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对策探析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m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也是陕西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本文结合陕西省委、省政府立足于陕西大旅游的思路,通过对陕南地区发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制定旅游规划、打造特色旅游精品,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区域联动发展,放活投入机制、广泛吸引各类资金进入旅游行业,“红色”融入“绿色”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陕南;旅游业;SWOT分析;特色旅游;区域联动
  中图分类号:F592.7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1)09-0070-03
  
  一、 旅游业是陕南突破发展中最能率先突破的第一产业
  充分发挥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同步推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早在2006年9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的新思路,而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是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打造陕南山水休闲旅游品牌,形成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优势,实现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是全省旅游产业完成战略转型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点所在。
  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看,陕南包括商洛、安康、汉中3个市的28个(区),人口约895.3万,人口占全省的四分之一。面积约6.96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资源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交通制约以及资源、产业分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陕西省关中、陕北、陕南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其中陕南经济基础最弱,发展最为困难。除汉中有一些早期布局的制造工业之外,其余两市基本无现代工业化生产,工商业经济规模小,社会发展滞后。3个市尚有未脱贫的县(区)20个,占陕西省未脱贫县(区)的40%。与此同时,要看到陕南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具有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状况的共性特征,其优势是绿色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文化历史,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从资源条件和发展前景看,旅游产业在陕南突破发展中最有可能、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在陕南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规划中,必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重视区域性的特色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陕南旅游产业,有利于发挥陕南生态资源后发优势,迅速提升陕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气,拉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把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带动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
  从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看,陕西省旅游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陕南旅游业加快发展正好弥补其不足。陕西是文物旅游大省,但对生态休闲旅游的潜力没有进行很好的挖掘,随着周边省市旅游业的迅速崛起,陕西在西部的旅游经济大省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为此,我省旅游业必须尽快调整产品结构,延长游览线路,增加停留时间,实现跨越式发展。而陕南三市正在实施的“汉源生态之旅”、“蜀道文化之旅”、“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战略,就是要全力将其打造成陕西乃至大西北生态观光与休闲度假基地。陕南的旅游发展了,陕西的旅游产品就会更加丰富与完善,陕西的旅游形象就会更加圆满。因此,加快陕南旅游业发展,有利于改善全省旅游格局、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有利于拓宽客源市场、实现南北客源交流;有利于改变外界对陕西的认识、重树陕西旅游大省形象。
  总之,陕南发展旅游的经济地位明显,具有开发多功能、多层次旅游产品的潜力,可成为未来陕南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陕南发展旅游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来源于市场营销学,并被推广到经济学的分析中,是一种用于检测分析对象运营与环境的工具。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笔者利用此法对陕南旅游业的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以期明确陕南旅游业发展方向,寻求陕南旅游业突破发展的正确方略。
  1.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丰富的生态资源。陕南三市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是西北独有的水资源密集区。蜿蜒的丹江、汉江、嘉陵江形成了西北的小江南景象;巍峨的秦岭、巴山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原始森林区则接近90%。同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温和的气候条件,是珍贵动物生存繁衍的天然乐园,除了国宝级动物大熊猫、朱鹮之外,还有金丝猴、猕猴、羚牛、云豹、麝鹿、金雕、棕熊等。佛坪被世界旅游组织“绿色环球21”认证为最具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范围。陕南现有各类生态旅游区 69处 ,总面积 432831hm2 ,占陕南山地总面积的 6.19% ,占陕南中高山地总面积的 9.23% ,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气候条件与西北塞外的黄土沟壑和大漠风情的格调迥然不同,旅游资源与关中、陕北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互补性。陕南正以其生物的多样性、森林的原始性、湖泊的天然性、古迹的民族性和民俗的独特性而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2)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陕南三市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商洛的“商山四皓”、安康的汉阴“三沈”、汉中的“两汉三国”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构成了陕南一道亮丽的陕南文化风景线。尤其是陕南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独具特色,承秦文化之刚阳,蓄楚文化之柔美。商洛有花鼓、道情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汉中有锣鼓草、焰火、汉调二簧、汉调桄桄等。乡土习俗例如抢花灯、合食蛋、拜树王、乞巧等仍然十分盛行。安康的紫阳民歌驰名海内外,尤其是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在全国影响很大。
  (3)丰富的红色资源亟需“引爆”。陕南3市是在现代革命战争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红色大地,作为革命老区具备了开发“红色旅游”的条件。在蜿蜒千里的秦岭腹地,留下了李先念、贺龙、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二百多名将帅浴血奋战和不畏险阻的红色足迹。70多年前,毛泽东就曾经评价陕南是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分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川陕苏区为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据不完全统计,陕南三市被定为烈属、红属的约9万多户。这里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但外界对陕南是革命老区这一事实却知之甚少。
  (4)区位优势明显。从地理位置来看,陕南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加上秦岭与巴山的屏蔽,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來讲,陕南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腹地和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看,陕南是中华民族两大文明体系即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观。同时通过近几年的区域协作,陕南三市已经与毗邻的市区建立了友好合作机制,旅游合作正在向纵深推进。
  2.尚未扭转的劣势
   由于陕南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该旅游区域与国内旅游业先进的地方相比,建设中存在着明显的劣势。
  (1)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精品尚未形成。陕南的旅游景点虽多,但旅游产品长期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几乎没有上规模、上档次、做大做强的精品。原有的产品内容老化,缺乏活力;新推出的产品比较粗糙,吸引力不强,开发缺乏创意,生命周期很短 ,重复性或模仿性的项目做的比较多。
  (2)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机制不活,致使发展资金严重缺乏。陕南区域经济基础脆弱,政府财力支持有限。陕南三市所辖28个行政区划里有20 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三地市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小。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处于发展初期的旅游上的相对较少。加之旅游投入机制不活,投资渠道单一,条块分割,陕南旅游业在宏观上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管理机构,无法形成整体合力,陕南旅游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在产品规模开发、资源优化重组等方面难以实现重点突破。
  (3)三市之间缺乏合作。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旅游产品,不同程度地吸引了游客,但由于三市旅游产品在特点上的可替代性,对外地游客来说去其中一个就可以领略陕南风情,因此分散了客流,难以形成大旅游体系,同时对旅游资源及其配套产品来说都造成极大的浪费。加之旅游季节性的不利影响,陕南旅游业旺季集中在4—10月,淡季长达5 个月,也导致旅游配套设施大量闲置。
  (4)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没有到位,观念滞后。如2009年11月,陕西省第二届旅游商品博览会,延安市志丹县出乎意料地弃 “红”就“绿”,选择展示其最新打造的志丹县九吾山(马头山)森林公园。无疑透露了一个信息,黄土高原上的革命老区已经开始纷纷抢滩绿色生态旅游的热土。但是,极目遥望秦岭之南的陕西板块,青山绿水间却“红色”缺失。根据对陕南有关旅游部门的调查,他们认为陕南的优势在于绿色,发展红色没有市场,困境多,阻力大。面对全国红色旅游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面对井冈山景区月入过亿的丰厚回报,以及2009年前三季度“革命圣地”延安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64.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7亿元的现实,陕南三地拥有丰富红色资源如何实现旅游产业的成功突围?观念的更新迫在眉睫。
  3.千载难逢的机遇
  (1)世界性旅游业的大发展,使旅游已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陕南旅游业可以进一步借势扩大影响,争取发展政策;2009年,陕西省下发了《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把陕南旅游规划纳入到陕西省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中,还决定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扶持陕南旅游产业开发建设;陕南各市也相继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汉中把旅游业作为“开放兴市”和“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安康市把每年举办的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和开拓旅游市场的突破口。商洛市把旅游业作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继争取国债项目、全方位建设柞水溶洞旅游景点及商南金丝峡之后,丹江漂流成为商洛市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项目的又一个成功例证。
  (2)日趋顺畅的交通条件。陕南三市与甘肃、四川、重庆、湖北、河南等省市毗邻,客源资源丰富。尤其是西汉、西康、西商和西武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建设和依次开通,为陕南旅游开发建设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使柞水真正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成为西安的“后花园”,汉中、安康两市半天可到。同时,汉中有宝成、阳安、襄渝等铁路过境,公路连接陕、甘、川、鄂,民航航班直达西安。安康有直达西安、武汉等地的航班,阳安、襄渝铁路、西康铁路等使其居于我国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3)由于崇尚自然的文化潮流,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时尚和热点。陕南的旅游资源中蕴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资源,定会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同时陕南旅游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可吸取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调整旅游发展战略,坚持“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的原则,抓住旅游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4.潛在威胁
  (1)竞争压力日益加大。虽然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历史文化厚重,自然风光秀丽;安康的瀛湖、香溪洞、南宫山等重要景点和岚皋的漂流、紫阳的山歌民俗、平利的女娲文化、石泉的鬼谷子文化、汉阴的三沈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商洛初步建成的商南金丝峡、丹凤丹江漂流、柞水溶洞等旅游观光的名片。然而,这些荣誉和优势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所定义、形成的,如果要放在全国的大旅游环境去看待这一问题的话,陕南则处于一种“强敌临边”的境地之中。一方面,从人文景观这一旅游资源上讲,四川的人文旅游资源和经营优势,陕西西安、咸阳的独特历史资源都对陕南形成了遮闭效应,制约了陕南旅游品牌的树立及扩展,增加了宣传的难度。另一方面,从自然景观上讲,自然景观无非是山、水及生态环境,陕南生态环境较好,这都是相对而言的提法。近年陕南各市也因为急迫的发展心理导致了污染的加剧,山上的开山采矿,汉江水的大面积污染,使得陕南的生态环境也在逐渐的遭到破坏,这些无疑都是陕南发展旅游不小的阻力。
  (2)个性化需求日趋突出。现今的旅游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观光,而更多地包含了休闲、健身、娱乐、科考、探险等内容。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正朝着个性化、多元化、休闲化的方向发展,各种内容丰富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正受到欢迎。这对陕南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陕南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建议
  要把陕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巨大财富,把旅游产业做大,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旅游业作为陕南突破发展的第一产业选择。用全新的改革观点和大开发思路,着力在产品开发、管理体制、宣传促销、观念更新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此建议:
  1.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战略
  陕南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在良好的大旅游环境下,及时把握旅游业发展趋势、调整战略,乘势借势发展,而这些工作仅靠企业和开发商是无法完成的。再者陕南旅游资源多在山区,开发投资多、难度大、见效慢,对外商资本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重点扶持。实行政府主导型开发战略,可以发挥政府信誉好、协调能力强、有一定资金筹措能力的优势,有利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陕南来说,市场发育远不成熟,旅游产业规模还很小,完全靠市场、靠企业,很难实现高速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的导向、投入及全方位组织协调意义更大。
  2.加强旅游项目策划,尽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
  按照“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构建大循环,形成大容量,产生大影响”的总体要求,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建设精品旅游景区。依托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探险康体为主要内容,整合资源, 在凸现自然山水特色和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大胆运用新的策划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突出动态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策划具有形象比较优势、市场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特色旅游项目,实现陕南旅游突破发展。目前,应集中力量打造三类旅游产品:一是打造以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和羚牛)为内容的世界级旅游精品;二是建设以雄山秀水为内容的旅游极品。如商南金丝大峡谷的山水旅游景区,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大面积野生花卉景区,柞水乾佑河百里生态旅游长廊;三是推出三项以深山休闲为内容的旅游新品,即推出“走进自然的野趣体验旅游”,走进秦岭的“山村体验旅游”,“走进明清古镇”的风情旅游。选择一批能体现陕南特色的深山小镇、码头、明清会馆等,修缮整理,使成为陕南民俗文化旅游展示地。
  3.区域联动,实施整体营销
  分析陕南旅游资源、客源、交通和声誉区位,缺乏独立发展强势旅游的客观条件。但转变观念,依据铁路公路干线,与周边城市联合,形成区域联动,实施整体营销,扩大旅游市场份额,还是大有可为的。一是陕南三市联合促销,精心塑造陕南整体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利用与陕北、关中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联合促销,融入陕西旅游圈,共同受益;三是突出市场促销的针对性。依据资源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策划和推广体现地方特色的三国文化品牌、珍稀动物品牌、温泉休闲品牌、山村体验品牌等旅游品牌;四是尽力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的促销活动;五是整合陕南地域文化和特色物产资源,打造高水平、系列化陕南节事活动。以汉中油菜花节、安康汉江龙舟节、商南旅游茶叶节为依托,以观赏油菜花、摄影大赛、陕南民歌节、龙舟竞赛、茶叶采摘、生态旅游推介等为主要内容,打造“陕南生态旅游节”,形成轰动效应。
  4.积极探索旅游投资新方式和新途径,开放资源,开放市场
  以资源引资金,以存量引增量,加强市场化融资,吸引各类资金投资开发陕南旅游产业。只有放活投入机制,才能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旅游业要有大产出,必须要有大投入,而大投入必须要有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投入主体。要打造陕南区域内的旅游精品,目前缺乏的就是资金,而大量的资金由政府投入又不够现实。为此,必须在旅游投入机制上做文章,放活投入机制,解决好旅游产品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实现旅游投入的突破。
  5.转变观念,全面认识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尽早打破其单一化的局面
  实践证明,观念的改变,成本最小,但收效最大。有关人士认为,即便在陕南,虽然是以“绿色”为主,但辅助资源不能忘,忘记就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坚持绿色道路为主的同时,陕南应极力争取红色项目落地,用红色旅游的元素来丰富绿色生态旅游的线路。有关专家认为,陕南多样化旅游资源的多重属性还没有被完全激活,包括红色革命遗迹、宗教文化场所、民俗风情等在内的诸多文化元素,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并注入陕南绿色生态旅游的系统概念,引爆红色旅游的巨大潜能才是最终破解陕南绿色生态同质化竞争的终极选择。因此陕南旅游产品的打造应多条腿走路,借鉴井冈山和延安探索出的相互结合模式,整合优化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加快发展陕南红色旅游产业,不负“第二大苏区”的定位。
  6.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在有效保护基礎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准确认识和把握旅游资源品位,加强规划建设,强化科学指导和合理开发。正确处理游览区和服务区的关系,着力提升游览区品位,不断完善服务区功能。
  参考文献:
  [1]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汉中市地方志[M].三秦出版社,
  2006.
  [2]商洛市地方志办公室.商洛市地方志[M].三秦出版社,
   2006.
  [3]安康市地方志办公室.安康市地方志[M]. 三秦出版社,
   2004.
  [4]春节期间我市旅游持续升温[N]. 商洛日报,2007-02-28.
  [5]李颜,尹正江.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关系分析[EB/
   OL]. 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6]余希.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
   2007,(3).
  [7]喇明清.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J].经济经纬,
   2007,(5).
  [责任编辑:黎 峰]
其他文献
[摘要]条块基础在网络时代日趋落伍,僵化的管理体制难以弥合纵横交错的动态府际争议。斜向府际关系倡导“能量场”的作用,打破上级政府自说自话的垄断地位;重视行政主体间协商对话和信息交换,破除政府间一对一反馈困境,实现回应的多多互动;培养政府与社团乃至个人的共生价值观念,实现多元主体间全方位协调发展。  [关键词]斜向府际关系;后现代语境;网络型政府;整体治理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唐淑教授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老一辈优秀学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她亲身经历了研究会从创立到发展的过程,对研究会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具有切身体会和独特见解。2019年是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成立40周年,唐淑教授受邀接受了本次专题访谈。一、研究会诞生的背景  王艳(简称王):尊敬的唐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的访谈,回顾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以下
摘 要: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三种主要政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下的政治行为决定着男女同龄退休政策改革的过程和结果:制度因素,包括宪法的原则性规定、行政决策制度、妇联组织的地位与参与方式等;利益因素,女干部、女工人及以男性为主体的决策部门所具有的不同利益;观念因素,在社会发展背景下利益各方对性别平等和退休年龄关系的理解也即对实现男女平等途径的不同认识。由于社会性别观念的深入、社会性别主流化在我国的发展
我园自2013年启动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以来,园本教研抓住核心内容,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讨活动。在园本教研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在思考几个问题:(1)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教师需求,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教研?(2)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活动的目标设计、过程设计,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益?(3)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与调整,形成可持续、可深入的教研活动?(4)教研活动是否可以更关注活
[摘要]冲突理论认为,冲突在导致社会不和谐的同时,又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维护和社会的变迁。从长远来看,冲突对新规范、价值和制度,以及新群体结构与社会的建立,具有激发功能。运用冲突理论分析石油企业与资源所在地之间冲突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处理这些冲突的相应对策,对于双方构建和谐关系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冲突理论;石油企业;资源所在地;和谐关系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 
一方庭院,四面花香,青砖绿瓦,古巷幽深。这儿有古色古香,也有温暖人心。这儿便是我的家,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儿的家。  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对面老婆婆总是戴着一方朴素、泛白的粗布巾,样式古旧,素淡,极浅的青,针脚细密,一尘不染。而她的内心热络,在今年的端午,敲开了我家的门。她浅笑着递过一个小袋,说:“不值钱的小吃食,自己包的,想着给你们送点。”我惊喜,连忙道谢。她却脸红了,开心地说:“你喜欢最
[摘要] 信息是劳动供求双方从环境中搜寻的第一要素。本文在对当前我国就业信息市场存在的非均衡性、非对称性、非转换性等“信息失灵”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构建IPI促进就业模式的任务、内容和途径,指出就业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信息载体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信息环境的安全性等是实现信息化就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信息失灵;IPI 模式;促进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9.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问题意识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邓小平理论产生于对中国问题的应对思考,在对中国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中获得强劲的发展动力,并在解决中国问题中获得旺盛生命力。认识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问题意识,可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问题意识;发展逻辑  问题意识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同样适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
本园坐落于小区内,入园经由一条木质长廊,曲折通向幼儿园的广阔天地:一个偌大的操场上有蜘蛛网、秋千架、篮球架、大型滑梯等,主体建筑退居其后。  从入口进来后,直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天地”。园所总占地面积约5530平方米,教学楼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约占总占地面积的1/5。其他场地均供幼儿玩耍游戲。“超大”可奔跑的操场和远看“超小”的一个教学楼形成很大的对比。  本着“乐慧”的办园理念,我园在整个
摘要:《后汉书·西域传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篇论说佛教的专文。通过剖析《后汉书·西域传论》及其相关文献,可以了解到范哗的佛教思想及其他与佛教传播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是一位佛学理论家,而非一名无神论者。  关键词:《后汉书·西域传论》;范晔;佛教思想  中圈分类号:B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5-0109-03    南朝刘宋时代的范晔以其《后汉书》扬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