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环境促进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给图书馆的转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作为服务行业只有在改革和转型中不断创新、抓住机遇,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机遇,从读者阅读需求、服务模式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制约因素,旨在为图书馆的转型和未来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策略
互联网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无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运作和发展也时刻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改革,现在,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借阅图书的场所了,互联网技术中的无线数据传播技术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改变,电子阅读、自动化借阅、线上交流与指导已经不在是图书馆人的梦想,数字化的服务形式已经让图书馆在职能上更具创新。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深入,也让移动通讯行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以前手机的主要功能只是打电话,现在手机的功能好似一台小型的电脑,浏览新闻、查找资料、智能办公、看电影、录视频等应有尽有,现代化的移动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阅读已然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进行阅读,主要是因为这些阅读设备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而且人们只需要一部电子设备就有可以浏览所有的新闻网页、下载海量的文献资源,这些网页和文献资源很多都是免费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中只能走进图书馆或是随身携带大量沉重的书籍,不仅如此,电子设备还支持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分享,让阅读和交流更加通畅。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干转型中的机遇,找到制约图书馆转型的因素,并对转型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找到可以帮助图书馆进行转型的有效策略,因此,促进图书馆在转型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图书馆转型的机遇
1.1读者多样化需求促进图书馆转型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和数据环境已经普遍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已经习惯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查询信息资源的渠道和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还书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导致对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和服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全国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我国现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新的表述说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不再是满足温饱的阶段,因此,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借用这个良好的机遇,各地政府财政也给图书馆拨划专项经费用于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从资金层面确保了图书馆发展不受局限。图书馆的转型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初衷,即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公平的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权利。图书馆是一个公益的服务行业,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图书馆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图书馆转型的内部驱动力,而读者对于阅读方式的改变和对图书馆服务的高要求是促进图书馆转型的外部推动力。图书馆要抓住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让图书馆的职能向社会需求转变。
1.2 政府政策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互联网时代促进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促使图书馆服务更加灵活,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图书馆的互联网化转变得益于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如2015 年文化部等部门曾制定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政府带头拨款购买社会公共资源,以弥补图书馆资源的不足与缺失,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政府的引导,可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资源基础,保障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供给机制。总之,互联网背景下政府重视图
书馆的转型工作,承担起了主导作用,明确了图书馆转型的方向,丰富图书馆资源文献基础,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特色化、普遍化的服务。
1.3互联网技术提高图书馆的便捷性
互联网技术经历了最初的试验阶段、探索阶段、飞速发展阶段,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图书馆转型期间,互联网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图书馆提供了转型中的技术支撑,让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服务职能都与网络相连接。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与多个不同行业进行链接,实现跨界合作,最终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一个复合的网络机制。近年来,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其中尝到了甜头,读者也在图书馆改革中体验到了更多、更好、更新的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各行各业的深入也会越来越成熟,这种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相互融合与合作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例如,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办馆特色,也有自己馆藏倾向性,因此,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图书馆,不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是多是少,都不会采购所有的图书。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的读者的不同需求,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互借服务,无论读者登录那个图书馆的网站,只要在主页的服务模块中点击馆际互借标识,就可以直接登录其他图书馆的主页并办理外借图书服务;同样,当读者想要检索信息资源的时候,只要在检索框中输入主题词、作者等相关信息就可以通过网上联合的方式查找全网站的所有信息。让图书馆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并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改革过程中的有效成果,为实现全方位为读者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信息基础。
1.4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深入和应用,传统图书馆中的很多业务和服务都发生了变革。以前,很多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的业务项目,现在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由读者自助完成了。以前,一个图书馆的馆藏量都是通过购买纸质图书来完成的,这都需要一大笔经费,尤其是很多精装图书和外文图书,这些书普遍都很贵,这都占用图书馆的大部分购买图书的经费。现在很多出版社和电子阅读机都推出电子图书,而且读者也非常喜欢这种电子书的模式。在保存方面,电子图书也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费用,传统的纸质图书在保存时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由于纸张本身的特質,它非常怕水、火、蛀虫、人为破坏等,因此,图书在保存时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而且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清扫。当图书有污损时,还要进行人为的修补,这都需要图书馆请人来做这些工作,当然,还要给这些工作人员开工资。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图书馆,经过改革和优化,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二、图书馆转型的制约因素
2.1读者阅读需求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学习以及各个行业中的深入,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己,将传统图书馆的模式进行转变,加入很多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他们更喜欢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和查找资料。每一位读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需要和喜欢的阅读方式都不一样,可以说他们更希望有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和获取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读者,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图书馆要加快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改革,尽可能做到加快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甚至是实时更新。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还是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图书,看电视新闻或是浏览报纸、杂志了,而是通过网络就可以将海量信息传递到千万个移动终端设备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传播不再需要人们做编辑、制作等工序,只需将信息编辑成文字,甚至不用编辑直接上传图片或视频就可以为大家分享和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信息更新远远赶不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因此,图书馆资源的信息资源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新信息渴求的需要。这也是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越狱的障碍。即使图书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图书馆的改革工作也不能停止和放弃,图书馆要在服务和阅读方式上要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无论是在线下的图书馆内,还是在线上的网络服务中,都要让读者体验到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例如,在线下的实体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可以改变原有的空间限制,做到“走出去”和“走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打破原有的图书馆的空间模式,让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推广,让更多的阅读空间和多样化的阅读模式走进读者的生活中;所谓“走进来”就是通过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让读者体验到实体阅读的乐趣,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并在读者之間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有也一个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场所。在线上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的服务模块,如自助借还图书、线上专家讲座、远程指导等。总而言之,图书馆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前进,建设属于自己的核心发展体系,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环境。
2.2专业图书馆人员少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沿用传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同时,较为忽视人才建设,普遍认为图书馆查询书籍、取送书籍是非常简单的工作,无论什么学历什么专业都可以胜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系统,要求图书馆员既要具备专业的图书情报素养,又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因为没有意识到专业图书馆人员对于图书馆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导致多数图书馆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专业馆员少又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不能及时扭转,形成恶性循环。要想快速
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与特色化服务转型,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于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提高专业图书馆人员的招聘力度,弥补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在用人方面的缺陷。
2.3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理念转型艰难
图书馆作为服务行业一直来都为读者提供图书、报纸、杂志的借阅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占用绝对的主导权,读者只是被动的跟随,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藏图书、每年订阅报刊等服务项目,读者只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进行选择,虽然,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新的图书,报纸和杂志也会每年新订、按月更新,但是这些采购的图书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每一位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要求和喜好都不同,因此,这种被动选择的服务方式不仅不能让读者满意,还让图书馆显现出一种沉闷的感觉。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深入,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在进行改革。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馆际互借、自助查询、网上社区论坛等读者喜闻乐见的阅读模式进入其中。这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态度。但是,即便如此,图书馆的主动服务的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很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还是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导。长此以往,虽然图书馆已经运用互联网技术,但是,还是会慢慢和读者需要的互联网时代脱节,造成无法弥补的鸿沟和矛盾。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读者希望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阅读环境可以赶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模式,但是图书馆在发展中受到各种各样方式的制约,随着图书馆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也会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不容易转变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近期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读者调查,主要是以读者对于现有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作为出发点,调查对象是高效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后,笔者发现,有65%的读者认为当前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阅读环境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问题重要集中在一下几点:1、图书馆的藏书更新速度慢,虽然,图书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书上架,但是即使这样,很多书的知识点也是滞后于现有的知识技术;2、查找图书困难,即使读者知道所需图书的书名和作者,但是也需要读者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3、开馆时间限制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读者只有在闲暇时间才能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但是,有时这些闲暇时间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这就造成了读者向借书,但是借阅室没有开门;4、有时读者在借还图书时,正好赶上很多读者也在办理借还书手续,这回耽误读者的很多时间。另一项是图书馆调查,主要是以当前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瓶颈,调查对象的高效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后,笔者发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转型中的图书馆也有很多意见和委屈。1、图书馆工作人员中专业人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较少,很多工作人员的年龄较大,虽然,他们做业务工作中有很多的经验,但是对于计算机操作尤其是灵活操作方面很是存在一定的困难;2、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少,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全天候开馆的要求。3、图书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也是一共图书馆规模的象征,因此,图书馆的图书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只要是记录在图书馆系统中,就不能被剔除,即便是有的图书已经破旧或是损坏,也是能是进行修补或是打包储存。当读者想要外借时间比较久远的图书时,可能就会因为这本书已经打包下架收藏了而无法外借给读者。综上所述,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并不满意,他们强烈希望图书馆进行转型;而图书馆方面,他们自己觉得已经尽很大努力在做转型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转型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觉得很委屈。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图书馆从思想和理念上改变服务方式,将主导权转移到读者身上,以读者为中心,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三、图书馆转型的有效策略分析
3.1政府图书馆提供资金保障
目前,由于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图书馆自身建设始终处于基本满足的状态,影响图书馆功能的提升。要想真正与互联网时代融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完善的服务模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政府和社会为图书馆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让资金成为图书馆转型的阻碍因素。此外,图书馆也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条件,发挥区域联盟与馆际互借的优势,一方面依靠政府与公众的参与支持,制定合理的服务制度和资源建设体系,恰当地利用有限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积极与社会上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联盟系统,馆际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与互通,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在读者更为急迫需求的领域,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转型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图书馆搭建起完善的服务模式。
3.2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所谓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融合,即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跨出自己本身的行业,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产业流程重新架构、数据信息重复利用、平台公用等方式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边界的行业进行融合,本行业中没有的,而别的行业中有的就进行补充;本行业有的,但是不够高、精、尖的,也要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使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互补和升华。图書馆的日常管理包括借还图书、文献信息收集与整理、报刊杂志的借阅与征订、新书编目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整理后的大量资源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但是,目前读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和信息资源,而是直接上网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尽管网上查找的信息并不全面、也不权威。但是用户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去查找更为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无容置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让用户在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却上图书馆离人们越来越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图书馆中的资源系统无法给用户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量越来越庞大,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很多实用性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精准使用,比如在访问高峰时间段图书馆系统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访问时都顺畅不卡顿;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只能查找到信息系统中已经有的信息资源,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宽广的信息资源;而但用户想使用定位功能时,图书馆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精准定位等等,这都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位图书馆人的思维设计中,通过跨行业融合的模式,将出版社这个资源的提供者、信息平台这个服务提供者、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提供者以及用户联系在一起,借助各方优势资源,将图书馆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拓宽图书馆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共建共赢。
3.3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多功能服务
为了加快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速度,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开发多样的功能服务举措。第一,图书馆要重视人才建设,构建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馆员队伍,真正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打造主动的、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良好的图书馆与读者双向互动。第二,图书馆可以积极应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一体化的智能服务,如读者可以设置专属的阅读偏好,建设“我的图书馆”,对自己的阅读界面进行个性化处理,定制个性化服务等。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转型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服务手段,将原有的服务内容与网络环境结合,打造开发出创新的服务举措,真正落实为读者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四、结束语
互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它已经走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习更加简单便捷、让工作更加有效率。图书馆身处在互联网世界中,它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它促进图书馆从传统手动操作向现代化智能型的转变,这样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才能既保留图书馆工作职能,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读者的个性化要求推动图书馆转型,政府部门也依托互联网背景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的便捷性。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是互联网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体现。然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传统运营模式和理念转型艰难、专业图书馆人员所占比例小成为图书馆转型的制约因素。因此,依托互联网背景打造自助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开发多功能服务举措,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发挥区域联盟优势,是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2]蒋萌,王勋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现状、趋势与再造战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5):31-35.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图书馆;服务转型;发展策略
互联网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无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运作和发展也时刻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图书馆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也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进行改革,现在,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借阅图书的场所了,互联网技术中的无线数据传播技术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改变,电子阅读、自动化借阅、线上交流与指导已经不在是图书馆人的梦想,数字化的服务形式已经让图书馆在职能上更具创新。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深入,也让移动通讯行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以前手机的主要功能只是打电话,现在手机的功能好似一台小型的电脑,浏览新闻、查找资料、智能办公、看电影、录视频等应有尽有,现代化的移动通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利用智能设备进行阅读已然成为当下比较流行的阅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进行阅读,主要是因为这些阅读设备比较小巧、便于携带,而且人们只需要一部电子设备就有可以浏览所有的新闻网页、下载海量的文献资源,这些网页和文献资源很多都是免费的。这样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中只能走进图书馆或是随身携带大量沉重的书籍,不仅如此,电子设备还支持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分享,让阅读和交流更加通畅。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干转型中的机遇,找到制约图书馆转型的因素,并对转型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旨在找到可以帮助图书馆进行转型的有效策略,因此,促进图书馆在转型中找到自己的位子。
一、借助互联网技术图书馆转型的机遇
1.1读者多样化需求促进图书馆转型
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技术和数据环境已经普遍走进千家万户,人们已经习惯于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应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查询信息资源的渠道和阅读方式的改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要求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借书、还书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导致对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和服务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全国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我国现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新的表述说明人们现在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不再是满足温饱的阶段,因此,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给图书馆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借用这个良好的机遇,各地政府财政也给图书馆拨划专项经费用于图书馆事业的改革,从资金层面确保了图书馆发展不受局限。图书馆的转型真正体现了图书馆的初衷,即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提供公平的获取信息和阅读的权利。图书馆是一个公益的服务行业,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图书馆的运行和发展,是图书馆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图书馆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图书馆转型的内部驱动力,而读者对于阅读方式的改变和对图书馆服务的高要求是促进图书馆转型的外部推动力。图书馆要抓住新时代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让图书馆的职能向社会需求转变。
1.2 政府政策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互联网时代促进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促使图书馆服务更加灵活,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图书馆的互联网化转变得益于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与保障,如2015 年文化部等部门曾制定了《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政府带头拨款购买社会公共资源,以弥补图书馆资源的不足与缺失,使图书馆的资源基础进一步夯实。资源基础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政府的引导,可以完善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资源基础,保障图书馆对于读者的供给机制。总之,互联网背景下政府重视图
书馆的转型工作,承担起了主导作用,明确了图书馆转型的方向,丰富图书馆资源文献基础,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为个性化、特色化、普遍化的服务。
1.3互联网技术提高图书馆的便捷性
互联网技术经历了最初的试验阶段、探索阶段、飞速发展阶段,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图书馆转型期间,互联网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图书馆提供了转型中的技术支撑,让图书馆的业务管理和服务职能都与网络相连接。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与多个不同行业进行链接,实现跨界合作,最终在图书馆内部设置一个复合的网络机制。近年来,图书馆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在其中尝到了甜头,读者也在图书馆改革中体验到了更多、更好、更新的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在各行各业的深入也会越来越成熟,这种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的相互融合与合作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例如,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办馆特色,也有自己馆藏倾向性,因此,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图书馆,不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是多是少,都不会采购所有的图书。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的读者的不同需求,为了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互借服务,无论读者登录那个图书馆的网站,只要在主页的服务模块中点击馆际互借标识,就可以直接登录其他图书馆的主页并办理外借图书服务;同样,当读者想要检索信息资源的时候,只要在检索框中输入主题词、作者等相关信息就可以通过网上联合的方式查找全网站的所有信息。让图书馆与各行各业进行融合并实现资源共享,是图书馆改革过程中的有效成果,为实现全方位为读者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和信息基础。
1.4降低图书馆管理成本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深入和应用,传统图书馆中的很多业务和服务都发生了变革。以前,很多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的业务项目,现在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由读者自助完成了。以前,一个图书馆的馆藏量都是通过购买纸质图书来完成的,这都需要一大笔经费,尤其是很多精装图书和外文图书,这些书普遍都很贵,这都占用图书馆的大部分购买图书的经费。现在很多出版社和电子阅读机都推出电子图书,而且读者也非常喜欢这种电子书的模式。在保存方面,电子图书也为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费用,传统的纸质图书在保存时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由于纸张本身的特質,它非常怕水、火、蛀虫、人为破坏等,因此,图书在保存时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房间,而且还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清扫。当图书有污损时,还要进行人为的修补,这都需要图书馆请人来做这些工作,当然,还要给这些工作人员开工资。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图书馆,经过改革和优化,极大程度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二、图书馆转型的制约因素
2.1读者阅读需求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学习以及各个行业中的深入,人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自己,将传统图书馆的模式进行转变,加入很多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他们更喜欢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和查找资料。每一位读者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个人需要和喜欢的阅读方式都不一样,可以说他们更希望有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和获取资源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图书馆在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读者,为了满足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图书馆要加快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改革,尽可能做到加快信息资源的更新速度,甚至是实时更新。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图书馆还是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制约因素。现在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非常广泛,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纸质图书,看电视新闻或是浏览报纸、杂志了,而是通过网络就可以将海量信息传递到千万个移动终端设备上。信息更新的速度也发生了改变,信息的传播不再需要人们做编辑、制作等工序,只需将信息编辑成文字,甚至不用编辑直接上传图片或视频就可以为大家分享和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信息更新远远赶不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因此,图书馆资源的信息资源更新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新信息渴求的需要。这也是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越狱的障碍。即使图书馆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图书馆的改革工作也不能停止和放弃,图书馆要在服务和阅读方式上要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无论是在线下的图书馆内,还是在线上的网络服务中,都要让读者体验到现代化的新型图书馆。例如,在线下的实体图书馆服务中,图书馆可以改变原有的空间限制,做到“走出去”和“走进来”。所谓“走出去”就是打破原有的图书馆的空间模式,让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推广,让更多的阅读空间和多样化的阅读模式走进读者的生活中;所谓“走进来”就是通过图书馆的各种活动,让读者体验到实体阅读的乐趣,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并在读者之間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读者有也一个可以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场所。在线上图书馆的服务中,图书馆依托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的服务模块,如自助借还图书、线上专家讲座、远程指导等。总而言之,图书馆要在互联网的浪潮中,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并不断前进,建设属于自己的核心发展体系,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提供一个符合互联网时代的阅读环境。
2.2专业图书馆人员少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沿用传统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的同时,较为忽视人才建设,普遍认为图书馆查询书籍、取送书籍是非常简单的工作,无论什么学历什么专业都可以胜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系统,要求图书馆员既要具备专业的图书情报素养,又要掌握一定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以更好地服务读者。因为没有意识到专业图书馆人员对于图书馆发展和创新的必要性,导致多数图书馆专业人员所占的比例较小,而专业馆员少又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不能及时扭转,形成恶性循环。要想快速
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智能化、信息化、个性化与特色化服务转型,必须要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于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提高专业图书馆人员的招聘力度,弥补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在用人方面的缺陷。
2.3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和理念转型艰难
图书馆作为服务行业一直来都为读者提供图书、报纸、杂志的借阅服务,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占用绝对的主导权,读者只是被动的跟随,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馆藏图书、每年订阅报刊等服务项目,读者只能在现有的服务项目中进行选择,虽然,图书馆每年都会采购新的图书,报纸和杂志也会每年新订、按月更新,但是这些采购的图书不能满足所有读者的需求,每一位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要求和喜好都不同,因此,这种被动选择的服务方式不仅不能让读者满意,还让图书馆显现出一种沉闷的感觉。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深入,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在进行改革。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馆际互借、自助查询、网上社区论坛等读者喜闻乐见的阅读模式进入其中。这才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态度。但是,即便如此,图书馆的主动服务的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很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还是以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导。长此以往,虽然图书馆已经运用互联网技术,但是,还是会慢慢和读者需要的互联网时代脱节,造成无法弥补的鸿沟和矛盾。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读者希望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阅读环境可以赶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模式,但是图书馆在发展中受到各种各样方式的制约,随着图书馆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也会越来越远离图书馆。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传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不容易转变是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在近期进行了两项调查,一项是读者调查,主要是以读者对于现有图书馆服务模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作为出发点,调查对象是高效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后,笔者发现,有65%的读者认为当前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阅读环境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这些问题重要集中在一下几点:1、图书馆的藏书更新速度慢,虽然,图书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书上架,但是即使这样,很多书的知识点也是滞后于现有的知识技术;2、查找图书困难,即使读者知道所需图书的书名和作者,但是也需要读者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3、开馆时间限制了读者的阅读需求,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读者只有在闲暇时间才能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但是,有时这些闲暇时间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这就造成了读者向借书,但是借阅室没有开门;4、有时读者在借还图书时,正好赶上很多读者也在办理借还书手续,这回耽误读者的很多时间。另一项是图书馆调查,主要是以当前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瓶颈,调查对象的高效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合和分析后,笔者发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转型中的图书馆也有很多意见和委屈。1、图书馆工作人员中专业人员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人员较少,很多工作人员的年龄较大,虽然,他们做业务工作中有很多的经验,但是对于计算机操作尤其是灵活操作方面很是存在一定的困难;2、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少,无法满足读者对于全天候开馆的要求。3、图书作为一个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也是一共图书馆规模的象征,因此,图书馆的图书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也就是说,图书馆的每一本藏书只要是记录在图书馆系统中,就不能被剔除,即便是有的图书已经破旧或是损坏,也是能是进行修补或是打包储存。当读者想要外借时间比较久远的图书时,可能就会因为这本书已经打包下架收藏了而无法外借给读者。综上所述,大部分读者对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模式并不满意,他们强烈希望图书馆进行转型;而图书馆方面,他们自己觉得已经尽很大努力在做转型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转型工作进展比较缓慢,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也觉得很委屈。图书馆在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完全不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图书馆从思想和理念上改变服务方式,将主导权转移到读者身上,以读者为中心,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三、图书馆转型的有效策略分析
3.1政府图书馆提供资金保障
目前,由于各级各地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图书馆自身建设始终处于基本满足的状态,影响图书馆功能的提升。要想真正与互联网时代融合,形成基于互联网的完善的服务模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政府和社会为图书馆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让资金成为图书馆转型的阻碍因素。此外,图书馆也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条件,发挥区域联盟与馆际互借的优势,一方面依靠政府与公众的参与支持,制定合理的服务制度和资源建设体系,恰当地利用有限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积极与社会上其他文化服务机构实现合作关系,形成良好的联盟系统,馆际之间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与互通,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有限的资源应用在读者更为急迫需求的领域,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图书转型的各个阶段中,促进图书馆搭建起完善的服务模式。
3.2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所谓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融合,即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跨出自己本身的行业,通过资源信息共享、产业流程重新架构、数据信息重复利用、平台公用等方式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边界的行业进行融合,本行业中没有的,而别的行业中有的就进行补充;本行业有的,但是不够高、精、尖的,也要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深度的融合使行业与行业之间进行互补和升华。图書馆的日常管理包括借还图书、文献信息收集与整理、报刊杂志的借阅与征订、新书编目等等,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文献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整理后的大量资源信息可以为读者提供检索和查询服务。但是,目前读者在需要查询信息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到图书馆去查阅文献和信息资源,而是直接上网用搜索引擎去查找,尽管网上查找的信息并不全面、也不权威。但是用户也不愿意走进图书馆去查找更为有学术价值的资料。无容置疑,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机构,让用户在获得信息越来越方便,但是却上图书馆离人们越来越远。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图书馆中的资源系统无法给用户更为广阔的体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量越来越庞大,用户的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自身很多实用性的功能都无法做到精准使用,比如在访问高峰时间段图书馆系统无法保证每个用户在访问时都顺畅不卡顿;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只能查找到信息系统中已经有的信息资源,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为宽广的信息资源;而但用户想使用定位功能时,图书馆现有的技术也不能做到精准定位等等,这都是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的软肋。图书馆要想在信息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位图书馆人的思维设计中,通过跨行业融合的模式,将出版社这个资源的提供者、信息平台这个服务提供者、搜索引擎这个技术提供者以及用户联系在一起,借助各方优势资源,将图书馆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拓宽图书馆的发展途径,最终实现共建共赢。
3.3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多功能服务
为了加快互联网背景下的转型速度,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开发多样的功能服务举措。第一,图书馆要重视人才建设,构建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馆员队伍,真正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读者打造主动的、个性化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良好的图书馆与读者双向互动。第二,图书馆可以积极应用现代化通讯技术、互联网平台,建立起一体化的智能服务,如读者可以设置专属的阅读偏好,建设“我的图书馆”,对自己的阅读界面进行个性化处理,定制个性化服务等。总之,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的转型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服务手段,将原有的服务内容与网络环境结合,打造开发出创新的服务举措,真正落实为读者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四、结束语
互联网应用无处不在,它已经走进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它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习更加简单便捷、让工作更加有效率。图书馆身处在互联网世界中,它对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它促进图书馆从传统手动操作向现代化智能型的转变,这样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才能既保留图书馆工作职能,又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为图书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读者的个性化要求推动图书馆转型,政府部门也依托互联网背景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互联网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的便捷性。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是互联网对于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体现。然而,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传统运营模式和理念转型艰难、专业图书馆人员所占比例小成为图书馆转型的制约因素。因此,依托互联网背景打造自助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开发多功能服务举措,加大政府经费投入力度,发挥区域联盟优势,是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郝建军,刘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转型路径与发展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5-8.
[2]蒋萌,王勋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现状、趋势与再造战略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