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必须通过不断加强以专业为根本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搭建定位准确、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效果好的实践平台,优化师资队伍人员结构,才能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创造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关键词】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8jg002,项目负责人:黄晓赫。
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34万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1]。我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14%,虽远高于区高校平均就业率的91.27%,但从学生进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到就业创业课程的设置,再到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实习期间的就业辅导等环节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是开展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把专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院大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院自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由于师资不足等原因,采取的是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授课模式。2016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于2016年起对本校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我院即开设了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授课方式以传统教学为主。就我院开设的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言,由于师资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大部分为辅导员兼职上课,人员变动大;大班授课的局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不能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必要咨询和帮助;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任课老师缺乏对所授课班级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授课内容没有融入专业教育,学生认为对今后就业创业的帮助有限。同时,授课老师既承担了就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承担了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很多内容都有相互穿插。因此,我院根据实际需求和授课情况,对就业创业课程进行改革,从2019级学生开始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创业基础课程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授课。这一决定虽然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对学生而言则提高了对“以就业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认识。
二、当前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教育模式,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课,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么做虽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如受益学生广、课时数多、课程内容完整等,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我院就业创业课程主要是针对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开展的通识教育,这种开设方法有集中开展、目的明确的作用,使学生进校后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课程学习树立就业观和创新创业意识,从而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一些创新创业的灵感[2]。但这种重理论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让学生在形势严峻的就业求职路上脱颖而出,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反而间接影响了学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院虽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却因起步晚,教育理念滞后,就业创业教学与专业教育没有深度融合,相较于专业课而言,学院的支持力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弱。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2.教师的就业创业教育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与创业课程相比,就业课程开设时间要早很多,但由于当时学院师资不足,人员结构以辅导员兼职为主,因此一部分班级为慕课教学,一部分班级为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高于慕课教学,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2016年开设创业课程之后,任课教师需求量突然增大,为解决师资少的问题,教研室把行政人员也纳入到授课教师行列。有了行政人员的加入,师资队伍虽然得到了扩充,却造成授课内容缺乏专业教育的融入,没有把就业创业中生动的实际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而任课老师也反映由于对专业不了解和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导致上课没有底气,只能纸上谈兵,课堂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
另外,由于大班授课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单一,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在创业方面,学生会发现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是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克服的。
3.与实践脱节,指导服务不到位,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待加强
第一,在就业课程方面,采取的授课方式是“理论 课后作业 实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职业启蒙,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规划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阶段是进行就业信息的搜集和筛选,指导学生做出一份凸显个人特色和优点的求职简历;第三阶段是进行职业礼仪和面试技巧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了解必要的就业政策,把模拟面试作为本课程最重要的考核。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课堂练习和互动,虽说实践内容较多,但由于大班教学且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的缘故,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各项实践进行一一指导,只能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进行统一讲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在创业课程方面,主要由创新教育、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计划实施四个模块组成,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虽然教研室会根据教材内容制定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仍出現不少问题。一是更换教材过于频繁,部分教师又过于依赖教材,导致一接触新的教材就会手忙脚乱,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二是教师缺少对创新创业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没有真实的实践经历,即使课堂使用了一些实际案例,但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不高[3]。三是我院目前仅三个系部成功申请了众创空间,仍有四个系部无法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平台;且2019年开始通过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的方式进入到创业孵化基地的入住率仅为40%,这不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将来有创业的打算,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就业创业课程、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原因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和提高今后就业的成功率。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且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聚力的系统性工程。
三、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改革策略
1.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要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开设就业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专业技能课程和就业创业实践实训课程[4],培养出专业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基于专业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不同的基本原则,对全体学生实行分类化、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开设“必修课 选修课”的自选课程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理论结合实际等相结合,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使任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两种教学模式均纳入学分管理,以此重新构建出层次递进、有机融合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建设,提升职业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把就业创业课程开展为一门对学生真正有益的课程,首要是建设起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就如何建设好师资队伍,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优化师资结构,配齐配强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由于学院的任课教师大部分为辅导员,因此应多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或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里有计划地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
第二,完善对师资队伍的考评制度。每月由教学督导员向各班级的教学信息员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的建议意见,并及时在办公系统内发布月报表扬和批评相应的教师;每学期还要组织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活动,评教结果纳入到年终考核和绩效管理。
第三,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邀请企业家和优秀的就业创业培训师到校内为任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还可聘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通过经验分享和集体备课等形式,使任课教师之间交流最新的就业创业形势,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
3.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
构建基于“专业 ”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促使学院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稳步向前的关键因素。学院应加强对创新孵化基地政策体系的构建,找准以初创企业和初创团队为进驻基地的定位,完善信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等各项功能,重点孵化出专业性、创新性、实效性强的创业项目,通过每年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采取淘汰轮换的方式,搭建滚动使用、循环发展的创业孵化实践平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学生创业社团、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模拟活动,聘请授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全程服务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对创新创业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和提供免费场地供其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为有意向创办企业或正在创办企业的学生提供SYB培训课程,邀请区内外就业创业专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面试技巧、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等专题讲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把好的想法转换成实践,最终积极自主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创办成功的企业[5]。
综上所述,尽管专业教育融入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专业为根本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仍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融入专业教育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搭建定位准确、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效果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对就业创业教师队伍的优化,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提高就业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8-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
贾景姿.海南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44-46.
田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15,476.
卢杭央.基于“专业 ”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84,188.
张丽静.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0(09):68-69.
【关键词】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专业教育;高职院校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8jg002,项目负责人:黄晓赫。
201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扩大,数据显示,全国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34万人。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健康发展[1]。我院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7.14%,虽远高于区高校平均就业率的91.27%,但从学生进校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到就业创业课程的设置,再到帮助学生树立就业观、实习期间的就业辅导等环节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是开展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把专业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构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院大学生高质量地就业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的现状
我院自2008年起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由于师资不足等原因,采取的是慕课教学和传统教学两种授课模式。2016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于2016年起对本校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我院即开设了创业基础必修课程,授课方式以传统教学为主。就我院开设的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而言,由于师资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大部分为辅导员兼职上课,人员变动大;大班授课的局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指导,不能针对学生特点和需求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必要咨询和帮助;最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任课老师缺乏对所授课班级专业的认识和了解,授课内容没有融入专业教育,学生认为对今后就业创业的帮助有限。同时,授课老师既承担了就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承担了创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很多内容都有相互穿插。因此,我院根据实际需求和授课情况,对就业创业课程进行改革,从2019级学生开始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创业基础课程合为一门课程进行授课。这一决定虽然对授课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对学生而言则提高了对“以就业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认识。
二、当前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就业创业课程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教育模式,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开课,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这么做虽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如受益学生广、课时数多、课程内容完整等,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健全,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我院就业创业课程主要是针对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开展的通识教育,这种开设方法有集中开展、目的明确的作用,使学生进校后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课程学习树立就业观和创新创业意识,从而能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一些创新创业的灵感[2]。但这种重理论的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让学生在形势严峻的就业求职路上脱颖而出,也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创业勇气,反而间接影响了学院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目前,我院虽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却因起步晚,教育理念滞后,就业创业教学与专业教育没有深度融合,相较于专业课而言,学院的支持力度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较弱。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2.教师的就业创业教育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与创业课程相比,就业课程开设时间要早很多,但由于当时学院师资不足,人员结构以辅导员兼职为主,因此一部分班级为慕课教学,一部分班级为课堂教学,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明显高于慕课教学,学生的重视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2016年开设创业课程之后,任课教师需求量突然增大,为解决师资少的问题,教研室把行政人员也纳入到授课教师行列。有了行政人员的加入,师资队伍虽然得到了扩充,却造成授课内容缺乏专业教育的融入,没有把就业创业中生动的实际案例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对课程提不起兴趣,而任课老师也反映由于对专业不了解和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导致上课没有底气,只能纸上谈兵,课堂内容拘泥于课本知识。
另外,由于大班授课的局限性,教学方式单一,缺少个性化的指导,尤其是在创业方面,学生会发现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所遇到的风险和挑战是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才能克服的。
3.与实践脱节,指导服务不到位,实践平台的构建有待加强
第一,在就业课程方面,采取的授课方式是“理论 课后作业 实操”,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职业启蒙,帮助学生科学合理规划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书;第二阶段是进行就业信息的搜集和筛选,指导学生做出一份凸显个人特色和优点的求职简历;第三阶段是进行职业礼仪和面试技巧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了解必要的就业政策,把模拟面试作为本课程最重要的考核。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课堂练习和互动,虽说实践内容较多,但由于大班教学且任课教师均为兼职教师的缘故,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各项实践进行一一指导,只能利用课上有限的时间进行统一讲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在创业课程方面,主要由创新教育、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风险、创业计划实施四个模块组成,授课方式是“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虽然教研室会根据教材内容制定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仍出現不少问题。一是更换教材过于频繁,部分教师又过于依赖教材,导致一接触新的教材就会手忙脚乱,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二是教师缺少对创新创业知识和规律的掌握,没有真实的实践经历,即使课堂使用了一些实际案例,但仅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并不高[3]。三是我院目前仅三个系部成功申请了众创空间,仍有四个系部无法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平台;且2019年开始通过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的方式进入到创业孵化基地的入住率仅为40%,这不利于唤醒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积极性。 第三,通过与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到,只有为数不多的同学将来有创业的打算,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就业创业课程、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原因是为了取得相应的学分和提高今后就业的成功率。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一项任重道远且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聚力的系统性工程。
三、我院就业创业课程教育改革策略
1.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要完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明确人才培养定位,调整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开设就业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专业技能课程和就业创业实践实训课程[4],培养出专业能力突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基于专业不同、对象不同、需求不同的基本原则,对全体学生实行分类化、差别化的教学模式,开设“必修课 选修课”的自选课程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使课前课后、线上线下、理论结合实际等相结合,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使任课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两种教学模式均纳入学分管理,以此重新构建出层次递进、有机融合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
2.加强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建设,提升职业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把就业创业课程开展为一门对学生真正有益的课程,首要是建设起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就如何建设好师资队伍,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优化师资结构,配齐配强就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由于学院的任课教师大部分为辅导员,因此应多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中,或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里有计划地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元素。
第二,完善对师资队伍的考评制度。每月由教学督导员向各班级的教学信息员收集学生对任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的建议意见,并及时在办公系统内发布月报表扬和批评相应的教师;每学期还要组织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教活动,评教结果纳入到年终考核和绩效管理。
第三,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学院应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邀请企业家和优秀的就业创业培训师到校内为任课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还可聘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人士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上课,通过经验分享和集体备课等形式,使任课教师之间交流最新的就业创业形势,学习优秀教师的授课方式方法。
3.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增强服务学生的意识
构建基于“专业 ”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促使学院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稳步向前的关键因素。学院应加强对创新孵化基地政策体系的构建,找准以初创企业和初创团队为进驻基地的定位,完善信息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和后勤保障服务等各项功能,重点孵化出专业性、创新性、实效性强的创业项目,通过每年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创业项目进行评估,采取淘汰轮换的方式,搭建滚动使用、循环发展的创业孵化实践平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学生创业社团、创新创业大赛、创业模拟活动,聘请授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全程服务和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对创新创业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和提供免费场地供其进行创业项目的实践,为有意向创办企业或正在创办企业的学生提供SYB培训课程,邀请区内外就业创业专家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求职面试技巧、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等专题讲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把好的想法转换成实践,最终积极自主探索在新形势下如何创办成功的企业[5]。
综上所述,尽管专业教育融入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构建专业为根本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仍然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融入专业教育的就业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搭建定位准确、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效果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对就业创业教师队伍的优化,为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与提高就业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8-11-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1812/t20181205_362495.html.
贾景姿.海南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背景[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6):44-46.
田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415,476.
卢杭央.基于“专业 ”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84,188.
张丽静.高职院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10(0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