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谈论《恋爱的犀牛》千场,我们究竟想谈些什么?是先锋戏剧神奇的市场生命力,还是爱情的不朽?1999年,“犀牛”在北兵马司胡同的青艺小剧场首演,那时廖一梅完全没想到会有人来看这部戏,那时孟京辉还只是一个“著名先锋派青年导演”;2004年,“犀牛”演到100场,孟京辉放出“狂言”,这部戏肯定突破1000场;2008年,蜂巢剧场在东直门开业,“犀牛”成为全国第一部实现驻场演出的小剧场话剧。自此,小剧场迎来了真正的井喷。
Y=余韶文M=孟京辉L=廖一梅
Y:这次我们说《恋爱的犀牛》千场,这感觉有点吓人。《茶馆》1958年首演,到现在50多年了,也不过才六七百场。千场的概念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是工业化生产的时代,话剧其实是演不到1000场的。
M:对。
Y:过去不可能一个导演干这么多的事,这可能是你一辈子分段干的,而且你可以全国撒开网,这戏在北京,这戏在上海,那戏在昆明。
M:你觉得这算是工业吗?
Y:我的意思是起码这是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机制。你看你的“孟工厂”,一直在生产。
M:我算了算,现在我有12个戏是可以演的,马上直接拿去演,如果有一天我有35个戏,我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Y:但是你要交代观众一个问题,你是35个戏的导演,同时在不同的城市上演,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早晚欠观众一个交代。
L:什么交代?
Y:就是你怎么生产的。比如说原来你一天手工打造一辆自行车,现在一天生产50辆车,那你要交代你是怎么修改流程线的,怎么一天就能生产50辆车。
M:就是我不睡觉。
Y:不。你不睡觉解决不了这问题,就是你“孟工厂”的机制,你变成了总工程师,而不是每个螺丝钉都要你来拧。
M:对,是有一个机制,像《桃色办公室》就是由我来监制的。
Y:所以你来监制也是你对产品质量的一个保证。我说的工业化生产就是说《恋爱的犀牛》在演的同时,还有其他的那么多打着你的“旗号”的戏在演,就是本来你是开一家大商店,现在你一下开出去好几十家连锁店,而且每一个都不一样。
L:音乐剧是工业化生产,他(孟京辉)现在在全世界同时有好多版本在演,但还没有发展到音乐剧这一步,所以说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Y:工业化生产使你可以同时出这么多作品,但是在《恋爱的犀牛》刚开始的时候,你说基本上一个阶段拍一部戏就相当不容易了。我觉得从文本上来说,那个时代比现在难很多,那个时候费很大劲儿十年写三部,但一部就能演十几年。现在呢,像《初恋》、《空中花园谋杀案》,剧本生产的时间也缩短了。
M:对,能量也没有当时写的时候那么大了。因为能量大所以能演10年,如果她(廖一梅)当时写《恋爱的犀牛》的时候再积攒一下,也许能演100年。
Y:不是所有的戏都能演13年,1000场,很多戏演着演着就不演了,可能《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能演1000场,但它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现在演的版本和当初的版本好多地方都不一样。
L:《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是一个开放式的版本。
Y:所以说《恋爱的犀牛》就是文本的力量。现在还有没有这么写剧本的?除了廖一梅之外?
M:我觉得不多。
Y:我觉得廖一梅和其他绝大多数剧作家的不同,就在于只对自己负责任,不对事负责任,你告诉我要拍一个戏,明年1月1日要演,我到时候写得出来写不出来我可不负责任,我只对我自己负责任,我什么时候写完了才算完。
M:对,基本上她都是写完了再给我。
L:以前他还好意思催我,说你得写啊,不写吃什么啊演什么啊,现在没法催,那就演《恋爱的犀牛》吧。
Y:实际上我觉得廖一梅特别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如果她不是你的历史合作者的话,让你现在再找一个合作者,你不会找这么一个。
M:而且不光是我不会找她,现在没有人再找她了。
L:谁说的,排着队找呢。
M:当然是排着队找,但她都不答应,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她心里其实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工业化生产。
Y:另外一点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和13年前最大的区别,是那个时代是相信爱情的,现在过了13年,你们两个还相不相信我不知道,好像这个社会是不太相信了,但是还有很多人要看这个戏,社会越不相信就越要看这个戏。廖一梅现在会写《柔软》,而不是《恋爱的犀牛》这么相信爱情的戏,以后你还会写这么相信爱情的戏么?
M:我觉得写不出来了。《恋爱的犀牛》真是那么集聚能量的东西,当时廖一梅的生活也肯定在那个状态。
L:《恋爱的犀牛》开始的时候也是不相信爱情的。你把它叫做爱情它就有其他的许多意义,一个信念感。《恋爱的犀牛》中间有很多不相信爱情的言辞,比相信的都多,但是无论相信不相信,其实都是自我的一个信念,而不是说这个东西真靠谱或者不靠谱,这个东西靠不靠谱是你的认为,整个戏里面就是年轻的时候有坚定的信念,以这种相信成就自己,这是不可战胜的。现在也有人写爱情戏,但是写得都不是一种精神状态,我觉得爱情是一种精神状态。
M:《恋爱的犀牛》是一种精神状态,但是现在很多人把爱情写成一种故事状态。
L:对,一种世俗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他们的困境如何,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其实不是精神状态。《恋爱的犀牛》能演那么多年我觉得就是因为写的不是一个物质困境,或者是一个局限性的困境,而是精神困境。
Y:你当时在写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L:当然没想到了,完全就是自说自话,我就没想到会有人看。
Y:物质的困境是过得去的,比如13年前你没吃的,13年之后会改变,但是精神上的困境其实从唐朝的时候到现在都过不去。
L:所以《恋爱的犀牛》十几年能一直这样演。
Y:现在一个剧作家还会不会关注精神环节?
M:这要看编剧的高度。《恋爱的犀牛》这么多年,那么多版,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想法就是说,如果你的愿望不够强大,那就没戏,只要你的愿望够强大,什么都能实现。别人可能要问需不需要别的,不需要,只要愿望强大,很多东西就顶着往前走,这是《恋爱的犀牛》给我最大的启示,深深扎根在我行为的准则里。 Y:人在突破精神困境的时候往往都是处在一个比较疯狂的状态,其实你(廖一梅)三个戏(《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都是这样。
L:是的,当然。
Y:但有时候现代观众挺现实的,老喜欢听点笑料什么的,像《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受欢迎大家都能理解,而你(廖一梅)给人的感觉就是写得那么抽象那么诗意那么超现实,都不像正常人,正常人谁没事弄死一头犀牛啊,一般人就觉得这比较先锋戏剧或者艺术剧场,但是你看你这三部戏,每一个票房又都很好。其实这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这两件事这么完美的结合,为什么就发生在你们两个人的身上?现在也有好多诗意的抽象的剧作,但我还没见过票房好的。
M:我把她(廖一梅)包装了,转化成了接地气的,和随时透气随时能往前走的一个东西,我觉得导演应该干这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这样做的,契诃夫的那个破戏当时谁会喜欢啊,后来变成那么伟大的东西,斯坦尼给他做了一个舞台上的延展,有好多演员背着舞台,这在当时的戏剧怎么可能呢!当那个女主角说出蛐蛐、鸽子……舞台远处朦朦胧胧的,一种迷幻色彩、蓝色的雾一样的背景……我不知道啊,这都是从回忆录上知道的,女主角说完那个台词之后,一百年前,整个莫斯科观众傻B了!一瞬间安静,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斯坦尼是魔术师,他从契诃夫里面找到了东西。我是个小魔术师,努力从她(廖一梅)里边找出东西。
L:契诃夫就是精神困境。
M:所以说一个作品演1000场,廖一梅遇到我是幸运的,另外一句话是,我比她还幸运,因为我遇见了《恋爱的犀牛》。
Y:精神困境,同时还要诗意表达。我觉得廖一梅的诗意是,有时候像是大白话,但是特有诗意。《恋爱的犀牛》里面有好多台词都像小学生作文,都特简单的词但是堆在一块儿就产生了诗意,包括《柔软》那里面好多段落也是,并不难懂。而且《恋爱的犀牛》是第一次给你(孟京辉)带来至高荣誉的,虽然之前你也拍过很多名家的戏。
M:对,排《恋爱的犀牛》是在1999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是著名的先锋派青年导演了,但是《恋爱的犀牛》之后,我变成了一个导演,能干个把事儿的导演,不一样了。
Y:好的剧本是能成就一代代演员的。我觉得《恋爱的犀牛》就有这么一股劲儿在里头,它是一片沃土,能长出很多漂亮的花来。
M:无论是刚开始的郭涛、段奕宏、郝蕾、吴越,从演出技巧、舞台表现对他们的事业都有影响,真的是一块儿成长的。就说我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对《恋爱的犀牛》注入了很多能量,后来几年我又注入了能量,2012年我又注入了能量。我和“犀牛”已经合在一起了,在这其中我也找到了很多来劲儿的事,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吸收了很多能量、营养,我想再过两年,又不一样。
Y:你和其他导演不一样,等到了七老八十别人问你最喜欢自己哪部戏,别的导演说都是我亲儿子我都喜欢,我估计你不会那么说。
M:我不会,我想,最牛B的,《柔软》,还有《恋爱的犀牛》。
Y:当初你们弄这个戏的时候,虽然你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我觉得你那会儿对市场也很迷茫,那个时代看戏的小剧场也不普遍,整天拍戏胆战心惊地害怕这玩意票卖得不好。但是你现在被称为中国话剧界第一商业品牌,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商业太成功了,你对你制造的东西不是特别用心了。
M:如果你要把一个大厦炸了,你要知道哪个点是重要的。你别把炸药都搁进去。只要找到三五个点,一下就炸了。所以我现在就是庖丁解牛,找炸点,我要找到这个技巧。还有就是现在有很多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的办法就是不要再追求结果,因为结果不用我追求,肯定是好的。我们就追求过程,在追求过程当中找到快乐。《初恋》这个戏这轮快演完了,按说已经不用再排了,但是昨天下午我又排了两个多小时,我享受排练这个过程。晚上我回去很晚,但是第二天我的劲儿又起来了,这说明我前一天晚上没有耗费精力反而是积攒精力了,所以你说虽然有时我没以前那么用心了,但是我会有新的方法。
Y:13年1000场,你要是把这1000场浓缩成一场,《恋爱的犀牛》现在演到了一个什么状态?你现在到了什么状态?到高潮了还是过了高潮了?
M:我觉得,快到高潮了,戏剧的高潮还没来。
Y:你预期这个戏会什么样的?想过么?
M:预期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一直在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商业的,可能还有别人,我们把这个版权下放,大家都排。
Y:《恋爱的犀牛》会让别人排么?
M:目前不会。“犀牛”是我们工作室的一面旗帜。
Y:所以说一流的公司卖品牌和版权,三流的公司才卖票和产品。
M:品牌特别重要。
Y:你这就是品牌。
M:无形当中的嘛。
Y=余韶文M=孟京辉L=廖一梅
Y:这次我们说《恋爱的犀牛》千场,这感觉有点吓人。《茶馆》1958年首演,到现在50多年了,也不过才六七百场。千场的概念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是工业化生产的时代,话剧其实是演不到1000场的。
M:对。
Y:过去不可能一个导演干这么多的事,这可能是你一辈子分段干的,而且你可以全国撒开网,这戏在北京,这戏在上海,那戏在昆明。
M:你觉得这算是工业吗?
Y:我的意思是起码这是一个工业化的生产机制。你看你的“孟工厂”,一直在生产。
M:我算了算,现在我有12个戏是可以演的,马上直接拿去演,如果有一天我有35个戏,我就可以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了。
Y:但是你要交代观众一个问题,你是35个戏的导演,同时在不同的城市上演,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早晚欠观众一个交代。
L:什么交代?
Y:就是你怎么生产的。比如说原来你一天手工打造一辆自行车,现在一天生产50辆车,那你要交代你是怎么修改流程线的,怎么一天就能生产50辆车。
M:就是我不睡觉。
Y:不。你不睡觉解决不了这问题,就是你“孟工厂”的机制,你变成了总工程师,而不是每个螺丝钉都要你来拧。
M:对,是有一个机制,像《桃色办公室》就是由我来监制的。
Y:所以你来监制也是你对产品质量的一个保证。我说的工业化生产就是说《恋爱的犀牛》在演的同时,还有其他的那么多打着你的“旗号”的戏在演,就是本来你是开一家大商店,现在你一下开出去好几十家连锁店,而且每一个都不一样。
L:音乐剧是工业化生产,他(孟京辉)现在在全世界同时有好多版本在演,但还没有发展到音乐剧这一步,所以说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Y:工业化生产使你可以同时出这么多作品,但是在《恋爱的犀牛》刚开始的时候,你说基本上一个阶段拍一部戏就相当不容易了。我觉得从文本上来说,那个时代比现在难很多,那个时候费很大劲儿十年写三部,但一部就能演十几年。现在呢,像《初恋》、《空中花园谋杀案》,剧本生产的时间也缩短了。
M:对,能量也没有当时写的时候那么大了。因为能量大所以能演10年,如果她(廖一梅)当时写《恋爱的犀牛》的时候再积攒一下,也许能演100年。
Y:不是所有的戏都能演13年,1000场,很多戏演着演着就不演了,可能《两只狗的生活意见》能演1000场,但它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现在演的版本和当初的版本好多地方都不一样。
L:《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是一个开放式的版本。
Y:所以说《恋爱的犀牛》就是文本的力量。现在还有没有这么写剧本的?除了廖一梅之外?
M:我觉得不多。
Y:我觉得廖一梅和其他绝大多数剧作家的不同,就在于只对自己负责任,不对事负责任,你告诉我要拍一个戏,明年1月1日要演,我到时候写得出来写不出来我可不负责任,我只对我自己负责任,我什么时候写完了才算完。
M:对,基本上她都是写完了再给我。
L:以前他还好意思催我,说你得写啊,不写吃什么啊演什么啊,现在没法催,那就演《恋爱的犀牛》吧。
Y:实际上我觉得廖一梅特别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如果她不是你的历史合作者的话,让你现在再找一个合作者,你不会找这么一个。
M:而且不光是我不会找她,现在没有人再找她了。
L:谁说的,排着队找呢。
M:当然是排着队找,但她都不答应,无论是电影还是戏剧,她心里其实越来越不适应这种工业化生产。
Y:另外一点我觉得现在的状态和13年前最大的区别,是那个时代是相信爱情的,现在过了13年,你们两个还相不相信我不知道,好像这个社会是不太相信了,但是还有很多人要看这个戏,社会越不相信就越要看这个戏。廖一梅现在会写《柔软》,而不是《恋爱的犀牛》这么相信爱情的戏,以后你还会写这么相信爱情的戏么?
M:我觉得写不出来了。《恋爱的犀牛》真是那么集聚能量的东西,当时廖一梅的生活也肯定在那个状态。
L:《恋爱的犀牛》开始的时候也是不相信爱情的。你把它叫做爱情它就有其他的许多意义,一个信念感。《恋爱的犀牛》中间有很多不相信爱情的言辞,比相信的都多,但是无论相信不相信,其实都是自我的一个信念,而不是说这个东西真靠谱或者不靠谱,这个东西靠不靠谱是你的认为,整个戏里面就是年轻的时候有坚定的信念,以这种相信成就自己,这是不可战胜的。现在也有人写爱情戏,但是写得都不是一种精神状态,我觉得爱情是一种精神状态。
M:《恋爱的犀牛》是一种精神状态,但是现在很多人把爱情写成一种故事状态。
L:对,一种世俗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如何,他们的困境如何,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其实不是精神状态。《恋爱的犀牛》能演那么多年我觉得就是因为写的不是一个物质困境,或者是一个局限性的困境,而是精神困境。
Y:你当时在写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L:当然没想到了,完全就是自说自话,我就没想到会有人看。
Y:物质的困境是过得去的,比如13年前你没吃的,13年之后会改变,但是精神上的困境其实从唐朝的时候到现在都过不去。
L:所以《恋爱的犀牛》十几年能一直这样演。
Y:现在一个剧作家还会不会关注精神环节?
M:这要看编剧的高度。《恋爱的犀牛》这么多年,那么多版,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想法就是说,如果你的愿望不够强大,那就没戏,只要你的愿望够强大,什么都能实现。别人可能要问需不需要别的,不需要,只要愿望强大,很多东西就顶着往前走,这是《恋爱的犀牛》给我最大的启示,深深扎根在我行为的准则里。 Y:人在突破精神困境的时候往往都是处在一个比较疯狂的状态,其实你(廖一梅)三个戏(《恋爱的犀牛》、《柔软》、《琥珀》)都是这样。
L:是的,当然。
Y:但有时候现代观众挺现实的,老喜欢听点笑料什么的,像《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受欢迎大家都能理解,而你(廖一梅)给人的感觉就是写得那么抽象那么诗意那么超现实,都不像正常人,正常人谁没事弄死一头犀牛啊,一般人就觉得这比较先锋戏剧或者艺术剧场,但是你看你这三部戏,每一个票房又都很好。其实这是我一直没想明白的,这两件事这么完美的结合,为什么就发生在你们两个人的身上?现在也有好多诗意的抽象的剧作,但我还没见过票房好的。
M:我把她(廖一梅)包装了,转化成了接地气的,和随时透气随时能往前走的一个东西,我觉得导演应该干这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就是这样做的,契诃夫的那个破戏当时谁会喜欢啊,后来变成那么伟大的东西,斯坦尼给他做了一个舞台上的延展,有好多演员背着舞台,这在当时的戏剧怎么可能呢!当那个女主角说出蛐蛐、鸽子……舞台远处朦朦胧胧的,一种迷幻色彩、蓝色的雾一样的背景……我不知道啊,这都是从回忆录上知道的,女主角说完那个台词之后,一百年前,整个莫斯科观众傻B了!一瞬间安静,然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斯坦尼是魔术师,他从契诃夫里面找到了东西。我是个小魔术师,努力从她(廖一梅)里边找出东西。
L:契诃夫就是精神困境。
M:所以说一个作品演1000场,廖一梅遇到我是幸运的,另外一句话是,我比她还幸运,因为我遇见了《恋爱的犀牛》。
Y:精神困境,同时还要诗意表达。我觉得廖一梅的诗意是,有时候像是大白话,但是特有诗意。《恋爱的犀牛》里面有好多台词都像小学生作文,都特简单的词但是堆在一块儿就产生了诗意,包括《柔软》那里面好多段落也是,并不难懂。而且《恋爱的犀牛》是第一次给你(孟京辉)带来至高荣誉的,虽然之前你也拍过很多名家的戏。
M:对,排《恋爱的犀牛》是在1999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是著名的先锋派青年导演了,但是《恋爱的犀牛》之后,我变成了一个导演,能干个把事儿的导演,不一样了。
Y:好的剧本是能成就一代代演员的。我觉得《恋爱的犀牛》就有这么一股劲儿在里头,它是一片沃土,能长出很多漂亮的花来。
M:无论是刚开始的郭涛、段奕宏、郝蕾、吴越,从演出技巧、舞台表现对他们的事业都有影响,真的是一块儿成长的。就说我自己,刚开始的时候我真的对《恋爱的犀牛》注入了很多能量,后来几年我又注入了能量,2012年我又注入了能量。我和“犀牛”已经合在一起了,在这其中我也找到了很多来劲儿的事,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吸收了很多能量、营养,我想再过两年,又不一样。
Y:你和其他导演不一样,等到了七老八十别人问你最喜欢自己哪部戏,别的导演说都是我亲儿子我都喜欢,我估计你不会那么说。
M:我不会,我想,最牛B的,《柔软》,还有《恋爱的犀牛》。
Y:当初你们弄这个戏的时候,虽然你已经小有名气,但是我觉得你那会儿对市场也很迷茫,那个时代看戏的小剧场也不普遍,整天拍戏胆战心惊地害怕这玩意票卖得不好。但是你现在被称为中国话剧界第一商业品牌,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商业太成功了,你对你制造的东西不是特别用心了。
M:如果你要把一个大厦炸了,你要知道哪个点是重要的。你别把炸药都搁进去。只要找到三五个点,一下就炸了。所以我现在就是庖丁解牛,找炸点,我要找到这个技巧。还有就是现在有很多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我的办法就是不要再追求结果,因为结果不用我追求,肯定是好的。我们就追求过程,在追求过程当中找到快乐。《初恋》这个戏这轮快演完了,按说已经不用再排了,但是昨天下午我又排了两个多小时,我享受排练这个过程。晚上我回去很晚,但是第二天我的劲儿又起来了,这说明我前一天晚上没有耗费精力反而是积攒精力了,所以你说虽然有时我没以前那么用心了,但是我会有新的方法。
Y:13年1000场,你要是把这1000场浓缩成一场,《恋爱的犀牛》现在演到了一个什么状态?你现在到了什么状态?到高潮了还是过了高潮了?
M:我觉得,快到高潮了,戏剧的高潮还没来。
Y:你预期这个戏会什么样的?想过么?
M:预期有两种可能,一是我们一直在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商业的,可能还有别人,我们把这个版权下放,大家都排。
Y:《恋爱的犀牛》会让别人排么?
M:目前不会。“犀牛”是我们工作室的一面旗帜。
Y:所以说一流的公司卖品牌和版权,三流的公司才卖票和产品。
M:品牌特别重要。
Y:你这就是品牌。
M:无形当中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