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在我国文学长廊中,是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是一座座巍巍矗立的艺术高峰,是一朵朵芬芳馥馥的春风奇葩。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初中古诗词教学,主要是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觉得厌烦。那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古诗词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在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的引领下,对古诗词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第一,猜谜导入。如教学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前,先出示一首谜语诗:“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打一花)。”学生一看,顿时兴趣大增,在猜谜过程中懂得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高洁的品格,为学习新诗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复习旧诗导入。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前,先复习吟诵春天的诗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诗情画意,为新课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第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如教学王维的《竹里馆》时,教师可以这样介绍:要理解这首诗,首先要理解王维作为诗人之外的四个身份。第一个身份是隐士,因为开元后期政治由清转暗,致使他越来越疏远长安,后来干脆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第二个身份是佛家,他从小信佛,被誉为“在家菩萨”,后来在辋川修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佛”;第三个身份是画家,苏轼点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第四个身份是音乐家。音乐与诗都讲究声律与节奏,使得他的诗特别有音乐的美感。隐、禅、画、音这四个属于王维的人生特性,是怎样体现在诗里呢?看《竹里馆》吧!这样的导入法,使得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特别好。
第四,演唱导入。古诗词有许多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到现在仍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教师自己动情演唱导入,学生特别喜欢,课堂气氛瞬间沸腾,一次演唱几乎就让学生记住了整首词。
二、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来感受古诗词的美
第一,指导正确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重读等。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分为二/二/一或二/三的节奏形式,七言诗一般可分为二/二/三或四/三的节奏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另外,还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用韵规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个“难”,一个“残”,道出了沉重的离别之情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读时要重一些慢一些。
第二,指导感情朗读。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如朗读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指引学生通过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调,读出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孤独与痛苦之感。
第三,指导配乐诵读。在学习诗词之后,再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闭上双眼,脑中浮现画面,随着配乐诵读。如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想象自己处在空山之中,明月照着松树、清泉缓缓流淌,竹林传来洗衣姑娘的喧闹声,莲叶轻轻摇摆,渔船轻轻飘荡……在这样轻松愉悦的配乐诵读中,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古诗词的意蕴
第一,抓住诗眼警句。诗眼警句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的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警句,发挥想象,可以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美和领会诗人的情感。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用得极其巧妙又耐人寻味,秋思仿佛就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就像冷露,像月光一样从天上洒落下来,落到某个人的头上,让他不由得生出秋思,思念远方的亲人。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
第二,联想写作背景。诗词创作本就是作者有感而发,理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不仅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诗人高洁的人格,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第三,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着瘦马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而自己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填写诗句。例如根据语境填上适当的诗句:(1)当朋友遇到困难或自暴自弃时,你会对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别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你想对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当你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不珍惜时间时,你会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二,仿写句子。例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平安恬淡;幸福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逸致闲情;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幸福是“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兩情相悦;幸福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憧憬期待……
第三,模仿写诗。我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后,设计了一道写作题:请选择一项事物(梅花、蜜蜂)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写一首诗。其中有一名学生以“蜜蜂”为题,作了一首诗——“采花千朵蜜万箱,不求他人来赞叹,但得众花竞怒放,力尽筋疲又何妨。”
总之,农村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要在现行新课标的指导下,善于根据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努力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诗意有涵养的人。
一、课前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第一,猜谜导入。如教学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前,先出示一首谜语诗:“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打一花)。”学生一看,顿时兴趣大增,在猜谜过程中懂得了梅花不畏严寒、坚韧不拔、高洁的品格,为学习新诗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复习旧诗导入。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前,先复习吟诵春天的诗句,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使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诗情画意,为新课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第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如教学王维的《竹里馆》时,教师可以这样介绍:要理解这首诗,首先要理解王维作为诗人之外的四个身份。第一个身份是隐士,因为开元后期政治由清转暗,致使他越来越疏远长安,后来干脆选择了半官半隐的生活;第二个身份是佛家,他从小信佛,被誉为“在家菩萨”,后来在辋川修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佛”;第三个身份是画家,苏轼点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第四个身份是音乐家。音乐与诗都讲究声律与节奏,使得他的诗特别有音乐的美感。隐、禅、画、音这四个属于王维的人生特性,是怎样体现在诗里呢?看《竹里馆》吧!这样的导入法,使得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特别好。
第四,演唱导入。古诗词有许多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到现在仍是一首非常流行的歌曲,教师自己动情演唱导入,学生特别喜欢,课堂气氛瞬间沸腾,一次演唱几乎就让学生记住了整首词。
二、教学以读为本,通过读来感受古诗词的美
第一,指导正确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停顿、重读等。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一般可分为二/二/一或二/三的节奏形式,七言诗一般可分为二/二/三或四/三的节奏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另外,还要注意古典诗词的用韵规律。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一个“难”,一个“残”,道出了沉重的离别之情以及人生命运的无常,读时要重一些慢一些。
第二,指导感情朗读。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如朗读李煜的《相见欢》时,教师指引学生通过缓慢的节奏、低沉的音调,读出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孤独与痛苦之感。
第三,指导配乐诵读。在学习诗词之后,再指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闭上双眼,脑中浮现画面,随着配乐诵读。如诵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想象自己处在空山之中,明月照着松树、清泉缓缓流淌,竹林传来洗衣姑娘的喧闹声,莲叶轻轻摇摆,渔船轻轻飘荡……在这样轻松愉悦的配乐诵读中,学生获得了审美体验,在情感上很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发挥想象与联想,品味古诗词的意蕴
第一,抓住诗眼警句。诗眼警句是诗中最凝炼、最传神、最准确的传递主旨的字句,读透诗眼警句,发挥想象,可以更好地品味古诗词的美和领会诗人的情感。如“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用得极其巧妙又耐人寻味,秋思仿佛就是一个外在的东西,就像冷露,像月光一样从天上洒落下来,落到某个人的头上,让他不由得生出秋思,思念远方的亲人。再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
第二,联想写作背景。诗词创作本就是作者有感而发,理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不仅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诗人高洁的人格,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第三,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诗词的意境美。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诗人——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正骑着瘦马徐行在西风吹拂的古道上,眼前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宁静祥和的日暮归家图,而自己却流浪在天涯,这样学生就能身临其境地品味诗的意境美。
四、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一,填写诗句。例如根据语境填上适当的诗句:(1)当朋友遇到困难或自暴自弃时,你会对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分别在即,面对伤感不已的好朋友,你想对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当你看到同学学习不努力,不珍惜时间时,你会对他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第二,仿写句子。例如: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平安恬淡;幸福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逸致闲情;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幸福是“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的兩情相悦;幸福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憧憬期待……
第三,模仿写诗。我在教学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后,设计了一道写作题:请选择一项事物(梅花、蜜蜂)用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写一首诗。其中有一名学生以“蜜蜂”为题,作了一首诗——“采花千朵蜜万箱,不求他人来赞叹,但得众花竞怒放,力尽筋疲又何妨。”
总之,农村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要在现行新课标的指导下,善于根据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特点,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努力丰富学生的诗词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诗意有涵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