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钟:道教文化造就养生市场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全能,对有限功能的科学失望后,人们开始重新回到故纸堆里去寻找答案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自道教,它与佛教文化、基督文化很不一样。
  典型的是对死亡的看法。基督徒相信人死亡后可以升天,佛教徒认为人死亡后可以轮回,而道教却强调“长生不老”。佛教认为人的生命有三个阶段:过去、现在和未来。而道教影响下的中国人是不谈未来的,他们强调无限地延长现在这种状态——也就是长生不死。同时,中国人对死亡会格外地迷茫和恐惧。
  所以,中国人对长生不死有一个极大的追求。从秦始皇开始就寻求长生不死的药,此后每一代人,包括帝王将相,都在寻找一种能够维系人长生不死的“功夫”和药物,所以就出来很多炼丹师,寻找各种办法: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辟谷术、房中术、吐纳术等等。
  有限功能与全能的冲突
  在没有科学指引的古代,这些现象并不让人感到诧异。现在,科学产生了,在道教文化中繁衍下来的老百姓开始寄希望于利用科学手段来让自己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或者寻找一种包治百病的药物。
  但他们不明白的是,科学不可能提供包治百病的药物,或者说,科学讲究的是一种有限的职能。具体到现代医学来说,它会存在诊断不清楚、疗效不满意等等问题,它与神学所要求的全知、全能、全善的无限职能不一样。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追求全能的,在医学上则反映为追求包治百病、长生不死。
  对有限功能的科学失望,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回到故纸堆里去寻找答案。这样,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就很有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有时他们会把科学的一些结论肢解后加入进来,有时又强调自己跟科学对立,总之科学是他们需要的一种工具、一种佐料,其主体是中国的长生文化或者是养生文化。这样的做法很迎合大众的口味,他们很容易就做到:你即使相信科学(但并不很了解科学),也还会相信我的东西;你不信科学,则更会相信我的东西。
  “信则灵”
  由于道教传统文化(讲究清净无为)的影响,中国人骨子里是一种适应自然的思维,而不是一种改造自然的思维。也因此,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深山老林、来自自然、来自原始的东西,而不愿意相信和接受来自改造自然而获得的东西。强调来自天然,认为来自天然的东西副作用少。
  中国没有一个统一的神,却有一种泛神思想,这就是相信所谓“气”的无处不在。每天早上,天坛公园都有很多人在那,把身体往老树上蹭,他们希望老树上的“气”能够转到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原始的所谓“接触巫术”。接触巫术、交感巫术等等,一直延续到了今天。中国人因此总宁可相信某种神秘力量的存在,相信只要自己接触了这个自然神,就可以获得力量。对经络的认识也是如此。这些养生方面的书,只要往这方面靠,总会很有市场。
  如何看待这些东西的疗效?应该说,这类养生法可以起到一种信仰疗法的作用——这是巫术可以起到的作用,就是所谓的信则灵。医学需要一种信仰的作用。比如一个人去看病,面对一个老医生和一个年轻医生,有时他只要挂到了老医生的号,病就好了一半。具体到中医,我认为,中医养生讲究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讲究强身,但在预防疾病方面则是靠不住的。至于其具体的养生效果,是从来没有得到严格证明的——作为养生文化,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严格验证。
  “中体西用”思想依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有一个特殊问题:科学是一种外来文化,它有时与中国文化会发生冲突。中国人对于科学,一直是敬畏、妒忌与抵触三种情绪并存。
  张之洞当年提出的“中体西用”反映了这么一种心理:中国人始终不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精髓,仅接受西方文化中实用的部分。
  八国联军时期,北洋军阀会觉得枪炮是好东西,可以买来我用,但对于西方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大多数中国人从骨子里是排斥的。
  我所在的协和医院也可以显著地反映这一点:作为一个早期的教会医院,其建筑是典型中国式的,但其中的内容则完全是美国化的;中国人对它是又爱又恨,对于它治病救人的能力中国人是接受的,但从义和团开始,中国人显然不愿意接受这种外来的基督文化。文革时有一本书,书名就叫《血泪斑斑旧协和》。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印度也一样,文化大国都有一种过于沉重的文化包袱。中国文化必须从自身内部经历一个涅的变化,然后才能复兴。
  现在这种模式,它总是要跟西方进入的科学发生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保健类书籍,比以前那些用气功把肿瘤、结石之类的病灶“抓出来”的宣传进步了一些,但从实质上来说还是要你不相信现代科学,而把传统的那套“功夫”用一些新名词重新包装,让你接受。
  相对于这些养生保健类书籍,严肃的科普读物在中国不太有市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科普作家不知道如何借助于传统文化来宣传科学。
  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存在一个结合点?我们始终没有找到。
  袁钟,协和医大出版社社长
其他文献
北京读者刘某来信说:我的姨妈年轻时有过敏性皮炎和荨麻疹,近年来又新患支气管哮喘,发作时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和喘息。不过,我的姨妈但发作次数很少,只是在冬季和春季里的寒冷天气下发作,天气转暖后极少发作,隔上1~2个月才会偶尔发作1次。去年的冬天和今年春天,她一直坚持雾化吸入治疗,眼下病情尚且稳定。请问,我的姨妈是否还要天天坚持雾化吸入治疗?  答刘某读者:  支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
近期发生的寓士康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海量报道和公众的大讨论。随着事件的戏剧性发展和戛然落幕,它留给我们的似乎是亢奋之后的反思与追忆。    社会转轨与公民社会的初生    用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理论可以清晰地解释社会转轨的过程。公民社会是国家和私人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社团领域,公共领域是指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公共权力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  所谓的社会转轨,通常是指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
9月20日晚,备受关注的2007版《中国外交》白皮书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首发式。  外交部政策研究司副司长杨优明指出,由中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司编辑出版的此书,“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上一年度中国外交各方面的情况,论述了中国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中国外交工作的概况。”  在“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中国威胁论”时而甚嚣尘上的背景下,《中国外交》白皮书详尽而明确地阐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理念:和谐世界。
大蒜的治癌功效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大蒜可以杀死造成胶质母细胞瘤的细胞,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致命的脑部癌症。  南加州医科大学一个小组针对癌细胞测试了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效果。他们特地在研究中钡4试了大蒜物质,因为大蒜一直以拥有治疗疾病的功效而闻名。结果显示,他们测试的大蒜中含有的三种有机硫化物能有效地阻止癌细胞的生长。  研究者说,在针对人类病人的临床性治疗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动物实验。    苹
万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10月15日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人们对十七大的关注,聚焦在我党如何回应当下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焦点议题,如何规划未来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和现实推力,如何凝聚党内外共识,如何整合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推力,协调张力和化解阻力。  这也是人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表大会一贯的期待。事实上,从十二大以来的历次党代会,每次都解决了当时的最重大问题。邓小平
洪晃:把艺术品当八卦新闻炒做,比把下体当艺术品要下流得多  (时尚类杂志出版人。往来文化艺术圈,因言辞直率无禁忌,博客广受欢迎)    问:如何评价这次在南京博物馆举办的“实验空间现代艺术展”?  答:你去查一下国外的女艺术家,比如:Judy Chicago,你会发现,以下体作为题材是个比较老的概念了。  当代艺术基本上超越道德概念,我们如果想允许当代艺术存在,就必须允许它超越我们的道德限制,把艺
今天的俄罗斯,街头上列宁雕像与高档写字楼并排而立,地铁里苏联工农兵塑像和时尚广告模特相互对视——历史与现实,依然纠缠不休。    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纪念日。莫斯科白天最高气温已降至零下。在阴霾的天空下,近万名俄联邦共产党及其他左翼党团成员和支持者,迎着凛冽的寒风,从普希金广场沿着特维尔大街、猎品市场街,向红场附近的剧院广场行进。数辆宣传车后面,大多是身穿各式苏联军服的老兵,以及臃肿
黄金周存废再起争议    国庆黄金周刚刚结束,黄金周存废之争再起。有报道称,中国政府正酝酿对这一实施了8年的休假制度进行改革。  针对这一传言,国家旅游局新闻处负责人10月8日表示,有关部门对黄金周长假制度问题进行了长期调研,形成的一些调整方案已汇总上报国务院,由于最终方案还未确定,是否要上报全国人大审议也还无法确定。    这位负责人表示,现在黄金周长假分3天法定假日和4天周末调休两部分。只有在
心理学教授托马斯·布克博士将忧虑定义为“一连串充满负面感情色彩的、比较难以控制的想法与画面”。慢性忧虑描述了一种忧虑持续存在的模式,即一个人总是处于忧虑中。  许多研究者会将慢性忧虑与广泛性焦虑症(GAD)联系在一起,因为慢性忧虑可能是患有广泛性焦虑症的表现。需要说明的是,虽然GAD的核心症状是慢性忧虑,但是不代表慢性忧虑者一定是GAD患者。慢性忧虑者的特征  1.慢性忧虑者遇到问题时往往把情况往
部分科学家、自由市场智库和工业界持续不断地对气候变暖问题提出质疑。他们首先声称地球并未变暖、随后他们还声称气候的任何变暖都是大自然而不是人类作用的结果。现在,他们再次发起攻势,声称所谓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也是微不足道、对人类无害的。    信贷紧缩的好时机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的证券跌价并不是坏消息。为了纠正过去几年信贷市场的不规范,以及防止新的资产并购浪潮失去控制,一次及时的信贷紧缩非常必要。信贷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