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视人类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研究

来源 :音乐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kk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影视人类学是人类学体系当中涉及影像创作与研究的分支学科,影视人类学与当今社会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以及社会演出群体正在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用影像来记录音乐、仪式、传统节日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这种生动的记录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一个民族、一段音乐、一种仪式和一种生活。
  基于影视人类学视角下的仪式音乐研究设想来源于对影视作品制作的热爱和仪式音乐研究的基础。由于博士论文写作的要求,本人对广西靖西县仪式音乐进行个案跟踪调查。这种仪式在靖西县、德保县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每年有各种规模的仪式活动。仪式活动包括固定的节庆活动、执仪者自身养成仪式内容,也有应雇主要求所作的各种仪式。仪式的内容大致为婚丧嫁娶或与孩子有关的仪式。在跟踪调查的过程中发现,这种仪式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而在年轻人中对这个仪式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是比较低的。

一、研究缘起


  (一)一定的研究基础
  在论文写作期间,本人对执仪者进行了跟踪采访并对特定仪式进行了完整的视频拍摄,后期邀请了当地壮语研究者对全部仪程进行翻译和整理工作。田野工作和共同生活体验让我萌生了用影像记录这种音乐仪式和仪式与文化主体之间的关系的想法。
  (二)选材的丰富性
  虽然受众群体不同,但这种仪式活动在当地人们中至今仍占有重要地位,仪式内容涵盖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孩子成长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执仪者的养成过程和养成仪式,也具有相当的神秘色彩。每年在固定的节日还有群体性的仪式活动。

二、影视人类学的启发


  影视人类学是通过影像与影视手段来表现人类学原理,同时记录、展示和诠释一个族群的文化,进一步建立此学科。比较出色的影视人类学作品有《北方的纳努克》《三节草》《最后的萨满》《最后的山神》等。在这些影片中通过直接观察、居住体验、访谈等方式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是影视人类学获得资料的第一来源。这与民族音乐学研究不谋而合,在从事论文写作工作前,研究者要与被采访者进行大量的生活体验。通过共同生活体验获得更多的生活体会,分析音乐仪式赖以生存的文化对其的影响。影视人类学作品的整体观并不是每一个部分特质的简单相加,我们要把文化现象作为内部相连的整体来看待。通过影视人类学作品的客观展示与研究者的诠释让更多人体会到社会变迁对文化的影响。主观性与客观性双视角的研究是民族音乐研究与人类学研究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双视角的角度来阐释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客观展示在大众面前,从而引发更加广泛的思考。

三、前人的研究成果


  影视人类学在进行民族志电影的创作时,一定的学科规范和学术准则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影像的学术意义、道德边缘和影视作品的社会价值。
  (一)影视人类学视角下创作手法的研究
  朱靖江在《在野与守望:以影视人类学视角反思少数民族影视创作》这篇文章中指出,少数民族“主位”视角下的文化阐释对少数民族地区影视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性。在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关照本民族人民对于自我的身份认同,文化之间的传递与传承,反思影视作品的多元价值。
  刘思成香港浸會《民族志虚构书写中纪实与虚构的内聚——以电影开水要烫,姑娘要壮为例》指出了民族志虚构这一表现手段。他认为民族志虚构可以调解被记录个体“虚构书写空间”和“真实性预留”之间的矛盾。但同时民族志虚构也要遵循真实性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文化的真实性传递和影片的文献学意义。
  (二)影视人类学视阈下的音乐纪录研究探微
  朱靖江、高冬娟在《影视人类学视阈下中国西部音乐纪录电影探微》这篇文章中阐释了影像可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并可探究艺术的创造过程。他指出了艺术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艺术审美是有所区别的,大众的审美与时代的变迁、时间的纵横交错、不同的历史背景,那一直不变的黄河承载多少我们已经忘却的记忆。然而黄河并不会言语,言语的是那些生活在黄河岸边逐渐老去的人们。这些人汇聚成了一幅多元艺术的“影视人类学研究地图”。
  在音乐方面,唐璟《影视人类学与湘西土家人音乐人类学研究的结合》以及李善兰《影视人类学视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都尝试了运用影视人类学的方法来进行音乐研究。而伍国栋《现代,对于传统是一种机遇——从“机遇”说到“视频音乐志”立项》更是提出了“视频音乐志”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将影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影视音乐志”的“元理论”。
  (三)影视人类学纪录片为音乐仪式类纪录片提供借鉴
  相关数据记载,我国在1957至1966年间接连出现了以“民族识别”为主要目的的纪录片拍摄活动,完成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如《苦聪人》等。另有经典影视人类学影片《村庄》、中央电视台制作完成的《最后的山神》、中央民族大学制作完成的《最后的萨满》。这些影视作品对于影视人类学视角下音乐仪式类纪录片研究和拍摄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现代运用影视人类学手法拍摄完成的作品《大河唱》(2019)、《书匠》(2019)、《黄河尕谣》(2018)等,这些作品在揭示和反映传统文化现状的同时,引发文化发生者的共鸣及文化经历者的思考。这是文化变迁的时代印记、历史印记。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流淌,改变的是经历这些时间的人,也影响者这些文化创造者的生活,让他们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影像的价值在于它可以客观地表现,让每个观看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这种互为主体性的立场即可以呈现文化群体的主观表达,更有文化观察者的客观思考,或许可以碰撞出更接近真实的表现方式。

四、影视人类学纪录片的特征和拍摄原则


  (一)直接形象性
  影视人类学作品在拍摄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拍摄中不可以虚构拍摄内容,拍摄内容要直接原生于生活,不能有艺术化的加工,源于现实生活中现有的事物。影视人类学所依靠的是人类以及人类根据自己生产和生活需要创作出来的物质直接形象输出的信息为载体,这也是其主要的创作特征。
其他文献
民族原创歌剧《长征》是国家大剧院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特邀国内优秀艺术家历时四年创作的既具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观众审美追求的史诗性巨作。故事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无奈撤离苏区瑞金为背景,通过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和勇敢无畏的战斗精神。  歌剧《长征》首演于2016年,全剧共六幕九场,登场人物有三十多个,合唱人数和出场次数众多。通过对红军撤退瑞金、湘江战役、遵义会议、飞
期刊
文化语境严格意义上说是存在于审美语境之中的社会文化背景,通常指与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元素。但随着不断扩大的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与内容,文化语境成为一种研究观念和手段被诸多学科的研究者应用。音乐创作与教学的研究也是文化语境应用的范畴。钢琴编曲在我国的钢琴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广东民间音乐,被改编成各种乐曲的数量最多,而且在音乐教学中改编曲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将介绍音乐钢琴改编
期刊
晚唐至五代時期,成都地区音乐文化是怎样的景象?偏于政治中心的音乐种类如何?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土的王建墓乐伎石刻给出了实证资料。唐后的前蜀时期,王建墓石刻的历史遗迹,能让人感受到宫廷音乐的蓬勃发展盛况:有乐器、乐舞,乐器种类增多,舞姿婀娜曼妙,且有龟兹乐融入西南少数民族的乐器[1]。前蜀皇帝王建所葬之永陵,雕于永陵石棺床腰部的二十四伎乐图,是迄今考古发现的唯一完整反映唐代及前蜀宫廷乐队组合的文物遗存,
期刊
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发展之路曲折且形式多样,从其在综合性大学中设立研究所与系科开始,到1925年在哈尔滨建立的格拉祖诺夫音乐学校,1927年在上海建立的国立音乐院,这其中,既有官办亦有民办的体制,也有专业院校亦有大学校中的系科的形式,而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作为基础性的办学形式,一直是缺乏音乐师资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支柱型形式,即使在改革开放后,音乐教育已经过了六十余年的探索后,它仍然不可或缺。但这一时期的
期刊
唐代的琵琶艺术繁兴,是其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上自宫廷,下至民众,它都是颇受喜爱的时兴乐器之一。在唐代的早、盛、中、晚等不同历史时期,琵琶在乐舞、唐诗吟唱中都有其艺术表现的身影,它是活跃于当时艺术实践的流行乐器之一,这与当时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需求密切相关。关于唐代诗词与琵琶音乐的研究,已有王昆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庄永平《唐乐琵琶古谱考辨与校译》、左汉林的《唐代乐府制度与诗歌研究》、刘
期刊
近年来,视唱练耳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倾向于传承与创新的结合。视唱练耳这门学科在音乐教育领域内受重视的程度也日益增强,在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中,在各层次的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普及。视唱是视唱练耳课程中两大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正确的读谱能力、音高音准感、节奏节拍感、一定的表达与感受音乐的能力,以及通过视唱练习得以接触不同风格的乐曲。一、总体概况  (一)作者介绍  《視唱练
期刊
受交感美学观影响,德彪西的作品感官交互性强,常伴以超越听觉的画面感。德彪西的音乐中所呈现出情景性以及其生成过程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其钢琴作品《泛舟》作为个例分析,试图探寻德彪西如何在魏尔伦的美学观念影响下,借由音乐语言作为媒介完成音乐中的情景建构,从而达到“超感官”的审美效果。一、《泛舟》之创作缘起  《泛舟》創作于1889年,基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1869年出版的诗歌集《佳节集》中
期刊
在正式入南音馆阁以前,苏统谋就很喜欢南音,不惜被奶奶打骂,利用家中可用的器物自己模仿制作南音乐器,模仿南音人吹奏、弹奏。在家里,父亲虽然也时不时教他哼唱几句,但都不是正规学习。  由于经常出入弦管间,聪明伶俐又勤快,御宾南音社的弦友都很喜欢小苏统谋,常使唤他去帮大人买烟买酒。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社里先生们跟他的父亲苏宗嘉提议,让苏统谋正式拜师进馆学南音。  以前正式拜师需要举行拜师仪式,由馆里挑一个
期刊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各种体裁类型的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艺术歌曲。本文将主要围绕舒伯特艺术歌曲集《冬之旅》中的第一首展开分析,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冬之旅》中的音乐风格及和声当中的写作手法。一、音乐分析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是他一生所创作的作品中重要而具有特色的一个部分,长期以来他的艺术歌曲一直是音乐会保留曲目,也是
期刊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突破,将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一、音乐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