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4-000-02
摘要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跟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是为培养和造就人服务的。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文性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太极拳教学的人文探索,探讨了人文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应更具弹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为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 人文体育教学太极拳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对何为“人文”人们众说纷纭,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由此产生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等问题,奠定了探讨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石。教育的人文性同样以此为出发点,探索何种教育对受教育者最具人文关怀。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本质就是借助体育教育对人的健康体魄、健康心理、良好道德情操、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塑造,以为培养完整的人做准备,教育活动的过程受到即便是不超过、至少也是与结果同等的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由的歌颂、对情感体验的重视。
二、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教学方法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人文体育教育的主张
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师传授和示范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定位——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太极拳是很多学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笔者通过对以往教学效果的观察中意识到,学生们对太极拳学习的目标定位并不一样,他们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各不相同,他们在学期末的效果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在紧接着的第二个学期,笔者通过回访了解到,几乎所有学生不能完整打完整个套路,绝大部分学生只记得不超过5个动作,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震惊,但却是事实。回顾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师生们都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作为教师,笔者没有丝毫懈怠,无论是示范还是讲解、纠错都非常认真细致,作为学生,其表现也大都令人感到比较满意,但回访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关于技术水平和终身从事该项运动的要求(多数学生表示在退休之前不会考虑经常性的太极拳练习),这种情况并非是某一个学生、某一个班级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班级和绝大多数学生,这种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的教学结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的情况在事实上已经表明教学活动失去了意义。
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是痛苦的,这促使笔者思考关于太极拳教学的诸多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笔者最迫切想得到回答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因此,笔者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改变以往太极拳教学从示范开始的传统路数,首先对学生提出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认识问题,它们包括:
1.你对太极拳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印象?
2.在你看来,太极拳区别于(如果有的话)你所知的其他拳种的最显著的地方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
3.你希望对太极拳学习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4.为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预期学习程度),你的计划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你对计划实施的步骤。
5.为了实现你所计划的每一步目标,你需要哪些资源和帮助?怎样获得这些资源和帮助?你希望教师在你实现计划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6.就太极拳而言,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7.你希望太极拳能为你带去什么?
8.基于以上问题,以及你对问题的回答,请制定一份独立学习计划,它将作为你本学期太极拳学习效果评定的重要依据。计划的内容包括:从你最关心的一个或数个问题开始,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五、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定位
在本案中,笔者改变了自己对太极拳教学的固有路数(整体示范—分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错—练习—纠错—练习—检查学习效果—评分),而是从提出一系列关于太极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学习者普遍关心的,而有些则是笔者最想知道答案的)开始,以引发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认识和思考,每个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期望值(学习目标)也不同,而正是因为对有着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适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才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太极拳教学人文性的第一步可以从分析学习者的目标定位出发,综合起来,根据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大体包括6种:
1.我希望能完整地打完整个套路,没有严重错误。
2.我希望太极拳让我得到健康的锻炼。
3.我希望太极拳能对我起到防身的作用。
4.我希望掌握太极拳最具特点、最具标志性的动作就行了(基于老师的全套示范,我本人自认为符合我认定的动作)。
5.我希望学完之后能教别人。
6.告诉我及格的标准就行了。
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人文教学设计
基于对不同个体关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情况的了解,让筆者的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下面是针对具有不同学习期望的学生进行的教学设计: 针对抱有第1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动作的精确程度不是最重要的,而动作的完整性才是其所关注的重点,那么笔者对学生不必苛求动作的精确,为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笔者没有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开展教学,而是把简单动作和较复杂动作结合起来,这样,每次课学生都能很快掌握简单动作,而同时又强化了对难度动作的理解和练习,到最后再将全部24式按顺序串联起来,满足了学生对动作完整性的要求。
针对抱有第2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采取的策略是鼓励学生掌握完整的24式太极拳动作,并且避免严重错误,在练习中加入想象,想象置身于水池之中,习练时能够感受到水的阻力并克服水的阻力、注意调节呼吸和放松精神,尽量使动作看上去外松内紧,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到动作、情绪、感觉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学生将慢跑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进行,在练习太极拳之前进行一定距离的慢跑,视各人情况而定,以不感到难受为准,慢跑完成后大脑和肌肉处于适度兴奋状态,而韧带处于松弛的弹性状态,這些准备更有利于完成太极拳的静力性动作比如左、右蹬脚。通过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活动达到健身健心目的。
针对抱有第3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是实用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太极作为武术之一种就应该具有技击防身的功效,否则很难令其感到学有所用。这种期望值的学生不在少数,坦白地说笔者本人在最初接触太极拳的时候也抱有此种认知。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的如下策略重现了我对太极拳技击的认识过程:首先,笔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以24式太极拳所表现的动作节奏和速度去击倒敌人吗”,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力量比你大的对手,你打算采取对抗的策略还是消解的策略”,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仅仅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是否能掌握技击能力”。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领悟到的是要想发挥动作的技击功效,绝不能机械套用一成不变的动作演练速度,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动作“虚实相间”“快慢疾徐”的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白太极拳的节奏中蕴含了“快”和“慢”两种速度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变化。学生在第二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太极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学生在第三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一个动作,即便再有实用功效,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不受动作本身束缚的境界,进一步使学生明白踏实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针对抱有第4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对太极拳之所以成其为太极拳而不是别的什么拳种的原因感兴趣。这对于身为教师的笔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要回答学生的问题,笔者必须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哪些动作最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理念和特点。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笔者不急于告诉学生有哪些动作符合他们的期望,而是提示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太极拳的拳理、哲学和特点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甚至包括影视作品,在得到初步的答案后再与笔者沟通。这样一来,学生对太极拳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多数人会从电影电视入手,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再通过资料确定动作的名称,进而通过网络搜寻关于太极拳拳理的描述,最后确定自己想要的动作。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即在第二次课的教学开始,学生便会明白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展开了关于太极拳拳理的一些看法的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针对抱有第5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有着超越学校教学目标的更高的期待,这个期待意味着他(她)不仅要使自己能掌握太极拳的全部动作还具备传授这项技术的能力,及格达标已不是他(她)所关注的,他们更在意动作的精确度以及对动作的理解,只有达到这两点才能获得传授他人的能力。有了这么高的期待,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好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准确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对这些拥有更高期望值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讲解示范法依然有很强的效力。
针对抱有第6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明白要其掌握全部的太极拳动作是不现实的,即便以不及格作为威胁,也不能使其改变对太极拳的认知和态度,其想要的也许根本就不是太极拳,而是别的运动项目,或者甚至是根本不喜欢运动,那么教师的期望值也必须做出调整,真正接受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笔者将目标定位于能演练任意三分之一的太极拳动作并同时说出它们的名称即可。动作的顺序可以打乱,动作可自由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反倒关注整个动作过程,因为要在全部的24式中做出三分之一的选择,则不得不对全部动作有所关注。但同时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性上的要求,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而且不用担心因为连贯性问题中断学习。
七、小结
学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主动参与学习,对整个目标和行为负责,最后坦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不同的个体都能学有所成,都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个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迫使的、不是由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限定的,而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此种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获得想要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不在于使学生能展示关于某个运动项目的漂亮的技术动作,而在于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和习惯——为自我设定的目标付出积极的行动并取得成功。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5YJC890032。
参考文献:
[1]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0.
[2]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体育之美:为人类的身体喝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3]张虎祥,张胜林.对体育教学评价人文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33).
摘要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跟其他所有学科一样是为培养和造就人服务的。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文性是体育教育的本质属性。通过对太极拳教学的人文探索,探讨了人文体育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体育教学方法应更具弹性,教师应给予学生更为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关键词 人文体育教学太极拳教学
一、体育教学的人文性
对何为“人文”人们众说纷纭,基于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注,由此产生的“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等问题,奠定了探讨人文主义的共同基石。教育的人文性同样以此为出发点,探索何种教育对受教育者最具人文关怀。体育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学校体育教育人文性的本质就是借助体育教育对人的健康体魄、健康心理、良好道德情操、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塑造,以为培养完整的人做准备,教育活动的过程受到即便是不超过、至少也是与结果同等的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由的歌颂、对情感体验的重视。
二、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学生掌握运动技术为主要目标,教学方法以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造成了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追求运动竞技的成分,追求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忽视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三、人文体育教育的主张
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教学是对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了探究意识,增进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在教学方法上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师传授和示范的教学方式,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教学中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定位——以太极拳教学为例
太极拳是很多学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笔者通过对以往教学效果的观察中意识到,学生们对太极拳学习的目标定位并不一样,他们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各不相同,他们在学期末的效果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也有显著差异,在紧接着的第二个学期,笔者通过回访了解到,几乎所有学生不能完整打完整个套路,绝大部分学生只记得不超过5个动作,这个结果着实让人震惊,但却是事实。回顾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师生们都尽到了自己的努力,作为教师,笔者没有丝毫懈怠,无论是示范还是讲解、纠错都非常认真细致,作为学生,其表现也大都令人感到比较满意,但回访的结果却不容乐观,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关于技术水平和终身从事该项运动的要求(多数学生表示在退休之前不会考虑经常性的太极拳练习),这种情况并非是某一个学生、某一个班级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班级和绝大多数学生,这种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不同的教学结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的情况在事实上已经表明教学活动失去了意义。
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是痛苦的,这促使笔者思考关于太极拳教学的诸多问题,在所有这些问题中,笔者最迫切想得到回答的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要怎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因此,笔者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改变以往太极拳教学从示范开始的传统路数,首先对学生提出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认识问题,它们包括:
1.你对太极拳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为什么有这种印象?
2.在你看来,太极拳区别于(如果有的话)你所知的其他拳种的最显著的地方是什么?并请举例说明。
3.你希望对太极拳学习到什么程度?这个程度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4.为达到你所设定的目标(预期学习程度),你的计划是什么?请简要列出你对计划实施的步骤。
5.为了实现你所计划的每一步目标,你需要哪些资源和帮助?怎样获得这些资源和帮助?你希望教师在你实现计划的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
6.就太极拳而言,你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7.你希望太极拳能为你带去什么?
8.基于以上问题,以及你对问题的回答,请制定一份独立学习计划,它将作为你本学期太极拳学习效果评定的重要依据。计划的内容包括:从你最关心的一个或数个问题开始,以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全过程。
五、对学生学习的目标定位
在本案中,笔者改变了自己对太极拳教学的固有路数(整体示范—分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错—练习—纠错—练习—检查学习效果—评分),而是从提出一系列关于太极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学习者普遍关心的,而有些则是笔者最想知道答案的)开始,以引发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认识和思考,每个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都会有大大小小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期望值(学习目标)也不同,而正是因为对有着不同学习目标的学生适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才导致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太极拳教学人文性的第一步可以从分析学习者的目标定位出发,综合起来,根据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大体包括6种:
1.我希望能完整地打完整个套路,没有严重错误。
2.我希望太极拳让我得到健康的锻炼。
3.我希望太极拳能对我起到防身的作用。
4.我希望掌握太极拳最具特点、最具标志性的动作就行了(基于老师的全套示范,我本人自认为符合我认定的动作)。
5.我希望学完之后能教别人。
6.告诉我及格的标准就行了。
六、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人文教学设计
基于对不同个体关于学习目标的设定情况的了解,让筆者的教学活动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下面是针对具有不同学习期望的学生进行的教学设计: 针对抱有第1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动作的精确程度不是最重要的,而动作的完整性才是其所关注的重点,那么笔者对学生不必苛求动作的精确,为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笔者没有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开展教学,而是把简单动作和较复杂动作结合起来,这样,每次课学生都能很快掌握简单动作,而同时又强化了对难度动作的理解和练习,到最后再将全部24式按顺序串联起来,满足了学生对动作完整性的要求。
针对抱有第2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采取的策略是鼓励学生掌握完整的24式太极拳动作,并且避免严重错误,在练习中加入想象,想象置身于水池之中,习练时能够感受到水的阻力并克服水的阻力、注意调节呼吸和放松精神,尽量使动作看上去外松内紧,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做到动作、情绪、感觉的和谐统一。除此之外,笔者建议学生将慢跑和太极拳结合起来进行,在练习太极拳之前进行一定距离的慢跑,视各人情况而定,以不感到难受为准,慢跑完成后大脑和肌肉处于适度兴奋状态,而韧带处于松弛的弹性状态,這些准备更有利于完成太极拳的静力性动作比如左、右蹬脚。通过动静结合、一张一弛的活动达到健身健心目的。
针对抱有第3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是实用主义者,在他们看来太极作为武术之一种就应该具有技击防身的功效,否则很难令其感到学有所用。这种期望值的学生不在少数,坦白地说笔者本人在最初接触太极拳的时候也抱有此种认知。面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的如下策略重现了我对太极拳技击的认识过程:首先,笔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希望以24式太极拳所表现的动作节奏和速度去击倒敌人吗”,第二个问题是“面对力量比你大的对手,你打算采取对抗的策略还是消解的策略”,第三个问题是“你认为仅仅通过一个学期的练习是否能掌握技击能力”。学生在第一个问题中领悟到的是要想发挥动作的技击功效,绝不能机械套用一成不变的动作演练速度,也就是说要实现对动作“虚实相间”“快慢疾徐”的变化,进而使学生明白太极拳的节奏中蕴含了“快”和“慢”两种速度要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节奏变化。学生在第二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太极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学生在第三个问题中得到的启示是无论任何一个动作,即便再有实用功效,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达到运用自如不受动作本身束缚的境界,进一步使学生明白踏实付出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针对抱有第4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对太极拳之所以成其为太极拳而不是别的什么拳种的原因感兴趣。这对于身为教师的笔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要回答学生的问题,笔者必须知道太极拳的特点是什么,以及哪些动作最能体现出太极拳的理念和特点。在了解了这些之后,笔者不急于告诉学生有哪些动作符合他们的期望,而是提示学生自己去搜集关于太极拳的拳理、哲学和特点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甚至包括影视作品,在得到初步的答案后再与笔者沟通。这样一来,学生对太极拳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兴趣,多数人会从电影电视入手,从中挑选出自己喜欢的动作,然后再通过资料确定动作的名称,进而通过网络搜寻关于太极拳拳理的描述,最后确定自己想要的动作。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星期,即在第二次课的教学开始,学生便会明白自己学习的方向和如何向老师寻求帮助。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带领学生展开了关于太极拳拳理的一些看法的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有益的启发。
针对抱有第5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知道他(她)有着超越学校教学目标的更高的期待,这个期待意味着他(她)不仅要使自己能掌握太极拳的全部动作还具备传授这项技术的能力,及格达标已不是他(她)所关注的,他们更在意动作的精确度以及对动作的理解,只有达到这两点才能获得传授他人的能力。有了这么高的期待,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好事,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准确的动作示范和讲解,对这些拥有更高期望值的学生而言,传统的讲解示范法依然有很强的效力。
针对抱有第6种学习期望值的学生,笔者明白要其掌握全部的太极拳动作是不现实的,即便以不及格作为威胁,也不能使其改变对太极拳的认知和态度,其想要的也许根本就不是太极拳,而是别的运动项目,或者甚至是根本不喜欢运动,那么教师的期望值也必须做出调整,真正接受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笔者将目标定位于能演练任意三分之一的太极拳动作并同时说出它们的名称即可。动作的顺序可以打乱,动作可自由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反倒关注整个动作过程,因为要在全部的24式中做出三分之一的选择,则不得不对全部动作有所关注。但同时因为没有动作连续性上的要求,使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作,而且不用担心因为连贯性问题中断学习。
七、小结
学生自我设定目标,自我主动参与学习,对整个目标和行为负责,最后坦然面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每个不同的个体都能学有所成,都能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这个学习过程不是由教师迫使的、不是由统一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限定的,而是个人主动选择的结果。此种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并获得想要的结果的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不在于使学生能展示关于某个运动项目的漂亮的技术动作,而在于培养学生负责任的行为和习惯——为自我设定的目标付出积极的行动并取得成功。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课题编号:15YJC890032。
参考文献:
[1]罗杰斯.自由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0.
[2]汉斯·乌尔里希·古姆布莱希特.体育之美:为人类的身体喝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3]张虎祥,张胜林.对体育教学评价人文化发展的思考[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