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向全社会公示了31项竞赛目录以来,竞赛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以机器人竞赛为例,有官方组织的,有专业学会、协会、中心组织的,也有各种企业组织的。地域有市赛、省赛、大区域赛、国赛、世界级竞赛。竞赛活动的开展,得失利弊,说法不一。
一、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市场需求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三条规定: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教育部的管理原则是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但实际情况却是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存在即有需求,有需求即合理,我们不应该一刀切的“围堵”,而应科学地进行疏导和管理。
2.主办方。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向全社会公示了31项竞赛目录,这些竞赛项目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科,官方的公示奠定了它们的权威性,使得竞赛活动更加名正言顺。以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例,虽然其不在31个社会团体主办的项目之内,但是截至去年已经举办了十九届,是全国有传统、有影响、有规模、有情怀的夏令营活动。此项活动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什么主办方热衷于主办赛事呢?其目的有三:一是增加主办方的影响力;二是增强机器人品牌知名度;三是促进产品布局和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3.学生。通过学习机器人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游戏性、知识性、实践性、逻辑性、协作性、挑战性等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机器人课程中来。各式各样的竞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竞赛的刺激、紧张、自信和成就感。
4.家长。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对孩子成长有益,家长就愿意投资。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机器人课程就是根据任务进行积木式搭建,通过思考、探索、体验,搭建出合理的机器人,让学生既学习了机器人知识,又活学活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
5.学校。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大部分是以社团形式开展的,而真正安排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以山西省首批十五个“创客机器人”教育项目校为例,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于2017年取得过WER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学校教师撰写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将机器人教育列入课程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晋中市寿阳县北大街小学将机器人教育列入课程已有多年,并在国赛、省赛中成绩斐然,帶动了当地机器人教育的发展。而其他项目校都是以社团等形式开展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参加活动学生人数10人左右。开展机器人教育和研究的学校基本上是社团形式或者兴趣小组,一周活动1次,一次2小时,遇到比赛会集中训练,时间会花费多些。对于校方而言,开展机器人教育与开展其他社团活动一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能给学校获得荣誉,一举多得。
6.教师。学校没有专门的机器人教师编制,担任教师的学科来源五花八门,除信息技术学科外,数学、物理、化学等任课教师都曾担任指导教师,造成了机器人教育的不可持续性。以山西省首批十五个“创客机器人”教育项目校为例,除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和晋中市寿阳县北大街小学有专职机器人教师外,其他项目校均为兼职教师。教学形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机械式操作为辅。
7.培训机构。目前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满天飞,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例外。去培训机构的学生分两类,一类是为了玩,另一类是为了打比赛,争名次。这类学生与补习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更有创新和拼搏精神。培训机构为了创牌子、抢生源,往往是针对竞赛强化训练,因此各类机器人竞赛的名次几乎被他们包揽。
8.企业。企业是机器人教育的推手,以深圳市为例,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有上千家。举办各式竞赛或者参与区域性竞赛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既扩大了宣传,又促进了发展。
二、机器人教育呈现的问题
1.课程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标准》,只是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中增加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因此,没有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机器人教育学科教材。现在纳入课程的学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机器人制造企业编制的,通常是产品说明、使用方法、编程设计、任务目标等。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探究性,教学规划和设计缺乏合理性、阶梯性。
2.教学设备选择参差不齐。机器人教育所用设备品牌繁多,其来源有上级部门配备、企业赠送和学校自购,因此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百花齐放”。
3.师资力量不足。机器人学科专业教师匮乏,是影响机器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机器人教师除自学和参加培训外,大部分是机器人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校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之后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
4.学生学习心态不同。开展机器人教育的中小学校呈现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这与初中生和高中生有升学压力有关。竞赛中,小学生的状态与中学生状态也不一样,小学生更多的是经历一次体验,名次并不重要。而中学生相反,他们更在乎名次,在乎裁判的判罚,在乎对手的表现。很多学生通过机器人教育和竞赛,确定了他们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机器人教育的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面加大支持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力度,出台鼓励政策,创建推荐机制。如,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创客教育的指导意见》,督促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行动起来,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一批中小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开展机器人教育,并积极开展机器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2.学校成立创客或者机器人创作空间(室),鼓励热爱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任专职或兼职机器人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机器人骨干教师。此外,还可借助社会力量,如教育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教育系统校外机构,帮助培养教师,或聘请校外兼职教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3.机器人企业是推进机器人教育的重要力量,借助企业优势,帮助扶持学校和区域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并培养教师队伍。山西省于2016年底成立了“山西省中小学‘创客机器人’教育研究项目校”,确立了十五个项目校。每个学校配备7套某品牌的机器人设备,开展机器人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并将项目校纳入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进行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相信今后STEM教育、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3D打印、人工智能会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注: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GH一16262。]
(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责任编辑 张妤)
一、机器人竞赛活动的市场需求
1.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其中第三条规定: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教育部的管理原则是严格控制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竞赛活动,但实际情况却是各式各样的竞赛活动层出不穷。笔者认为,存在即有需求,有需求即合理,我们不应该一刀切的“围堵”,而应科学地进行疏导和管理。
2.主办方。2019年1月教育部正式向全社会公示了31项竞赛目录,这些竞赛项目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学科,官方的公示奠定了它们的权威性,使得竞赛活动更加名正言顺。以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为例,虽然其不在31个社会团体主办的项目之内,但是截至去年已经举办了十九届,是全国有传统、有影响、有规模、有情怀的夏令营活动。此项活动促进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提升了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什么主办方热衷于主办赛事呢?其目的有三:一是增加主办方的影响力;二是增强机器人品牌知名度;三是促进产品布局和销售,抢占市场份额。
3.学生。通过学习机器人课程,可以给学生带来游戏性、知识性、实践性、逻辑性、协作性、挑战性等体验,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机器人课程中来。各式各样的竞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竞赛的刺激、紧张、自信和成就感。
4.家长。大部分家长认为,只要对孩子成长有益,家长就愿意投资。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机器人课程就是根据任务进行积木式搭建,通过思考、探索、体验,搭建出合理的机器人,让学生既学习了机器人知识,又活学活用到其他学科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热情。
5.学校。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大部分是以社团形式开展的,而真正安排课程的学校并不多。以山西省首批十五个“创客机器人”教育项目校为例,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于2017年取得过WER世界机器人大赛冠军,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学校教师撰写机器人教育校本课程,将机器人教育列入课程体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晋中市寿阳县北大街小学将机器人教育列入课程已有多年,并在国赛、省赛中成绩斐然,帶动了当地机器人教育的发展。而其他项目校都是以社团等形式开展机器人教育研究的,参加活动学生人数10人左右。开展机器人教育和研究的学校基本上是社团形式或者兴趣小组,一周活动1次,一次2小时,遇到比赛会集中训练,时间会花费多些。对于校方而言,开展机器人教育与开展其他社团活动一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又能给学校获得荣誉,一举多得。
6.教师。学校没有专门的机器人教师编制,担任教师的学科来源五花八门,除信息技术学科外,数学、物理、化学等任课教师都曾担任指导教师,造成了机器人教育的不可持续性。以山西省首批十五个“创客机器人”教育项目校为例,除山西省汾阳市禹门河小学和晋中市寿阳县北大街小学有专职机器人教师外,其他项目校均为兼职教师。教学形式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学生机械式操作为辅。
7.培训机构。目前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满天飞,机器人教育培训机构也不例外。去培训机构的学生分两类,一类是为了玩,另一类是为了打比赛,争名次。这类学生与补习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的,他们更有创新和拼搏精神。培训机构为了创牌子、抢生源,往往是针对竞赛强化训练,因此各类机器人竞赛的名次几乎被他们包揽。
8.企业。企业是机器人教育的推手,以深圳市为例,大大小小的机器人制造企业有上千家。举办各式竞赛或者参与区域性竞赛是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既扩大了宣传,又促进了发展。
二、机器人教育呈现的问题
1.课程标准不统一。目前国家尚未出台《中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标准》,只是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验)标准》中增加了“简易机器人制作”模块,因此,没有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机器人教育学科教材。现在纳入课程的学校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机器人制造企业编制的,通常是产品说明、使用方法、编程设计、任务目标等。教学目标缺乏科学探究性,教学规划和设计缺乏合理性、阶梯性。
2.教学设备选择参差不齐。机器人教育所用设备品牌繁多,其来源有上级部门配备、企业赠送和学校自购,因此在教学中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百花齐放”。
3.师资力量不足。机器人学科专业教师匮乏,是影响机器人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机器人教师除自学和参加培训外,大部分是机器人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校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之后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
4.学生学习心态不同。开展机器人教育的中小学校呈现小学多于初中,初中多于高中,这与初中生和高中生有升学压力有关。竞赛中,小学生的状态与中学生状态也不一样,小学生更多的是经历一次体验,名次并不重要。而中学生相反,他们更在乎名次,在乎裁判的判罚,在乎对手的表现。很多学生通过机器人教育和竞赛,确定了他们今后的职业规划。
三、机器人教育的对策
1.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面加大支持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力度,出台鼓励政策,创建推荐机制。如,山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创客教育的指导意见》,督促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行动起来,积极鼓励、引导和支持一批中小学校,积极创设条件开展机器人教育,并积极开展机器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工作。
2.学校成立创客或者机器人创作空间(室),鼓励热爱机器人教育的教师任专职或兼职机器人教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专业培训,重点培养机器人骨干教师。此外,还可借助社会力量,如教育活动中心、少年宫等教育系统校外机构,帮助培养教师,或聘请校外兼职教师,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鼓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和竞赛活动,开阔视野,取长补短。
3.机器人企业是推进机器人教育的重要力量,借助企业优势,帮助扶持学校和区域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并培养教师队伍。山西省于2016年底成立了“山西省中小学‘创客机器人’教育研究项目校”,确立了十五个项目校。每个学校配备7套某品牌的机器人设备,开展机器人教育教学和研究活动,并将项目校纳入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进行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机器人教育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成为中小学技术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相信今后STEM教育、机器人教育、创客教育、3D打印、人工智能会交织在一起,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新模式。
[注: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山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中(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GH一16262。]
(作者单位:山西省电化教育馆)
(责任编辑 张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