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悠目前在一所公立小学读二年级。入学时,她是班级38个学生中为数不多的零起点的孩子。悠爸从来没有让吴悠上过任何幼小衔接的课程班。或许,有不少妈妈会问:什么都不学,怎么上小学?怎么跟得上班级其他孩子的进度呀?悠爸并不担心,因为有些东西,例如算术、表达……吴悠早就在生活中就学会了。
为了让吴悠多些机会接触不同的人与事,我在吴悠3岁多、刚上小班的时候,就给她报了一个外教带着孩子边玩边学的兴趣班。有一天晚上下课后,吴悠说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就带她走进了商场地下二层的一家面包店,让她自己挑面包。
允许并鼓励吴悠为自己作主,并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是我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但凡吴悠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我都会让她自己决定。
没多久,吴悠就选好了自己喜欢的面包。
我问:“这个面包不错,多少钱啊?”
吴悠说:“不知道。”
我说:“那怎么办啊,怎么才能知道呢,要不要问问收银员阿姨?”
吴悠说了声“好”,就去问阿姨了,并得到8元的答复。
我带着吴悠再次来到面包柜前,我指着标价牌,对吴悠说:“你看,这是标价牌。上面写的是商品名称,告诉你这是什么面包;下面是价格,这个点你看到了吗?”
吴悠说:“看到了。”
我接着说:“点前面的就是元,点后面是角。你看看点前面这个数字是几?”
吴悠说:“8。”
我继续问:“那么点后面数字是几?”
吴悠说:“0。”
我说:“很好,这就说明这个面包8元钱。是不是和收银员阿姨说的一样啊?”
吴悠很肯定地点点头,说:“是的!”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回归到生活和工作,因此在生活中按需要进行体验学习,可以让学习不那么抽象,这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也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从兜里掏出一把硬币和几张纸币,请吴悠自己找出8元钱。吴悠很茫然。我开始引导,挑出1个1元硬币放在吴悠手心里,让她看有1元图案的那面,然后问:“吴悠,你看到这个数字1了吗?这就是1元钱。来你跟我一起数,1元、2元……8元。这样明白了吗?”吴悠点点头。我接着说:“好,那么请把这些钱给收银员阿姨。”吴悠给了钱,拿了面包,正要走,我提醒说:“吴悠,我们可以对收银员阿姨说什么?”吴悠立刻看着收银员阿姨说了声“谢谢”。
算术是源自于生活需要,所以古人以结绳计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今,人们学习数学,多为入学或应试,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这是空洞的学习。在买面包的过程当中,根据付钱的需要,吴悠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数数,构建了数字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慢慢养成了言谢的好习惯。
第2周下课以后,吴悠又说饿了。饿了,有可能;馋了,也说不定。不过,没问题,想吃就去吧。我对吴悠说:“既然你饿了,那么你试试看,怎么才能找到那家面包店,找到我们就买,找不到,我们就不买。如何?”
吴悠说:“我不知道在哪里?”
我提醒她:“你还记不记得上周下课后,我们往哪个方向走?”
经过我一系列的引导,我们终于来到了商场门口。
我继续问:“我们该往哪里走?”
看着她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继续提示:“不知道的话,我们可以怎么办?”
吴悠想了想说:“问。”
我追问:“那么可以问谁呢?”
吴悠说:“不知道。”
我指了指旁边的售货员阿姨,说:“可以问售货员阿姨吗?”
吴悠说:“可以。”
我鼓励道:“那么你去问吧。”
吴悠不肯,一个劲儿往我身后躲。
我问:“你是不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问?”
吴悠点点头。
我提议:“我们一起去问。”说罢带着吴悠往前走了几步,问了阿姨。阿姨笑着回答:“在地下二层。”我又让吴悠重复问了一遍,吴悠重复了问题,阿姨又笑着答复了一次。吴悠开心地说了“谢谢”,拉着我下楼去买面包。
这一次,吴悠学习了路线记忆的能力,还锻炼了向人问路的本领。小孩子通常会不好意思和陌生人打交道,背后有可能是安全感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接触陌生人,让孩子体验到,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向陌生人求助。当然,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安全问题,又是另一个范畴,这里就不多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孩子与人打交道时,要有耐心、慢慢引导,不要企图一步登天,那样会吓到孩子,会适得其反哦。爸爸们,耐心不是妈妈们的专利,我们也可以有!而且有爸爸的陪伴,更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容易让孩子跨出第一步!
之后,面包店成了我们回家路上常去的地方,我会在给7元面包结账的时候,放进一张5元,让吴悠学习5元的概念,学习“5元+1元+1元”等于“7元”;我会给吴悠一张10元去结账,学习10以内的减法;我会说:我也要吃,于是我们买2个面包,吴悠也就有机会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了。
记得吴悠大班的时候,班级组织去超市购物体验,每人20元。吴悠是全班2个把20元钱正正好好花完的小朋友之一。到了小学,吴悠不理解数学课上抽象的算式,一拿买东西做类比,就明白了。现在,我和她约定,每次出去玩,如果活动预算有剩余,她就可以获得余额的20%,作为奖励——这是在学习相应的乘除法哦。
生活中,这样的学习和锻炼一直在发生,只要爸爸妈妈愿意放手,愿意有耐心地一小步一小步地引导,孩子自然能学会,数数、算术、认路、与人沟通……这些都还是其次,孩子收获的还有每次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满满自信!
作者简介
吴海明,人称悠爸,女儿吴悠目前8岁。悠爸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涉足保险、体验培训、酒店开发、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任职业经理人,目前是全职爸爸、亲子活动策划组织者、儿童教育主题演讲者、自由撰稿人。在儿童教育方面,悠爸主张顺其自然、寓教于乐、体验学习,认为身教甚于言传,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他们本来就具有的最好的样子。
为了让吴悠多些机会接触不同的人与事,我在吴悠3岁多、刚上小班的时候,就给她报了一个外教带着孩子边玩边学的兴趣班。有一天晚上下课后,吴悠说肚子饿了,想吃东西。我就带她走进了商场地下二层的一家面包店,让她自己挑面包。
允许并鼓励吴悠为自己作主,并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是我的基本教育理念之一,但凡吴悠可以自己决定的事情,我都会让她自己决定。
没多久,吴悠就选好了自己喜欢的面包。
我问:“这个面包不错,多少钱啊?”
吴悠说:“不知道。”
我说:“那怎么办啊,怎么才能知道呢,要不要问问收银员阿姨?”
吴悠说了声“好”,就去问阿姨了,并得到8元的答复。
我带着吴悠再次来到面包柜前,我指着标价牌,对吴悠说:“你看,这是标价牌。上面写的是商品名称,告诉你这是什么面包;下面是价格,这个点你看到了吗?”
吴悠说:“看到了。”
我接着说:“点前面的就是元,点后面是角。你看看点前面这个数字是几?”
吴悠说:“8。”
我继续问:“那么点后面数字是几?”
吴悠说:“0。”
我说:“很好,这就说明这个面包8元钱。是不是和收银员阿姨说的一样啊?”
吴悠很肯定地点点头,说:“是的!”
我一直觉得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回归到生活和工作,因此在生活中按需要进行体验学习,可以让学习不那么抽象,这更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也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从兜里掏出一把硬币和几张纸币,请吴悠自己找出8元钱。吴悠很茫然。我开始引导,挑出1个1元硬币放在吴悠手心里,让她看有1元图案的那面,然后问:“吴悠,你看到这个数字1了吗?这就是1元钱。来你跟我一起数,1元、2元……8元。这样明白了吗?”吴悠点点头。我接着说:“好,那么请把这些钱给收银员阿姨。”吴悠给了钱,拿了面包,正要走,我提醒说:“吴悠,我们可以对收银员阿姨说什么?”吴悠立刻看着收银员阿姨说了声“谢谢”。
算术是源自于生活需要,所以古人以结绳计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而今,人们学习数学,多为入学或应试,很容易让孩子觉得这是空洞的学习。在买面包的过程当中,根据付钱的需要,吴悠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数数,构建了数字的现实意义,同时也锻炼了和人打交道的能力,慢慢养成了言谢的好习惯。
第2周下课以后,吴悠又说饿了。饿了,有可能;馋了,也说不定。不过,没问题,想吃就去吧。我对吴悠说:“既然你饿了,那么你试试看,怎么才能找到那家面包店,找到我们就买,找不到,我们就不买。如何?”
吴悠说:“我不知道在哪里?”
我提醒她:“你还记不记得上周下课后,我们往哪个方向走?”
经过我一系列的引导,我们终于来到了商场门口。
我继续问:“我们该往哪里走?”
看着她一脸茫然的样子,我继续提示:“不知道的话,我们可以怎么办?”
吴悠想了想说:“问。”
我追问:“那么可以问谁呢?”
吴悠说:“不知道。”
我指了指旁边的售货员阿姨,说:“可以问售货员阿姨吗?”
吴悠说:“可以。”
我鼓励道:“那么你去问吧。”
吴悠不肯,一个劲儿往我身后躲。
我问:“你是不是有点害羞,不好意思问?”
吴悠点点头。
我提议:“我们一起去问。”说罢带着吴悠往前走了几步,问了阿姨。阿姨笑着回答:“在地下二层。”我又让吴悠重复问了一遍,吴悠重复了问题,阿姨又笑着答复了一次。吴悠开心地说了“谢谢”,拉着我下楼去买面包。
这一次,吴悠学习了路线记忆的能力,还锻炼了向人问路的本领。小孩子通常会不好意思和陌生人打交道,背后有可能是安全感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跟陌生人打交道。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接触陌生人,让孩子体验到,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向陌生人求助。当然,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安全问题,又是另一个范畴,这里就不多展开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导孩子与人打交道时,要有耐心、慢慢引导,不要企图一步登天,那样会吓到孩子,会适得其反哦。爸爸们,耐心不是妈妈们的专利,我们也可以有!而且有爸爸的陪伴,更能让孩子有安全感,更容易让孩子跨出第一步!
之后,面包店成了我们回家路上常去的地方,我会在给7元面包结账的时候,放进一张5元,让吴悠学习5元的概念,学习“5元+1元+1元”等于“7元”;我会给吴悠一张10元去结账,学习10以内的减法;我会说:我也要吃,于是我们买2个面包,吴悠也就有机会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了。
记得吴悠大班的时候,班级组织去超市购物体验,每人20元。吴悠是全班2个把20元钱正正好好花完的小朋友之一。到了小学,吴悠不理解数学课上抽象的算式,一拿买东西做类比,就明白了。现在,我和她约定,每次出去玩,如果活动预算有剩余,她就可以获得余额的20%,作为奖励——这是在学习相应的乘除法哦。
生活中,这样的学习和锻炼一直在发生,只要爸爸妈妈愿意放手,愿意有耐心地一小步一小步地引导,孩子自然能学会,数数、算术、认路、与人沟通……这些都还是其次,孩子收获的还有每次自己解决问题后的满满自信!
作者简介
吴海明,人称悠爸,女儿吴悠目前8岁。悠爸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后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涉足保险、体验培训、酒店开发、房地产等多个行业,任职业经理人,目前是全职爸爸、亲子活动策划组织者、儿童教育主题演讲者、自由撰稿人。在儿童教育方面,悠爸主张顺其自然、寓教于乐、体验学习,认为身教甚于言传,坚信每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他们本来就具有的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