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在《论语》中对于“时”的阐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olew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陈新,男,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教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孔子有同感的人,吟味这句话,每每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孔子一生酷爱学习,因此惜时如金,对时间的飞逝有痛切的感受。孔子每有对时间的感慨和论说,也总是与学习相联系。《述而》第17章: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一方面说明《易经》的学习需要辅以人生经验,对《易经》的领悟需要具备丰富的人生经验,仅靠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也表达出了孔子对时间的珍惜之感和对学习《易经》的渴望。其中更传达出孔子的一个重要主张:学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本身,而是“有用”,是为了修炼自身,提高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差失,“无大过”。《述而》第19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的回答是其一生行事的写照,其中“不知老之将至”固是因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一生浸润于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知不觉已至老年;同时也隐微表达出了孔子对时光飞逝的感受。
  孔子惜时,因此对浪费时间的人感到惋惜,对浪费时间的做法深不以为然。《卫灵公》第17章: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孔子认为,大家相聚终日,虽有交谈但不涉及道义,只喜欢卖弄小聪明,这样的人是难以成才、成事、成功、成业、成德的。《阳货》第22章: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表达了相近的看法,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饱食终日”,而不用心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很难成就道德。主政鲁国的阳虎(阳货)想要借助孔子的威望来巩固自己的权势,正是抓住了孔子惜时建功的心理,劝孔子出山辅助自己时用了攻心之术:“好从事而亟失其时,可谓知乎?”“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话说到了孔子的心里,孔子不禁动了出仕之念:“诺,吾将仕矣。”虽然理智最终占了上风,孔子最终没有出山辅佐以陪臣身份执国政的阳虎,但阳虎的一番话毕竟是触到了孔子的痛处,孔子的心中是多么盼望这番“肺腑之言”是出自于鲁君的“肺腑”呀!
  历史由时间的延续而成。有志于政治的人,必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对时间有深切感受的人,必对历史有异于常人的敏感。孔子一生汲汲于政治,又对时间有敏锐的感受,他的历史观中都凸显着时间的印迹。《为政》第23章: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夏”、“殷(夏)”、“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变革规律,回答子张:“虽百世,可知也”。“信而好古”、“敏以求之”的孔子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非常熟悉,如他自己所言:“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八佾》第9章)。在了解、熟悉、比较三代礼乐制度的基础上,孔子选择了以弘扬周文化为己任,“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第14章)。也正是因此孔子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根本的治国之道恒久不变,变革的只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而已,“如殷道尚质,殷正建丑之类”、“如周道尚文,周正建子之类”“是其所因与所损益,可考而知也”(张居正《论语别裁》)孔子才对“十世”之后的预知有十分的自信:“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此可见纲常伦理,是立国的根本,万世不可改易。制度文为,是为治的节目,随时可以变通,自今以后,或有继我周而王天下的,其所因与所损益,不过如此。虽百世之远,无不可知,岂但十世而已哉!”(张居正《论语别裁》)。从现今的眼光来看,孔子这样的自信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夏、商、周三代虽具体的礼乐制度有所不同,但同属于一个大的历史时期:封建宗法制时代,其基本的制度是相同或相近的。
  孔子对人、事、社会风尚等等之评价,也往往放在历史(时间)的平台上,以古今、今昔之对比,明自己之褒贬。《公冶长》第10章: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于人的“听其言而信其行”和“听其言而观其行”,是今昔之对比,虽然只有“信”与“观”一字之差,但后者较之前者更能全面、客观地了解一个人,道理确实显而易见。表面看,是一个人的行为使孔子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其实是时间的作用。正确评价一个人固然需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过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一个“偶然的”行为,未必就反映了这个人的真实的自我。宰我也许是头天晚上用功过度,过于疲劳;也许是身体不适,需要休息,而这些情况孔子都未知晓,才有为孔子所愤愤的“昼寝”。所以要全面了解、評价一个人,还是要靠时间的检验。
  “每一代人都是一方面相信古人比今人更好,另一方面又相信人类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莱奥帕尔迪《论文与对话》)。孔子的“古”、“今”之论,是他所处的新旧嬗递时代的产物,是对礼崩乐坏社会现象的不满,是对恢复周朝礼乐文明的向往,是以古之优与今之劣相比照的结论,并不表示孔子绝对地认为今一切不如昔、今一切不如古。他了解“损益”(《为政》第23章),承认变化(《雍也》第24章),也相信未来,“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子罕》第23章)
  时光易逝,弥足珍贵。孔子在川上的喟叹的确可以穿越时空,影响深远。孔子对时间的感悟的确可以惠及后人。
其他文献
摘 要:余秀华成为热门,让人们再次关注诗歌,平民诗人的头衔也再度进入人们眼帘,本文将从语言学角度的三个方面,一是思维的碎片化,二是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三是感受的储备与提取,对诗人平民化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进行解释。  关键词:语言学;诗歌;平民化;余秀华  作者简介:柳玄涯,女,浙江省嘉兴市人,西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I206
摘 要: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被称为其的经典之作。同《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一起组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剧中主角,在现实与理想中痛苦徘徊,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走过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关键词: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作者简介:郭小雨(1995-),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
摘 要:儿童文学的书写中,死亡是不可回避的重要描写内容。当前评论界对薛涛的批评重点主要停留在其幻想体儿童文学的创作,而相对忽略了其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对死亡的“诗意化”处理方面的贡献。本论文以其主要作品入手,着重探讨薛涛以转化与延宕为特质的独特的死亡处理方式。薛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新秀,对其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具有相当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儿童文学;薛涛;死亡书写;诗意化;延宕  作者简介:张
摘 要:本文以雅斯贝尔斯生存悲剧观为理论依据,以生存——密码——超越为主线,结合对文本的细读,解读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德这一悲剧形象。斯特里克兰德从一个实存的人,经过自由选择和自由行动,变为一个生存的人;作为一个天才艺术家,他以绘画为媒介,解读超越存在消息的密码;在趋向超越存在的过程中,他超越了物质的贫穷和精神的困苦,最终超越了疾病和死亡,实现了自己的最高可能性,证明了人在失败中的伟大
春天不会来了  在很久以前  她还是个女孩子  喜欢跳房子皮筋沙包  那时我跌破了头  她用柳絮为我止血  说了一声变  我就破涕为笑  记忆里所有的孩子  都是小矮人  只有你才是公主,喊你回家的  一定不是好人  那时的雨水只是雨水  那時的眼泪还是眼泪  那时长不高的我  藏在那个春天里  听人说春天又要来了  雨水变得忧伤  鸟儿不再歌唱  她已白发苍苍
摘 要:中国龟类变身谭在变身后性别、变身原因方面呈现多样性,在创作上展现了独立性的特点。日本龟类变身谭则展现了相对单一、有继承性的特点。中国故事中龟类既受到传统的四灵、龟卜等观念的影响,又更多受到六朝时代的异类婚姻主题影响。而日本则将中国传来的神仙思想和龟的神圣形象贯彻始终。  关键词:龟类变身谭;神仙思想;中日比较;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教师的理念、方法都要有所改变,而教师的个体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面对新课程,需要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体备课便是发挥教师团队精神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应加强制度建设,依据课程标准,做好前提准备,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充分交流,完善、分享集体备课的成果。  关键词:集体备课;提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基金项目:2017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探索激发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公选课新模式——以“中外女性文学作品选讲”为例(项目编号:YJSJG2017-15)。  摘 要: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排斥肉欲、追求心灵上沟通的精神爱情。而在我国当代女作家对爱情的写作中,无论是池莉笔下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所遮蔽的爱情,还是卫慧笔下沦为欲望狂欢载体的爱情,实际上都是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消解。本文以池莉的
寒风捶打着石头温柔的态度  石头在白纸上静静地发芽。  天冷冰冰的  那些游走在地面上的云  都是火的化身。  在炙热的月光下  谁都抵抗不了流行性感冒  越是不信邪的人  越是信宗教。  湖面是平靜的  石头发芽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冰川回到故里。  你有一丝茫然  当石头向你微笑时  你流出热泪。
海明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这样评价海明威:“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是美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名著,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这部中篇小说塑造了古巴老渔民桑提亚哥这个硬汉形象,他被人们视为海明威笔下最完美的英雄人物,这种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