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探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
结论: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关键词:针灸 中药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63-02
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探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为—侧肢体乏力、偏瘫、活动不便;并经头颅CT或MRI检测。82例患者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45~86岁,平均(58.43±13.21)岁。入选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或过去有脑梗死但未留下神经功能受损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58.53±13.3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86岁,平均(57.8±1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
(1)风痰阻络证:见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淡苔腻脉玄滑。
治法:熄风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姜竹茹、菖蒲、生大黄、元胡、厚朴、香附、丹参、枳实。
(2)气虚血瘀型:见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暗淡,苔薄白脉滑细,治法: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黄芪。
(3)痰热腑实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伴有声高气粗,大便秘结,治法:化痰通腑,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服,厚朴,枳实等。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四肢不温,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茵陈、甘草。
(5)肝阳上亢症,见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不语,眩晕头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玄等,治法: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茯苓。
同时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国药准字H20041061,法国PFIZER PGM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g口服,3次/d[2]。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体针:
(1)半身不遂: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病侧穴,也有先针健侧,后针病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处方: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2)口角歪斜:治法:取手足阳阴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病久或左右均刺。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施于阴阳平衡针法,按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选取顶中线、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的上1/5、顶旁1线、顶旁2线、双侧枕下旁线。手法:行重提插手法后接电针机,施于密波或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20min。每日1次,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抗肌痉挛药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循环,同时依据各项并发症给予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防治并发症、神经细胞营养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等对症支持治疗[3]。
1.3 观察指标:①康复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DF)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4]。②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5]评定,<50分为严重,50~84分为明显,85~94分为中度,95~99分为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专家咨询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运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U、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比较。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因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突然发病的疾病。通常指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临床上表现为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和症状。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6]。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周期较长,治疗强度较大,病死率高,经救治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从而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
综上所述,组合针灸法加中药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颜武,刘芹,邵华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18-120
[3] 李冰.针灸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偏瘫44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79
[4] 张志红.推拿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6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7):77-78
[5] 陈立典,郭晓琳,陶静,等.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36-149
[6] 李佳,何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47-49
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探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
结论: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关键词:针灸 中药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63-02
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探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为该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为—侧肢体乏力、偏瘫、活动不便;并经头颅CT或MRI检测。82例患者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45~86岁,平均(58.43±13.21)岁。入选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或过去有脑梗死但未留下神经功能受损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5~86岁,平均年龄(58.53±13.32)岁。研究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86岁,平均(57.8±12.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治疗。
(1)风痰阻络证:见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淡苔腻脉玄滑。
治法:熄风化痰,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姜竹茹、菖蒲、生大黄、元胡、厚朴、香附、丹参、枳实。
(2)气虚血瘀型:见于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暗淡,苔薄白脉滑细,治法:益气活血,方用:补阳还五汤: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黄芪。
(3)痰热腑实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伴有声高气粗,大便秘结,治法:化痰通腑,方药: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后下,元明粉冲服,厚朴,枳实等。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或不语,偏身麻木,四肢不温,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治法:滋阴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牛膝、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药、玄参、天冬、川楝子、茵陈、甘草。
(5)肝阳上亢症,见于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不语,眩晕头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玄等,治法: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栀、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茯苓。
同时给予盐酸乙哌立松片(国药准字H20041061,法国PFIZER PGM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g口服,3次/d[2]。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体针:
(1)半身不遂: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般均刺病侧穴,也有先针健侧,后针病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治法,适用于病程较久者。
处方:上肢: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昆仑。
(2)口角歪斜:治法:取手足阳阴经穴为主。初起单刺病侧,病久或左右均刺。
处方:地仓、颊车、合谷、内庭、太冲。
施于阴阳平衡针法,按照《头皮针穴名标准化国际方案》选取顶中线、偏瘫对侧顶颞前斜线的上1/5、顶旁1线、顶旁2线、双侧枕下旁线。手法:行重提插手法后接电针机,施于密波或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20min。每日1次,均以6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两组治疗期间不得使用其他抗肌痉挛药物,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循环,同时依据各项并发症给予抗感染、降血压、降血糖、防治并发症、神经细胞营养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等对症支持治疗[3]。
1.3 观察指标:①康复效果: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DF)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DL)[4]。②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5]评定,<50分为严重,50~84分为明显,85~94分为中度,95~99分为轻度。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专家咨询评价指标得分的计算。运用SPSS15.0分析软件进行U、t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比较。由表1可知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
2.2 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因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突然发病的疾病。通常指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临床上表现为永久性或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的体征和症状。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6]。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周期较长,治疗强度较大,病死率高,经救治后,常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将来的社会生活能力,结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从而很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8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采用组合针灸法并用中药方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中药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及ADL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32、5.40,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出院时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t=5.36、3.48,P<0.05)。另外,研究组出院时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t=5.11、9.47,P<0.05)。
综上所述,组合针灸法加中药方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同时可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生存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 颜武,刘芹,邵华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18-120
[3] 李冰.针灸配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卒中偏瘫44例[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4):79
[4] 张志红.推拿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偏瘫56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7):77-78
[5] 陈立典,郭晓琳,陶静,等.针刺治疗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36-149
[6] 李佳,何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