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理中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之道也是传统国学里的核心概念,包括度、权、和。过犹不及:“度”;通权达变:“权”;和而不同:“和”。
  第一个“度”,过犹不及。什么叫过犹不及。毛泽东在1939年说,过,就是左倾;及,就是右倾;不左不右就是中庸。
  有一个故事,“孔子观于鲁桓公(前711—前694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座右)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有一个斜着的青铜器。孔子问守庙者,你坐的旁边放的是什么东西?他说是座右铭。孔子说,我听说这种欹器,虚的时候就是倾斜的;往进加东西,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的时候就立起来了;再满就倒掉了。孔子回头看了看弟子说:“注水吧”。弟子们提着水往里灌,灌的不多不少的时候,果然就立起来了,再接着灌,满了,就倒了。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过了那个度就到了另外一个状态了。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抚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接下来,孔子马上叹息道,哪有到了成功的顶峰状态,不走向反面,不颠覆的呢?子路就问,老师,保持顶峰状态有什么办法吗?孔子说,世人那么有智慧,你不妨装点儿傻,不要聪明过头了;你如果功劳大,你有钱,你富有四海,不妨谦谨一点,不要做过了头。这就是讲度,度就是分寸。
  这里有两句话,我觉得非常好,“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意思是,如果你富贵就应该宽厚,不要吝啬,要是做贫贱的行为,怎么能享受富贵呢?聪明的人应该有所收敛,但是你炫耀,却不懂得装傻,还过于张扬,怎么能不失败呢?
  所以说,激情过热,会把理智烧光。热情中的冷静让人清醒,冷静中的热情使人执着。其实,人生就是一个字——度。我们要追求荣誉,追求权力,大家都喜欢财富,如果不能把握一个度,那就不行。没有对名誉、权力等等的追求,可能没有动力,人生要有所追求;但是太过分了,就走向反面了。
  第二个“权”,持中达变。下面这段话很有名。
  《孟子·尽心上》:“杨子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说,杨子这个人最扣门,拔他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干。墨子是兼爱,天下所有的人他都爱,为了别人头发都秃顶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子莫这个人执中,抓住中庸,既不毫不利己,也不专门利人,执中符合中庸之道。但是却不懂得变通,这也不行,情况变了你也得变。所以,中庸之道不是教条主义,君子要变通,也就是今天讲的与时俱进。
  日本松下集团总裁松下幸之助讲:“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
  商鞅变法的时候,规定不管什么人违法就处罚。太子的老师反对,不过他自己不出来反对,他让太子犯法。商鞅很聪明,他说太子犯法,那是老师的过错,所以得处罚老师,就把老师的鼻子、耳朵都割了。
  这是持中用权,我们讲中庸是有变通的,无论是度也好权也好,最后都要达到和,这才是极致。怎么是和呢?
  第三个“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跟同不一样。我和你上街,他和你聊天,“和”和“同”是一样的。不同的东西互补叫和,相同的东西叠加叫同。互补的东西在一起就会产生新的东西,同的东西加在一起就完了。
  齐景公:唯宠臣梁丘据与他“和”。晏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齐景公有一次说,只有大臣梁丘据跟他“和”。晏婴说,你们是“同”,怎么能是“和”呢?齐景公说,和与同不一样吗?晏婴说:当然不一样,“和”就像做汤一样,五味都有才好吃,光有一个味怎么好吃?必须互补,而不是单一。君臣关系也是这样,君子有可有否,臣就应该指出这个否。君子觉得可行的,臣子也说行,君说不行,他也说不行,那就不是“和”,而是“同”。
  古代开明的皇帝如李世民,跟前都有谏官,专门给他提意见,来防止他出过失。像唐朝将近三百年的统治,没有一套合理的机制是难以维持的,这些都离不开中庸。
其他文献
一般说来,皇帝视野里都是文臣武将,昼思夜想的都是朝廷兴亡的大事,哪还顾及小小黎民苍头百姓;而乾隆皇帝则不然,在他的诗词里既描写了风雷激蕩、惊天动地、声名远扬的大人物,也勾勒了若干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如牧童、山僧、农夫、农妇、轿夫、盐民、说书人、孔丘弟子等等。  牧童以放牧牲畜为本,对牲畜的脾气秉性了如指掌,这一点要比坐在书房里的文人、画家高明。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以画水牛著称。他画的牛和韩干画的马
期刊
我昔未生时  ◎(唐)王梵志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唐诗是怎样开始的呢?是从一件怪事开始的。這怪事发生在隋末卫州黎阳。  黎阳城东十五里处,有一户人家叫王德祖。这一年,他家的一株林擒树生了一个大如斗的瘤子。三年后,这瘤朽烂了。德祖见状,去那树上将瘤子皮(即裹在瘤外的树皮)撕开,其中一个孩子呼然而出。德祖惊异
期刊
弃婴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痼疾,人们出于对幼小生命的怜悯,往往收其所养,给予帮助。纵观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有专门收养弃婴机构的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创设了慈幼局、举子仓等育婴机构。明清以后,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大量的育婴堂等慈善团体。  弃婴与溺婴的陋习  中国自古就有溺婴的陋习。早在汉唐时期,史书就载有民间溺男婴之事,至明清以后,弃溺女婴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
期刊
袁枚,这名清代出了名的美食家,曾在《随园食单》放肆炫富,夸耀他家做了好多好多茶叶蛋:“鸡蛋百个,用盐一两。粗茶叶煮,两枝线香为度。如蛋五十个,只用五钱盐,照数加减,可作点心。”茶叶蛋居然一做就是一百个,这种“奢侈”程度,甚至可以让光绪皇帝自叹不如。光绪每天要吃四个茶叶蛋,一直以来,光绪都以为茶叶蛋是昂贵的奢侈品,外面的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因为御膳房开出的茶叶蛋价钱是每个“三十四两银”。有一日,光绪手
期刊
纸里有春风。春风曾吹拂过大地、吹拂过树木,当然也吹拂过一张张纸,也吹拂过这沓古老的纸。让你从这上了年纪的纸上,沐浴到了千年前的春風,抚摸到了盛唐的绿叶、大宋的春色。  纸里有故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是写在纸上的,一张薄薄的纸此时已等同黄金,只因这来自千里外的纸上有故乡的呼吸、母亲的心跳与老父的体温。  纸上有节日。过年了,家家剪窗花、糊窗纸、写春联、贴门神、买年画,挂一对纸做的大红灯
期刊
前些天读到清朝名臣谢济世的故事,颇多感慨。  谢济世一生颇多坎坷,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官,一次被充军,一次刑场陪斩。这些遭遇足以让我们认为他的一生充满了怨愤和不平,但事实并非如此。  雍正四年,谢济世任浙江道監察御史。上任不到十天,他就上疏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引起雍正不快,结果被免去官职,谪戍边陲阿尔泰。  与谢济世一同流放的还有两个人。经过漫长的跋涉,他们终于到达陀罗
期刊
秋是肃杀的季节,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因此也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
期刊
近日翻读《竹书纪年》,读到一行文字:“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里,讲的是尧晚年败落的事情。堯晚年失势,被舜囚禁。舜不仅囚禁了尧,还阻止尧的儿子丹朱看望父亲。  这是关于古代禅让制的观点之一,即所谓禅让,表面上看是文明的,骨子里却也不无血腥。当然,关于禅让,还有其他的观点,我所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期刊
《步辇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作品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细节描绘生动,动静结合互衬,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图中内容描绘记录的是盛唐时期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当时正处大唐繁盛时期,各民族争相与大唐通婚。松赞干布通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以禄东赞为使者出使大唐。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了禄东赞。阎立本
期刊
《水浒传》成书于明初,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流传甚广。但由于被认为有“诲盗”之嫌,在其传播过程中,曾多次被朝廷禁毁。  崇祯年间  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水浒传》禁毁事件,发生于明末崇祯年间。当时山东发生了一起农民起义,起义军仿效《水浒传》好汉,以梁山为根据地,破城焚漕,声势颇大。崇祯十五年,皇帝降旨禁毁《水浒传》:“凡坊间家藏《水浒传》者并原版,速令烧毁,不许隐匿。”  乾隆年间  清王朝取代明王朝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