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许多小学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易出现课堂形式单一、内容空洞和执教教师占课、教学手段单薄等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强化意识、长程设计教学是关键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追求,而德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针对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施现状,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地位,只有重视品德课程的落实、评价,才能真正让品德课堂服务学生,不再形同虚设。
学校加强教务监管,落实品德课堂。目前各学校的品德课程多由语文、数学等教师兼任,学校应加强教务管理,保证品德课堂不被语、数、外等课堂占用。也可通过加强巡视、了解品德课堂教案等途径保证课程实施到位。
教育部门积极重视,鼓励课堂创新。每年的各类课堂大赛鲜见品德这类冷门课程的身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师对品德课程的淡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品德、心理等课程不可偏废。滴水穿石,一节课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一个贯穿六年的系统课程若真正落实到位,其教育力量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部门应积极举办品德课堂大赛,鼓励课堂创新,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教师个人强化意识,长程设计教案。教师个人应强化职责意识,对每节课负责,心里牢记学生,认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整合课内外资源、不同学科间的资源,让品德课的设计呈现出整体性、长程性,而不是片面、零散的。让品德课更开放,内容更丰满,充满趣味性、生活性。
二、信息技术与品德课堂整合的策略
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材中,因为内容有限,表现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丰富的情境,图文声像的结合,更能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网络信息爆炸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若能够仔细甄别,选择优质信息为我所用,与品德课堂进行有机融合,方能让艰深奥古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形而上的品行教育变得触手可及。只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处的珍贵生命体验。
在执教“吃穿住话古今”一课时,因很多学生对古代服饰缺乏了解,且服饰随历史变迁的影响非常大,我通过搜集资料播放了服装变迁历史等资料短片。这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更使其明白了服饰的变化与地域环境、民族风俗、政治经济制度等息息相关。课后我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探索,通过家庭相册归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自己三代人或三代以上人服饰的变化,并积极展示。学生们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土”与“时尚”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对家庭和家人的感情。
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单一和乏味。通过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境,丰富教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愉悦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中,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执教《道德与法治》中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主题时,通过白板互动比赛积分,学生们发现了很多身边的“不环保”行为。本来环保题材不容易受到青睐,但通过“火眼金睛”趣味积分,学生们兴趣颇浓,发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做出的不环保行为。在“我的环保小搭档”里学生们同伴组合,利用课余时间倡议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为,通过图片和音乐制作成链接分享。在视频中,可看到学生们进行了光盘行动、种小树苗、用废旧报纸制作书皮等行动。因为有了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丰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寓教于乐,收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主动参与,选择个性学习方案。知识是广博浩瀚的,而每位学生的知识盲区和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可通过网络和资源库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查缺补漏,修补知识盲区,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信息化更能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如:在执教“中华食文化”一课时,因考虑到班级学生来自安徽各地,虽同属徽菜系统,但各地特产美食各有特色,彰显着独特的诱惑力,于是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分小组收集家乡美食资料。他们通过搜集图片、文字、历史故事,制作PPT,在课堂上分享汇报,向大家介绍不同地区特色美食及背后的故事。学生兴味盎然,扩大了知识面。在我进一步的鼓励中,他们对中国八大菜系进行选擇,按照兴趣分组组织材料,进行第二次课堂分享。随后在“中西饮食比较”一课中,学生们又自主选择了异国他乡的菜系进行汇报分享。这一系列学习实现了教学内容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习个性和需求得到尊重。
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多元评价。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以“点对点”的单向评价较多,偶有生生互动,但因课堂时间有限及学生评价没有抓手等原因,往往未能很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我在白板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制作师生互评的模块及链接,添加小组互评,让同伴评价得到真正落实。有的课程涉及家校合作,会添加家长评价,引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足够重视,提高家校合育的联动作用。
三、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不少教师会觉得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对学生的注意力、视力都有一定伤害。然而,若学生能在“活色生香”的课堂上以兴趣盎然的状态收获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品德,那么信息技术便功不可没。
一、强化意识、长程设计教学是关键
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追求,而德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针对长期以来品德与社会课堂的实施现状,要提高品德课程的地位,只有重视品德课程的落实、评价,才能真正让品德课堂服务学生,不再形同虚设。
学校加强教务监管,落实品德课堂。目前各学校的品德课程多由语文、数学等教师兼任,学校应加强教务管理,保证品德课堂不被语、数、外等课堂占用。也可通过加强巡视、了解品德课堂教案等途径保证课程实施到位。
教育部门积极重视,鼓励课堂创新。每年的各类课堂大赛鲜见品德这类冷门课程的身影,直接导致了学校、教师对品德课程的淡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品德、心理等课程不可偏废。滴水穿石,一节课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一个贯穿六年的系统课程若真正落实到位,其教育力量却是不可忽视的。教育部门应积极举办品德课堂大赛,鼓励课堂创新,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教师个人强化意识,长程设计教案。教师个人应强化职责意识,对每节课负责,心里牢记学生,认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整合课内外资源、不同学科间的资源,让品德课的设计呈现出整体性、长程性,而不是片面、零散的。让品德课更开放,内容更丰满,充满趣味性、生活性。
二、信息技术与品德课堂整合的策略
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传统的教材中,因为内容有限,表现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丰富的情境,图文声像的结合,更能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网络信息爆炸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若能够仔细甄别,选择优质信息为我所用,与品德课堂进行有机融合,方能让艰深奥古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让形而上的品行教育变得触手可及。只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品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共处的珍贵生命体验。
在执教“吃穿住话古今”一课时,因很多学生对古代服饰缺乏了解,且服饰随历史变迁的影响非常大,我通过搜集资料播放了服装变迁历史等资料短片。这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不同时期服饰的变化,更使其明白了服饰的变化与地域环境、民族风俗、政治经济制度等息息相关。课后我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探索,通过家庭相册归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自己三代人或三代以上人服饰的变化,并积极展示。学生们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土”与“时尚”的关系,同时也增进了对家庭和家人的感情。
营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有效改变传统课堂的单一和乏味。通过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情境,丰富教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愉悦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中,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执教《道德与法治》中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主题时,通过白板互动比赛积分,学生们发现了很多身边的“不环保”行为。本来环保题材不容易受到青睐,但通过“火眼金睛”趣味积分,学生们兴趣颇浓,发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做出的不环保行为。在“我的环保小搭档”里学生们同伴组合,利用课余时间倡议环保理念、践行环保行为,通过图片和音乐制作成链接分享。在视频中,可看到学生们进行了光盘行动、种小树苗、用废旧报纸制作书皮等行动。因为有了课程的二次开发和丰富,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寓教于乐,收到了令我意想不到的效果。
鼓励主动参与,选择个性学习方案。知识是广博浩瀚的,而每位学生的知识盲区和兴趣爱好也是不一样的。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生可通过网络和资源库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查缺补漏,修补知识盲区,而不是一味地跟着教师的步伐前进。信息化更能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如:在执教“中华食文化”一课时,因考虑到班级学生来自安徽各地,虽同属徽菜系统,但各地特产美食各有特色,彰显着独特的诱惑力,于是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分小组收集家乡美食资料。他们通过搜集图片、文字、历史故事,制作PPT,在课堂上分享汇报,向大家介绍不同地区特色美食及背后的故事。学生兴味盎然,扩大了知识面。在我进一步的鼓励中,他们对中国八大菜系进行选擇,按照兴趣分组组织材料,进行第二次课堂分享。随后在“中西饮食比较”一课中,学生们又自主选择了异国他乡的菜系进行汇报分享。这一系列学习实现了教学内容从“共性”到“个性”的转变。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学习个性和需求得到尊重。
拓宽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多元评价。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以“点对点”的单向评价较多,偶有生生互动,但因课堂时间有限及学生评价没有抓手等原因,往往未能很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我在白板教学中进行了尝试,制作师生互评的模块及链接,添加小组互评,让同伴评价得到真正落实。有的课程涉及家校合作,会添加家长评价,引起学生对课后作业的足够重视,提高家校合育的联动作用。
三、结语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不少教师会觉得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对学生的注意力、视力都有一定伤害。然而,若学生能在“活色生香”的课堂上以兴趣盎然的状态收获丰富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品德,那么信息技术便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