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法,也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型。由于各自迥异的社会习俗、文化氛围、地理位置,不同语言的转喻模型存在分歧,因而某一种语言中的转喻很难忠实通顺地译入其他语言。本文分析《长恨歌》许译本中的转喻机制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国古籍英译提供建议。
关键词:转喻机制;古籍翻译;翻译策略《长恨歌》
一、转喻与翻译
Lakeoff和Johnson(2003)指出,作为修辞手法,转喻不同于暗喻,因为转喻具有指示功能,而暗喻停留在理解功能。同时,他们是最早用认知学角度描述转喻的学者,认为转喻允许人们通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来概念化这一事物。
李忠勇(2004)归纳了转喻常见的6个模型:1)地点代事件,“Watergate changed our politics”实际上是指水门事件改变了美国政治;2)事件的部分代整体,“They went to the altar”说明他们已经结婚;3)作者代文章,“He bought a Shakespeare”即他买了一本莎士比亚的书;4)机构代负责人,“You'll never get the university to agree to that”指学校领导不会同意此事;5)物体的部分代整体,“Get your butt over here”意为你过来;6)物体代使用者,“The buses are on strike”是指公交司机在罢工。由此可见,转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广泛,了解转喻对了解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理解一个文化的精髓就必须研究它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Kattan(2004)提出文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基础,Nida(2003)进一步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应自身文化。转喻是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处理妥当,就会造成作品有失偏颇。本文选取《长恨歌》的许译本,探讨其中的几种转喻策略,以期为中国经典文化古籍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二、许译本《长恨歌》的转喻策略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长恨歌》时综合考虑了其中的转喻机制,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包括异化、归化及增译等。本章将以例句为例,分析其译本中转喻的处理方式。
例1:临琼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A Taoist sorcerer came to the palace door;
Skilled to summon the spirit from the other shore.
“道士”一词为中国特有,在英文中没有对应,但是意义接近“sorcerer”,许渊冲将其译为“Taoist sorcerer”是以一种异化加归化的方式,在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的情况下,同时保留了神秘的中国宗教元素。
例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In inner palace dwelt three thousand ladies fair;
On her alone was lavished royal love and care.
“三”、“六”和“九”在汉语中多为虚指,与“千”和“万”等词连用时更是代表“数量极多”、“数不胜数”的意思。许渊冲将“三千”直译为“three thousand”,是默认英语读者也能明白这一层夸张的含义,从而了解杨贵妃非常受唐玄宗宠爱。
例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On high, we'd be two lovebri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此例使用了归化策略,诗句的基本意义被保留,只是使用了另一种形式和意象。“Wing to wing”and“spring te spring”采用了押韵和对偶的手法,以其他形式再现了原文的风采。
例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此恨绵绵”此处可被理解为爱人被生日两隔的无尽痛苦。在西方文化中,夫妻在婚礼时宣誓他们将永不分离,许渊冲先生在这里用“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暗指在杨贵妃死后,這对恩爱的夫妻无法完成誓言,内心一定十分痛苦。
三、结论
许渊冲(2001)提出的竞赛论与优势论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现形式。文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需要了解原文的内容,用适当的形式与策略去为译语读者呈现原文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
关键词:转喻机制;古籍翻译;翻译策略《长恨歌》
一、转喻与翻译
Lakeoff和Johnson(2003)指出,作为修辞手法,转喻不同于暗喻,因为转喻具有指示功能,而暗喻停留在理解功能。同时,他们是最早用认知学角度描述转喻的学者,认为转喻允许人们通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来概念化这一事物。
李忠勇(2004)归纳了转喻常见的6个模型:1)地点代事件,“Watergate changed our politics”实际上是指水门事件改变了美国政治;2)事件的部分代整体,“They went to the altar”说明他们已经结婚;3)作者代文章,“He bought a Shakespeare”即他买了一本莎士比亚的书;4)机构代负责人,“You'll never get the university to agree to that”指学校领导不会同意此事;5)物体的部分代整体,“Get your butt over here”意为你过来;6)物体代使用者,“The buses are on strike”是指公交司机在罢工。由此可见,转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广泛,了解转喻对了解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想要理解一个文化的精髓就必须研究它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Kattan(2004)提出文化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基础,Nida(2003)进一步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应自身文化。转喻是复杂的语言学现象,如果在翻译过程中没有处理妥当,就会造成作品有失偏颇。本文选取《长恨歌》的许译本,探讨其中的几种转喻策略,以期为中国经典文化古籍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二、许译本《长恨歌》的转喻策略
许渊冲先生在翻译《长恨歌》时综合考虑了其中的转喻机制,采取了多种翻译策略,包括异化、归化及增译等。本章将以例句为例,分析其译本中转喻的处理方式。
例1:临琼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A Taoist sorcerer came to the palace door;
Skilled to summon the spirit from the other shore.
“道士”一词为中国特有,在英文中没有对应,但是意义接近“sorcerer”,许渊冲将其译为“Taoist sorcerer”是以一种异化加归化的方式,在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的情况下,同时保留了神秘的中国宗教元素。
例2: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In inner palace dwelt three thousand ladies fair;
On her alone was lavished royal love and care.
“三”、“六”和“九”在汉语中多为虚指,与“千”和“万”等词连用时更是代表“数量极多”、“数不胜数”的意思。许渊冲将“三千”直译为“three thousand”,是默认英语读者也能明白这一层夸张的含义,从而了解杨贵妃非常受唐玄宗宠爱。
例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On high, we'd be two lovebrids flying wing to wing.
On earth, two trees with branches twined from spring to spring.
此例使用了归化策略,诗句的基本意义被保留,只是使用了另一种形式和意象。“Wing to wing”and“spring te spring”采用了押韵和对偶的手法,以其他形式再现了原文的风采。
例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The boundless sky and endless earth may pass away;
But 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
“此恨绵绵”此处可被理解为爱人被生日两隔的无尽痛苦。在西方文化中,夫妻在婚礼时宣誓他们将永不分离,许渊冲先生在这里用“this vow unfulfilled will be regretted for aye”暗指在杨贵妃死后,這对恩爱的夫妻无法完成誓言,内心一定十分痛苦。
三、结论
许渊冲(2001)提出的竞赛论与优势论认为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忠实并不等于保留原语表现形式。文学翻译中真与美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调整和平衡,需要了解原文的内容,用适当的形式与策略去为译语读者呈现原文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