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zi229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生产方式,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出的科学理论成果。它继承和超越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是了解马克思理论的枢纽。
  关键词: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 唯物辩证法 生产方式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生产方式,尤其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科学理论成果,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枢纽。
  一 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超越
  对于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曾作了一个界定性的说明。马克思说,"我断然指出,我所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从威·配第以来的一切这样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相反,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而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它为了对可以说是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为了适应资产阶级的日常需要,一再反复咀嚼科学的经济学早就提供的材料"①。在处引文中,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三类政治经济学:第一类是庸俗政治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满足于作表面的解释;第二类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分析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第三类是马克思意义上的政治经济学,这种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和扬弃。
  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从商品价格出发,找出作为调节价格的规律的商品价值,价格的一切变动都可以根据价值来加以说明,而且归根到底都以价值为依归"。恩格斯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终得出这样一种解释:"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为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来决定的",而且"古典政治经济学满足于这样的解释"②。
  但是依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恩格斯认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这种解释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解释把工人的劳动作为"一切价值的尺度",依此,工人的劳动价值也只能用劳动表现出来,而这无异于说"一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一小时劳动",显然这只是一种同语反复,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③,不是一种科学的分析。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这种错误源自它未能认识到工人劳动的二重性。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就指出,国民经济学从异化劳动、私有财产等异化的事实出发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方式本身就是错误的。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那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错误出发点再次得到了说明:古典政治经济学"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④。
  马克思在深入分析资产阶级理论以及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借助于这些理论分析,马克思最终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困境,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二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恩格斯认为"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它"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都是一样的",它"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⑤。因此,任何政治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总有着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总是一种历史的科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特定历史阶段的理论产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超越和扬弃,根本点在于马克思认识到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可是,马克思之所以能认识到这种二重性,不仅是由于马克思个人的理性能力,而且还由于马克思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认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理论产物。
  理论研究对象是由特定历史环境规定的。唯物史观认为,特定的历史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特定社会研究对象的理论反映。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必须借助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剖析,才能彻底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产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特定研究对象正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由于历史是联系的和发展的,因此,探讨某一特定的历史环境,往往不能脱离开对人类历史的探讨。古典政治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永恒的社会,致使它不能发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并且忽视了人类历史中的非资产阶级生产方式。恩格斯认为,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探讨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和分配等形式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发生在这些形式之前的或者在比较不发达的国家内和这些形式同时并存的那些形式"进行至少是概括的研究和比较⑥。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做到了这些研究和比较。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研究和比较"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鲁滨逊的生产方式"、"欧洲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农村家长制的生产方式"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生茶方式";通过这些研究和比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及其本质的理论阐释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
  综上,我们认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下的理论产物,并且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
  三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和根本特征,这种特征使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使之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有本质的区别。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得到了多种形式的表现。
  首先,这种唯物辩证法表现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恩格斯认为,经济学研究中的方法可以采用历史或逻辑的方法;如果采用历史的方法,则思想常常受累于无关紧要的材料,因此其进程易被打断,相反,如果采用逻辑的方法,则较易把握历史的规律,因为逻辑的方法"无非是历史的方式,不过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性而已"⑦。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价值形式是采取货币形式这种成熟形态的,这种成熟形态"用物的形式掩盖了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以及私人劳动者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把它们揭示出来",因此,要真正探讨货币形式的起源和奥秘,就必须"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和研究历史中出现的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在此基础上,货币形式的起源和奥秘得到了非常清晰的理论阐述。通过这种阐述,马克思实际上再现了货币形式的历史发展轨迹,排除了历史表面的杂乱无章和货币形式的神秘性。   其次,这种唯物辩证法表现为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分析简单价值形式时就采用了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分析了简单价值形式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从而既阐明了相对价值形式的本质又阐明了等价形式的本质;不仅如此,马克思还综合了这种分析,他指出简单价值形式从总体上看是不充分的,这种"个别的价值形式会自行过渡到更完全的形式"⑨,最终进入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对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分析,马克思同样采用了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
  最后,这种唯物辩证法表现为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经济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指从实在和具体出发,得出"关于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使得"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这是"经济学在它产生时期在历史上走过的道路";第二种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指"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这些抽象达到"一些简单的规定",这些规定最终"形成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导致具体的再现"。
  马克思认为,第一种从实在和具体到抽象的方法在17世纪那里已经被经济学家采用了,从这些经济学的理论中产生了"一些有决定意义的抽象的一般的关系,如分工、货币、价值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只有在第二种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科学上正确的方法"--的引导下,才能得到具体的规定,因而最终使得人,这一主体,在概念上把握到现实的生产行为,使现实生产在思维的具体中再现出来。
  综上,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认识具有科学性的根本方法。本质上,唯物辩证法区别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前者揭示了具体的生产行为;后者则以一种神秘的形式揭示了辩证法自身之否定性的批判意义。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那里,唯物辩证法表现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分析和综合相统一、从抽象到具体这三种重要的方法。当然,唯物辩证法还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种表现方法。
  四 余论
  笔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学说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治经济学是理解马克思理论的枢纽。这一点对于建构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消费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遇到了时代以及理论发出的挑战。从时代而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应当分析现代西方消费社会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从理论而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应当为当代中国消费社会的构建提供可行性的理论参照。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仍是亟待探索、深化和发展的理论资源。
  参考文献: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4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⑧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3页;
  ⑨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7页;
  作者简介:付高生,性别:男,出生年:1988年3月,籍贯:江西,侨大学厦门校区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0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议的焦点是"人类优先"还是"地球优先",本文通过罗尔斯顿(Ralston)的观点,指出非人类中心主义"地球优先"实际上是扩展伦理范围,用它取代"人类优先"或将自然价值纳入"人类优先"。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伦理  一、对"地球优先"理解的二种偏差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生态环保问题
期刊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合同自由原则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合同自由原则受法律限制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合同法》中合同自由原则限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合同自由原则限制制度的具体完善对策。  关键词: 合同自由原则 法律限制 限制的不足 完善对策  一、合同自由的基本内容  合同自由体现的是私法主体在民事领域的意志自由,体现了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即国家一般不干涉私法领域的事项,人们在私法领域可以任
期刊
新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用了专门一节来规定技术侦查,正式在刑事法领域最高位阶的程序法中明确了技术侦查这一长久来就颇受讨论、争议的侦查措施。这一规定对于检察机关而言,更是意义重大。因为这是首次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拥有技术侦查权,而在上世纪90年代已有相关法律针对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规定了技术侦查。并且由于检察机关管辖的自侦案件隐秘性等特点,长期以来不管是在检察机关内部还是外部都对赋予检察机关技术侦查
期刊
摘 要: 2012年9月大学生刘艳峰,向陕西省财政厅寄送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申请公开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微笑局长"杨达才2011年度工资遭拒绝,引起社会关注。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政府信息公开难问题的关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以来由于观念上、制度上原因使之在实施过程遭遇各种难题。因此,必须通过改变政府观念,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制度来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主体经历了单一政府主体向社会多元化主体渐变的过程,由此带来了理论界新的讨论:即公共设施致害赔偿主体的争论。从目前争论的结果看,国家赔偿成为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大众观点。但从提供与管理的多元化角度上来看,单一的国家赔偿似乎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本文将就这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公共设施;国家赔偿;BOT模式  目前学者对于城市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的研究和争论主要集中在
期刊
一、检察刑事立案监督的概念  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刑事立案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概念,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叫"公安不立案,去找检察院",这句话是群众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权的高度概括。寻找法条根源,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
期刊
摘 要:我国留置权为法定担保物权,不得依照当事人的合意而设立。但是在租船合同中经常会有约定留置权的条款,如GENCON、BALCON和NYPE中关于留置权的条款。本文旨在分析,在按照我国法定内容抑或是根据租船合同条款约定留置权的行使方式互相矛盾时,出租人如何对租约中约定的预付运费行使留置权,以期解决实务中我国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的法律与国际上常用合同的规则间的冲突,明确今后我国对此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本文通过对社会上赞成者与反对者核心观点的辩证分析,得出延迟退休既不可冒进,亦不能杯弓蛇影,止步不前,要在承认政策本身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却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趋利避害,制定出更完善的执行与补偿措施上来的结论,最后在政策落实的时机和方法上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研究现状;辩证;观点和建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也得以正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对于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过于严厉,不符合现代刑事司法对于非法证据排除逐渐放宽要求的发展潮流。而有些人却认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承载着弥补我国刑事诉讼法规范的缺陷、提高刑事案件的办理质量、保障刑事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等的功能期待。该规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正式
期刊
摘 要:教材似乎在任何学习阶段都必不可少。以学习徐冬根所著的《国际私法》一书为契机,在收获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我们"即国际法研究生适用的国际私法教材乃至教学模式进行思考。  关键词:国际私法  一、教材需要否  教与学的基本模式在大学生阶段已经面临改变,而在研究生阶段,这种改变显得尤为迫切。因为在研究生阶段,我们的重心已经不再是知识点是否掌握(因为知识点的问题已经是可以由自己去主动学习和把握的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