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在校内实施的“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和能力”的教改情况,探索改进、完善后的教改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观察能力;规范操作;探究学习;创新思维;分析能力
1.研究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不仅能直观地提高其动手操作技能,而且能发展其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二期课改提出多维度学业评价,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提高物理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 “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研究概况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課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
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
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到:只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重要,但也不清楚为什么重要;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只是好玩、希奇所以喜欢。多数学生愿意动手做现成的实验,不想也不会设计实验,有部分学生只想看,根本不想做探究性的实验。常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旁边坐。
(2)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 (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初中物理一开始就是长度的测量,对刻度尺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思想上就较为麻痹大意。为了克服这一点,先请每位学生拿出手边刻度尺并进行观察,后请一到二位同学讲出观察结果,并组织学生对结果讨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测量工具就要认识其测量范围(起始读数与最大读数的范围)和最小刻度(相邻刻度线物理量值)。对于刻度尺的使用,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长方体,然后请一位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刻度不同的三把厚刻度尺中选用一把来测量该长方体长,下面同学观察他的测量过程,并加以纠正,同时说明原因。在学生的讨论声中规范操作方法。
又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演示时要使学生明了实验的思路,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方面的教育。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在演示天平的测量方法时,先请一学生估测一金属块质量(若不会,先了解砝码质量,后再与之比较),然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最后才能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在操作过程中砝码一定要用镊子夹取,取放物体、加减砝码轻拿轻放(每操作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加以扩展)。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2)实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探究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完成实验。
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学生做实验时,小灯泡不发光,学生找不到原因,教师要在旁边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可能性,但由学生自主操作找出问题的所在原因。总结出实验结论。
以上是本人从教以来的心得体会,得出的个人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总结,有可能个人的观点考虑不全面,仅作参考。也希望大家能指出不足之处!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观察能力;规范操作;探究学习;创新思维;分析能力
1.研究背景
中学物理课程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为载体,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物理实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能力,不仅能直观地提高其动手操作技能,而且能发展其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二期课改提出多维度学业评价,既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方法与过程,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提高物理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 “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研究概况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課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
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
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到:只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重要,但也不清楚为什么重要;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只是好玩、希奇所以喜欢。多数学生愿意动手做现成的实验,不想也不会设计实验,有部分学生只想看,根本不想做探究性的实验。常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旁边坐。
(2)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 (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初中物理一开始就是长度的测量,对刻度尺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因而在思想上就较为麻痹大意。为了克服这一点,先请每位学生拿出手边刻度尺并进行观察,后请一到二位同学讲出观察结果,并组织学生对结果讨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测量工具就要认识其测量范围(起始读数与最大读数的范围)和最小刻度(相邻刻度线物理量值)。对于刻度尺的使用,教师在讲台上放置一长方体,然后请一位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刻度不同的三把厚刻度尺中选用一把来测量该长方体长,下面同学观察他的测量过程,并加以纠正,同时说明原因。在学生的讨论声中规范操作方法。
又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直接示范作用,演示时要使学生明了实验的思路,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并要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方面的教育。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在演示天平的测量方法时,先请一学生估测一金属块质量(若不会,先了解砝码质量,后再与之比较),然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加减砝码,最后才能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在操作过程中砝码一定要用镊子夹取,取放物体、加减砝码轻拿轻放(每操作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加以扩展)。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2)实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探究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完成实验。
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过程中,学生做实验时,小灯泡不发光,学生找不到原因,教师要在旁边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可能性,但由学生自主操作找出问题的所在原因。总结出实验结论。
以上是本人从教以来的心得体会,得出的个人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总结,有可能个人的观点考虑不全面,仅作参考。也希望大家能指出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