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的呢喃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you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什么季节,云洞岩都不褪色,一年四季如春。云游在山峰之巅,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看景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很容易让自己融入其中,把自己当成它的一棵树,一棵草。
  云洞岩位于漳州市美丽的龙文区之中,是一座丹霞地貌的奇特大山。 它雄伟壮美,历史悠久,闻名于世。它既是一个时尚休闲运动的场地,又是闽南特色的一座山峰,还是一座领略山水风光的好地方。
  去了几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它与其它的山峰不尽相同,似是一颗在海上升起的一轮明月;又是颗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轮火红的太阳。它的大门宽广明亮。位于半山腰的一座鬼斧神工的天然大佛,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在向人们招手致意。在郁葱的树林掩映下,显眼醒目,不带瑕疵。
  一次周末,与朋友一起走进云洞岩。很快,我们就来到山的脚下,迎面而来的是一座立于半山腰的天然慈悲大佛,似是说:欢迎您们的到来。
  要爬到山顶,有多条路可行。一条顺着山势而上,半个钟头的功夫就到了山顶。一条要七绕八弯,经过艰险地势,才能到达山的顶峰……每每经过一处胜景,都能看到古人的题词。
  经历这次的爬行,感受颇深。峰不是高,路却难走。走进大山,犹如走进少女醉美的梦境一般,在它曼妙的身躯衬托下,我焕发出青春活力的光彩。虽有捷径,但不可藐视她的庞然;虽不是很艰险,山中却暗藏玄机,犹如人心叵测似的。
  我们走走停停,峰回路转,不知觉的走到了半山腰,一个偌大的寺庙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寺庙的崖边留有古人的题字,一个现代醒目的标志——往前走,即是“一线天”,“千人洞”,好奇心的使然,很想冒一次险。寺庙的旁边有一条狭小的缝隙,向下游走。问了游人,“走上这条山路,即是到了山的脚下”“顺着这条路就可到了山顶”,游客说。我们顺着标志,由下而上,半刻的功夫,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个空旷的山地和一小亭。崖壁上刻着古人遒劲的诗文,豁然醒目。驻足亭中小憩,猛然间发现有一门洞,方知那是“一线天”,“千人洞”的入口。我慢慢的走到“千人洞”的洞口,洞口上面留着古人苍劲有力的题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一座天然屏障,人间的天然防空洞。借着洞口投入着微落的一丝丝光线,往前走。洞越来越宽,空气中夹着阵阵清风,凉爽而悠然。我环顾四周,宽而清新。崖上留有乾隆元年武进士的题词。因仰慕云洞岩胜景,曾三度游览云洞岩山,留下刻在石头壁上的四首诗,赞颂云洞岩的奇峰怪石,霞光云烟美景及九龙江两溪交汇的江面夜色美景。
  “千人洞”有一传说。山涧歧路洞壑,时有云烟回绕。传说有一樵夫上山砍柴,盛夏炎日难当,避入岩洞不过,歇息纳凉。见二位老翁在洞中对弈。樵夫旁观入迷,不经意间已过晌午,樵夫辞别二老离洞,担柴急赶下山返家。方知洞中才一日,世上越千年。樵夫欲探棋仙境,不见仙翁迹,唯见洞天故地,旧迹依然。人间千古事,洞中一盘……
  往上走,即到了“一线天”的路口。我亮开喉咙大喊,回音环绕。突然间,上面的一个游人在侧着身子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下走。“你们不要上来,我下了你们再上。”我忧心至极,恐被卡住。实际上,那是山崖中蹦出的一条小石缝,石崖中有一石头夹在石缝之间,很是危险,随时掉在人的身上。两边的崖上长满了苔藓与不知名的小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在我心中顿时萦绕。
  我看着上面的游人艰难的挪步,我有点退却。我向下面的一个游客说:“我上不了”。我游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次碰到这么狭小的缝隙,通过这个缝隙,只能看到一般大小的天空。“你上得了,你可横着走呢,他比你胖多了。”他的鼓舞增进了我的自信。虽然我很容易的走出了“一线天”,但也要侧着身子,依着崖壁在走。这应是它的狭隘险要之处了。
  走出了“一线天”,一张天然的玉床卧在它的旁边,光亮而又整洁,不留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床的对面有一夫妻树,相互缠绕。叶子葱绿,树茎粗壮,树皮厚又斑驳,可见生长的年代久已。
  快到山顶,有一石头顶山而立,叫“风动石”。据说:风洞奇石,下有居士盘承。择其角度只手即可触动,阵风吹来,似乎也会摇摆。以其地势之势至之高,巨石摇晃之状,大有一坠之势,但历经无数次的台风和地震,却依然如此而闻名,故此佳胜,载入宋《皇与胜览》一书。
  不久,我们爬到了山顶,远眺,只见两溪(北溪与西溪)的蟒龙交汇,再浩浩荡荡的流入东海。它像是水墨丹青挥毫落纸的重彩,壮观而又美丽。它孕育着一个富美的盆地,养育了肥沃广阔的冲积平原;它的香甜清澈,润泽大地,丰足人民。它拥有的“花果鱼米”之乡,徒不虚名!
  站在山顶上,阵阵的大风刮在脸上,吹乱了我的头发,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一览众山小”的感受,触动了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神怡地沉浸在遐想之中。
  下了山,看到一个大石头威武的立于山崖之上。我走过小桥,看到古人留在石崖上的笔迹——“飞来石”三个字,耀眼醒目。它历经风雨的洗礼,圆润斑驳,但清晰可见。“飞来石”既沉淀了云洞岩的历史斑痕,也显示了它的地势之险要。
  一阵初夏的凉风吹过,葱绿的古树在风中摇曳。那是盘亘在大地上,一座大山在深情的呢喃,和对一个历史的叙说。
其他文献
漳州土话说:“盘(捧着)金饭碗讨吃(乞食)。”是笑人不会利用自家宝贵的资源。如果去掉其中的调侃意味,那就提醒了我们,要注重手中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它。你看人家隔壁的潮州,一个只住了半年的韩愈就提升了本州多少知名度,可又有几人知道朱熹在漳州有过不平凡的一年?可见“朱熹在漳州”大有文章可做。  文豪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到任,当年十月二十五日移为袁州刺史,在潮恰半年
期刊
有一种瓷,你只有接近它,你才能感同身受地理解它的低调内敛,你也才能读懂那米黄釉的瓷色魅力。它从闽南这块山涧里轻盈地走来,带着质樸与简洁,但有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华贵。虽只是落落大方纯色调,但却有着无法比拟的绚丽。这恰是对淡出于瓷界许久的“漳窑”的一种最真实的表达。  凡是去过它出生地的,都对那里的山水,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情有独钟。站在华安高安镇三洋村的东溪头山谷里,你的耳边仿佛回荡着《青花瓷》歌词里
期刊
为赶一场花事,我在屈指中把日历翻阅,等待像一场热身运动,把我的激情调动,高潮则是在车子驶进香气来袭的平和境内那一时刻,全车人一阵哗然,尔后七嘴八舌地谈论蜜柚和柚花。我像一个贫穷的邻家女孩,以凿壁偷光的方式静静聆听,希望获取更多关于蜜柚和柚花的传谈。这种被我们童年贯以足球的水果于我有着异物风情的神秘,后来我走出古城,融入都市,知道蜜柚只在常年风旱的家乡是稀缺之物,在柚都平和它像家乡的水稻一样是每户果
期刊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是的,赶上了,在无限的空间与时间的交汇处,我与乌山天池撞了个满怀。  出发之前,特地咨询了住在常山的一位朋友,他开口第一句话便问,开的什么车?我说,越野车。他说,那可以,只有越野车和摩托车上得去,或者步行也行,不过太远了。车子过了丝竹洋,已是下午三点,阳光依然在树梢上汹涌澎湃,水泥路至此戛然而
期刊
你知道自己吗?  你不用笑,虽然你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但我不敢轻易相信。因为,知道自己很难。  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开采出一块质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观很适于雕刻一尊人像。石料在那里放了很久,没有人敢尝试。后来,一位雕刻家试着动手,但他只在石材背面打了一凿,就因信心不足而停手了。再后来,大雕刻家米开朗基罗用这块大理石雕出了旷古无双的杰作——大卫像。但是,由于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凿打得
期刊
东方破晓之后,湛蓝的天幕一点一点的拉开,白云悠悠,丹诏小城醒来了,市井喧嚣中蕴藏着宁静悠远,参天的古榕,悠扬的潮乐,怡然自得的老人,蹒跚学步的孩子,一下子唤醒了我内心沉默的乡愁,穿过东关街斑驳的青石板路,诏安东岳庙在灿烂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如此光彩夺目气势恢宏,世间所有的狭隘、逼仄、空虚都将荡然无存,满心充溢的是庄严肃穆。  修缮后的东岳庙大门石匾上的“震岱灵宗”四字熠熠生辉,门口一对造型古朴的青石
期刊
杨少衡了不起,创作了那么多描写中国当代基层执政者们政治生活的优秀小说,塑造了那么多基层干部的生动形象。多年来,还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那样,花那么大力气,下那么多工夫,以小说独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去深入研究思考中国当代政治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深入研究思考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深刻表现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现实中,人的精神、人的道德、人的价值所面对的严峻挑战与考验,积极探索破解现
期刊
2015年3月,我们到了华安。  1628年在《徐霞客游记》里出现了华安这地方,“初二日,下华封(华安古名华封)舟,行数里,山势复合,重滩叠溜……”这是华安上游。1630年8月,徐霞客在日记里,写下他再度到华安,沿着溪边走陆路,俯瞰江水景色的记录:“十七日,下舟达华封。十八日,上午始抵陆。渐登山阪。溪从右去,以滩高石阻,舟不能前也。十里,过山麓,又五里,跨华封绝顶,溪从其下折而西去。遥望西数里外,
期刊
自古以来,一座城,一座镇,乃至一个村庄,无不“卜水而居”,邻水而建。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万物滋养生长,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可见,水对于人类至关紧要。丹诏城当然亦是邻东溪水而建,故东溪谓之为“母亲河”。  江滨,自然是溪流侧畔,当然也是一处风水宝地。凡城市之江滨,无一例外皆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开发建设江滨,体现一座城市管理者的胆识气魄和高瞻眼光。江滨新区开发建设以来,不断听到消息:新区紧锣密鼓征地
期刊
一想到“我眼中的漳州男人”,脑子快速反应出的居然是现居厦门原籍漳州的女作家赖妙宽的长篇小说《父王》,说的是主人公杨二福一生的故事。这个土生土长的漳州人,孩提时有过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那是1932年4月红军进漳的时候,本来他是有跟随红军走的机会的并且也真的跟着走了,走着走着,突然想起自己卖菜的筐子还丢在河沟沿忘了拿回家,就赶快转身去找菜筐子托人带回给母亲,等他再转身去找红军时,队伍早已开拔不见踪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