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ang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不仅包含有理念上的内容,而且包含有感情上的内容,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因而,重视朗读,正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同样一句话,处理不同,效果大不一样,通过艺术的朗读,人物的身份、性格,甚至神情、心理都能一读而必现;文章的情趣、意境、主旨都可以通过朗读来体现、感悟。所以,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把握朗读这个语文教学的主旋律,重视朗读这个教学环节。因为不朗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理解文章、感悟文章。不朗读读,就没有语文课的味道了。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美
  富有感情地朗读,能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享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能无动于衷?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扣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眩,让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共鸣,获得极佳的艺术享受。
  二、朗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领悟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所以,朗读不单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我经常带领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部分,精彩片段进行反复吟诵,而这样的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高声朗诵,低声吟咏中,通过声音把语言文字方面的特点、技巧表现出来,引导学生入情入景,逐步领悟教材真谛.例如, 教读《热爱生命》一课,为了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对生命的热爱,我要求学生边读边体会,时而语速缓慢,语气低沉,体会主人公每前进一米都要付出惊人的毅力,时而语速加快,语气越来越坚定,读出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学生在朗读中悟出了语速、语气、语调的变化,再反复朗读,声音伴着表情,显得声情并茂.在学生情绪饱满阶段,我及时抛出问题:“这时你想到了什么?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你喜欢文中的人物吗?为什么?”这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情感的激发中迸发而出,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智力也同时得到发展.这时,教师已没有必要再去花时间解释词语,分析句子,甚至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了。
  三、朗读,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培养语文能力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实现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沟通。学生通过朗读激发联想和想象,从课文有效的信息中发现意境美,体会语言的魅力,形成语言能力.正如古人云:“书要苦读,不读不得要旨,不读不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语言之美.”长期的朗读训练就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朗读过程中慢慢沉淀积累而成的。与此同时,它还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和学生的情感的积极体验,如郭沫若的《静月》是一首表达对祖国对故乡深情的抒情诗,学生初学难解其内含之美,故在教学中我用轻柔舒缓的乐曲营造出氛围,再辅之以朗读,朗读时提示学生读出轻柔、恬静、淡淡的忧伤之韵,又要读出轻盈,弹跳式的节奏,努力表现出一种梦幻般的情景,慢慢的学生在渐染熏陶中感受到诗的意境美,领悟出作者内心的忧思,形成正确的语感。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没有朗读这种教学方式的介入,教师再怎么精妙的分析和解读都只是“空中楼阁”,学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情感上的震撼和熏陶,更无法准确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欣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朗读,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更充分地占有学习时间,让学生得到更充分的语言和技能训练。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真情感染的基础上,教师要掌握“火候”,善于组织“高潮”,在朗读欣赏阶段,可以组织交流,例如:我在教《背影》一课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认为文章好的地方,好在那里?学生回答“父亲为我买橘子”这部分写得好,因为“蹒跚””“攀”“缩””“微倾”这些词用得贴切,突出了父爱。这时,我说:“我认为这里可以这样读……你们说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出了父爱。”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读,这种朗读欣赏,学生情绪高涨,进入到一种思想的王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可见,斟酌朗读的过程,反复朗读的过程,是学生领会文章,分析文章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朗读,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其他文献
幼儿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每天的教学活动中,体育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项目,而且是一项主要的活动课程。“幼儿园每天不得少于两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努力使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学习等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  所谓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征,不断培养他们的良
期刊
演示教学法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以任务的形式演示给学生,学生在观看了操作流程后,然后再独立上机操作,这样就能很好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对于模仿能力比较强的中小学生而言,教师直观形象的演示更容易接收和掌握。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投影仪或者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当前的一大亮点和焦点。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等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及原则等。研究性阅读是语文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主体性 研究性学习 研读  一、问题的提出
期刊
高中英语教材内容多、容量大,而且课时安排紧。如何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成为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决定因素。  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堂,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心得:  一、首先教师要做好“三备”,即备材料、备教法、备学生。教师要全面钻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即每堂课的教
期刊
我们生存在一个合作的时代,大语文教育观一直在倡导引进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观,以培养能够参与未来社会竞争的心胸开阔、具有合作精神的创造性人才。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的过程又是由说到写,有述到做的过程,其中蕴涵着许多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因素。中国有许多俗语如“三个诸葛亮顶一个臭皮匠”“众人拾柴火焰高”等就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针对目前写作文教学时间紧缺,学生写作热情、写作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这种以合
期刊
摘 要: 班主任是 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所以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扮演好 几种角色。  关键词:绿叶 好朋友 欣赏者 心理医师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不仅要选择好学校,而且要选择好班主任。这种现象恰恰说明了社会对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同。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更是各方面教育的协调者。所以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孩子
期刊
摘 要:数学是理科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操作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每个人都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功。要让学生练就这门基本功,教师的正确引导及有效的课堂授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和课堂与作业反思等都能很好的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趣味课堂 提问反思 倾听 语言思维  一节有效率的课堂,
期刊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大多数孩子不会铺床叠被,收拾桌子,甚至不愿意整理书包,更不用说带好当天的学习用品了。种种不良现象告诉我们,学生缺乏的不是劳动时间,而是参与劳动实践的意识,这种意识和品质需要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予以精心培养。课堂上,我们应由浅入深,知行合一,潜移默化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并通过生活实践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一、贴近生活,唤起孩子劳动的自豪感  让孩子热爱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