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俄罗斯的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是古老又年轻的节日。863年基督教徒基里尔和梅福季创立了古斯拉夫文字。9世纪未古保加利亚开始有了纪念圣基里尔和梅福季的活动。1863年值斯拉夫文字创立1000周年,俄国政府宣布5月21日为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苏联初期,政府实施限制宗教政策,这一纪念日被废除。1991年1月该纪念日在俄罗斯恢复,被正式命名为“斯拉夫文字文化节”。节日期间,俄罗斯文化部、东正教会、教育机构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节日的举办有利于提升青少年阅读兴趣、增强民族凝聚力、实施普京的文化强国战略、维护斯拉夫世界的团结。
关键词:斯拉夫文字文化节;东正教;文化外交
1991年俄罗斯官方正式将5月24日定为斯拉夫文字文化节(ДcHb cЛaBЯHCkoH пHCBMCHHOCTиH KyЛbTypbI)。次年,莫斯科举办了斯拉夫文字创立者基里尔(KHpHлл)和梅福季(MCфOдий)纪念像揭幕仪式。二十余年来,俄罗斯政府、东正教会和教育机构举办了大规模的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一节日有着怎样的历史由来?开展了哪些庆祝活动?其社会意义何在?
一、节日由来
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基督教传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对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与推广所做的巨大贡献。基里尔和长兄梅福季出生在半斯拉夫半希腊的海港城市索伦。父亲是拜占庭贵族,母亲是斯拉夫人。基里尔(俗名康斯坦丁)自幼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学过语法、辩证法、演说术、算数、几何、天文学、文学和音乐,还精通五门语言——斯拉夫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犹太语。在中世纪史料中,康斯坦丁经常被称作“哲人”。求学期间,基里尔同拜占庭的总主教梅福季关系密切,经常被派往国外传教。
862年,斯拉夫人正处于日耳曼骑士强行拉丁化的严重威胁之下。当时属于西部斯拉夫的摩拉维亚公国(MOPaBCKOC KHяжCCTBO,830~905年,约在今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一带)(董淑慧2009:7)信奉基督教,按罗马教皇的规定,传教和布道必须使用拉丁语。摩拉维亚大公罗斯季斯拉夫(POCTиCЛaB)深深懂得:如果使用本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既有利于本国的独立和自己的统治,也能排斥日耳曼骑士的外来势力。(王松亭1996:45~46)862年末,罗斯季斯拉夫请求拜占庭政府派一个能用斯拉夫语进行传教的僧侣。这种请求有利于拜占庭教会的势力扩张,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同意了罗斯季斯拉夫的请求。
863年,基里尔和梅福季被派往摩拉维亚公国传教。传教过程中,兄弟俩创立了一种地道的、非常适合记录斯拉夫语的字母——格拉戈尔字母。这种字母的称谓源自名词“说话”,意为“词语”、“言语”。这一年被认为斯拉夫文字的诞生年。在格拉戈尔字母中,有一些是基里尔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字母表借用的。在此基础上,他还琢磨出一系列新字母。此后,他们开始将《福音书>、《使徒行传》和《诗篇》等宗教文献译成斯拉夫语,并在传教活动中推广。基里尔兄弟的传教受到日耳曼传教士的多方阻挠。后者不准拜占庭传教士在这里用斯拉夫语传教,销毁斯拉夫语书籍,阻止斯拉夫文化和文字的进一步发展。基里尔、梅福季及其弟子们为保卫斯拉夫文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9世纪末,基里尔和梅福季去世后,其弟子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字母表。新字母的基础是希腊正字体,在字形上与格拉戈尔字母差异悬殊,但从字母的组成、排列和语音意义上看,新字母表几乎完全同格拉戈尔字母表吻合。为了纪念恩师,学生们将其命名为基里尔字母。基里尔字母的变体至今仍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以及其他民族中使用。(戴桂菊201O:184)
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历史功绩不可估量。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使斯拉夫民族得以用自己的语言传播东正教,使宗教的智慧普及更多的斯拉夫人民,让斯拉夫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记录和保存,奠定了斯拉夫人道德和智慧的基础。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使古代斯拉夫文化、特别是古保加利亚文化逐渐兴盛起来。为了表达对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崇敬,9世纪末古保加利亚开始有了纪念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活动。
俄罗斯圣基里尔与圣梅福季纪念日最早设立于1863年。19世纪初,斯拉夫民族意识中产生了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者认为,斯拉夫民族的语言文化同根同源,应扩大文化交流,促进政治团结,共同对付异族统治,改变斯拉夫人受欺凌压迫的地位。泛斯拉夫主义从其诞生开始就在俄国文化界激起了研究热潮,一系列专家学者的介绍与研究,让俄国社会认识了俄国以外的其他斯拉夫人,强化了对斯拉夫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认识。1863年,斯拉夫文字创立 1000周年之际,俄国政府规定,每年5月11日(即新历5月24日)为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当时的纪念活动主要在教堂进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颁发了一系列限制东正教的法令。作为宗教节日,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不再被官方承认,但教堂里的庆祝活动从未间断。20世纪80年代苏联文化界出现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回归。政府改变了对教会的反对态度,东正教得以复兴,宗教节日的热度提高,对东正教圣人基里尔和梅福季的纪念重新受到政府重视。1991年1月30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该纪念日为国家法定节日,并正式命名为“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时间为每年5月24日。
二、节日活动
节日设立主办城市,且每年一换,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尔、普斯科夫、萨拉托夫等城市都曾被选为庆祝中心。节日主办城市24号放假一天,以便市民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从201O年开始,主要庆祝活动每年都固定在莫斯科举办。由于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既是宗教节日,也是国家法定节日,人们在节庆期间可以看到,宗教组织和国家政府、普通文化教育组织共同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盛况。 节日的庆祝由盛大的宗教活动拉开序幕。俄罗斯东正教会于24日举办盛大而庄重的宗教礼拜、游行活动,最后在圣基里尔和梅福季纪念像前完成祈祷仪式。届时,由莫斯科及全俄罗斯大牧首基里尔主持各项仪式,多位市政府官员参加系列活动并致词。在2011年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开幕式上,大牧首基里尔强调,圣基里尔和梅福季把《福音书》翻译成了斯拉夫语,而《福音书》正是斯拉夫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他呼吁年轻人不要忘却两位圣人的伟大功绩。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在致词中指出,这一节日对莫斯科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莫斯科出版了第一本用斯拉夫语编撰的书籍,圣基里尔和梅福季奠定的文化传统是斯拉夫民族融合的基础,莫斯科将永远珍视这份宝贵财富。节日前后,教士们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学生们介绍圣基里尔和梅福季向斯拉夫民族传教的故事,并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修道院。
节日当天,俄罗斯文化部举办的盛大节庆音乐会是重头戏。在音乐会上,东正教牧首向观众致以节日的问候。2011年大型音乐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主办方邀请了俄罗斯、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塞尔维亚、乌克兰等国最优秀的演出团体为观众献上极具斯拉夫民族特色的表演。2014年,俄罗斯多个城市举办了大型合唱音乐会,其中莫斯科红场的千人音乐会规模最大。合唱团的成员年龄不同、职业各异,其中有中小学生和军人。他们演绎的有宗教题材的歌曲,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歌声里表达了他们对圣者的崇敬和缅怀,对祖国光荣历史的自豪,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文化教育机构举办的活动则一直持续到五月底。剧院演员为市民表演俄罗斯经典剧目,朗诵俄罗斯经典作家的诗歌和散文,在叶赛宁、果戈里、茨维塔耶娃、普希金、莱蒙托夫雕像面前朗诵文学作品,活动既邀请知名人士,也邀请小朋友参加。各地历史博物馆也举办讲述古莫斯科、古罗斯学校历史、俄罗斯文学史的特色讲座。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和俄语研究院的语言学家在城市广场开办讲坛,为观众讲述现代俄语的特点、古俄罗斯的文学作品等。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后第五天,即5月27日是全俄罗斯图书馆日。两个节日期间,俄罗斯各图书馆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语言趣味课堂、文学讲座、作家见面会,参观古籍展览、文艺片展映,让孩子们了解圣者基里尔和梅福季的生平,接触到古斯拉夫文学文化。这几天有面向中学语文老师的奖项颁布,以表彰他们对俄语教育所作出的辛勤努力。
5月24日,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每逢节日,斯拉夫各国驻俄大使都会在莫斯科斯拉夫广场的圣基里尔和梅福季雕像前献花。各国以此为契机,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论坛,莫斯科每年都举办题为“斯拉夫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学者共同探讨斯拉夫文字、文明等议题。
三、社会意义 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自创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庆祝规模不断扩大,在俄罗斯国内和斯拉夫世界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2014年普京在圣彼得堡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活动中强调,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为俄语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字和文化基础,虽然一开始是宗教传统,但文字文化节对全民族、全社会有了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意义,起到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和团结所有斯拉夫民族的作用。
俄罗斯曾被世界公认为最热爱阅读的国家,而近几年俄罗斯人的阅读兴趣有所下降。据2013年的数据,只有7%的俄罗斯家庭的孩子有阅读习惯,而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据达到80%。据近几年数据,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完全不阅读,对于大部分俄罗斯中小学生,阅读已不是他们感兴趣的科目。节庆期间,俄罗斯博物馆、图书馆、大中小学开办古籍展览、作家见面会等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孩子们重新爱上阅读,提升了俄罗斯中小学生对古罗斯文字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们了解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举办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有助于增强人民的爱国热情与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自信心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庆祝传统节日能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文字文化节把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这场文化盛会。如20]4年在红场举办的千人合唱音乐会,把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唱响俄罗斯最受喜欢的民族歌曲。合唱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大众,更是为了回顾俄罗斯的光荣历史与传统,增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凝聚人心。在2011年斯拉夫文字文化节音乐会上,牧首基里尔致词强调,“节日并不仅仅是一种隆重的仪式。只有整个民族全情投入,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节日。这就需要我们的民族内部有种强大的信念。希望这个节日让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人能够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思考民族的未来”。
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实施普京的文化外交战略。苏联解体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采取亲西方政策,把摆脱苏联影响、重回欧洲作为头等任务,政治上排斥苏联体制,文化上消除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2000年普京上台后制定了恢复和扩大俄罗斯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外交策略,一改被动的保守做法,以共同的斯拉夫文化为纽带,积极拉近与周边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和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汪宁2012:69)另一方面,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亲西方政策后,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定位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国家爆发“颜色革命”后,开始反思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重新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积极谋求与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互通互信,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与其他斯拉夫文化国家多次举办斯拉夫文化论坛、开展各种“文明对话”。(汪宁2012:72)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是斯拉夫世界共同的文化盛会,是斯拉夫世界寻求认同感的重要契合点。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举办为各国政要的对话、学者的沟通和文学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极佳的平台,也为俄罗斯重塑国家形象,拉近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彰显俄罗斯文化主导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的感受、体悟中,培育和凝聚民族精神,形成稳固的民族认同。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作为一个把宗教、文字、文化内涵集一身的传统节日,在当代俄罗斯焕发了新的生机,对俄罗斯社会乃至整个斯拉夫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回顾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及其前身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在俄罗斯的历史可以发现,节日的存废与政治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值得注意的是,圣基里尔和梅福季纪念活动在俄罗斯民间从未间断,两位圣人创造的斯拉夫文字及其对斯拉夫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斯拉夫文字文化节;东正教;文化外交
1991年俄罗斯官方正式将5月24日定为斯拉夫文字文化节(ДcHb cЛaBЯHCkoH пHCBMCHHOCTиH KyЛbTypbI)。次年,莫斯科举办了斯拉夫文字创立者基里尔(KHpHлл)和梅福季(MCфOдий)纪念像揭幕仪式。二十余年来,俄罗斯政府、东正教会和教育机构举办了大规模的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庆祝活动,吸引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这一节日有着怎样的历史由来?开展了哪些庆祝活动?其社会意义何在?
一、节日由来
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基督教传教士基里尔和梅福季对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与推广所做的巨大贡献。基里尔和长兄梅福季出生在半斯拉夫半希腊的海港城市索伦。父亲是拜占庭贵族,母亲是斯拉夫人。基里尔(俗名康斯坦丁)自幼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学过语法、辩证法、演说术、算数、几何、天文学、文学和音乐,还精通五门语言——斯拉夫语、希腊语、拉丁语、阿拉伯语和犹太语。在中世纪史料中,康斯坦丁经常被称作“哲人”。求学期间,基里尔同拜占庭的总主教梅福季关系密切,经常被派往国外传教。
862年,斯拉夫人正处于日耳曼骑士强行拉丁化的严重威胁之下。当时属于西部斯拉夫的摩拉维亚公国(MOPaBCKOC KHяжCCTBO,830~905年,约在今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一带)(董淑慧2009:7)信奉基督教,按罗马教皇的规定,传教和布道必须使用拉丁语。摩拉维亚大公罗斯季斯拉夫(POCTиCЛaB)深深懂得:如果使用本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既有利于本国的独立和自己的统治,也能排斥日耳曼骑士的外来势力。(王松亭1996:45~46)862年末,罗斯季斯拉夫请求拜占庭政府派一个能用斯拉夫语进行传教的僧侣。这种请求有利于拜占庭教会的势力扩张,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同意了罗斯季斯拉夫的请求。
863年,基里尔和梅福季被派往摩拉维亚公国传教。传教过程中,兄弟俩创立了一种地道的、非常适合记录斯拉夫语的字母——格拉戈尔字母。这种字母的称谓源自名词“说话”,意为“词语”、“言语”。这一年被认为斯拉夫文字的诞生年。在格拉戈尔字母中,有一些是基里尔从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字母表借用的。在此基础上,他还琢磨出一系列新字母。此后,他们开始将《福音书>、《使徒行传》和《诗篇》等宗教文献译成斯拉夫语,并在传教活动中推广。基里尔兄弟的传教受到日耳曼传教士的多方阻挠。后者不准拜占庭传教士在这里用斯拉夫语传教,销毁斯拉夫语书籍,阻止斯拉夫文化和文字的进一步发展。基里尔、梅福季及其弟子们为保卫斯拉夫文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9世纪末,基里尔和梅福季去世后,其弟子们创造了一种新的字母表。新字母的基础是希腊正字体,在字形上与格拉戈尔字母差异悬殊,但从字母的组成、排列和语音意义上看,新字母表几乎完全同格拉戈尔字母表吻合。为了纪念恩师,学生们将其命名为基里尔字母。基里尔字母的变体至今仍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塞尔维亚、保加利亚、马其顿以及其他民族中使用。(戴桂菊201O:184)
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历史功绩不可估量。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使斯拉夫民族得以用自己的语言传播东正教,使宗教的智慧普及更多的斯拉夫人民,让斯拉夫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得以记录和保存,奠定了斯拉夫人道德和智慧的基础。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使古代斯拉夫文化、特别是古保加利亚文化逐渐兴盛起来。为了表达对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崇敬,9世纪末古保加利亚开始有了纪念圣基里尔和圣梅福季的活动。
俄罗斯圣基里尔与圣梅福季纪念日最早设立于1863年。19世纪初,斯拉夫民族意识中产生了泛斯拉夫主义。泛斯拉夫主义者认为,斯拉夫民族的语言文化同根同源,应扩大文化交流,促进政治团结,共同对付异族统治,改变斯拉夫人受欺凌压迫的地位。泛斯拉夫主义从其诞生开始就在俄国文化界激起了研究热潮,一系列专家学者的介绍与研究,让俄国社会认识了俄国以外的其他斯拉夫人,强化了对斯拉夫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认识。1863年,斯拉夫文字创立 1000周年之际,俄国政府规定,每年5月11日(即新历5月24日)为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当时的纪念活动主要在教堂进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1917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颁发了一系列限制东正教的法令。作为宗教节日,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不再被官方承认,但教堂里的庆祝活动从未间断。20世纪80年代苏联文化界出现了对历史与传统的回归。政府改变了对教会的反对态度,东正教得以复兴,宗教节日的热度提高,对东正教圣人基里尔和梅福季的纪念重新受到政府重视。1991年1月30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该纪念日为国家法定节日,并正式命名为“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时间为每年5月24日。
二、节日活动
节日设立主办城市,且每年一换,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尔、普斯科夫、萨拉托夫等城市都曾被选为庆祝中心。节日主办城市24号放假一天,以便市民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从201O年开始,主要庆祝活动每年都固定在莫斯科举办。由于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既是宗教节日,也是国家法定节日,人们在节庆期间可以看到,宗教组织和国家政府、普通文化教育组织共同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盛况。 节日的庆祝由盛大的宗教活动拉开序幕。俄罗斯东正教会于24日举办盛大而庄重的宗教礼拜、游行活动,最后在圣基里尔和梅福季纪念像前完成祈祷仪式。届时,由莫斯科及全俄罗斯大牧首基里尔主持各项仪式,多位市政府官员参加系列活动并致词。在2011年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开幕式上,大牧首基里尔强调,圣基里尔和梅福季把《福音书》翻译成了斯拉夫语,而《福音书》正是斯拉夫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他呼吁年轻人不要忘却两位圣人的伟大功绩。莫斯科市长谢尔盖·索比亚宁在致词中指出,这一节日对莫斯科有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莫斯科出版了第一本用斯拉夫语编撰的书籍,圣基里尔和梅福季奠定的文化传统是斯拉夫民族融合的基础,莫斯科将永远珍视这份宝贵财富。节日前后,教士们走进中小学课堂,为学生们介绍圣基里尔和梅福季向斯拉夫民族传教的故事,并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修道院。
节日当天,俄罗斯文化部举办的盛大节庆音乐会是重头戏。在音乐会上,东正教牧首向观众致以节日的问候。2011年大型音乐会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主办方邀请了俄罗斯、保加利亚、白俄罗斯、塞尔维亚、乌克兰等国最优秀的演出团体为观众献上极具斯拉夫民族特色的表演。2014年,俄罗斯多个城市举办了大型合唱音乐会,其中莫斯科红场的千人音乐会规模最大。合唱团的成员年龄不同、职业各异,其中有中小学生和军人。他们演绎的有宗教题材的歌曲,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歌声里表达了他们对圣者的崇敬和缅怀,对祖国光荣历史的自豪,以及对祖国的热爱。
文化教育机构举办的活动则一直持续到五月底。剧院演员为市民表演俄罗斯经典剧目,朗诵俄罗斯经典作家的诗歌和散文,在叶赛宁、果戈里、茨维塔耶娃、普希金、莱蒙托夫雕像面前朗诵文学作品,活动既邀请知名人士,也邀请小朋友参加。各地历史博物馆也举办讲述古莫斯科、古罗斯学校历史、俄罗斯文学史的特色讲座。莫斯科大学的教授和俄语研究院的语言学家在城市广场开办讲坛,为观众讲述现代俄语的特点、古俄罗斯的文学作品等。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后第五天,即5月27日是全俄罗斯图书馆日。两个节日期间,俄罗斯各图书馆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语言趣味课堂、文学讲座、作家见面会,参观古籍展览、文艺片展映,让孩子们了解圣者基里尔和梅福季的生平,接触到古斯拉夫文学文化。这几天有面向中学语文老师的奖项颁布,以表彰他们对俄语教育所作出的辛勤努力。
5月24日,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乌克兰、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每逢节日,斯拉夫各国驻俄大使都会在莫斯科斯拉夫广场的圣基里尔和梅福季雕像前献花。各国以此为契机,举办主题鲜明的文化论坛,莫斯科每年都举办题为“斯拉夫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会学者共同探讨斯拉夫文字、文明等议题。
三、社会意义 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自创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庆祝规模不断扩大,在俄罗斯国内和斯拉夫世界取得了积极、有效的成果。2014年普京在圣彼得堡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活动中强调,斯拉夫文字的创立为俄语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字和文化基础,虽然一开始是宗教传统,但文字文化节对全民族、全社会有了越来越广泛和重要的意义,起到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和团结所有斯拉夫民族的作用。
俄罗斯曾被世界公认为最热爱阅读的国家,而近几年俄罗斯人的阅读兴趣有所下降。据2013年的数据,只有7%的俄罗斯家庭的孩子有阅读习惯,而20世纪70年代,这一数据达到80%。据近几年数据,三分之一的俄罗斯人完全不阅读,对于大部分俄罗斯中小学生,阅读已不是他们感兴趣的科目。节庆期间,俄罗斯博物馆、图书馆、大中小学开办古籍展览、作家见面会等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孩子们重新爱上阅读,提升了俄罗斯中小学生对古罗斯文字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孩子们了解俄罗斯的传统文化。
举办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有助于增强人民的爱国热情与民族凝聚力,提振民族自信心与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庆祝传统节日能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文字文化节把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团结在一起,共同庆祝这场文化盛会。如20]4年在红场举办的千人合唱音乐会,把不同年龄、职业的人聚集到一起,共同唱响俄罗斯最受喜欢的民族歌曲。合唱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大众,更是为了回顾俄罗斯的光荣历史与传统,增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凝聚人心。在2011年斯拉夫文字文化节音乐会上,牧首基里尔致词强调,“节日并不仅仅是一种隆重的仪式。只有整个民族全情投入,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节日。这就需要我们的民族内部有种强大的信念。希望这个节日让我们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人能够在愉快的节日氛围中思考民族的未来”。
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举办有利于实施普京的文化外交战略。苏联解体后,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无一例外地采取亲西方政策,把摆脱苏联影响、重回欧洲作为头等任务,政治上排斥苏联体制,文化上消除俄语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与俄罗斯的关系恶化。2000年普京上台后制定了恢复和扩大俄罗斯文化影响力的文化外交策略,一改被动的保守做法,以共同的斯拉夫文化为纽带,积极拉近与周边国家、特别是独联体和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汪宁2012:69)另一方面,中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亲西方政策后,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定位上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国家爆发“颜色革命”后,开始反思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重新考虑与俄罗斯的关系,积极谋求与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互通互信,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与其他斯拉夫文化国家多次举办斯拉夫文化论坛、开展各种“文明对话”。(汪宁2012:72)斯拉夫文字文化节是斯拉夫世界共同的文化盛会,是斯拉夫世界寻求认同感的重要契合点。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的举办为各国政要的对话、学者的沟通和文学艺术的交流提供了极佳的平台,也为俄罗斯重塑国家形象,拉近与中东欧国家之间的关系,彰显俄罗斯文化主导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人们在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的感受、体悟中,培育和凝聚民族精神,形成稳固的民族认同。俄罗斯斯拉夫文字文化节,作为一个把宗教、文字、文化内涵集一身的传统节日,在当代俄罗斯焕发了新的生机,对俄罗斯社会乃至整个斯拉夫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回顾斯拉夫文字文化节及其前身圣基里尔与梅福季纪念日在俄罗斯的历史可以发现,节日的存废与政治有着很大的关联。但值得注意的是,圣基里尔和梅福季纪念活动在俄罗斯民间从未间断,两位圣人创造的斯拉夫文字及其对斯拉夫民族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永恒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