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兰茶的大路担传奇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古代市镇有一种叫脚行的,是专门替人扛抬货物的行业,其活动多在附近区域。若是远程,危险性增加,已具物流性质,这时候经营的便是镖行了。
  旧时在闽南乡下,挑夫叫“担大路担”。前一个“担”为挑、后一个“担”为担子之意;“大路”并非路面平坦宽阔,而是指路程迢远艰难行走之意。
  僻远山区货源少,别说配不起车马运输,所谓官道指的也就是一条穿行山山岭岭的由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物流多由货郎担子、跑货换的小商贩承揽。但他们毕竟是中间商,把中间很大一块利润盘剥了。乡民们虽然心知肚明,却也是眼睁睁地没有办法。
  当然也有个别心思野的、不安分的,他们想革除被小商贩盘剥了利润的那一块,于是农余挑大路担的职业就诞生了。通过大路担,物产相当于直销,挑大路担者赚了脚力钱,货主卖了行情价,买家得到货真价实的好处,这是三方都讨喜的好事。
  挑大路担的受限很多。一是身体胖瘦适宜,身高最好在一米六五到一米七五之间;二是上身短腿脚长;三是能忍耐、吃得了苦的。身太高则重心离地远,肩压重担上坡下坎,身秆子摇晃不受力;身材矮步幅小,路途嵁硈则磕绊难免。无形中二者均要耗费更多的力气,为挑大路担走长途所嫌忌。此外还有重要的两条,一是气力能码齐一处吆喝的,内心脆弱的、情绪起落大的——气怯则力亏,分明是要不得的;二是途中能信守自己的意志,务求清心寡欲不为各种诱惑所动。
  二
  老家彭溪是白芽奇兰茶的原产地。当时少了白芽二字,叫奇兰茶。从春茶、暑茶、秋茶的采摘,挑大路担的为主货物就是茶叶。茶叶通过港口外销世界各地,是做出口的,可以卖得好价钱,挑茶叶的大路担一向最为值当。从古代到解放前,就一直活跃着挑大路担的一批人。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漳州月港的兴起,产自平和乡间的奇兰茶和素三彩瓷器,便通过旱路、水路源源不断向漳州及海澄月港汇集。面对丘陵山地的旱路,挑大路担无疑成了特定历史时期最快捷的一种方式。
  小时候,村里有个族亲,他辈份高,实际年龄也就五十多岁的样子,他的身体条件符合挑大路担的要求,据说他是村里为数极少能挑大路担的人选,在解放前就他挑了多年的大路担。他身板抗压脚力超强,平时干农活,挑二百五十斤的担子在山路上行走也不在话下。
  上了年纪的长辈们,常常会瞅着他的背影渲染他从前挑大路担的传闻。
  让人望而生畏的挑大路担行业,能坚持做下来,必须有家人的全力支持、细心照料与体谅。时至出发前的午夜,当家主妇就把淘好的米和咸菜丝、花生仁拌匀放进一只草袋子,压紧缚牢袋口,在锅里煮一个时辰,起锅沥干水,茭荎饭就做成了。过日子允许的话,为更耐饿当家主妇还会在茭荎饭里擩三四块小拇指头大的瘦肉。夜间给茶叶打了包,为防下雨或露水还要外裹油布,套上络子(络索),等茶叶包挂上扁担,扁担的两头还有茭荎饭包和水葫芦。心也不敢贪,一副担茶叶担子八十斤左右,凌晨三时就举着火把上路。
  从崎岭彭溪出发,经霞寨、小溪、山格、文峰、九湖等地进入漳州城区,穿山越岭,或过桥或搭渡,即使走山路抄近道,少说也要走七八十里地,去回就得一百五六十里。若是摊在现代人身上,就是空着手怕也走不下来。
  走了几个钟头,山路就不寂寞了。有吆喝着慢吞吞赶牛的牛贩子,有弹三弦唱乞食歌(锦歌)的艺人,有奔走四方的游医、地理仙、铁匠……遇上也是挑大路担的,搭了话,也就伙着一起走了。晦气的时候撞上一股山贼,只能自认倒霉血本无归了。
  因为路途遥远,挑大路担的是半点也不敢掉以轻心。
  挑大路担这一行,在路上行走自有许许多多的微妙与诀窍。走路要不紧不慢,要匀着走,尽量减少流汗;走路时不多说话,以免泄了气。力气力气,力与气不归一处使,挑担子容易耗体力受内伤。水也不多喝,去回路上各一葫芦水。歇下担子,或站定稳住了,喝一小口润喉就可以了。尽量不沾生水,连洗手脚洗脸都要避免。路上一般不停。不在风口或过于阴凉之地歇脚,以免冻僵筋骨关节撑不起担子走不了路。停歇时,便打开茭荎包,用丝线割一块饭团吃,细细咀嚼吞进肚里,顿一下嚯一声就又接着行程。
  据说同村有一个后生子不服气,那个族亲便让他背个轻便包袱一起走挑大路担的行程。后生子在去的路上就不当回事,嘻嘻哈哈、胡蹦乱跳的,嘴里不停咀嚼焖花生炒黄豆,渴了就喝水,流汗了就用山泉洗脸洗脚,乏了就歇下,见同伴走远了再紧赶慢赶,走了几十里便面色铁青着了恶痧,吃食连同肠胃的苦汁都吐了出来。族亲只能让他原地呆着,等返程时再把他带回。人家挑着大路担去回都毫发无损,那个后生子倒好,空身走不到四分之一路程,回家后还病了一场,不服气也不行了。
  三
  漳州城区拥有水量丰沛的九龙江,旧时城区能驶小船的濠沟也四通八达。挑大路担的走了九个钟头的路,晌午时分进入城区,到了埠头边上,把茶叶担卖给茶商,到熟悉的小饭馆吃粒饭和可口肉菜,抹抹嘴打个饱嗝,跟店家倒满一葫芦滚水,接着到邻近油坊买四个“豆箍”或“茶箍”(大豆或茶籽榨油后压制成的渣饼),拢共六十斤上下,用络子套上,即刻踏上归程。
  这“豆箍”或“茶箍”,挑回家便是下田的上等肥料,是农家的抢手货。
  归程同样要走了八九个钟头,入夜十时到家。去回肩上都不落空,工价一个大洋左右,是寻常人要做十日半月的工钱。所以一个家庭若有人挑得了大路担,日子自然会过得宽裕许多。
  四
  就算是山岭小道,实际上一路上也多有诱惑。
  挑大路担走的每一步都费力,时时都需补充给养,但他们宁可啃自带的茭荎饭团,馋涎欲滴也要忍住不去吃路边小摊,宁可喝葫芦里的水也不去吃挑担子卖的四果汤,以免吃坏肚子途中出现意外。路走熟了,慢慢看得懂沿路隐秘的暗娼妓寮,若放松克制,一路上耗费体力又沾腥损了“真元”,不得“软脚风”就算好的了,别说肩上压着担子,空着身子怕也回不了家。回到家锃亮的大洋没有赚到手,让当家主妇知道了原委,不跟你玩命才怪。
  从凌晨三时到入夜十时,在路上奔波十八九个钟头,回到家却非赶快冲洗吃食而后躺倒休息,而是再热也得穿着衫裤,慢腾腾喝稀粥肉汤,等收了汗,这才快速擦个澡,上床深睡七八个钟头,接着吃几顿好的,体力就恢复了。
  两天后,另一趟大路担便又打包起程了。
  五
  解放后,随着公路车辆交通的发展,僻远山区挑大路担的行业就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
其他文献
有一种瓷,你只有接近它,你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它的低调内敛,你也才能读懂那米黄釉的瓷色魅力。它从闽南这块山涧里轻盈地走来,带着质樸与简洁,但有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华贵。虽只是落落大方纯色调,但却有着无法比拟的绚丽。这恰是对淡出于瓷界许久的“漳窑”的一种最真实的表达。  凡是去过它出生地的,都对那里的山水,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情有独钟。站在华安高安镇三洋村的东溪头山谷里,你的耳边仿佛回荡着《青花瓷》歌词里
期刊
为赶一场花事,我在屈指中把日历翻阅,等待像一场热身运动,把我的激情调动,高潮则是在车子驶进香气来袭的平和境内那一时刻,全车人一阵哗然,尔后七嘴八舌地谈论蜜柚和柚花。我像一个贫穷的邻家女孩,以凿壁偷光的方式静静聆听,希望获取更多关于蜜柚和柚花的传谈。这种被我们童年贯以足球的水果于我有着异物风情的神秘,后来我走出古城,融入都市,知道蜜柚只在常年风旱的家乡是稀缺之物,在柚都平和它像家乡的水稻一样是每户果
期刊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是的,赶上了,在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交汇处,我与乌山天池撞了个满怀。  出发之前,特地咨询了住在常山的一位朋友,他开口第一句话便问,开的什么车?我说,越野车。他说,那可以,只有越野车和摩托车上得去,或者步行也行,不过太远了。车子过了丝竹洋,已是下午三点,阳光依然在树梢上汹涌澎湃,水泥路至此戛然而
期刊
你知道自己吗?  你不用笑,虽然你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但我不敢轻易相信。因为,知道自己很难。  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开采出一块质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尊人像。石料在那里放了很久,没有人敢尝试。后来,一位雕刻家试着动手,但他只在石材背面打了一凿,就因信心不足而停手了。再后来,大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出了旷古无双的杰作——大卫像。但是,由于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凿打得
期刊
东方破晓之后,湛蓝的天幕一点一点的拉开,白云悠悠,丹诏小城醒来了,市井喧嚣中蕴藏着宁静悠远,参天的古榕,悠扬的潮乐,怡然自得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下子唤醒了我内心沉默的乡愁,穿过东关街斑驳的青石板路,诏安东岳庙在灿烂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光彩夺目气势恢宏,世间所有的狭隘、逼仄、空虚都将荡然无存,满心充溢的是庄严肃穆。  修缮后的东岳庙大门石匾上的“震岱灵宗”四字熠熠生辉,门口一对造型古朴的青石
期刊
杨少衡了不起,创作了那么多描写中国当代基层执政者们政治生活的优秀小说,塑造了那么多基层干部的生动形象。多年来,还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那样,花那么大力气,下那么多工夫,以小说独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去深入研究思考中国当代政治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思考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深刻表现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中,人的精神、人的道德、人的价值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与考验,积极探索破解现
期刊
2015年3月,我们到了华安。  1628年在《徐霞客游记》里出现了华安这地方,“初二日,下华封(华安古名华封)舟,行数里,山势复合,重滩叠溜……”这是华安上游。1630年8月,徐霞客在日记里,写下他再度到华安,沿着溪边走陆路,俯瞰江水景色的记录:“十七日,下舟达华封。十八日,上午始抵陆。渐登山阪。溪从右去,以滩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
期刊
自古以来,一座城,一座镇,乃至一个村庄,无不“卜水而居”,邻水而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万物滋养生长,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可见,水对于人类至关紧要。丹诏城当然亦是邻东溪水而建,故东溪谓之为“母亲河”。  江滨,自然是溪流侧畔,当然也是一处风水宝地。凡城市之江滨,无一例外皆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开发建设江滨,体现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胆识气魄和高瞻眼光。江滨新区开发建设以来,不断听到消息:新区紧锣密鼓征地
期刊
一想到“我眼中的漳州男人”,脑子快速反应出的居然是现居厦门原籍漳州的女作家赖妙宽的长篇小说《父王》,说的是主人公杨二福一生的故事。这个土生土长的漳州人,孩提时有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是1932年4月红军进漳的时候,本来他是有跟随红军走的机会的并且也真的跟着走了,走着走着,突然想起自己卖菜的筐子还丢在河沟沿忘了拿回家,就赶快转身去找菜筐子托人带回给母亲,等他再转身去找红军时,队伍早已开拔不见踪影。
期刊
无论什么季节,云洞岩都不褪色,一年四季如春。云游在山峰之巅,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看景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很容易让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它的一棵树,一棵草。  云洞岩位于漳州市美丽的龙文区之中,是一座丹霞地貌的奇特大山。 它雄伟壮美,历史悠久,闻名于世。它既是一个时尚休闲运动的场地,又是闽南特色的一座山峰,还是一座领略山水风光的好地方。  去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它与其它的山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