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63991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人们在空间知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大脑表象,它包括对物体的方向、距离、大小和形状的知觉等。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基本要素,它对于人们进一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非常重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重要时期,高年级数学教学又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了促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我在教学实践中不停的摸索与探究、反思和总结,现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内容,在研究长方体的特点时,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观察感悟,形成初步表象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实物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向学生提供长方体实物模型,组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想一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总结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感知,获得清晰深刻的表象后,再渐渐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经历了从二维到三维的整个过程,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二.动手操作,深入认识
  学生学数学是让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他们的空间观念也就更易于形成和巩固。在教学中不要错过每一次可以让学生动手的机会。
  学生动手过程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并及时引导,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教学中,我问同学们:这6个面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然后给学生提供剪刀、直尺等工具,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并提示学生:1、将一个长方体纸盒每个面按实际情况分别标上“上”、“下”、“左”、“右”、“前”、“后”。然后沿每条棱剪开,观察剪开后的每个长方形,说说自己的发现。2、将剪开的6个长方形的面重新围成长方体,再说说你是怎样围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剪”和“围”的操作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长方体6个面之间的关系:相对的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这个过程,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更是尝试、想象、推理、验证、思考的过程。一剪一围,使学生亲身经历了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转换,发展了空间观念。
  此环节,更加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感悟、理解,从而完成了新知识的构建,这种动手操作、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做法对空间观念的建立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拓展提升,多角度深化空间观念
  1、累加。观察一本厚厚的词典,它的每一页都是一个长方形,许多个相同的长方形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长方体。
  2、移动。课件演示,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左面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平移,留下的轨迹就形成了长方体。
  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理解了“在运动中形成长方体”的过程,整个运动过程向学生展示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从长方形到长方体,不光有静态的“围”,还有动态的“移”,不但有单个长方形的平移,还有多个长方形的累加。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上几个方面的策略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有机地整合的。只不过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全面的反映,以促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的空间观念逐渐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完善,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适应信息社会,中小学正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远程教育、电脑教学让师生们耳目一新。信息技术给教学增添
期刊
初中听力教学要让学生过听力训练的三关,即单词、句子和语篇,并把语流的识别作为突破口,运用策略来把握听力教学的本质并形成基本方案。听力教学中的策略设计和运用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把握听力教学的走向,使教学能科学、有序、有度地去发展学生听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听的兴趣,为培养交际能力奠定基础。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可以归纳为:预测大意,辨音会意;捕捉重点,梳理信息;听用结合,技能互补;优化环境,激发兴趣;精选材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说:“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有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要学多少,成绩要多好,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点
期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那么,怎样的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呢?“促进核心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将以事实性知识为载体,选择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通过积极的反思、概括、形成正确的、统领性的且具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核心概念,实现
期刊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直是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只有落实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是真正的发展了素质教育。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我校实行素质教育的方针,作为老师,怎样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我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作指导,对后进生转化做了细致耐心的探索,逐渐取得了效果。  一、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需要我们
期刊
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心理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同学与班级建设的领导者,更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作为班主任,要以人为本,务必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任何一件事上都要让学生“服”,日积月累“服”就变成了老师的“福”。  小学高段的学生即将步入青少年,他们的思维、心理
期刊
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应“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习语文的方法有很多, 我认为,课本剧对有些课文的学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重要的是体会到学习这一过程的快乐。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课本剧以生
期刊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团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但大都学生家中没有电脑,平时对电脑接触的也比较少,有些接触更多的也就是些网络游戏,那么如何在一周短短的一节课中,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提高正确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利于我们学好其他各门学科。通过语文学习,使我们高中生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变化,合作学习成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小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管理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提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让学生在“自学试探”“合作互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