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论文的新思索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作之流传不朽,根本原因还在于能够做到求实确切,言之有物,还在于科学的求证与准确的分析。在于敢于讲真话吐真情的勇气。吴先生的思索应该是所有出版社领导的思索,但如吴先生这样的思索者却不多。
  
  吴培华先生在国内出版界赫赫有名。其出名大概基于两点:一则工作做得好,出版社两个效益高;一则文章写得好,有见解,观点新。吴先生现为苏州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出版社出了好书,固然有社领导的努力,但更是一项全社性的综合业绩。而文章写得多、写得好却全然是个人行为,其作《出版问道十五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的出版便证明了这一点。贺圣遂先生的序中将其称作“以人名社”的实干家、理论家,一语中的地概括了吴先生对于苏大社的贡献,也说明了吴先生个人魅力之所在。
  作为《编辑之友》之编辑,因杂志性质所致,免不了与吴先生往还,能够得其大作,自然是杂志的荣耀。而他的文章一经刊出,总能引起业界同行的关注,或转载,或索引。与之偶有交谈,言者口吐莲花,金玉良言,闻者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吴先生早年就读于某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又在大学执教多年,之后方转入大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这样的经历,培养了他严谨的学术思维与学术训练,所以在这本33万言的集子里,大处连贯一体,环环相扣,小处具体而微,无懈可击。尽管有些文章的议题业已时过境迁,明日黄花,读之依然思路清晰,言近旨远,且此番实践是站在总编辑的高度统筹兼顾、情理并蓄的。
  《新华书店改革滞后的现象应该引起关注》一文,发表于2003年,虽说已时序变迁,清流潺谖,但其中的多数主张与判断,今日看来,照旧在时。其日:集团化、连锁经营只是中国书业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集团化现已基本实现,但实质尚待改善,连锁经营则在多数省份仍是进行时。二者的出现是对体制固有弊端的初步反思,却未能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原因何在?吴先生当年的忖量至今不为过。其又曰:实行股份制改造才有可能突破中国书业改革的僵持局面。股份制改造有所尝试,却举棋不定,裹足不前,难以继往开来,踵事增华。股份制改造的目的是为了发挥产权的经济功能,而现代产权制度又是现代商业制度的核心。其改造应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首先形成产权结构的多元化。目前,新华书店的产权皆已明晰,股份制改造的步伐却迟迟迈不开。文中指出,“难题在于如何建立起真正的公司治理机制”。所言极是,“实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也是中国书业真正进行整合兼并的过程”。之后诸如江苏新华与海南新华等的合作,证明了其预见性、洞察力。文中指出的症结,今天依旧存在,文中解铃的方法,今天惯例有效。这篇文作回头再读,依然鲜活,具说服力。这或许正是为什么一本旧的论文集,仍能捧读不舍、津津有味的原因吧。旧书不厌百回读,旧论文如何读,读什么,是看这本集子读出的又一道命题。作为一个出版人,议论发行环节的事情,算无遗策,百步穿杨,这或许正是吴先生实至名归的原因所在。作者是在从事八年的图书营销工作后,才转到总编辑岗位的。
  一篇如此,篇篇皆然。文作之流传不朽,根本原因还在于能够做到求实确切,言之有物,还在于科学的求证与准确的分析,还在于敢于讲真话吐真情的勇气。吴先生的思索应该是所有出版社领导的思索,但如吴先生这样的思索者却不多。从吴先生的这些论文里,大致可以读出出版界近二十年发展的轨迹。时下,出版改革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迫切需要有更多如吴先生一般的思索者,也需要有更多如吴先生论文一般的佳作。
其他文献
杜梅的《爱我的人请起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反观社会和人生,以一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思索来真实再现他们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追求与困顿,探讨个人成长与家庭空间、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与龃龉,文字清新、细腻,发人深思,极富教育意义。    杜梅的《爱我的人请起立》以独特的儿童视角来反观社会和人生,以一少年在日常生活的见闻与思索来真实再现他们成长中的欢乐与烦恼、追求与困顿,探讨
期刊
一厢情愿地把我们放到全球焦点的中心。仿佛我们真的已经很牛,牛到足以让别人整天算计我们,整天想着怎么给我们施加阴谋的地步,这样的想象力,实在有点夸张。    知道杨卫隆先生,源于2008年初风靡一时的《次贷风暴高清面目》,那时,次贷危机在美国刚刚全面爆发,倏忽问,人们从“新经济”的田园牧歌中惊醒,每个人都在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一切的原因何在?  从天堂到地狱,太大的落差,让杨卫隆的那本书光彩夺目,他
期刊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紧张忙碌地一路走来,我们已经站在了2011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的一年,几多收获,几多变化,出版产业发展的轨迹格外亮显。  出版体制改革,仍然是最为引人瞩目的事情。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年底以前全部完成转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其中,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归并中国出版集团、红旗出版社被求是杂志社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重组、新世界出版社在与安徽新华发行集团
期刊
毋庸讳言,对于中国图书来说,2010年只是战国群雄割据、混争在所难免的时代的极为普通的一年,各个分类领域内处于绝对霸主地位的出版龙头尚未出现,分夺蛋糕仍是主流,而市场营销虽在科技推动下手段有所更新,但新的亮点、特色并没有充分呈现出来、也未能展现令人信服的发展前景。相反,对于什么是营销、如何营销等基本命题的审视,让我们看到了图书营销乱象中的规律,颇令人深思。    我们还能有什么渠道进行营销?   
期刊
当我把书介绍给身边的朋友时,很多人都说:不就是拿个针孔摄像机搞偷拍吗。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什么“门事件”,内容也不是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针孔太小,看不清角落,更看不清世界。他不是“针孔”,是现实版的《潜伏》,是励志版的《无间道》,是21世纪版的《平凡的世界》。    《暗访十年》如期上市,销售势头很不错。忙着配合市场营销活动之余,静静坐下来,想起关于这本书出版的很多事。  混迹图书圈多年,面对一
期刊
电子书应该自由。自由的意思不是免费,而是自由阅读,自由处置。让你买的电子书在任何机器、任何时间都可以打开、阅读、转移,不必被平台或机器挟持,锁在一个又一个 DRM 系统底下无法脱身。  DRM(数位权利管理)的原始动机可能是好意,但 DRM 的结果却是灾难,应该是我们认真思考放弃 DRM 的时候了。    “书渴望自由”    纸张书时代,我们本来没有 DRM,高门槛的复制成本已经建立了一道天然的
期刊
虽然是港版引进。却并不是换换封面换换设计、繁体中文转简体中文那么简单。这中间首先值得一记的,是和林夕本人的接触和交往,以及和香港出版方的切磋磨合,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出版理念和文化理念的碰撞交流。    2008年《原来你非不快乐》亮相内地书市,对大家来说都是一个惊喜。于出版者,是惊喜地发现原来茫茫人海中潜伏了如此众多的夕迷,那情景就仿佛投了一块美味的蛋糕到池里,看到鱼群乍现一样;于
期刊
岁月流逝,斗转星移,每每想起“三钱”对广西出版工作的厚爱和关心,一种认真研究他们的人生历程、科学贡献和人格力量的愿望便油然而生,而且愈来愈强烈。    7月30日上午,我在网上看到钱伟长先生逝世的消息,一下惊呆了,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的最后一位长者钱伟长与世长辞,最后一颗科学巨星陨落。  “三钱”与广西出版事业的几件往事和有关细节,立刻涌上我的心头,追思敬爱的“三钱”,写
期刊
书是有生命的,书也是有灵魂的。《星星点点:中外名家系列讲座集萃》(后简称《星星点点》)书系(1—10)在2010年春新书订货会上格外受青睐,能在茫茫书海自成亮点,获得市场关注,是机缘巧合呢,还是另有深意?多年来做书卖书、看书买书,逛书市找选题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一套(本)书走俏市场似乎更多地在于书本身的生命力。  《星星点点》书系是国资委研究中心持续数年来,为国家重点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高层管理者开办
期刊
编辑虽是“为他人作嫁衣”,却通过图书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的建构。在市场经济时代,文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驱动力,强调编辑的文化使命尤其必要。    中华书局创始人陆费逵曾经说:“我们希望国家社会进步,不能不希望教育进步:我们希望教育进步,不能不希望书业进步。”出版业及其产品书写着人民的良知,民族的精神,乃至国家的未来。而编辑,正是“精神财富的摆渡者和集藏者”。选择以编辑为职业,是一种文化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