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问题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抓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等等,每逢学校开会,无论大小,会发现校领导都会把这些话挂在嘴边。从某种层面上说,这些说法本身并没有错。学校本来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特殊场所,如果不要质量,也不是办学的初衷,办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问题的核心或者说关键在于,这里的“质量”指的是什么?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问一些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家长,往往会得到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指学校的‘分数’啊!”如果是初中,人们会把中考上重点中学分数线有几个人视为该校质量的指标;如果是高中,则会把高考达本科分数线有多少人视为该校质量的指标。年度考核也大多以任教的班级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如果校长大声疾呼:“一定要抓质量!”老师的第一反应多半是:这个校长要抓教学,要抓课堂,要抓考试了!
  如此对质量的理解不能算全错,但是如果用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来衡量,这个理解绝对是不全面的。“绿色质量观”显然是针对非科学的质量观提出的,在这里,“绿色”的含义,就是要“符合规律”。说通俗些,就是教育要符合教育本身的特点,同时还要符合学生作为人的特性。而“非科学的质量观”,则既不遵循教育的原则,也不尊重人的本质,把教育当产业,把学生当商品,无视教育的人性,更无视学生的生命。
  教育教学质量的“绿色”标准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追求可持续的质量——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的《弟子规》中早有教导,总叙如是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总叙这八句话告诉人们: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些都说明了孝是一切的根本。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其次,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同时,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并能随缘随分随力地爱护对方。
  如果学校在实践中只追求升学率,甚至是不择手段地追求,这样的所谓“质量”,不但片面,而且可怕。因为这样的质量观,牺牲的是孩子本来应该有的全面发展以及他们童年应有的快乐。因此,真正对孩子负责的学校,应该是既满足孩子一生中那“关键的几天”(中考或高考)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孩子未来五十年、六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幸福。因此,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必须先教学生学会做人。
  第二,追求过程、方法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教学生学会学习。
  《弟子规》中的“有余力,则学文”,这个“则”字看得出有更积极的意义。“则”是“就是”的意思,是说一有余力,就立刻去办“学文”的事。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本质虽然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粗野鄙陋。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也就是“文”和“质”均衡发展的君子。在当今知识爆炸的经济时代中,谁拥有知识,就等于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咽喉;相反,谁的知识一穷二白,则只能失宰于人。总之,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第一推动力。
  要想拥有知识,就得学会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学会学习,先要学会读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但读书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还要学会听课,学会预习,学会复习。总而言之,要抓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
  第三,追求和谐的质量——教学生学会生活。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在孩子的求学阶段,自然学习是第一要务,没有什么比学习更重要。准确地说,是没有什么比成绩更重要,而所有成绩取得的结果,就是那一张薄薄的文凭。但走向社会后,很多孩子却不能很快地适应生活,逐渐影响了前进的步伐,最终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在这个时候,学会生活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所以在学校里,要适时地教学生学会生活。所谓学会生活,就是要学会如何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和磨难,还包括对生活的深入认识,懂得生活的真谛,学会发现生活之于自己的幸福所在。
其他文献
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考查内容、命题原则与往年有了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考纲明确规定:“《教学大纲》中推荐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子夜》《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匹克威克外传》《欧也妮·葛朗台》《复活》列入考试范围。”(现为七部,删减《围城》《堂吉诃德》《匹克威克外传》)这一重大变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师、家长、学生的
期刊
小时候,母亲对我说:人争一口气!  上学时,孟子对我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如今,社会上多的是歪风邪气,痞气匪气,缺少的是浩然正气,骨气志气。  因此,编辑这一“气篇”,以正视听。  谈正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亚圣的话在我们心中久久回荡。那么,什么才是浩然之气呢,怎样的浩然之气才能铸就一个完美的人格呢,我以为,那就是正气。  正气,是为人之根本。  遥望茫茫人世,几千年来,在
期刊
经过小学和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记叙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写鉴赏文章的理论素养和基本技能。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自觉地在以周记的形式写鉴赏文章,且有一定的思考和观点。在此基础上,应该有意识地引导高中生写鉴赏性、评论性的文章。  从社会教育看,随着电子媒体的空前发展,文学以快餐的形式迅速普及和推广。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会背很多古诗词,很多名家散
期刊
英雄,是杰出人物的称号,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人。追慕英雄,崇拜英雄,是无数人的心灵所往。英雄多以他们过人的才能和卓越的成就,华丽、高大地定格在世人心中。当英雄末路,泪撒乌江,就格外让人扼腕叹息。  项羽无愧“英雄”的称号,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从家庭背景看,他的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战功赫赫,项羽出身贵族;从个人魅力而言,他力能扛鼎,不怒自威,人神皆惧;从为人品质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被认可、推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常常走向形式主义。最明显的就是时下公开课上虚假的小组学习现象。时下好多公开课,不管有没有必要,都是“小组内讨论讨论”。学生似乎真的解放了手脚,他们成了课堂的主角;而教师要么升为“导演”,要么沦为“看客”。这种情况下的小组学习,学生是被动的、应景式的,实际已经背离了小组学习的要义。  什么导致了这种形式主义、虚假
期刊
文学作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思考。文字自身所具备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之产生与作者类似的情感体验。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创造力,在脑海中浮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评价分析艺术形象。所以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想象在中学生的阅读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利用想象来使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期刊
在新课标推行的早期,语文界就有很多关于传统教学的探讨。其中有些偏激者把传统语文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批判得一无是处,比如,“死记硬背”“填鸭式”“满堂灌”“功利性”等。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抹杀学生的想象力,破坏语文语言的大美,培养考试机器,大有把语文传统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彻底摒弃的姿态。当然也有教育家看到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他们主张辩证地看待延续了几千年的语文教学,不能一棍子打死。  笔者对新课标中传统教
期刊
分数对学生来说是命根子,而作业对学生来说是神圣的职责。通过做作业来巩固学习的知识,探索学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故作业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恰当、合理的作业设计也是对老师的基本要求,提供高质优质的作业和试题是每位老师的必备本领。那么,该如何进行作业设计,笔者做了以下的探讨。  一、突破“以课文为中心”,改为“全方位多角度”地设计作业  课文是语文教材的最基本要素,是课堂教学的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武汉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全愣了,这是要干什么?只见陶先生从容不迫地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使劲按住公鸡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让鸡吃米呢?只见先生掰开鸡嘴,把米硬往鸡嘴里塞,大公鸡拼力挣扎,就是不吃。这时,陶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到桌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扑棱扑棱翅膀,自己就吃起米来了。于是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
期刊
每个人都有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对待失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有人借酒浇愁,有人忍气吞声,有人咒骂社会,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平衡自己,掌控人生。让人生的航船平稳地驶过乱石嶙峋的浅滩,活得优雅。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类人就是代表,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呈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与优雅的态度。  夜游荷塘的起因是“这几天颇不宁静”,作者的生活有点小不如意,就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去寻求一种宽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