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我不断奉行“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先做优秀的人,再做优秀的教师”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勇于自纠,完善自我。同时我还一直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学习一些社会上使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玩意,并“去其糟泊,取其精华”,转变为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我的课堂充满期待。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与时俱进 非主流 兴趣 学习习惯 感恩教育 以身作则
“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想当年,我们那一代的学习如何如何努力”……,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好像现在的学生教不好,完全是社会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生自己的责任。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媒体广告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成天脑中、嘴里都是网聊、90后、非主流、潮、萌等词汇,与其说是非主流,不如说这些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流了。上大街上看看吧,那些肩并肩地依偎着的、那些成群结队,穿着前卫,毫不掩饰,张扬个性的“小年青们”……,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的课堂教育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我是一名寄宿制全封闭式私立学校的教师,看着这样的社会现状日益严重,我开始树立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这个花花世界中走出来,回到校园,回到课堂,回到父母心中。于是,我不断摸索,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面对上述问题,我的做法是:课堂要与时俱进。因为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我不断奉行“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严”要严得科学、合理,“爱”要爱得无私无畏。“先做优秀的人,再做优秀的教师”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勇于自纠,完善自我。为了能够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关注着社会上的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玩意,并“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合理利用这些前卫的教学资源,转变为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我的课堂充满期待。
1.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英语教学更指出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每天上早读课时,我会安排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作常规性或专题性的报道(可以是最近社会上或学校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即“Morning Report”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既能让基础不好的困难生有话可说,也可上能力强的优秀生有所提高和发挥,真正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不敢说,说得少,到越说越多,越来越想说.
2.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有了兴趣就行了,学习习惯也很重要。什么是习惯?根据各种资料论述得出,习惯有三个特点:一是后天性,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和训练的;二是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三是倾向性,习惯是具体可见的,极其明显的。搞清了习惯的基本内涵,那么,后两个概念的内涵也就不难明白了。
但是面对学生的现状,想让学生从非主流的习惯走出,走进我们需要的学习习惯就需要花一番心思了,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看教师的教育艺术,及教师在学生心中产生的魅力了。据调查分析,学生对感恩教育几乎没有免疫力,只要在我们的教育中谈到父母的不辞辛劳、全心付出、任劳任怨,神圣伟大父爱母爱就会打动他们,就会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学习行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遇,将学习习惯深入人心,让自省中的他们迅速进入到你所引导的学习状态中去,并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只要他们有了进步,就自然有了信心,学习习惯就会从被动就会转入主动。
3.当然不能一味地说让学生怎么样,老师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具备最有利的说服武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实践各种教育要求的表率、楷模、典范。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就会选自己感兴趣的去模仿,渐渐的就会变成他们的习惯,也会形成一股风气,蔓延开来久久不散。
但也许有人要问,现在的学生受外界影响如此之大,仅仅靠我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就能改变他们吗?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用你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用你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用你的心去关爱学生的心,我相信,学生早晚会在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理想化的。
总而言之,课堂是严肃的,课堂是神圣的,课堂是科学的,课堂是轻松的,课堂是一名园丁去浇灌自己花园中花朵的洒水壶,只要你灌满了水,细心用心去浇灌,花园中一定是姹紫嫣红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与时俱进 非主流 兴趣 学习习惯 感恩教育 以身作则
“现在的学生一届不如一届了”,“想当年,我们那一代的学习如何如何努力”……,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们这样的抱怨,好像现在的学生教不好,完全是社会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学生自己的责任。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种各样的媒体广告导致学生无心学习,成天脑中、嘴里都是网聊、90后、非主流、潮、萌等词汇,与其说是非主流,不如说这些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流了。上大街上看看吧,那些肩并肩地依偎着的、那些成群结队,穿着前卫,毫不掩饰,张扬个性的“小年青们”……,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我们的课堂教育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我是一名寄宿制全封闭式私立学校的教师,看着这样的社会现状日益严重,我开始树立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孩子们从这个花花世界中走出来,回到校园,回到课堂,回到父母心中。于是,我不断摸索,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育方式。面对上述问题,我的做法是:课堂要与时俱进。因为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我不断奉行“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严”要严得科学、合理,“爱”要爱得无私无畏。“先做优秀的人,再做优秀的教师”的信念一直鼓舞着我不断勇于自纠,完善自我。为了能够理解这些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关注着社会的发展,一直关注着社会上的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新鲜玩意,并“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合理利用这些前卫的教学资源,转变为我的课堂教学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我的课堂充满期待。
1.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一个个活的、流动的进程,一个充满着人的情感,有着审美要求以及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英语教学更指出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每天上早读课时,我会安排一位同学到讲台上作常规性或专题性的报道(可以是最近社会上或学校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即“Morning Report”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既能让基础不好的困难生有话可说,也可上能力强的优秀生有所提高和发挥,真正体现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不敢说,说得少,到越说越多,越来越想说.
2.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有了兴趣就行了,学习习惯也很重要。什么是习惯?根据各种资料论述得出,习惯有三个特点:一是后天性,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和训练的;二是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三是倾向性,习惯是具体可见的,极其明显的。搞清了习惯的基本内涵,那么,后两个概念的内涵也就不难明白了。
但是面对学生的现状,想让学生从非主流的习惯走出,走进我们需要的学习习惯就需要花一番心思了,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看教师的教育艺术,及教师在学生心中产生的魅力了。据调查分析,学生对感恩教育几乎没有免疫力,只要在我们的教育中谈到父母的不辞辛劳、全心付出、任劳任怨,神圣伟大父爱母爱就会打动他们,就会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学习行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机遇,将学习习惯深入人心,让自省中的他们迅速进入到你所引导的学习状态中去,并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只要他们有了进步,就自然有了信心,学习习惯就会从被动就会转入主动。
3.当然不能一味地说让学生怎么样,老师们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具备最有利的说服武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成为学生实践各种教育要求的表率、楷模、典范。特别是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学生就会选自己感兴趣的去模仿,渐渐的就会变成他们的习惯,也会形成一股风气,蔓延开来久久不散。
但也许有人要问,现在的学生受外界影响如此之大,仅仅靠我在课堂上的一些表现就能改变他们吗?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说,用你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用你的心去感受学生的心,用你的心去关爱学生的心,我相信,学生早晚会在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理想化的。
总而言之,课堂是严肃的,课堂是神圣的,课堂是科学的,课堂是轻松的,课堂是一名园丁去浇灌自己花园中花朵的洒水壶,只要你灌满了水,细心用心去浇灌,花园中一定是姹紫嫣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