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请把学生考虑进去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撤点并校”始于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并提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似乎这是一个很得“地方政府”芳心的规定,“地方政府”落实这项政策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热情之大、创新能力之强,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数量10年内减少了52.1%。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称得上是十年来被执行得最坚决、最彻底的一项规定,不少地方政府舍弃了“因地制宜”的前提,以疯狂的速度和简洁的手段大量撤并农村小学。并且,越是偏远落后地区,撤点并校现象越严重,撤并掉的学校也越多。
  因为大量学校被撤并,许多山区的孩子不得不点起火把独自蹒跚在狭窄危险的山路上,不得不日复一日地吞咽着冰凉的干粮充作午餐,不得不扔下心爱的课本加入到了“放养人”的行列,不得不望着遥远的学校无奈地摇头顿脚。平原地区的孩子,不得不远离父母,把对家的渴盼蜷缩进简陋的宿舍里;不得不挤进了起伏颠簸、破烂不堪的校车里,甚至那些本该用来农耕的拖拉机、三轮车也成了运输学生生命的工具。
  最终,我们不得不面对越来越高的辍学率,越来越多的校车事故,越来越小的寄宿生,越来越重的教育负担。
  这项旨在“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改革,为何最终演变成某些人的一场狂欢、百姓心中难言的痛呢?
  在我看来,“撤点并校”风潮之所以能够风起云涌,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契合了一些部门、一些地方的某种需要。一方面,撤并小、散、弱的学校,将其整合为大而强的学校,更容易在各种考核、竞争中胜出,教育政绩因此也更为光鲜亮丽,这更容易满足人们求大求全的心理需要,也更能够凸显地方政府的业绩;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上欠债太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以维持数量众多学校的正常运转,恰好借力依傍,乘着国家“撤点并校”的大气候,通过大肆撤并学校来降低对教育的管理和投入成本。再者,“不要一刀切、不要一哄而上”的原则性要求,太过于空泛,太不具备执行性,也直接助长了那些擅长念歪经的和尚们“大刀阔斧”的“改革”行为。
  令人欣慰的是,本次制订的《意见》,提出了撤点并校的明确条件,具体包括:“各地要根据实际条件合理确定学校覆盖范围,一般应使学生每天上学单程步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具备公共交通或校车服务条件的,学生每天上学单程乘车时间应不超过40分钟。”“农村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原则上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确有需要的可以寄宿;初中学生根据实际可以走读或寄宿。原则上每个乡镇应至少设置一所初中,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可设置2所初中……”等具体的量化要求。虽然可能在执行起来还要有一段很艰难的路要走,但是,毕竟我们已经在开始关注学生、关注生命的需要了。
  很多年前,读过一段文字,大意是说,在一个曾经繁华后来冷清的地方,保留有一个车站和一段铁路。有人建议取消那个每天支出不菲的车站,但是被当地政府拒绝,理由很简单:那儿还有一个经常外出的人需要这个车站。具体的时间、地点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读到这段文字时的那份温暖至今流淌在我的心里。曾经在百度上搜索这个小故事,但是没有搜到,却意外地读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南京公交车为一位普通患病乘客“特设”一站。
  我以为,只要每一位掌管撤点并校大权的公仆们,都能够像南京公交一样,在撤点并校的时候,把学生考虑进去。这,就足够了。
其他文献
立足课堂教学,以精美的文章为范例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文“育“文”,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方法、陶冶情操、提升能力,一直是我致力追求的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一些摸索和实践。  一、以文导善,培养优良品德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中受到思想的启迪。如《在山的那一边》,用优美的语言,波澜壮阔的海的意象,引导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要为实现理想
期刊
在当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一代,必须要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养成高度发挥想象能力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势在必行。  一、掌握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
期刊
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其中包含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与培养。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奠定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  自信心是人最宝贵的一种心理品质。纵观历史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成功几乎都来源于自信。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
期刊
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2010 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
期刊
21世纪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呼唤创新和创造型人才,呼唤基础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人,为此,语文教学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已成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发
期刊
2011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小学语文送教广安行活动”的学习,聆听了冯芊、高静等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对他们的教学表演发自内心的赞赏和佩服  一、指向言语行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冯芊老师通过她的课堂教学告诉我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指向言语形式,即文章怎么写。而我大多数时候在阅读教学中过多地关注言语的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以情节分析为教学内容,过细的纠缠细枝末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大都取决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思想品德,在课堂上学习思想品德,在课堂上运用做作业的方式“实践”着思想品德。尽管学生时时刻刻把思想品德挂在嘴边,但真正被学生吸收并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品德并没有多少。可现实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一个以品德高尚为基础的人才,这使得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
期刊
话题作文是语言教改后作文的新形式,它宽泛、活泼,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素质,从中发现语文知识积累较好的学生。并且,对所给话题的理解和分析更能较全面地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中学选择好优秀人才。所以深受命题教师的青睐。为此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话题作文的挑战。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读懂材料,找准话题  话题作文同命题作文一样,首
期刊
以前我曾经为上好一节多姿多彩的公开课而大大喝彩,之后我便陷入深深的困惑:我们平时的教学假如也能有课件该多好啊!  可要准备这么一节课又是多么的辛苦呀:收集资料、图片,制作投影片,搬动电脑……于是,大家就“望难生畏”了。可“远程教育”出现以后就不一样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问自己:“如何在语文课堂上体现素质教育呢?”新课程犹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吹进了课堂,沁入了师生们的心田。语文教学课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主动、互动、能动  改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和灵魂之所在。教师角色、教学行为的转变都必须以此为前提。也只有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才能更为主动、轻松、活跃、有效。  1.突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