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导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neye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导入一般是指在每节课开始或者新课教学时,教师运用某些方法、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引出新知识并构建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把学生吸引到特定教学环境中的教学行为巧妙、精彩的导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合作互动,为主体内容教学的高效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笔者依据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对新课导入进行思考与探索。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主动思考,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回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教师针对新知识的性质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深浅适宜、启发性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与促进他们积极思考,自然地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例如在上《功率》一节时,笔者例举现在张花高速已通车,吉恩高速正在修建,两条高速经过了我们永顺大部分地方,各位同学看到的不是很多人在挖,而是用挖土机在挖,人去挖和挖土机挖,都是做功,为什么不是人而是利用挖土机呢?……,就这样让学生进入了思考中,从而很好地完成了这堂课当然提出问题方法还有很多,可以复习旧知识提问,……,总之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容易操作并应用得多,但教师应注意所提问题要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不能拘泥于形式,也不要深陷于理论,最好不要让学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而应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迫切解决这个问题的心理冲动问题的引入方式应该依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恰当选择,遵循逻辑与思维顺序,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进问题的知识圈子内,而不能纯粹“为问而问”或者操之过急,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研讨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问题的导入过程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之感。
  2学生实验,导入新课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概念、规律及理论都是在实验、实践中逐步总结形成的,并且反馈、应用到实验中大部分初中生对物理实验怀有兴趣,跃跃欲试,因为实验中产生的新奇、有趣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讲解新知识之前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发现问题与新的东西,引导他们把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来设置相关疑问,创设物理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减少学生从旧知识领域跨入新知识领域的思维障碍,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而且,物理中可做的实验很多,一些实验容易做,观察现象较快,成功率高因此,有效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架桥铺路,导入新课,往往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生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上《大气压》一节时,拿出两支试管(大小为小的能放进大的里面,但有一很小的空隙),让一个学生在台上将小试管竖直放入大试管,然后倒过来,同学们发现小试管从大试管里掉出来了,然后我再让他将大试管里装满水,又将小试管竖直放入大试管约一半,再倒过来,同学们观察到小试管不仅未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上升,直至到底部学生们都惊呆了,都急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研讨起[HJ135mm]这堂课来当然学生实验一定要易做且效果明显。
  3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从物理学的发展史、历史重大事件或生活生产实践的角度,通过讲述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生动而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树立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像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科学家的趣闻轶事生动形象又容易理解,往往让学生充满敬仰崇拜之心和见贤思齐之意物理学史料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家探索、发现物理规律的故事,如阿基米德洗澡时感受到浮力的作用,瓦特观察水壶盖被顶起而发现能量转化原理,等等这些故事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与追求真理态度的生动教材,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都有较大帮助同时生产生活实践方面的具体事例也有很多,而且常常是学生可触可感的,又非常奇怪的比如在上《运动的描述》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 m高空飞行,忽然他看到身边有一样东西和飞机在一起飞翔,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随手抓来一看,原来不是昆虫,而是德军发射的一颗子弹,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他能抓住飞行的子弹而且子弹在手中并未对手产生伤害呢?学生在惊讶疑惑中思考,渴望得到答案,从而引入新课
  物理始终与人类的生活、生产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在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教师应留心观察、细心思考,不断积累并梳理这方面的故事与素材,在教学时生动地讲述给学生听长此以往,学生会深刻领悟到物理知识的应用性,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学生练习,导入新课
  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包含旧知识,连接新知识的练习,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为新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一般情况下,这类习题中的问题有些是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来解答的,但是还有一些必须应用即将学的知识才能解答这样,既复习、巩固了之前学过的物理知识,理顺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同时也向学生提出了暂时解决不了的疑问,埋下了“伏笔”,自然地导出了新课学习目标,产生水到渠成的良好效果利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巩固了已储存的知识,且让学生对新内容的学习不会感到生硬,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探究能力如在上《测量电功率》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练习做测定值电阻的实验,后测小灯泡的电阻,最后再进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这样学生就顺理成章地掌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
  当然,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课型应采用适合本堂课的导入法以上四种导入法仅为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用得较多的,这样导入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创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造很好的情境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肯花心思,巧妙设计,总能找到适合每堂课的理想的导入方法,为重点难点的学习埋好伏笔,这样往往使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能够水到渠成、触类旁通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达到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与综合素质的育人目的。
其他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当前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可最终,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追求真实有效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是很困难,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学得会,但是很多学生的成绩并不是很高,这是什么原因呢?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班级做了一些调查将练习错误的题目进行记录,并把问题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标出,上课时,找做错的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TP4CW37TIF,Y#]  有一习题是这样的:  如图1所示,同一小球在同一高度以相同速度向三个不同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设小球刚落地时的速度分别为V1、V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载体,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导学案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导学案与课堂教学脱节,制约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自主发挥空间,而且成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针对目前导学案的三个主要环节,预习、探究和练习巩固,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导学案编制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并结合粤沪版42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产生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必须正确认识合作学习的本质,从设置学习任务、培养合作技能、教师的参与、总结延伸这四个方面来把握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模式的要点.高中物理学习中,合作学习不仅能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还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物理思维、创新思维等的
新课程注重学习知识与技能,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尽快使教师在这方面成长起来,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可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注重平时积累经验,还要注重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专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老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精神,方方面面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实践.上学期我担任了高一的物理新课程的教学,我的感受颇深.我们学校按省颁课程标准物理课排了三个课时,我感到课时不是很足,要在这样少的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实在不容易.上期全县高中在一兄弟学校开了一次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我了解到兄弟学校排了四节课,显然我们用三节课的时间教与用四节课的时间教
物理概念是客观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思维的一种形式任何物理概念都有其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该概念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物理概念的外延指的是该概念所涉及的一切现象和过程的范围和条件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而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往往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取而代之的是习题训练这就会造成学生在概念学习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责任的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这种民族特质的重要体现.但由于各种原因,当今人们的责任意识正逐渐淡化.学校中的“理想教育”、社会上的“商品教
传承与创新,是高考题的一把双刃剑.借用古诗词一句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改为“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解不同”.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题材的高考题,几乎每年都有.例如,2010年,有3题,分别是江苏省高考题,上海市高考题和广东省高考题.刚刚结束的2014年高考,也有4题,分别是课标1卷、北京卷、福建卷(理综卷)和上海市物理卷各有一题.这些题与以前相比,有哪些继承了传统?又有哪些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学逐渐趋于多元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同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在学生思想道德尚未形成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格。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期推动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  一、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