在左右;再加上没有了竞争,判别人才也确实困难。用人机制的这个变化规律,也是封建时代的一种“周期率”。
  以竞争为常态的市场经济,打破了这个“周期率”。一个企业,一届政府,总是面临竞争压力,它的领导者不能不一直励精图治,在决定每个岗位的人选时,不能随心所欲,必须调整自己的价值序列,把才能放在第一位,把亲疏关系往后放。市场经济能够让一个社会长期保持活力,就在于它不仅合理地调配了资源,更合理地调配了人才,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打破那个无所不在的关系网,改变按血缘亲疏确定用人标准的老传统,希望应该寄托在保持社会组织的充分竞争上。
  竞争性较强的部门和竞争性相对较弱的部门同时并存,是社会转型期一个特征。判断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如何,有一个直观的风向标,那就是看人才流向竞争性强的部门,还是倾向于选择竞争较弱的部门。
  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商业部门和自行创业,这是值得欣慰的现象;而一些地方出现千军万马考公务员的热潮,大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被垄断行业的高工资吸引,则是令人忧虑的迹象。
  当前,合理配置人才的治本之策是,千方百计扩大竞争性部门,压缩非竞争部门,改善创业环境,发展高端服务业,以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反垄断力度,挤压垄断利润。将人才均衡地配置到各地区、各行业,仅仅依靠道德引导是不够的,必须从利益机制着手,以充分竞争促使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形成平均利润率。当既有闲暇又能领到高工资的垄断行业不复存在,就业者不会对特定行业趋之若鹜,人才闲置自然随之消失。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育的刚需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学习.通过学会如何学习,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与受益者.在教学实践中,立足教材,寻根教学,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形式诸视角,对2017年安徽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评选活动中的几节展示课进行点评,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优秀课;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形式  笔者在文[1]中,提出:基于学生,根扎课堂,立足
他指着身上的一件白色衬衣说:“瞧,像这样好的衬衣原来都是从西方国家进口的,很贵,我们根本买不起。现在中国的衬衣又好又便宜,我们终子可以穿上体面的衬衣了。这也算‘威胁’?”  如果不曾踏上非洲的土地,恐怕很难相信那块遥远、神秘的大陆正在发生怎样惊人的变化,如果不曾与非洲人士接触,恐怕很难想象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有着怎样的幻想和希冀。  非洲,除了外界所熟知的战乱、贫困、饥饿和艾滋病外,还有什么?2
现在的新课程已经给了各个学校一定的自主空间,学校有五分之一的自主开发课程。但无论怎样开放,核心的课程是要国家审定的,例如在美国,也有五门必须统考的课程。任何一个私立学校,都必须开设国家规定的课程    “9月19日,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课前是简短的开学式,之后即开始《易经》诵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家长们都紧张地在教室外观看,两个小时过去了,第一节课结束了。……真如古人所说
关键词:解释结构模型;目标导向;STEM校本课程研发;课程实施  一、问题提出  多年以来,美国为保持良好的国家竞争力持续推动STEM教育,对提升国家经济实力,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起了积极作用。我国2016—2017年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标准》等文件中也都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跨学科教育、STEM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的持续性探索。目前我国基础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德育课程需要兼顾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以往对隐性教育的认识受限于教育者视角,较少关注学习者的隐性学习状态。从学习者角度来看,隐性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教育,是学习者意识到自己与外在教育要素之间意义关系的过程,是学习者面向自我的主动的价值教育活动。以此认识为角度反观当前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融入德育课程时,应将重点放在“关系”的搭建上,不仅要重视课堂内外与核心价值观学习相关联
摘要:《教育技术与社会》杂志(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下午,在去学校的路上有些百无聊赖。  在北方这座城市,你刚刚感觉到春天的宜人,春姑娘便回眸一笑,嫣然离去,徒留依稀倩影来折磨人。这座城市的春天,恰如姑娘的短裙,看着确实赏心悦目,但显然有些太短了。  再有两个来月就将迎来高考。我的高中生活即将结束,心下一片茫然。我和同班的杨同学结伴而行,路边的小石子被我们踢得四处乱飞。  路过每天上学必经的那座电影院时,我俩被售票窗口的小黑板吸引住了,上面是每天放
这次访问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首次启动的大规模海外公关  “所有像你们这样的学生都能享有在美国学习的机会。”美国教育部长玛格丽特·斯佩林斯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面对台下的中国学子这样说。这位一直致力于本国“不让一个孩子落下”教育计划的官员,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于中国生源的欢迎和期盼。  11月16日,由斯佩林斯和美国副国务卿迪娜·鲍威尔共同率领的美国大学高级别代表团造访中国,探讨美中教育合作,并表
摘要:新课程改革和教师资格认定改革的宏观背景,对高校师范生从师技能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但培养过程中,面临着时间不足、内容脱节等现实困境。“翻转课堂”的出现与应用,为师范生从师技能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思想内核。该文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建立课上与课下相结合、梯度渐进、三维互动、动态改进的地理师范生从师技能训练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地理专业课程的延伸与强化,并进一步加强教学技能训练。实验结果表
学者在注经解经的同时申之以己意,以新酒装旧瓶,所以经书之外表仍旧,而其思想之内容已变    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朱子著《四书章句集注》就南宋以前之儒学言为融旧铸新,综罗汉魏前儒以迄北宋诸老先生之训诂经义于一炉而冶之;然就南宋以后之儒学传统言则为开宗立范,朱子注释《四书》之同时,随时出之以新义新说,为此下学者开宗风、立矩雉。《四书章句集注》最能具体显示朱子学因袭面与创新面之二大特质。我们欲一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