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p1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可见教师的重要性;“一个优秀教师不能替代所有的教师”,足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因此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它也是必须的。
  
  一 自我发展的愿望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前提
  
  要想教师专业成长就需要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愿望,否则就是有名师亲自培养也无济于事。
  家鸡是由野鸡演变而来的,但家鸡却飞不起来,是因为它太满足于人类提供给它的“优越生活”了,缺乏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的愿望,所以它的飞行能力没有提高,而是退化。
  根据生物学的理论,“非洲蜂”体形肥胖臃肿而翅膀却非常短小,在能够飞行的物种中,它是飞行条件最差的,根据物理学的理论,它的身体和翅膀的比例是根本不能够起飞的!可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它是飞行的队伍里最为强健、最有耐力、飞行距离最长的物种之一。道理很简单,只有拥有无比的信心和勇气,一切才有可能。作为教师,只有拥有自我发展的愿望,一切才有可能,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 自我发展的行动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根本
  
  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可见行动才能成其愿望,才能达到目的。美国著名的“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就是最好的明证。
  李维斯当年像许多的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美国西部追赶淘金热潮。一日,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更多的人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摆渡。迅速地,他人生获得了第一笔财富。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清淡。于是他继续前往西部淘金。到了西部,他发现西部缺水,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同行的人越来越多。接着他发现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是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另一个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由于牛仔裤耐磨耐穿,深受矿工们的歡迎。从此,李维斯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道理很简单,只要你有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就有可能抓住机遇。作为教师,只有践行自我发展的行动,才有可能抓住机遇,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三,反思自我发展是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保证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为“毛毛虫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直至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如果当时有一只毛毛虫能够破除尾随的习惯而转向,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但是,事情回到人类自身,我们其实也经常追随着习惯和传统的认识,在绕圈子,就是不曾想走出来,因为缺少反思。
  一位鞋厂老总,欲提升两位青年员工中的一名为中层骨干。给了他们一个任务:到一个贫穷的沙漠城市去推销一款新式运动鞋。第一位员工看到当地的男女老幼都不穿鞋子,就不假思索地给厂里发了一份电报:
  “毫无希望,此地无人穿运动鞋!”而第二位员工调查的内容刚刚相反:“此地每人都需要鞋子穿,大有市场!”最后,老总的目光定格在第二位员工身上。一年之后。那个城市的男女老幼都穿上了他们生产的运动鞋。自然,第二位员工成为了中层骨干。
  单从电报的内容上看,两位员工都没有说假话。其间的关键,是一样的现状,引发不一样的观念,进而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只有反思我们才能发现不足,才能不断的调整心态,才能继续进步,才有可能让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需要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愿望、行动和反思自我三者相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二册“梳理探究”部分加入了《修辞无处不在》一文,让许多学生迷惘:到底什么是修辞?修辞不就是比喻、夸张之类吗?其实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目的在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我们通常所说的修辞实际上只是修辞格,是众多修辞方式中最典型的一种。修辞是对语言的语音、语汇、语法三个要素的运用,本文只谈语音修辞。因为修辞的各个方面大多互相关联,因此,本文对修辞格也会有所涉及。  语音修辞运用语言要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名家辈出,璀璨夺目。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创造性地继承这个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重铸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诗歌应该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怎样鉴赏诗词就显得很重要。然而纵观诗歌教学的现状,诗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客观上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许多教师由于长年形成的应试教学习惯,对于一篇名作很少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提高学生的素质,传播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培育健全、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前途未来充分表现出一种渴求和希望,班主任就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用爱心塑造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理解人生、理解社会,达到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道德的目的。    一、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决定必须爱学生    人类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文化
由于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典诗歌的教
排序题是近几年来高考题中常见的语言知识运用类题型,虽然常考,但这道题得分率一直不高。究其根源,与此题题型的时常变化不无关系。纵观近几年高考排序题,题型主要是两种:一、排列式,给出若干句子,要求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这种题或是出现在第一卷的第一大题,给出排列好的四种答案供考生选择;或是出现在第二卷的第六大题,由考生自己填写序号,这种题难度较大,往往排错一个就会导致失全分。二、嵌入式,给定一段话,按
无可否认,在中国现代以来的叙事语境中,“城市”和“乡村”双峰并峙的背后是一种尖锐的价值立场对立,“乡村”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城市”,哪怕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种被称之为改革的狂热意识形态席卷城乡大地的时候,它们短暂的和睦也不过是各行其是而已。然而文学的视界里,对立保持了一种永久的敌意却从未演化成战争,因为这里隐含着一种先天的不对等:乡村是不容置疑的道德优胜者,它保持了理所当然的仇恨和敌意,而城市则只
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
作文实践性强,多写方能语感敏锐,多写方能文从字顺。作文,归根结底,仍要求学生“在游泳中学游泳”,且思且写,且写且思。但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如何能让学生在多读的同时多写?我在实践中,发现片断训练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片断训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短小灵活,不拘一格。花较短时间,就某一方面来写,长短不拘,信手拈来,海阔天空。它让学生消除了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语文的非直线累进性,决定语文需花
鲁迅一生虽然从来不相信什么《创作法程》、《小说作法》之类教人死背条条、脱离生活、不切实际的“秘诀”,但始终主张青年学生要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特别指出要从名家名作的初稿与定稿对照中,悟出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不那样寫的道理,认为这是教人作文“极有益处”的好方法。鲁迅作品在新课标中的教学任务,就是要求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领会鲁迅写作技巧中提高写作能力。从选入新课文的
新的语文教材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安排在每一个阅读教学单元之后,与阅读教学相互照应,共同构成了现行语文教材的新体系。  这种新体系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更是语文学科科学发展的结果。但纵观近几年广大一线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形势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偏离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与要求,简单理解“综合性”,在学习中盲目地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让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