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时空观培养探微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Wang_Gu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琐碎的时间和抽象的地图联系起来,生动地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题。本文试从时间和空间的科学概念入手,将教育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对高中历史时空观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时空观念培养
  说文解字中解释:历, “过也”  ;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过去的人和事自然是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历史思维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空观 。从2015年到2016年的学科素养的变化中可知,时空观念的要求始终没有改变 。这足以说明了时空观念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
  一、时间观念及其培养
   即使新课改之后,我们的历史课本对时间的要求已经少了很多。淡化细小事件时间的负担,突出重大事件的时间和阶段化的大历史史观。即使这样,时间仍是学生最为苦恼的。如何培养学生时间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科学的时间观念有两种,一种是指年代的时间概念,如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种是逻辑的时间概念,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社会性质改变之始。
  首先,要在大历史观下形成时间观念,如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分期。然后再细致到古代的各个朝代,近代中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现代的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在分期的部分有很多学生就会迷茫于分界点的时间。迷茫的根源在于这个时间在很多学生的头脑中只是一个数字,而没有赋予逻辑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为跨年而欢呼,会为某一个纪念日而庆祝,但是过了这一天或是那倒数的一秒,每个现实中的人和生活并没有什么实质改变或不同。同理历史阶段的分界点为什么选在了这个点上,是因为社会的性质和历史的走向是在这里“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例如,1919年的五四运动,在运动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安危,青年学生成为了急先锋,走在了运动的最前列。五四运动扩大之后,无产阶级成为了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所以五四之后,革命有了新姿态。那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如果要选择分界点的话,无疑有标志性的1919年就是。
  我们要将所学的历史事件放到历史阶段中来看,有了大历史的史观,就更容易的理解在大主干中的小支流了。在历史教学中,在讲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时候,一定要将这一个时期的大的历史背景介绍清楚,给学生一个模型或者是模式,再来填充细小的历史史实。在填充完这一个历史大阶断之后,还要再总的概括这一阶段特点。第一次介绍是建立模型,第二次介绍是加深理解,这才有利于大历史框架的构建。
  对于历史阶段,不单单是要记住它的起止时间点,还要有长度概念。历史教科书中,因为史观的不同,我们的教学侧重点也会有不同,中国古代史基本是按照朝代来讲的,所以,三、四千年的中国古代史,篇幅并没有短短100多年的中国近代史的篇幅要长。因此,我们也要在时间长度上做以强调。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的方法,数字对比和柱型图标等,给予形象的说明。
  其次,时间的概念还有它事件性的一面,也是琐碎的一面。这也是第一点大的基础框架搭建之后,所要添加的内容。时间是没有意义和内涵的,有内涵的是历史事件和它所包含的逻辑联系和人文情怀。我们过往生活中的每一天,是不会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形成记忆的是有意义的时刻。所以,要将枯燥的时间赋予意义。
  从因果联系的角度,历史这门学科一定程度也可以说是在探寻事件的因果联系的学科。1840年的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同时,对战争的另一方英国,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于1840年1月16日到议会发表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演说。通过了要求政府对中国使用武力的决定。 英国的跨海战争不是没有风险,但是这个风险的回报是中国广大的市场,因为1840年的英国同时处在工业革命的成功之中。切开时间的横截面,同一时间点上是事件是相互联系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将很多的事件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牢牢地记住了时间。
  从人文内涵的角度,任何时间数字都有人文内涵的一面。例如,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即“双十二事变”。这是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的重要基础,可现今的学生提到“双十二”只会想到购物的节日。在这个时间点上,强调历史上的这个日子,学生一定会铭记,而且也培养了爱国主义的情怀。
  从标志性的角度,新课改的教材中,淡化细小事件时间的繁琐性,突出重大历史事件的标志性。掌握住标志性的时间坐标,进行推论就可以更清晰的掌握这一个阶段的历史概况。例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抓住了这个时间坐标点,就会对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那么,比如辛亥革命后的《剪辫通令》的具体时间就可以淡化处理。
  除了以上理解性的记忆方法外,也可以利用记忆方法技巧性的记住时间,如联想法、对称法、特征记忆法等等。
  二、空间概念以及空间观念的培养
  空间在狭义上指历史事件处于一定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社会场所等。广义上的
  空间,则是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在物理学上,空间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弯曲的 。当然,我们历史学中所涉及到的空间是狭义。地理环境不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影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对地图的引用很多,但是不能做到每课一图,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较强对地图的利用。空間观念的培养一定要与时间观念相结合。
   首先,空间概念的培养要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累积。对世界地图和中国的基本地貌要有掌握。同时,历史上专有的地理名词要弄清楚,如河西走廊、岭南、江南、塞北等名词。
  其次,以时间为经度以空间为纬度,将时间和空间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大轴心时代(公元前500年前后),东西方的文明都出现了相应的辉煌,但呈现出的特点却不尽相同。显然,希腊的三面环海平原少,丘陵多,和中国大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显然对两种文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地形、地势的图片或短片来进行对比,学生更加一目了然。
  再次,体验式地时空观念培养。正如梁启超先生曾说:历史的本真就是站在当时人所在的背景下,体会当时事件的因果关系,以为现实借鉴 。如何去体验历史,自然需要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那么时间和地点就是必备的要素。以新航路开辟为例,为何新航路会发生在1500年这个时间点上?通过地图的展示可以看出,在欧亚之间的商路很早之前就有,而且更为合理,为什么要去绕远开辟一个新的航线呢?在时间和地点的体验式构建之下,学生已知的认知平衡被打破,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真正的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空观念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出来。
  最后,空间概念不单单是地图,还包括人文的社会环境和场所,比如在岳麓版教学书中,还有很多插图,比如《山东曲阜孔子故里牌坊》、《清明上河图》、明代《南都繁会图》等等,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场所。比如明代《南都繁会图》就可以很好的表现出中国明代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当时历史的复原和再现。
   综上所述,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培养模式的研究之后,我们要做的是将其贯穿于每一课,每一堂历史教学中,它是我们在教学目标中制定的关键词,也是我们教学设计和情景设定的主要因素,历史教学对时空观念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其他文献
本学期开展的课改教学活动,让我充分体会到,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激发情趣,教学互动,实行师生间,生生间的深层合作、探究,交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交流的课堂,自我展示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感悟,灵动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一、 创设情境,让学生灵动起来  我们的许多老师在教一篇新课之前,总少不了创设一个全新的情景。如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听音示、看影视片段、做游戏等力法导入,学生就会很容易入情
期刊
一、语文创新能力的表现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需要向社会、自然开放,并具有明显的创新活力,生机勃发,富有生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实现自我素质的发展。”可见,创新能力是语文课堂要达成的目标之一。一般来说,语文创新能力的表现主要有:对语文字词的快速接受能力,尤其在识字教学中,善于总结简便易行的识字方法,基础知识牢固;在阅读方面的敏感洞察力,能迅速找到文章的脉络和主线,理解文本的内涵;在
期刊
一、课程的内容编排有待改进  1.在一个标准下产生了很多版本  这更适合我国区域垮度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但是也出现在同一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情况,同一学校各科使用的版本也往往是五花八门,这给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多不便。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认真甄别选择,尽量在同一地区达到统一。  2.教材内容过散,不利于学生自学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基本材料,应尽可能体现层次性、逻辑性,如初中物理力学比电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也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也缘于对数学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朗读是把书面上的无声语言转化为能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朗读的形式多样,有教师朗读,学生齐声朗读读、配乐朗读、录音朗读等。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朗读能表情大意增强语感  朗读不浏览、默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课文深化环节。书面上的文字是不完全的语言,因为缺少了一个语言的重要因素——语音。语音所包含的语气、语调、语势、语感
期刊
一、创新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一)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列宁就曾说过幻想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因为它是诞生创造性的重要源泉。在现实中找不到的事物,我们可以在想象力的催促下生成,可以说想象力赋予了虚构事物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拥有了充分的想象力,那么所创造出来的事物就必然会丰富多彩。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帮助学生获得
期刊
一、低效课堂与新课导入  1.新课导入的低效现象  新授课的导入就好比一场精彩电影的预告片,为整部电影做一个铺垫和埋伏,太着迹会让观众失去追下去的欲望和欠缺惊奇,太深奥又会让人望而生畏。一堂高效的英语课也应该是要在2,3分钟的短时间内告诉学生教学的主题以及最大限度地激起其求知欲。很多英语老师都很重视导入环节,大多采用chant, poem,story,greeting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姑且勿
期刊
所谓创新性学习,它的基本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处理好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创新性学习所倡导的这种理念,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更实实在在的成为一种时代的要求。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方面,其作用不可低估。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创建一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的课堂教
期刊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面对新课改下的中考,作为初中毕业班的数学该如何去复习,是我们毕业班每位科任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现本人就此从以下方面去谈些看法:   一、要明确中考数学命题的依据及基本要求  中考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实施素质教育。  中考数学命题的基本要求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
期刊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局限于家长开放日的听课活动或参观校园环境或校园活动等,也不仅仅是参与学校某些事项的管理和传达,更重要的一环应该是让家长加深家庭教育的思想意识以及如何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的策略。  家庭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先悟道后谋术,尊重孩子权利是起点和归宿,品德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家庭是真正的起跑线,从我们的家庭教育来说,是不能去中国化的,家庭教育在学校中根本不开设,甚至成了学校的附庸,要办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