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不厌其烦地传道,学生似懂非懂地被动接受,学生常处于“伪学习”状态。如果我们遵循“教亦多术”的理念,把“要教的”变成“要学的”,把“教的活动”设计为“学的活动”,学生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从“三变”出发,就是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入学习,发自内心地与文本亲密接触,亲历“真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获得相关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一、变师生问答为学生问学,在真解惑中提升语言解码能力
所谓“问学”,起点在“问”上,“问”是“学”之始。只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有了求知的内驱力,自然就有了“真学”的欲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会问、敢问的立足点很多:文题、中心句、主要人物、课后练习,甚至插图、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教学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一课时,课后习题2要求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一名学生提出疑问:“‘偷偷地’和‘悄悄地’应该是近义词吧,不一样在哪里?”我对学生的“问”给予了充分肯定,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去比较、品味。学生沉入句中,渐渐解码了两个词的不同:“偷偷地”有偷偷摸摸的意思,像在做坏事;“悄悄地”则有一种静悄悄、不影响到别人的意思。《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我以此为契机,着力引导学生从词入手,解码语言,体悟不同的感情色彩,真切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橫。
二、变内容解读为言意兼得,在真得术中提升“辨别”“连贯”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和别样的语言形式,如苏教版五下《黄山奇松》的第三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从文本内容上来看,这段写的是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从语言形式上来看,这段写得很是不同。构段的方式一目了然,总分总的结构一般都不会忽视,但第二句“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的言语形式别具一格:没有用词的重复,多种修辞的融合运用,全面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在写法上可谓“一变,二变,三变”。
三、变理解积累为言语运用,在真实践中提升迁移表达能力
转换式 通过转换文本语言,以情境演绎、移情角色、人物转换等方式进行语言实践。
迁移式 仿照文本语言的表达之法,进行或语序、或句式、或构段、或谋篇、或修辞等方面的练笔实践。
创想式 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创造想象,对课文补白、拓展、续写等,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的表达欲望。
从“三变”出发,变教为学,让学生发生真正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变师生问答为学生问学,在真解惑中提升语言解码能力
所谓“问学”,起点在“问”上,“问”是“学”之始。只要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有了求知的内驱力,自然就有了“真学”的欲望。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会问、敢问的立足点很多:文题、中心句、主要人物、课后练习,甚至插图、标点等,都可以用来质疑。教学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一课时,课后习题2要求学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1)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黯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2)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一名学生提出疑问:“‘偷偷地’和‘悄悄地’应该是近义词吧,不一样在哪里?”我对学生的“问”给予了充分肯定,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去比较、品味。学生沉入句中,渐渐解码了两个词的不同:“偷偷地”有偷偷摸摸的意思,像在做坏事;“悄悄地”则有一种静悄悄、不影响到别人的意思。《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我以此为契机,着力引导学生从词入手,解码语言,体悟不同的感情色彩,真切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橫。
二、变内容解读为言意兼得,在真得术中提升“辨别”“连贯”能力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有其丰富的内容和别样的语言形式,如苏教版五下《黄山奇松》的第三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从文本内容上来看,这段写的是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从语言形式上来看,这段写得很是不同。构段的方式一目了然,总分总的结构一般都不会忽视,但第二句“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的言语形式别具一格:没有用词的重复,多种修辞的融合运用,全面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在写法上可谓“一变,二变,三变”。
三、变理解积累为言语运用,在真实践中提升迁移表达能力
转换式 通过转换文本语言,以情境演绎、移情角色、人物转换等方式进行语言实践。
迁移式 仿照文本语言的表达之法,进行或语序、或句式、或构段、或谋篇、或修辞等方面的练笔实践。
创想式 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创造想象,对课文补白、拓展、续写等,以丰富感受,深化理解,满足内心的表达欲望。
从“三变”出发,变教为学,让学生发生真正的学习,才能有效地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