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峻的海岛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旨在从人性异化的角度,通过分析《风暴眼》中的各种人际关系,剖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以及人与社会的疏离,揭示隐藏于表象下人性的黑暗与自私,从而希望人们在隔阂与疏离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 《风暴眼》 人性异化
  帕特里克·怀特是著名的澳大利亚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手段独具一格,闪烁着自己的特色与个性。他的小说多篇幅浩瀚、用词冷僻,擅长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把情节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糅合在一起,从而深刻地剖析人的灵魂。小说《风暴眼》的问世使怀特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用“史诗般的和擅长于刻画人物心理的叙事艺术,介绍一个新的大陆进入文学领域”。评论界认为该作品是“怀特二十五年中全部作品的大规模集中”“别具一格地把史诗的真实和诗歌的感情熔于一炉”。怀特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小说赋予了新的内涵。他把小说的中心地点定在了悉尼的一座奢华别墅里。大农场主遗孀伊丽莎白·亨特终日躺在雕花镶银的花梨木床上,浑浑噩噩。生活对她来说已经变成绵绵的梦境。梦组成了她的生活。在缥缈绵长的梦境中,亨特太太的意识在过去与现在、梦境与现实中流转,恍惚回顾了自己庸碌、迷茫、历经风雨的沧桑一生。小说以病床为中心,情节如枝蔓般向四周铺展开来,形形色色的人来往于亨特太太的病榻前,或关心地照顾,或虚伪地问候,或为了争夺财产明争暗斗、尔虞我诈。人性的自私、冷漠、异化在亨特太太的病床边无限地暴露,人内心世界的黑暗、孤独、丑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展露无遗。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和情感缺失,使每个人成了冷峻的孤岛,人与人之间隔着无边的冷海。人们迷惘地不知如何向彼此真诚地表达自我、如何消除人与人之间冷漠的隔阂、如何去追求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这正是怀特在小说中一直试图探索的主题——剖析隐藏于表象下人性的黑暗与丑陋,希望人们在隔阂、苦闷中去寻求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一、疏离的夫妻关系
  小说中伊丽莎白与亨特的结合并不是基于双方缠绵悱恻的感情。在起初的那些岁月,亨特对伊丽莎白一往情深,而伊丽莎白却因为“人生悲剧和被唤醒的肉欲的适应能力”与丈夫亲密无间。随后的日子,伊丽莎白就开始找各种理由刻意地疏远回避他,把内心禁锢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陪丈夫做他喜欢做的事,更不向他展露心扉。她的行为越来越乖戾、嚣张,甚至远离丈夫的农场,带着孩子移居悉尼。伊丽莎白抵挡不住丈夫给予她的奢华昂贵之物的诱惑,她迷恋熠熠生辉、如瀑布般垂下的珠宝首饰,陶醉于莫里顿大道用金钱堆砌起来的金碧辉煌的浮华房屋,然而她却不能给她丈夫所期待的真挚爱情和温暖体贴。亨特对于妻子的疏远是悲痛的,但却小心地埋藏自己的情感。他也不理解她,因为他认为“孤独与绝望与他们心目中的漂亮的脸蛋及荣华富贵的生活是水火不容的”。长久的疏离让伊丽莎白早已记不清他们之间的爱情,记不清丈夫脸上曾经有过的快乐幸福。婚姻沉静得如同一潭死水,夫妻之间隔阂得形同陌路。爱已经被资本化,甚至可以用金钱来交换、衡量。直到丈夫的最后岁月,伊丽莎白才赶回库杰里去照顾他。陌生的拥抱让他们感受到彼此都需要对方抚慰自己孤独寂寥的灵魂。但他们发现彼此是如此生疏,竟然如此缺乏了解。她首次在丈夫身上发现了从未了解的善良质朴,相互之间有了微微的灵魂的共鸣。
  二、冷漠的母子关系
  伊丽莎白一生陷在无爱的婚姻中,而与儿女之间,她也没有多少亲情与温暖可以期盼。她的一双儿女多萝茜和巴兹尔,从小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中变得自私自利,不愿意付出,只知道索取。在多萝茜的眼中,自己的母亲是个心狠手辣、奴役父亲的人,她甚至克制着自己,不愿意想起自己的母亲。巴兹尔从小和父亲交流得很少,而对于母亲,也是陌生疏远的。在亨特病入膏肓的日子里,多萝茜和巴兹尔并没有来探望他,只是写来了两封让人心寒的虚情假意的信。在亨特太太躺在病榻上的时候里,多萝茜和巴兹尔才各自心怀鬼胎地回来,一心盘算着如何攫取母亲的财产。“巴兹尔 多萝茜=一对姐弟=藏匿在空气闷浊的伊丽莎白索尔克尔德巢穴深处的猎手”。亨特太太心中如明镜般知晓儿女回来的真正目的。“你飞来——是为了看着我死——或者,如果我死不了,就向我要钱。巴兹尔也一样。”真相有时候比谎言更残酷无情。亨特太太的话句句属实,直指姐弟俩冰冷的内心。这对姐弟亲自前来的真正企图就是得到一大笔可观的遗产。他们密谋将母亲送到慈善机构,将她置于死地。甚至在他们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时,巴兹尔表现的不是忧伤,而是怀疑;多萝茜也只是摆出一副悲哀相,没有失去亲人撕心裂肺的痛苦,有的只是内心暗暗的窃喜和对母亲遗产的觊觎。姐弟之间为了共同的利益,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亲人之间钩心斗角,互相算计;家庭成员之间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冷漠无情,疏远敌视。人性由于物质的腐蚀而异化、泯灭。
  三、畸形的姐弟关系
  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真挚的情感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奢望。在这种特殊的社会中,曾经怀揣梦想、渴求温暖的人都只能是异化的失落者。姐姐多萝茜曾经希望借助于婚姻,远离母亲的束缚,摆脱从小养成的澳大利亚习气。弟弟巴兹尔具有演戏的天赋,期待在舞台上找到成功和自我。姐弟俩各自的婚姻并不幸福美满。他们从小耳濡目染,没有从母亲那里学会如何去爱。姐姐生来就不对生活和他人抱有幻想,为了逃离母亲,她远嫁法国;她从来没有爱过她的丈夫,陶醉的只是他的气质、他的头衔。交流障碍和互不欣赏让这段婚姻最终土崩瓦解。弟弟与西拉因为共同的梦想结合,而随着西拉灵感的消逝而分开。在巴兹尔结束第一段婚姻后,他和伊尼德的结合也找不到多少令人信服的原因。他们几乎没有共同点,也没有共同语言,暂时的不离婚变成了永久的拖延。他们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的空虚的。他们与周围的环境逐渐失去缔结的纽带,失去了依赖感、安全感,剩下的唯有孤独、寂寥。在亨特太太弥留之际,他们才为了共同的利益勾结在一起,不择手段地将自己的金钱与物质利益最大化。在他们一起回库杰里的时候,姐弟俩竟然在父母的卧榻上赤身裸体,相互抚摸,发生了乱伦关系。他们长久地生活在冰冷、孤独、缺少爱的自我世界里,没有他人的慰藉,没有爱人的关怀,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不清楚自我的身份。他们极度渴求他人的认可和理解,希望与他人发生关联,让和煦的阳光照进自己孤独、绝望的生活,“他们俩在床上挤在一块儿,身上盖着破烂的毯子,他们在竭力想象先前希望得到的那种温暖”。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很反感甚至是讨厌别人碰我东西的人。  那一天,我的表妹到我家来做客。一开始,我很热情的招待她,陪她玩。我书柜上的东西,一般人是不给别人碰的。那都是好朋友送给我,我很珍惜的礼物。  “姐姐,把那个漂亮的水晶球给我玩一下好不好?”表妹向我请求。  还记得这个水晶球是我曾经最好的朋友送的。三年前,她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转到了外地读书。临走之前,她送给我这个水晶球,说是她最喜欢的宝贝。想起我与她分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般都蕴含着较强的道德思想和法治思想,因此,在初中阶段想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需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进行,需要教师利用一定的案例和社会中现存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普及的同时培养他们文化自信。而探究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实际教学效率,还可以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进行传承和弘扬。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课堂;道德与法治教
小路泥泞,野草萧瑟。雨帘刚刚落下,孤雁划过天空,路旁水田浑浊泥泞。行走在乡间小路,草上的雨水将我的裤脚沾湿,一片凉风吹来,刺痛深入体肤,也刺进了我的心。  进入初中,学习压力倍增,好不容易有时间到外婆家放松放松,却被妈妈一个电话叫回城里,让我去补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这实在让人泄气。本想好好休息几天,如今却要提前面对学习的压力,心情也是逐渐阴沉。  我想,补课学习做课外习题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
摘 要:庄子的《逍遥游》将“无所待”的绝对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引导人们摆脱外界的束缚,真正进入“无所待”的精神境界。然而,学生很容易认为荀子“借助外在力量”的“善假于物”与庄子“有所待”则“不逍遥”对立起来。本文从至人、神人、圣人的定义,逍遥游的价值标准,“无所待”与“善假于物”的内在逻辑三个维度探究了“逍遥游”的境界,并提出“无所待”与“善假于物”内涵一致的儒道互补的结论。  关键词:无
已是日落时分,天空被上了油彩,太阳正沉下山去。厨房传来菜肴的香味,朦胧间,我闻到了一股亲切的梅干菜香,它仿佛把我带回了童年。   小时候经常待在奶奶家。搬把小椅子,与奶奶一同坐在院子中,太阳毫不保留地将温暖的光芒倾倒在这个小小的院子里。我倚靠在奶奶手臂上,听她讲一些古老却又生动有趣的故事,此时院中的一切仿佛都在聆听,安静而祥和,只有远处的树梢上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   每逢春季,万物
摘 要:方东美生生之德的哲学理念实际是融合生命的哲学,在他的诗词中亦显其义。从其诗词不仅可以见到哲人的诗才与情怀,还可以发现生生之德跟生命美学的印证。因此本文撷取其片诗英华聊作探究,从生命哲学到诗词殿堂,从家国破碎到文化生命的承继,读诗品思,以求发现方东美的哲学与诗词之美。  关键词:生生之德 融合 坚白精舍 生命哲学 情理  “一代诗哲”与“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皆是对方东美的赞誉。方东美常讲:“
摘 要:艾青在诗歌创作道路上走过了将近六十个春秋,他一生创作了长诗二十多部,短诗二千多首。诗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源自于其心头挥之不去的“大堰河”情怀。这种对大地、人民、祖国,乃至人类的赤子情怀,贯穿于诗人一生的创作之中,成为其诗歌创作的情感底色。而这种赤子情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艾青 “大堰河”情怀 大地 人民  艾青是以《大堰河——我的保姆》登上我国新
摘 要:《性别诗学与词学研究论稿》一书从宏观的角度,以史学模式和史学思维梳理了从唐五代、两宋到金元、明清的词本体发展演变历程。全书角度新颖,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尤其对一些词史上承前启后的词人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探究。本文通过对书中艳笔写闺情、俗笔写艳情、健笔写柔情等词体的介绍,以期让读者了解该书的全貌。  关键词:词境变化 性别诗学 发展演进  《性别诗学与词学研究论稿》是吉林师范大学孙艳红教授的新著
摘 要:村上春树于1987年发表的堪称“100%恋爱小说”的《挪威的森林》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什么因素使这部青春爱情小说充满了魅力,这可从语言的清丽流畅、叙事手法的丰富多彩处感受到美感,但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所反映的思想及所蕴含的文化。本论文将通过分析《挪威的森林》,探求作品中的东西文化因素。  关键词: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日本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在民族文化中,所谓的精神文化是最接近于一个民
摘 要:《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是曹乃谦的代表作,因其对20世纪雁北农村极端严酷的苦难生活进行了原生态的描述而招致非议。但长期以来,小说中灰色幽默的叙述语调却多为论者所忽视,而这种幽默不仅体现着作家独特的创作追求,更使作品呈现出丰厚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曹乃谦 《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灰色幽默 苦难叙事  自从被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钦点”、称之为“最有希望获得诺奖的中国人之一”后,曹乃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